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史可法听道后,马上说道:
“是,微臣这就传旨去。”
夜晚,整个京城是一片的欢腾。
今年的大试在热热闹闹中结束了,而中榜的进士是历年来最多的,所以一切可以去、庆祝的活动都出来了。
鞭炮,烟花,舞狮,龙灯。到处都是恭喜贺喜的声音。
而且他们都知道了,在明天就可以见到皇上了,得到皇上的亲自封赏了,这是何等的荣耀,何等的荣幸,恐怕这一辈子都不会忘记了,会跟自己的儿孙讲一辈子了。
但是这时候的我。
却是在后宫召见了,我的所有儿女。
两个皇子和三个公主。
朱由校、朱由检。宁德、遂平和乐安三个公主。我还知道很多的皇子和公主在后宫的内斗中早夭了,但是我现在只能做到这些。
看着他们,我对他们的要求就是只有一个。
给朕好好的写习。以后不管是皇子还是公主都给朕学习,我可不想在我百年后真的走到大明就灭亡的路上。
他们的母亲也都在我的身边站着,说实话,来到这个大明已经半年了,有的妃子我还都没有见到过呢。
三个皇后、五个妃子、三个选侍。
我对他们说道:
“朕的这个家人就有你们了,朕是孤单的,朕现在是非常的疲惫,整个大明江山的胆子都压在了朕的肩上,说句大不敬的话,朕的父皇给朕留下来的是个千疮百孔的大明,需要朕一点一点的去整理收拾。所以说,朕不想,这个后宫在出现什么乱子,你们安安心心的当您们的皇后,妃子,别生出什么争宠之心,如果朕听说后宫中出现任何有损害皇家的事件出现,别怪朕无情。都听好了吗?”
所有的人都是跪下说道:
“听好了。”
我又看着孝元皇后郭氏道:
“你是朕在这后宫的皇后,给朕好好的管理。不要出现差错了。”
孝元皇后郭氏也是马上说道:
“是,皇上。”
我摆了摆手道:
“都下去吧。康妃留下就行了。”
众人都是很快的下去了。
康妃马上走上前来,在我的后背上捶打了起来。
我渐渐的睡去了。
我知道,这个大明的后宫没有一时的安静过,但是,我可不想在我的身后出现任何的情况,虽然现在的客氏和魏忠贤都在我的掌握中,但是谁有能保证没有第二个客氏或是第二个魏忠贤呢。
未雨绸缪呀。
第一百一十七章 大封天下
金銮殿
百臣跪拜,整个大明现在呈现了一片歌舞升平的繁华表面,可是谁又能知道在这个繁华的后面又隐藏了多少的危机,大厦将倾就是在这安逸中悄悄来到的。
我高高的坐在上面,看着下面跪拜的群臣。说道:
“平身吧。”
文东武西,大臣们都按照自己的品阶站在了两侧。
我看着群臣说道:
“刚刚结束的文武大试,朕非常的高兴,也非常的满意,你们都知道,现在朕缺人,缺很多的人,这次的大试,给朕觅得了很多的人才,朕很欣慰。”
我停顿了下又说道:
“朕想当个好皇帝,但是整个大明天下靠朕一个人是不行的,南七北六一十三省哪个省现在不缺官员,哪个省不是一个人身兼数职,现在朕有了这次大试的人,就可以放开手脚的用了,朕知道,这些人虽然只是考得高中,但是当个官,当个好官,还是不一定能当好的,但是朕现在没有时间去考验他们了,只能在他们的政绩中一点点的考核了。”
下面的群臣马上喊道:
“吾皇,英明。”
我看着手中的圣旨又接着说道:
“今年的文试一共中榜,二百八十九人,但是朕还闲不够呀,太少了太少了。朕恨不得有五百八十九人,一千八百九十人,但是没有那么多。魏忠贤,公布吧。”
我突然的喊了魏忠贤。
魏忠贤马上的站了出来,从我手里接过圣旨。
大声的喊道:
“中文榜二百八十九名进士,听封。”
“呼啦。”站在金銮殿外面的石阶上的人跪了一片。
魏忠贤又喊道: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泰昌元年文榜进士听封如下。”
庄际昌封户部郎中,
孔贞运封吏部郎中
陈子壮封礼部郎中
沈德符封兵部郎中
刘宗周封兵部郎中
李信封工部郎中
叶翔封户部女郎中
凌濛初。。。。。。等五人封河南知府,
周世人。。。。。。等五人封陕西知府
李某某。。。。。。等五人封山西知府。
。。。。。。二百八十八人分封完毕了。最后魏忠贤喊道
周二宝,兵部候补给事。
“呀!”众人听到这就是大惊,不知道是什么原因给周二宝这个职位,可是有很多人是努力了一生都不见得能当上的,最少现在东厂厂督杨涟就是在兵部给事上去的。
但是皇上,既然封了就不能改变。下面的大臣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没有人敢说话,他们也知道,我决定的,就是说话了,也改变不了。
这时候分封完毕,就听到金銮殿外面山呼海啸般的喊道: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原来是这些文榜进士在谢恩呢。
我这时又看着大臣们说道:
“朕知道,你们在想什么?为什么很多人的官职都是出乎人意料呢,朕说了,现在朕没有时间去考验他们了。”
马上下面的大臣们又都喊道:
“臣等为能为皇上解忧,请皇上赎罪。”
我又说道:
“这个文试完了,现在就是武试的了,现在我们的大明是好是忧。恐怕你们的心里比朕还清楚,刘尚书,来你给群臣们说一下吧。”
站在下面的兵部尚书刘一景马上走了出来说道:
“启禀皇上,现在我大明在表面上看是歌舞升平,但是暗藏危机。自从我们大明在萨尔浒一败后,国力大衰。经过吾皇近一年的治理,逐渐好转了,但是现在我们大明有三大祸害。”
说到这抬头看了我一眼,又看了看站在群臣最前面的叶向高,叶向高微垂着眼皮,没有看任何人。刘一景又接着说道:
“陕西米脂的暴乱,现在已经持续了三个多月了,还没有平乱。在东南沿海又出现了倭寇,也是近些日子才有的,但是这两个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就是辽东的女真人正在虎视眈眈的窥视着我们大明江山,是最大的祸乱。”
说完,又是看了我一眼,一躬身下了去。
我点了点头,又拿起一道圣旨说道:
“你们都听见了吧。朕的大明不是一个安逸的大明,是个外有内患的大明,俗语说的好,攘外必先安内,所以,朕现在就是主要是陕西和东南沿海。你们不是总叫朕派兵吗,现在就给你们派兵去。王安宣旨。”
王安马上走了上来,接过圣旨念道:
“泰昌元年武试共中榜进士六十七人,听封。”
马上在金銮殿的外面台阶上又是跪下了一片。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泰昌元年武榜进士听封如下。”
左懋第封荡寇将军
狄鹏封平匪将军
洪承筹封陕西统领
曹文诏封陕西统领
左良玉封陕西统领
卢象升封陕西统领
杨嗣昌封河南统领
仲效封福建统领
周大宝封福建统领
林锦封福建统领
。。。。。。。。。。。。
整个六十七名武榜进士都分封完毕。
我又接着说道:
“三天后,左懋第和狄鹏分别带着自己的将领和精兵一万,分别出发剿匪,左懋第全权负责陕西剿匪事宜,狄鹏负责东南剿匪事宜。”
我又停下来说道:
“你们都还有什么意见吗?”
这个时候,叶向高站出来说道:
“吾皇圣明,一切都在皇上的掌握中,但是他们还都是个毛头小子,就把这样的大事交给他们办,是不是有点不妥。”
我问道:
“有何不妥。”
叶向高马上说道:
“剿匪乃我朝大事,就这样的交给他们,没有个稳重的人去办理,恐怕会适得其反。微臣的意识,在派个稳重的人做为监军同去。”
我看了看这个首辅大臣说道:
“不必了,一是给他们个锻炼的机会,二是,叶首辅你说派个人去,现在朕身边可真的没有人可派了,三是,就是还有人,朕还有用呢,不用在这个小事上了。退下吧。”
叶向高还想说什么,但是听到我的口气不对,就不说了,我又接着说道:
“工部,给大臣们说说,今年的情况。”
一个大胖子走了出来,正式工部周尚书。马上说道:
“今年的大旱和洪水还是很多,虽然没有去年多,但是也给不少地方造成了很大的灾害。最主要的还是陕西的大旱和长江中下游的水灾。还有河南的局部又出现了蝗灾,也造成了不小的损失。但是皇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