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随之而来的;是人才的推荐;经过中兴学社推荐的人才;可以直接进入朝廷为官;将中兴学社的思想;带到大明朝各地去。
柳敬亭已经被招纳进入了县衙;成为了县衙的幕僚;不过他没有在县衙出谋划策;而是时时刻刻呆在茶楼、酒楼;按照苏天成的安排;柳敬亭还是cāo起了老行;说书;只不过说书的内容;重点变成了中兴学社所倡导的观点;包括江宁县的诸多变化;甚至说到了江宁县诸多的土特产等等。
柳敬亭的身份;和以前也不同了;不是纯粹的说书人了;大家都知道;柳敬亭是县衙的座上宾;是中兴学社的社员;在很多普通百姓的眼里;柳敬亭俨然是老爷范畴的人了。
苏天成和柳敬亭之间的关系很不错;柳敬亭甚至专门到了县衙后院;为苏天成的家人说了自己最为拿手的评书武松打虎。
苏天成直截了当的提出来了要求;中兴学社倡导的观点;目前只是在士大夫、绅士富户阶层;有着一定的影响力;寻常百姓是不知道的;这就需要柳敬亭通过百姓喜爱的书形式;宣传出去;让多的百姓知道;让大家支持中兴学社;进而支持和拥护朝廷。
柳敬亭来自于社会底层;很明白苏天成的想法;他有些奇怪的是;苏天成出身商贾之家;条件很好;从来没有吃苦;为什么能够知道百姓的疾苦;为什么不遗余力的为老百姓办事情;而且中兴学社的思想;以及江宁县县衙的做法;都是维护普百姓利益的。
说书被视为下九流的事情;得不到尊重;按说柳敬亭已经成为中兴学社社员;而且进入县衙做事情了;完全可以抛开说书这一行当了;可苏天成提出来了要求;他义不容辞;没有丝毫的犹豫;cāo起家伙;到酒楼、茶楼义务说书了。
这可是县衙给了俸禄的;每月有一百两银子;生活忧了;自然能够将主要的jīng力;集中到说书上面去的。
可以说;到了五月的时候;形势一片大好。
可苏天成的想法;没有那么的乐观。
他注意到了;张溥回到家乡之后;就失去了踪迹;一直没有到南京来;也没有主持复社的相关事宜;作为一名有影响的士子领袖;张溥这样的做法;不是很正常;至少应该在南京露面;表示复社还是有影响力的。
再说东林书院和复社的沉默;也太不符合常理了;要知道;朝廷里面;有不少的官员;身就是东林党人;完全支持复社的;在苏天成看来;中兴学社的壮大;绝不是一帆风顺的;至少要与东林书院和复社;进行若干次的理论争论和博弈。
看看东林党和阉党斗争的时候;经过了多少的血雨腥风;那么困难的情况下;东林党都没有倒下来;如今这点打击算什么啊;若是这么缴械投降了;也对不起那么多的支持者了。
苏天成一直都认为;军事打击是辅助的形式;改善民生才是根;而要统治天下;发展壮大;最为重要的还是化的影响;只有牢牢掌握了舆论;树立起来一种化意识;让读书人和官僚士绅自觉奉行这样的化;才能够让天下人归心。
苏天成的这些忧虑;并非杞人忧天。
中兴学社成立半年时间了;可东林书院和复社;很少有人加入;算得上是按兵不动;这就说明了;他们依旧坚持自身的认识;依旧坚持以前的思想;不赞成中兴学社倡导的认识;只不过在中兴学社大力发展的时候;避其锋芒。
这样的形势;表示有高人在指点。
难道这人是张溥;或者说是钱谦益;又或者说;他们接受了朝廷里面;某些官员的建议;暂时的偃旗息鼓;等待最好的机会。
苏天成一直等待的学术研究上面的大交锋;没有出现。
中兴学社存下了那么多的资料;进行了那么多的调研;不少的社员;深入到脓中间;市井之间;掌握了大量的情况;所有的这些准备;都是等着与东林书院、复社进行辩论的;可惜人家不接招。
这样的情况下;苏天成也没有办法;总不能端的怀疑;他在和孙传庭、刘宗周、黄道周和鹿善继等人聊天的时候;没有完全否定东林书院和复社;但也尖锐的提出批评;焦点核心还是在两个方面;清谈和原则保护官僚士绅阶层的利益。
'正文 第三百二十三章 隐患迭生'
陈奇瑜的中军帐。
剿匪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陈奇瑜的权力;也几乎达到了颠覆了。
统领五省的军务;这是很少见的情况;除开北边的战事紧张的时候;朝廷会有这样的安排;其余时候;是不可能想象的;虽然说只是兵部右侍郎;正三品的品秩;可凭着皇上赐予的尚方宝剑;谁都要尊敬的;包括五省的巡抚;关键时候;也要听从他的调遣。
这也是因为;皇上下定了决心;一定要剿灭流寇的缘故。
自天启七年以来;流寇开始兴起;到如今是八个年头了;流寇造成的破坏是巨大的;令朝廷的开支;捉襟见肘;也限期的放大了灾荒造成的影响;陕西一省;好多的农民;都加入到流寇之中了;好在这两年时间;朝廷及时补齐了军饷;军士哗变的情况;大幅度减少了。
陈奇瑜清楚;皇上重点cāo心的;还是后金;一直都认为;流寇不过是疥癣之疾;后金才是心腹大患;自去年七月;后金攻占旅顺之后;大半年的时间过去;都没有什么动作;令朝廷能够船期了;所以;这一次剿灭流寇;皇上志在必得。
唯一不爽的;是朝廷内部的一些声音;什么军费开支过大了;什么战功不大等等。
好在陈奇瑜的身边;有了一个顶级的谋士;这就是大名鼎鼎的张溥。
张溥自荐到来的时候;陈奇瑜有些奇怪。前面发生的事情;他也是知晓的。按说张溥应该在家里好生休养;搀和到剿灭流寇的事情中间来;岂不是自找苦吃。
抱着半信半疑的态度;陈奇瑜接纳了张溥;想不到张溥还真的出了一些好主意。
特别是应对朝廷里面的流言蜚语;张溥建议;根不用理睬;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古来征战都是这样;皇上需要的是胜利;是剿灭流寇;若是能够取得战绩;皇上自然高兴;不会在乎那刑谤;相反。时时刻刻的担心;甚至是战战兢兢;根就不能够全身心的征战。
听了张溥的建议;陈奇瑜稍稍安心一些了;毕竟张溥是士子领袖;在朝廷里面。也是有着不小的影响力的;根据张溥的一些建议;他大胆的命令各省巡抚;各负其责;不能够放走流寇。不能够因为流寇没有在自己的辖区;高枕忧。必须要想办法;最大限度的杀伤流寇的有生力量。
战果确实是不错的;五个月时间过去;流寇遭遇到了沉重的打击;已经集中到陕西了。
此时;张溥再次提出来了建议;要抓住这样的机会;毕其功于一役;彻底打垮流寇。
当然;张溥毕竟是读书人;没有真正经历过征伐;没有上过战场;要打战可不是嘴上说的那么简单的;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包括军士的调动等等;有着很多的事情;需要筹划。
准备工作;已经进行的差不多了;陈奇瑜调遣了十五万将士;包括山西、陕西、河南、湖广的卫所军士;先头部队;慢慢进入上津了。
这个时候;他想再次听听张溥的建议;看看张溥有着什么样的建议。
张溥进入中军帐的时候;陈奇瑜正在仔细查看地图;那上面标注了流寇集合的地方。
“大人;找到在下;不知道有什么事情。”
“张先生请坐;官请你来;是想听听你还有什么建议;这次召集的十五万将士;十rì之内;可以悉数到达上津;郧阳抚治卢象升大人;也带着一万将士;过来会和了;大军已经铺开;接下来就要进入陕西;剿灭流寇。”
张溥微微点头;坐下了;没有客气。
“大人;在下还是那个建议;要迅速进兵陕西;这两rì;在下仔细考虑过了;流寇主要集中在汉南;大人既然下定了决心;可要求所有将士;不必完全集中于上津;时间非常宝贵;流寇善于奔袭作战;若是大人做到了兵贵神速;一定能够出其不意。”
“哦;那你认为;官应该如何做啊。”
“大人调遣了山西、陕西、湖广和河南的军士;可要求四省巡抚;协同作战;共同围剿流寇;大人带领部队;与卢象升大人一道;引军西向;进入陕西;其余诸省军士;从不同的方向;进入陕西;目标都是汉南;这样一来;可以节约时间;也可以省下不小的粮草;若是大军悉数集合在上津了;目标太大;容易惊扰到流寇的。”
陈奇瑜连连点头;这是一个好主意;四省的军士;从不同的方向;进入陕西;可以省去不少的路程;只要明确在汉南集中;节约时间的同时;也可以节省不少的开销;至于说各省巡抚;只不过是名义上负责;不可能真正参与到征战中的。
“好;你的这个主意不错;官马上发布命令;要求各省军士;直接进入陕西;到汉南集中。”
“大人;在下还有一个建议;各省军士;进入陕西的时候;有可能遇见小股的流寇;或者是流民;他们切不可恋战;不要理睬小股人马;要用最的速度;到达汉南;须知汉南有二十万流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