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好,你明白就好,最近一段时间,朝廷里面的事情很多,若是有什么异动,老夫会遣人告知你的。”
董昌说的含糊,苏天成却不糊涂。
闫子章必须要听上面的,所以,不管做什么事情,都不会顺着自己的意见来,能够找麻烦的地方,不遗余力,自己是主要负责赈灾的,事情做砸了,责任在自己的头上,既然有人反对自己去赈灾,肯定是想着自己弄砸的。
至于灾民的情况,不是重要的问题。
他有些愤怒,党争和派系斗争,到了这样的程度,大明还有什么希望。
七月二十八rì,卯时。
赈灾队伍出发了,骁骑营押运着一百万两的白银,离开了京城,前往河南。
苏天成的计划,八月初一进入河南,八月初三,到达卫辉府,之后,闫子章带着十万两的白银,取道怀庆府,直接到洛阳去,自己带着大部分的人马和白银,到开封府。
一路上,风餐露宿,不允许耽误时间。
这个方案,是他直接做出来的决定,闫子章是不赞同的。
没有争论,苏天成也不想继续商议,他给闫子章提出来的要求,都是带有命令xìng质的,特别的要求是,一路上,不要接受官府的吃请,自己在开封府,也不会去拜会官员,购买相关的物资之后,直接到孟津。
骁骑营的战斗力,是不用说的,还是酷暑阶段,炎热的气候,很是折磨人,普通人是承受不住的,他们不仅要赶路,还要时刻戒备,河南境内的治安情况很不好,不仅仅有流寇的活动,还有不少占山为王的土匪。如此的高强度之下,依旧能够保证行军速度。
苏天成的耐力,慢慢的体现出来了。
他一直都是骑马跟随,没有丝毫的特殊。
闫子章就有些吃不消了,开始的两天还好,离开北直隶,进入河南的时候,脸sè发青,看得出来,已经是咬牙坚持了。
苏天成没有下令减缓速度,他就是想着让闫子章真正的体验一下,自己是下来赈灾的,不是下来抖威风的,要完成这次的赈灾任务,肯定是很辛苦的。
一路上,他已经想好了,既然朱由检信任自己,让自己到河南来赈灾,那就好好做,身体力行,多吃一些苦,依靠河南府的官员,重大的事情上面,还是自己拿主意。
内心里,他是不赞成这样的做法的,分级负责,这样的事情,应该是河南府的官员,直接负责的,不要朝廷养着那么多的官员,起什么作用。
沿路看见的情况,令他有些心寒,还没有进入河南的时候,就看见少量的流民,面黄肌瘦,细细询问之下,这些流民,居然有孟津人,要是当地官府,出面救济了,怎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进入河南,经过彰德府,流民渐渐多起来,大都是在官道上面,成群结队。
府州县衙门,依旧是不允许流民进城的,救济很少。
就地的救济,肯定是要进行的。
闫子章再次提出来异议,意思是不理会小股的流民,尽快到孟津和开封,开始大规模的赈灾,这一次,苏天成发火了,毫不客气的训斥了闫子章,一路上这么多的流民,真正到了孟津,能够看见多少的灾民,难道大家都在孟津等死吗。
'正文 第一百五十七章 遇匪'
其实闫子章说的还是有些道理的,如果在路上耽误了太多的时间,肯定不合适,这就好比是打游击,没有固定的根据地,战果肯定是不大的,颇有些临时应付的滋味。必须尽早赶到孟津,让老百姓知道,朝廷的救济,已经到了。
简单的思索之后,苏天成做出来了决定,闫子章带着一百军士,还有十万两白银,四天时间,赶到孟津,现场开始赈灾工作,自己带着剩下的军士,沿路救济的同时,尽早赶到开封府,采购粮食物资之后,直接到孟津。
朝廷救济河南的消息,迅速传开了。
这也是苏天成一路救济灾民,大力宣传的结果,朝廷已经知道河南的灾情,专门派人来了,要求诸多的流民,迅速回到家乡去,等候救济。
消息传开的同时,也引起了河南各地土匪的注意。
这些土匪,占山为王,习惯了烧杀抢掠的生活,恰逢河南这几年,遭遇诸多的灾害,好多的农民,没有饭吃,为了活命,索xìng落草,土匪的队伍,迅速发展壮大了,有几股的土匪,号称超过万人了。
崇祯四年的时候,有几股流寇进入了河南,虽然遭遇官兵剿杀,但有些军士,侥幸活下来了,也加入了土匪队伍里面,有些流寇,以前就是大明的官兵,熟知官军的作战习惯和经验,经过他们的训练,土匪隐隐有了战斗力了。
按说这次朝廷赈灾,本来是大快人心的事情。而且有一千多的军士护卫,土匪是不应该动歪主意的。但还是有不怕死的土匪。
杜老三就是其中的一个。
杜老三是卫辉府琪县人,祖辈都是农民,崇祯二年,杜老三与邻居发生口角,失手将人打死,为了逃避官府的处罚,离开家乡,躲进了大山里面。他身体强健。有着一股子的蛮力,为了活命,慢慢开始打家劫舍的勾当,一年多时间之后,慢慢纠集不少人,占山为王了。
崇祯四年,杜老三的队伍。迅速的发展壮大,这得益于他的队伍里面,有了一个军师,军师是个秀才,名字叫做邓辉,好像是遭受了什么冤屈。迫不得已,落草为寇。
这个落魄的邓辉不简单,熟悉行军作战的事宜,能掐会算,每次行动。计划都是周密的,按照邓辉的布置。好几次的抢劫,都是满载而归,还抢到了几个女人,这下杜老三的名气大了,投奔的人,也多了,短短时间,山寨里面,集聚了近万人了。
杜老三的自信心急剧膨胀,他已经不认为自己是土匪了。
朝廷赈灾,派出军队护卫,杜老三想着,如果剿灭了这一股的官兵,得到大量的银子,自己岂不是能够朝着更高的目标发展了。他是粗人,听过水浒传的故事,以为自己发展壮大了,朝廷招安了,就可以做官了,可以光宗耀祖了。
杜老三找来邓辉,商议打劫朝廷赈灾队伍的时候,谁知道,邓辉激烈反对,认为这样的事情,是不能够做的,还说了一大通的圣人君子的道理,杜老三很是反感。
他派出了土匪,打扮成为流民,暗中观察,得到的消息,官兵只有一千余人,有一百来人,带着少量的银子,已经朝着怀庆府去了,余下的赈灾队伍,带着大量的白银,估计有百万两,一路上要不断的接济流民和灾民,行军的速度很慢。
听到这个消息,杜老三的眼睛都绿了,不管有什么危险,他都执意要打劫了,要是成功了,有了这么多的银子,可以做任何事情了。
为了防止邓辉坏事,杜老三严格保密,暗暗布置。
杜老三还是不笨,他想到的办法,是让山寨里面的弟兄,装扮成流民,趁着救济的时候,突然发难,只不过一千来人的官兵,每人吐口唾沫,就淹死他们了。
邓辉还是知道了杜老三的安排。
他感觉到后怕,这一年多时间,山寨之所以能够发展壮大,那是遵循了一个原则,绝不和官府对着干,侵袭的都是商贾和富户,包括一些老百姓,河南一地,也遭遇了流寇的侵袭,官府重点对付流寇,没有jīng力剿灭土匪。如果说真的想着和官府对着干,引起了注意,今后的rì子,肯定是不好过的。
连续两次苦口婆心的劝阻,没有丝毫的效果,杜老三已经在加紧筹划。
邓辉感觉到危险临头了,朝廷赈灾的银子,要是被土匪抢了,朝廷还不派出大军进剿,别说你几千土匪,就是上万人,也禁不住这样的阵势的。
他的话,比不上以前了,土匪队伍里面,进来了一些所谓的义军,这些人,胆子很大,就是想着和官府对着干,他以前制定的策略,慢慢被扔到一边去了。
委身为土匪,对于读书人来说,是莫大的耻辱。邓辉这样的选择,本来就是权宜之计,到了这种时候,他的心思,迅速发生了变化,计划离开杜老三了。
一路救济灾民和流民的同时,苏天成也没有闲着。
河南境内,有不少的土匪,他早就知道了,所以,进入河南之后,骁骑营内紧外松,时刻做好戒备,他不断的告诫诸多的将士,千万不要小看土匪,土匪虽然没有什么组织能力,但大都是亡命之徒,做事情不计较后果。
跟随赈灾队伍的灾民和流民,慢慢的增多,这是很大的难题,灾民和流民行进的速度,不可能很快,要是带着这些灾民和流民,大大影响了速度,可抛下这些人,也是不合适的,经过考虑之后,苏天成开始和沿路的县衙官吏商议,就地安置这些灾民和流民。
安置是需要银子的,这方面,苏天成一点都不吝啬。
骁骑营的将士,按照苏天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