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好的,大人,我马上就出发,到安宁堡和靖边去,不过秦将军那里,还有一些事情没有做完啊。”
“秦将军的威信已经建立起来,你不需要继续跟随了,搜集情报的事情更加的重要,这件事情,就委托给你了,记住,要绝对保密。”
“是,一个月之内,下官一定找到有用的情报。”
苏天成和渠清泽商议的时候,李自成和罗汝才也在商议,无独有偶,他们说到的,也是搜集情报的事宜。
歼灭白杆兵的战斗,功亏一篑,李自成很是懊恼,但取得的战果很是不错了,白杆兵遭遇到近乎毁灭性的打击,义军的士气普遍高涨,虽说还是有些畏惧江宁营。
最近一段时间,苏天成采取的战略,令李自成和罗汝才很是恼火。
整个四川的官吏、卫所军队都被动员起来了,各处关隘都有军队把手,义军十数万人,基本被困在大山里面,虽说一年多时间以来,积存的金银财宝和粮食是不少的,但也不可能维持很长的时间,况且大山里面条件很差,老百姓也没有多少的粮食,必须要想办法冲出去。
扮作流民的义军斥候,基本被一网打尽。
李自成和罗汝才至今都不明白,苏天成怎么就知道流民队伍里面有义军的斥候,难道说苏天成能够未卜先知。
总结来总结去,两人认为,还是苏天成的情报工作做得好,一定是掌握了情况。
两人也想到了刺探情报的事情,不知道外面的情况,就等同于半个瞎子。
商议很久之后,李自成内心的那个大胆的计划,再次冒出来了。
“罗大哥,我一直都有个想法,若是能够做到了,所有问题都解决了。”
“闯王想到什么计划了。”
“直捣黄龙,太子不是到四川来了吗,若是我们能够趁其不备,斩杀了太子,或者弄伤了太子,你想想,苏天成能够承受吗,江宁营还有可能在四川对付我们吗。”
罗汝才看着李自成,好一会才摇头。
“这个想法是不错的,但几乎没有可能,太子到四川来,身边一定是戒备森严,一只蚊子都不要想着飞进去,何况是对付太子。”
“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要是我们做出来大规模的动作,吸引了江宁营,或者是引起了苏天成的注意,令苏天成调动江宁营,追击我们,这个时候,机会不是就出来了吗。”
罗汝才思索了一下,点点头。
“嗯,这个办法值得一试,但必须要做好详细的计划,不能够有丝毫的偏差,否则我们就难以在四川立足了。”
“我已经想很久了,哼,我们的队伍里面,一定是有探子的,将我们的情况送出去,苏天成如此擅长情报战,岂会不安插人手,我们正好利用这些人,将一些机密的布置,泄露出去,引得苏天成上当,就算是苏天成不上钩,问题也不大,我们做两手准备。”
“哦,你是怎么计划的,说来听听。”
。。。。。。
这一次,李自成和罗汝才密议了足足两个时辰,说些什么,其他人都不知道,包括义军的大大小小的军官。
按照苏天成的要求,渠清泽很快出发了,带着两百斥候,取道河南府,赶赴陕西。
时间很紧,他们风餐露宿,行动迅速。
就在渠清泽行动之后不久,大山里面的流寇,也开始频繁调动了,驻守关隘的卫所军队,甚至于流寇有过一些小规模的交战。
大量的情报开始集中到苏天成的手里。
出现了这样的情况,苏天成有些摸不着头脑,难道说李自成准备孤注一掷了,或者说在大山里面呆不住了,但这样的事情是不存在的,李自成手里的粮食是充足的,金银也是不少的,就算是粮食不够了,拿出来银子,照样是可以交易的,商贾看重的是利益,只要有银子,肯定愿意卖出去粮食,苏天成不可能禁止这样的交易,何况流寇在四川有一年多时间了,熟悉了这里的情况,就算是他们偷偷和商贾进行交易,苏天成也不可能知晓。
守护关隘的卫所军队,有些大惊小怪,流寇小规模的动作,就引得他们叫苦不迭,秦良玉亲自到几处关隘去看了情况,有些地方的厮杀还比较激烈,看样子不是佯攻,而且这几个关隘,位置也很是特殊,都是靠近湖南、陕西、朵甘都司等地方,从进攻的地点来看,很容易就分析到了,流寇正在做出来试探,下一步可能就是大规模的撤退了,很有可能离开四川了。
秦良玉也直接找到了苏天成,说出来了自己的担忧。
不过说到这些情况的时候,秦良玉的情绪是平静的,她对苏天成有着足够的信心,相信苏天成一定是能够应对这些情况的。
其实苏天成还没有彻底明白流寇的动向。
暗线送出来的情报,大都是说流寇可能要撤退了,要离开四川了,但苏天成不相信。
流寇并没有吃亏,甚至没有和江宁营进行大规模的正面交锋,实力也是很强劲的,这样的时候,突然决定离开四川,可能性太小了。
但一切的迹象都表明,流寇很有可能真的是要离开了,如果忽略了这个情报,到时候,流寇真的大军开拔,倾尽全力冲出四川去,卫所军队是无法抵挡的。
江宁营必须要做好应对的准备。(未完待续。。)
'正文 第五百八十五章 朱慈烺的要求'
两个月时间过去,朱慈烺见识大为增长,很多的事情,在皇宫里面,是不可能见到的,有些事情,甚至直接动摇了他的认识,比如说有关士农工商的地位问题,都说商贾的地位是最低的,是不该有地位的,无商不奸,诸多上课的老师也是这样说的,但周天浩不是这样的认为,苏天成认为商贾的地位是很重要的,必须要得到尊重,如果没有商贾的贡献,一个地方不可能很快的富裕起来的。
朱慈烺不是很明白这些道理,老师讲课,都是儒家思想,之乎者也一大顿,包括古代的圣君是怎么做的等等,都是高大全的东西,特别是慎独的要求,令朱慈烺感觉到有些苦恼,十岁的小孩子,想到今后要遵守那么多的规矩,自然是有些害怕的。
可苏天成完全不在乎这些意见,见识也是独到的,这令朱慈烺开始信赖苏天成,只要有机会,就会看着苏天成处理公务,也和苏天成聊天,就在这种聊天的过程中,朱慈烺慢慢听到了一些从来没有听说过的道理。
方逢年和姚明恭两人,还是按照在皇宫里面的要求,继续上课,可惜朱慈烺有些听不进去了,这些枯燥的东西,根本没有吸引力。
慢慢的,朱慈烺借口要学习处理公务,基本上都是跟着苏天成了,苏天成每天的事情很多,往往需要大半天的时间来处理,这个时候,朱慈烺就默默的观察,有些时候,也仔细询问一下,想着弄清楚为什么会如此的处理。
苏天成非常的耐心,认真的解释。
朱慈烺明白了一个最基本的道理。这是他亲身体验到的,就是正确认识士农工商之间的关系,士大夫属于领导阶层,当然是高高在上的,农民、工匠和商贾之间,是密不可分的。反过来,士大夫依靠农工商来养活,所以说,士大夫要真正的明白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不要总是在嘴上说,如果说将自己当做百姓的父母,百姓稍有做不好的地方,非打即骂,这样的做法是不行的。最终也损害到了自己,要尊重百姓。
苏天成处理任何的事情,都是按照这个道理来进行的。
譬如说解决四川百姓穷苦的问题,就是最大的问题,若是基本解决了这个问题,剿灭流寇就是手到擒来的事情了,目前的条件之下,暂时做不到这一点。但也要最大限度减轻老百姓的赋税,宁可官府穷一些。官吏的态度好一些,也能够解决很大的问题。
苏天成时常解释陕西出现的转变,实际上就是两点,第一是努力让老百姓有饭吃,有衣服穿,能够维持基本的生活。第二是发挥商贾的作用,让他们交易,官府从交易中收取赋税。做到了这两点,所以陕西开始出现巨大的变化。
要做到这两点,不是嘴上说的那么简单。有很多的事情需要做,需要落实,如果说官吏不能够尽职尽责,根本就做不到的。
至于说对官吏的管理,朱慈烺也隐隐有些认识了,看一个官吏是不是合格,是不是尽职,主要是看地方上的情况如何,若是老百姓能够丰衣足食,不管从哪个方面来说,这个地方的官吏都是不错的,至于说那些道德上过高的要求,还是其次的。
现在的朱慈烺,就如同海绵,不断的吸收着知识和认识,不断的充实大脑,他感觉到,苏天成教授的知识,比起所有老师说的都要有用。
朱慈烺不会知道,这一切都是苏天成精心设计出来的。
苏天成想尽一切的办法,让朱慈烺参与到处理政务的事情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