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袁崇焕轻轻的说道:
“既然有能力混进我们的宁远城来,而且还是在这个交战的时候现身来见本官,可见是一个非常机灵的人物了,好,传上来,本官要见他。”
这个士兵马上跑了下去。
一个幕僚走上前说道:
“大人,在这个时候见一个敌军的使者恐怕不好吧。”
袁崇焕还是看着远方的城池说道:
“没关系,现在这种情况,我想这个使者来的就只有一个目的了。”
这个幕僚马上接口道:
“大人,难道您是说,劝降。”
袁崇焕点了点头,没有在说什么。而身后的幕僚们的脸色都泛起了各种表情,惊讶、愤怒、喜悦还有无所谓的表情。
“报大人,后金人的使者带到。”
袁崇焕转过身来,看着这个后金人的使者。
一身的明朝百姓的打扮,头戴小皮帽,身穿长袍,一个明朝中等富户家人的打扮,如果不说自己是后金人,恐怕是没有人知道的。
这个使者看到袁崇焕转过身来,打量着自己,马上一拱手道:
“大人,小的是后金汗王努尔哈赤白旗使者,哈图察尔汗,在明的名字叫李灿,大人叫小的李灿就行了。”
袁崇焕和幕僚们都是看着这个李灿都没有说话,而李灿一看就明白了,在这个时候恐怕是没有什么时间问自己的来历了,只是想知道自己来这的目的了。
李灿一笑后,从自己的怀中拿出一封书信。道:
“这是我家汗王亲自给大人的书信。”说完把书信递给了旁边的一个士兵。
这个士兵是恭恭敬敬的递到了袁崇焕的面前。
这时袁崇焕刚想要接过书信,旁边的一个将官马上走上前来说道:
“大人,大敌当前,还是小心为好,还是我来拆吧。”
没有等袁崇焕说话,就一把把信笺抢过来,拿在手中,打了开,看到没有什么后,才放心的交给袁崇焕,又是站到一旁,双眼死盯着这个后金人的使者后就不说话了。
袁崇焕也知道这个将官是在担心自己的安危,也就没怎表情,接过了这封信笺后,就看了起来。当把整个信笺都看完后,还是面无表情的看了看这个使者后把信笺递给了下面的幕僚们,(奇*书*网。整*理*提*供)一一的传阅。
幕僚们看完后一个个都是非常的气愤,怒目看着这个使者。
信笺其实写的很短。
宁远守城将领:
吾以二十万兵攻此城,破之必矣!尔众官若降,即封以高爵。(摘自清太祖武皇帝实录)。
下面的众幕僚看完后,气愤的看完使者后,又看着袁崇焕。
“二十万大军就能破我的宁远城,哈哈哈,你们也太天真了。”
袁崇焕突然的大笑起来又说道:“你们的汗王,因何无缘无故的就进兵?这个宁远城和锦州城,是你们抛弃的城池,本官现在恢复了,自然就要死守了。怎能有投降之理!还有,你们哪里来的二十万人呀,也就是吹嘘吧,本官知道,你们也就十多万人马而已。是不是欺负本官的斥候都是孤陋寡闻的人,哈哈哈。”说完又大笑了起来。
“哈哈哈。”接着周围的幕僚和将官们也都跟着笑了起来。
这个后金人的使者看到着也是满脸通红的说道:
“哼,你们不要得意,等到我们的大汗攻进城来时,你们就是求饶,也来不及了。”
这时袁崇焕看着这个使者道:
“今天本官不杀你,你就把本官的话带回去,我们就在这宁远城决一高下。”
使者一听要放了自己,都敢到很是惊讶,自己本来是抱着必死之心的,没想到还能活着回去。两只眼睛就上下的来回乱动,就没有了刚来那种誓死气势了。
幕僚和将官们听到要放这个使者回去,也都是很惊讶,有的就想走上来说话。袁崇焕一摆手道:
“一个小小的使者,不会对战局有任何的改变的,在说了,两国交兵不斩来使,我们乃是天朝上国,怎能和这个小小的游牧民族相比。”
说完后又看了看这个使者喊道:
“来人呀,把这个人用绳索系到城外去,不可开城。”
“是,大人。”两个士兵马上走了上来,把这个使者给带了下去。
在这个使者下去后,袁崇焕马上就把脸色正了下道:
“传令同知周维模,立刻稽查城内奸细,本官在也不要看到这种情况的出现了。”
“是。”马上就有士兵下去传令了。
北风继续的呼啸着,宁远城的攻防战还在继续的进行着。后金军队还是前仆后继的攀登着城池,而城池上面的明军依然是利用手中的各种武器在进行着抵抗。
城池下面的尸体是越来越多了,而且大部分的都是后金军的。但是冻伤的却是更多的,都在城池的下面已经失去了战斗力。
原来这个守城的士兵不但把水都浇在了城池上,加固了城池,而且还用水做了回最有利的武器。
袁崇焕在我的提醒下,终于明白了,在这个寒冷的冬季里,后金军穿的都是铁盔铁甲,内有兽皮保暖,但是在现在这个情况下,有点生活常识的人都知道,在寒冷的情况下,水遇到了铁就能把人的皮肤给粘上,也就是冻上,这样后金军在攻城的时候,就从城池的上面浇下来的是一盆一盆的水,本来开始后金的将领还没有注意到这件事,但是后来很多的后金军被冻伤后,失去了战斗力,才感觉事情的严重性。
而明军就没有这种情况了,他们穿的都是皮衣皮甲,虽然抗旱弱了点。但是在水上就没有这种情况了。
从清晨到傍晚,宁远城在激烈的硝烟中度过了。全城的军民协力下,终于抵挡住了后金大军的第一天的攻势,但是大家都知道,这个只是个开始,更艰苦的守城在后面。
第一百三十章 兵变的原因 上
三天后,从京城出来的五万大军终于抵达了山海关城外。
“咚咚咚”三声号炮响起。
从山海关大营里跑出一队人马。旌旗招展,盔甲鲜明,在正中间的大旗上高挂着一个大字“王”。
就见到这一队人马来到距离龙撵还有一千余米的地方就都站住了,在队伍的最前面有一个身穿白衣银甲的中年人,马上就从马上跳了下来。
气喘吁吁的跑到龙撵的前面一下子就跪了下来喊道: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微臣山海关总兵王化贞跪迎圣上。”
原来此人就是王化贞,正跪在龙撵的下面,满脸的焦急神色,也可能是跑了一千多米累的,也可能是累的,跪在哪里浑身还在颤抖着。
但是王化贞跪了半天龙撵里也没有人说话。他就很奇怪。又大声的喊了一声:
“微臣山海关总兵王化贞跪迎圣上。”
这时就见到龙撵旁边有一员小将开口说道:
“皇上有旨,一路很劳累,马上进大营,皇上要休息,不需要人去打扰,有什么事明天在禀奏。”
下面跪着的王化贞马上就说道:
“是,遵旨,微臣早就把圣上的行宫准备好了,请跟微臣来。”
说完马上站了起来,这时有个士兵把他的马给牵了过来,如果在叫王化贞跑个一千多米的话恐怕就上不去马了,王化贞看到自己的马给牵了过来,也是暗暗的松了口气。
上了马后,对着龙撵旁边的这员小将道:
“请跟我来。”
说完一路在前带路。
在整个大军都进到山海关大营后,龙撵也在很多人的保护下直接就抬进了山海关的临时行宫里。在整个行宫大门关闭后,就在也没有开启。
王化贞和身后的山海关的将官们也都傻眼了,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是该在这里守着还是离开。
就在众人都不知道怎办的时候,从行宫里走出来一人,正是在龙撵旁边的哪员小将,看着下面的众将官喊道:
“皇上口谕,现在辽东正是战事紧要的时刻,众将官都回到自己的岗位上去吧,明日申时朕在大营的议事厅里召见全体将士,现在都回去吧。”
下面的众将官马上答道:
“遵旨。”众人都马上的散了去。
但是这时候恐怕他们都不知道,我这个皇上已经不在这个行宫里了,准确的说我在一天前就已经不在龙撵里了。
其实我出京的时候,我就在心里想。
难道这个山海关的兵变就是仅仅的因为一个士兵的死吗?在这个战乱的时候,死一个士兵可以说就是大海里的一个小浪花,不会有任何的风浪的。
我想这个士兵的死恐怕就是这个山海关很多事情的一个导火索了,里面恐怕还有很多不为人知或是不为我知的事。
我也知道我要是去直接问这些将官恐怕是问不出来什么的,既然是这样,我就只能去问士兵,但是如果知道是我这个皇上去问一个士兵,是成何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