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江宁营占据杭州府的时候,李觉斯没有自杀,也没有逃往京城,而是选择留在了杭州。
历史上的李觉斯,大大小小也是个人物,只不过从历史上的表现来看,这个李觉斯的人品好像有些问题,不仅仅是投靠了后金鞑子,而且还狭私报复,陷害反清复明的义士,而且据说为人比较贪婪,爱好钱财。
苏天成对李觉斯没有什么特别深刻的印象,虽说李觉斯是从朝廷派往浙江担任巡抚的,可苏天成一直都是外放,没有在朝廷里面呆过,加之后来又是在北方做事情,对南方的情况不熟悉,官员自然也不熟悉了。
见到李觉斯的时候,苏天成本以来,作为巡抚这一级的高官了,李觉斯一定会大义凛然,劈头盖脑的一顿训斥的,至少要表现出来自身的政治倾向,就好比范景文的表现一样。
苏天成可不会杀掉李觉斯,这里面牵涉到的事情太多了,不管怎么说,李觉斯都是朝廷的从二品的官员了,若是杀掉了李觉斯,会让朝廷里面的那些官员,噤若寒蝉,会更加的团结一致,共同来反对他苏天成的,苏天成可不想自找麻烦。
李觉斯的表现,令苏天成很是奇怪,居然抱拳行礼,称呼苏天成为大人,按照李觉斯的解释,苏天成以前是太子太师、蓟辽督师,更是内阁大学士,当然是大人了。
苏天成的印象很不好,感觉到李觉斯没有一点的骨气,不过李觉斯这样的态度,是可以利用的,身为浙江巡抚,能够主动投靠过来,对于其他的省,影响是不小的,苏天成暂时也没有想到搜缴李觉斯的财产,他可以肯定,李觉斯一定有着大量的财富,相信刘泽清不会那么傻,既然给下面的知县都送去财物了,难道不巴结李觉斯吗。
苏天成告诉李觉斯,要求浙江所属的府州县,放弃抵抗,好好维护当地的秩序,等候江宁营接收,若是李觉斯能够做到这一点,既往不咎。
李觉斯很爽快的答应了,只是提出来一个要求,恳请苏天成考虑一下他在京城的家眷,若是朝廷知道这件事情了,他的家眷肯定是有危险的。
苏天成也答应了。
其实这已经是江宁营最为重要的任务之一了,就是保护官员的家眷,这件事情是苏俊直接负责的,苏俊的手里有大量的银子,包括很多精干的将士,一旦某个官员有投靠的意向了,这个官员能够为苏天成所用,接下来的一步,就是保护这个官员的家眷,在老家的好说一些,直接派兵过去,或者接到山东等地,或者是就地保护,在京城的复杂一些,譬如说杨嗣昌等人的家眷,苏俊就耗费了很多的银子。
这里不得不提一下,早在苏天成和朝廷出现意见的时候,苏平阳就提出来了建议,山西平阳府老家的家眷必须要接到登州来,免得被朝廷盯住了,这件事情是苏平阳直接负责办理的,将苏化文和王夫人等人,悉数都接到了青州,这方面苏化文和王夫人倒是比较自觉,知道在山西呆下去是不行的,所以后来朱由检提出来,要求抓住苏化文等人,早就是马后炮了。
李觉斯的信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严州、衢州、金华、处州和温州等地的官吏,悉数都放弃了抵抗,既然巡抚大人都归顺了,就不用说他们了,所以江宁营在浙江境内,没有遭遇到什么抵抗,与此同时,苏天成也发布了命令,府州县的官吏,原地待命,凡是不愿意归属的官吏,可以自行离开当地,赶赴京城去,江宁营不会为难,愿意留下的,等候命令。
大军占领了杭州府之后,苏天成就留在了杭州,他特意抽出了时间,到西湖去看了看,穿越之前,他曾经好几次到西湖去,这里可是天下闻名的景点。所不同的是,如今的西湖,文人墨客可以随来随往,没有谁收取费用。
站在苏堤上面的时候,苏天成有了很多的感慨,穿越之初的时候,他根本不会想到,会走到今天这一步,那个时候的想法,是建功立业,好好的扶持大明王朝,就算是遇见什么问题了,大不了拍拍屁股走人,吕宋、南洋以及台湾等地,都是可以去的,朝廷也奈何不了,可惜事实的发展,令他清醒的认识到了,一个腐朽到了极点的王朝,一个没有治国平天下能力的皇帝,就算是下面的官吏拼命做事情,也改变不了大局,大不了是张居正的下场,能够让朱家的江山,多延续几十年。
征伐福建和浙江的战斗,让苏天成认识到了,大明王朝无可救药了,自己率领江宁营,只要按照正确的部署去做,也许一年多的时间,就可以统一整个的中原了,可以彻底推翻朱家的统治,现在看来,必须要分两步走,一方面展开征伐,今早结束这种内斗的局面,另外一方面是需要培养大量的官吏,要在现有的官吏之中,展开一场声势浩大的运动,专门整治贪官污吏,毕竟治理天下,还是要依靠官吏的。
历史已经开启了崭新的一页,苏天成已经在这幅图画之中,留下了太多的笔墨,紧接着的任务就是坚持不懈,将这幅图画尽量的画完美,不要留下太多的遗憾。
崇祯十六年三月二十日。
福建和浙江两地的战斗全部结束,到目前为止,苏天成控制了山东省、浙江省、福建省,包括宣州、复州、盖州和台湾等地,按照朝廷的惯例,苏天成也调整了部分的官吏,张溥出任福建巡抚,鹿善继出任山东巡抚,杨嗣昌出任浙江巡抚。
卢象升出任江宁营指挥同知,朱审烜出任内阁首辅。
这只是暂时的安排,苏天成还在酝酿更大的动作。(未完待续。。)
'正文 第一千一百四十三章 乱作一团'
治大国如烹小鲜,这个道理朱由检不是不明白,他早就接受过这样的教育,而且朝中的很多文武大臣,也曾经专门进谏,告诫大明地方很大,事情很是复杂,需要耐心处理,言下之意,无非是说他这个皇帝不好做,想要做到中兴的皇帝,就更加的不简单了。
朱由检很清楚,他登基的时候,面对的是一个千疮百孔的局面,朝廷里面,魏忠贤与朝中大臣针锋相对,互不想让,导致朝廷里面乌烟瘴气,就连他这个即将出任皇帝的王爷,都差点被魏忠贤和客氏给暗算了,大明各地灾祸连连,陕西开始出现大规模的流寇,辽东的后金鞑子日渐嚣张,面对这种内外交困的局面,朱由检也想着大有一番作为。
他果断的清理了魏忠贤,包括魏忠贤的党羽,限制太监的力量,重用朝中大臣,大明朝廷曾经在短时间之内,出现一片兴旺的局面,可惜打击很快就到了,朝中大臣掌握权力之后,并非是他想象的那样美好,不少的文武大臣争权夺利,培养自身的力量,壮大自身的实力,皇权与臣权之间的对抗越来越激烈,各地的灾害更加的频繁,老百姓挣扎在死亡的边沿,流寇造反的规模越来越大,以至于无法控制了,后金鞑子也趁机入关劫掠,每每威胁到了京城。
朝廷没有银子,朱由检就算是有着天大的抱负,也没有办法来实现。
卖掉了宫里的人参等物品,凑集了少得可怜的银子之后,朱由检甚至灰心丧气了,想着立下皇太子,万一承受不住的时候,让皇太极早点继位。
转机的出现。还是在苏天成的身上,苏天成出任了江宁营知县之后,大力整顿市舶司,令朝廷有了一个稳定的收入来源,接下来,苏天成率领江宁营。开始剿灭流寇,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的胜利,流寇渐渐的式微了。最为关键的是,朝廷基本不需要拨付什么军饷给江宁营,苏天成依靠着自身的力量,维持江宁营的运转。
再后来,流寇被剿灭之后,苏天成马上转战辽东,对付后金鞑子。效果一样是很不错的,自崇祯九年以来,后金鞑子再也不敢轻易进入关内了,而且苏天成稳定了草原的局势,安宁堡和靖边的互市,成为朝廷收入的又一个重要的来源。
可惜就是后金鞑子遭遇到重创,眼看着就有可能被歼灭的时候,发生苏天成造反的事情了。这等于是毁掉了大明王朝。
朱由检一直都不明白,苏天成为什么会这样做。他也曾经多次反思,自己和苏天成之间,相处是非常不错的,自己一直都是信赖苏天成的。按照这样的思路发展下去,朱由检最终认为,一切都是苏天成的问题。苏天成早就想着要造反了,当初之所以不愿意留在朝廷里面,其实就是想着暗地里凝聚实力的。
朱由检很少反思自身性格上面的缺陷,或者说这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朱由检成长的环境是不一样的,其实他能够成为皇帝。还是因为朱由校身体的原因,否则他也就是一辈子都是信王了,和其他的藩王,没有太大的区别。也正是因为这样的成长环境,让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