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回到了家乡;周延儒的心思;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被温体仁排挤出了朝廷;他虽然怨恨;但也不是特别的沮丧;朝廷的人事变动;纷纷攘攘;你方唱罢我登台;没有什么大不了的;说不定今后;自己还有机会;再次的进入朝廷;甚至再次成为内阁首辅。
他想到的;是另外的事情。
温体仁的能力;周延儒是清楚的;不是什么雄才大略之人;不客气的说;温体仁担任内阁首辅;依旧不可能做出来多大的成绩;想想自己上任的时候;也是怀揣雄心壮志;可惜事与愿违;最终灰溜溜的离开了。
到了这个时候;周延儒甚至可以断定;不管温体仁能够担任多长时间的内阁首辅;最终的结局。和自己不会有什么区别的。
可时间过去了;朝政耽误了。那就是大事情了。
大明朝面临的问题太多了;外有后金虎视眈眈;内有流寇四处作乱;北方的农民;衣不果腹;不断的加入到流寇的队伍中间;长此以往;必将影响到南方。何况南方也好不到哪里去了。
自我反省的好处;就是能够发现问题;经过了一段时间的思索;周延儒忽然感觉到;苏天成可能成为大明朝的擎天巨柱。
所以说;他急切的想着;让周康去见一见苏天成。看看苏天成是什么态度;若是苏天成的表现;真的是自己预想的那样;那么;在合适的机会;他还是想着。向皇上再次举荐苏天成的;这样的人才;老是担任知县;可惜了。
有志不在年高;自古英雄出少年啊。
再次来到江宁县。周康惊奇的发现;江宁县有了很大的变化。县城内的店铺增加了;临街的房屋也增加了;好锌屋;都翻修了;商铺的生意都很是不错;大街上熙熙攘攘的人群;来来往往;尽管是酷暑季节。
按说这样的时候;应该是清闲的时刻;生意疲软;这个时候;也是青黄不接的时候;马上就要秋收了;越是这样的时候;农民越是难以坚持;可在江宁县;看不见这样的情况;大街上来来往往的人群之中;明显可以看到;有些人是农民。
看到几处尚在建设的房屋;周康有些好奇。
他走过去;对着一位农民模样的中年人开口了。
“这位大哥;这大热天的;你们这是在做什么啊?”
中年人看了看周康;路出了憨厚的笑容。
“看您的样子;就是大户人家的;可能不知道这里的情况吧;县里好多的老爷;都重新翻修店铺了;我们都是来帮着做事情的。”
周康的脸sè;有些不好看了;跟随周延儒这么多年;他还是知道一轩本情况的;马上就要秋收了;进入最为忙碌的时节了;这个时候;农民应该是在家里做准备的;要是到县城来;给士绅富户以及商贾翻修店面了;家里的蓬怎么办;再说了;这种情况的翻修;一般都不可能有工钱的。
“现在是农忙时节;你们都到县城来做事情了;家里的事情;怎么办啊。”
看见周康的神sè不好;中年人有些着急;脸sè也有些红了;他大概以为;周康是有着特殊身份的人;到这里来了解情况的。
“这位老爷;您可说错了;秋收的时候;我们都是要回家去的;最近这几天;忙着赶工;就是想着早点做完的。”
“哦;你们这样做;有工钱吗?”
周康的脸sè缓和了一些。
“看您说的;怎么可能没有工钱啊;这样的好事情;上元县的好多人;都想着来做啊;不过知县老爷说了;县里的店铺;翻修的时候;一律要招募本地的脓;好多的店铺;都翻修了;工钱很高;管吃管住;每天还有一钱银子;要不是找到这些事情做;都不知道怎么熬过来啊;现在好了;马上要收割粮食了;今年的收成;一定很好的。”
“哦;原来是这样啊;那你们岂不是很感谢知县大人吗?”
“岂止是感谢啊;我们好些人都想着;收割粮食之后;给知县老爷念佛的;家家户户都要立牌坊;要不是知县老爷关心;我们都活不下去了。”
“你为什么这么说啊?”
“前年和去年;地里遭灾了;没有粮食吃了;大伙儿都感觉;活不下去了;这个时候;知县老爷来了;开始整理官田;我们好多人都参加了;一天一钱银子的报酬;还管饭;一个多月下来;大家都拿到了好几两银子;生活有着了;我们都说;这是皇上知道我们的苦楚;派出来青天大老爷;救了我们啊。”
周康有些明白了。
“你的意思是说;知县大人要求大部分的商铺;都翻修店铺;找到你们做工;给你们工钱;这样;你们就能够度过难关了;是这个意思吗。”
“可不是;就说我们村里;今年没有一户人家饿肚子的;只要家里有人出来做事情的;都找到银子了;就说家里没有青壮的;只要里长和甲首出具了证明;家里的女人也可以出来做事情;一样拿到银子的。”
“哦;这是好办法啊;不过县里的商铺;能够承受吗?”
“看您说的;你是真的没有到江宁县来啊;我都做了好几家了;东家生活供的好好的;就说催促我们;早点做完;他们的生意好着呢;都不愿意耽误太多的时间了;要不是店铺太小了;不合适了;他们也不想翻修的。”
周康有些不明白;这些店铺;生意为什么会突然的好起来啊;难道苏天成有什么魔法吗;这可不是动嘴皮子;就能够做好的事情。
“如此说来;知县大人真的厉害啊;能够让商铺的生意;如此的红火。”
“老爷;您说的这件事情;我就不知道了;反正现在;我们偶尔也买些点心之类的;上次;我还买了一两茶叶;家里的老人娃娃;也尝尝鲜;您也可以买一孝尝的;真的是很好的;秋收以后;卖了粮食;我要多买一些。”
周康大为吃惊;农民能够买这些东西;他是第一次听说了;北方的农民;吃饭都困难了;想着购买点心和茶叶等东西;简直是奢侈了。
“哎呦;你也买点心和茶叶啊。”
中年人脸上的笑容;还是有些憨厚;但显得有些不高兴了。
“有银子了;当然要买些点心了;要不然挣银子干什么啊;知县大人都说了;银子不要收起来;要拿出来用;知县老爷免去了我们的赋税;说是秋收之后;大家留足了口粮;其余的粮食;都要交易;知县大人保证了;价格不会低于市场价的;有多少;知县大人收多少的;您看;知县大人都这样为我们考虑了;我们怎么能够不支持啊。”
周康不是笨蛋;他很快有些明白了;这里面的道理;其实不复杂;大家都来买东西;商贾赚取银子了;于是开始整修铺面;雇佣农民;农民手里有银子了;就可以继续购买商品了;这样循环下去;商贾赚取更多的银子;农民也能够丰衣足食。
妙啊;这样的办法;苏天成居然能够想出来。
周康有些激动了;这真的是好办法啊;他想的有些简单;要是能够将这样的办法;推广开来;岂不是能够发挥巨大的作用;可惜他没有学过政治经济学;不懂得有轩本的道理;再好的点子和办法;想着推广出去;都必须有一定的基础的。
至于说zhōng yāng控制了货币;控制了经济命脉;才有可能真正的开始富强;这等的道理;他更是不知道了。
但江宁县的巨大变化;触动了他;他想着尽量快的见到苏天成了。
到了县衙的门口;周康有些担心了;要是苏天成不理睬自己;该怎么办啊;如今自己可没有什么身份了;自家老爷已经辞官了;回归故里了;在家乡的时候;根本无人上门拜访;现在;自己想着去见苏天成;要是苏天成端出来了架子;自己可真的不好办的。
抱着这样的想法;周康在外面徘徊了好一会;他越来越矛盾了。
周康的犹豫;引起了县衙门口衙役的注意。
衙役的办事风格;早就发生变化了;以前面对老百姓的时候;都是带着吼声说话的;对于县里的士绅富户;则是卑躬屈膝;可自从常例银子发放之后;要求就不同了;用四个字概括;叫做不亢不卑;特别是对待寻常百姓;一定要态度温和;否则是要受到训斥的;弄得不好;还要丢掉饭碗的。
看见周康在县衙外面徘徊;衙役准备上前去问问了;看看周康是不是有什么困难;需要得到县衙的帮助。(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
'正文 第二百四十章 故人来(2)'
衙役上前之后;发现周康的气质;还是很不错的;这一下;衙役更是不敢怠慢了;很小心的开口了。
“请问这位先生;您是不是有什么事情?”
看见衙役恭谦的态度;周康没有觉得什么奇怪的;这样的场景;他见得太多了。
“我想拜访一下江宁县知县苏大人。”
“先生可否说一下名讳;我们也好通报啊。”
“哦;你就说有位姓周的故人;前来拜访苏大人。”
衙役点点头;请周康稍等;自己进去通报。
等待的时间;是难熬的;周康想的很多;老爷的意思;他还是明白的;无非是想看看;苏天成是不是有着趋炎附势的xìng格;其实这朝廷的官员;谁没有这样的心思啊;虽然这话不能够说绝对了;但自己接触到的官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