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混在明朝玩暧昧-第7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艾能奇带了四千多名流民上了山,本来脑子里想的一是,梁俞对官府的反应猜的十不离九,二是有些担心这么多人山上恐怕难以安置。
但他很快意识到了不对,这还是他下山时的样子吗?
只见山上空地之上已经整齐的建设起了七排房子。每排有十间。想想也不过下山半个多月的时间啊。就好像凭空冒出这么多屋子一样。这还不算什么,围绕着这屋子,一座石墙已然修了起来。
采石可不比砍木那么容易,更何况这石墙看上去是浑然天成,一点也不像是随便堆起来的。方方正正的,像是一整块。在墙的四个角上,都竖起了一座高高的望楼。对几条直通山顶的山道起到直接的监视作用。
望楼之上已经有喽罗兵在上面执守。艾能奇内心赞叹道,大寨主果然是一个知兵之人。,不管人手如何的不够,都没有放弃对安全的警惕。正所谓好战必亡,而忘战则必危。
不过艾能奇觉得,应该在山腰和山下也多多建造望楼。他决定等一下就去跟梁俞提这个建议。
梁俞正在视察工地。突然梁定国的声音传了过来。
“义父!你要的东西找到了!”
梁俞举目望去,只见梁定国带了七八个人着竹子编织而成的背篓走了过来。那几个背着蒌子的人把蒌子放了下来,提到了梁俞的面前。梁俞定睛一看,满蒌都是黑色的类似的于石头一样的东西。
梁俞仔细看了一会,露出了笑容。果然是煤石。“呵呵,果然找到了呀。”
煤这个东西在这个时代还没有被人意识到那种能源的作用,所以只要用心去找,总归不是太难的。


78章 重建二

第79章 重建家园三

“呵呵,不负义父之重托啊。”
“定国,你们是在那里找到这些煤石的?地方远不远?埋的深还是不深?”
“呵呵,就是在后山,曾经听说有喽罗在砍柴的时候曾有拾到达石炭的,前几日义父问起,我便找了那喽罗同去,果然找到了,不过我也不敢确定是不是义父所要之物,所以只是采了几蒌,并没有多采。”
梁俞大喜。煤对于他的想法非常的重要。木柴他另有其它用处,更何况,煤燃烧起来效果要比一般的木柴好的多了。
“定国你跟我来。”
梁定国跟着梁俞走进了一间大屋子。屋子里无甚摆设。只是在中间放置了一个大大的木台。木台之上则用粘土和石块制作的地型在蜿延起伏,其中山川河流以及各条道路也显示的一清二楚。
这是梁俞命山上熟悉地理的人经过他的指定制作的一个沙盘。比例差不多是一千比一。比现在的地图要精确一万倍!要知道在大明,寻常百姓家如果有地图,那也算得上是谋反的重罪。梁定国自小熟读兵书,自然知道这个东西对于兵家来讲意味着什么。
他看到之后立刻不能自己,仔细看了起来。那沙盘做的极为精细,连他方才上山顶时走的小路在上面也有标注。
“定国,来看一下,刚刚你们采到煤石的地方在那里。”
梁定国没费什么力气便把那个地点给指了出来。于是梁俞便拿了一面小旗插在那处。
“好,我一会便人去那建设一个简单的装置来帮助他们挖煤。”梁俞想了想,现在官兵并没有围山,山的资源最后先不用。于是他又道:“定国,你在辛苦一次,带人看看周边有没有这种煤石了,我们先开采其它地方的。”
他顿了顿又道:“找到之后不用开采了,直接找当地人,跟他们说,每一千斤煤炭。也就是他们所说的石炭,干的可以他们二两纹银,至于湿的可以给他们十两纹银。”
“每千斤二两银子。。。。”梁定国吓了一跳,湿的还十两银子,这个时代,十两纹银可以很奢侈的过一年了。。
“义父,干湿却又如何断定呢?”
“就以篓子滴不滴水为标准,不过要是发现弄虚作假的。哼哼。我们可是山贼。”
梁定国呵呵一乐,这话有趣。
不过梁定国也知道,这煤石满地都是,就是费点力气,若是下了本钱,一天便可以采一千了。就是运的时候稍微难了一点。这种活要是放出风去,谁不干?怕是到时候个个都会抢着要干呢。
“义父是不是有多少收多少?”
“呵呵,那是自然,多多益善。”
“义父,那我便去了。”
“等等,我还要收石灰石和粘土。你也一并收上来吧。”
梁俞在这厢思考着太平寨的重建计划。而四川官场中也有不少人在琢磨着梁俞这个人。如此大的手笔,不似一个草贼所为。
四川总督虽然对梁俞并不放在心上。在他看响马只要不下山扰民就行。北面乱贼蜂起,时不时想要过来天府之地。他也是非常的头疼。没有多余的精力去考虑梁俞。
他的幕僚说,梁俞在山上大兴土木,不过是个土财主似的人物罢了。自古以来贼都是只顾抢掠不事生产的。在山上住个洞,安几个哨位便算是寨子了,那有像梁俞这样花钱如流水一般的?
再说北面流民往蜀地跑,各府各县也不敢放流民进城。一来没有余粮,二来也怕其中混有贼人的内应。贼人往往会用这种手段,来里应外合攻破城池。现在眉山贼主动收拢流民。大兴土木。不管他是在扩张势力还是什么居心。
总在这眼前也是给官府解决了一个大难题。
况且官府中人都心知肚明,这梁俞本来就是梁家村的一个士绅,人家还是秀才,都是御使刘茂周眼红人家的家财想要构陷人家,结果把人家逼的落草为贼。
以四川总督的话来讲就是,人家也是忠义之士嘛。读书明事理,必不会像寻常草贼一般,为非作歹。所以也约束官兵不来眉山找梁俞的麻烦。至于想的更远的,则想效访前朝故事,把梁俞招安了,让他来对付将要入蜀地的流贼。
只不过这只是一个构想,必竟闯王高迎祥等人还没有把目光投向这里。
两个月过去了,太平寨的建设工作仍在进行着。不过山上已经是大变了样子。原本难行的山路,现在都用水泥做出了一条水泥台阶的路,旁边还有供马车行走的滑道。至于山上更是各个地点都做的相当的完美。
先是用水里捞起的有石头和粗砂用马车和牛车接着上,按着简单的沙子路铺好,铺完之后,再用牛接着上石碾,在砂石之上反反复复,来来回回的进行多次。上次一战,收获了不少的战马,有点奢侈的把它们都当做是弩马来用了。
不过蜀地多地,骑兵必竟是吃不开的,等以后到了平原之上,这只是善于走山路的滇马也就不适合平原作战了,还是让他们当弩兵用比较好,比较方便。
因此,不多时那条沙子路就已经足足有了三四丈宽。尔后又使用了木头制作的滑轮………龙门吊,将一个个的大木桶从船上喁璚牛车之上。
接着工人们用粗砂围成一个小坝,倒入水泥,尔后再加上水。搅拌之后便形成了传说中的混凝之土。这些事情都是梁俞亲自拿着工具示范的。对于专门造房子的工匠来讲,梁俞的动作有些外行。
他们都只看了一遍就知道是什么意思了,无非就是用这种灰不拉几的的玩意往地面上铺上一层,只是要尽可能的将之铺的平均一些罢了。
水泥加上砂石头,然后再用木板子压上去,一层层的盖将过去,把每一条路都盖上。这工作也不会进行了半天的时间。
在每铺出去两三丈距离之后,梁俞便会命人用一根木条将前后都隔开。有人非常不解。
问这是什么意思?有自作聪明的回答说:“这不不知道,这是方便丈量路有多长。”
总之五花八门,说什么的都有,最后还是梁俞公布的正确答案。这是为了避免夏天的时候日晒,引起胀缩,导致路面破裂。
听了梁俞的话,一干人等,都吐着舌头,乖乖,大寨主真是深谋远虑,连这地方都考虑到了哎。
不过梁俞现在搞的还只是简单的水泥,必竟他不是专业人士,只不过偶尔在网上看到过大致的水泥的配方。想不到可以用到这里。要水泥干透,要是需要不少时间的。因为毕竟不是后世的速凝水泥。
不过这个也不是什么问题。都只是先弄一边再弄另一边的,也一点不影响走路的。一开始的时候是用木板盖在还没有干的水泥路上,防止下雨,或者有人无意之中踩上,到后来木板不足够用了,梁俞便出主意,用树叶盖上。
路是修修停停,因为梁俞把水泥都用到了防御工事之上了。现在防御工事,火箭也烧不着,墙足有五尺厚,就是架大炮轰也用支撑一段时间。就算是成都的城墙怕都是没这么牢固的。
直等到了三个月后,水泥路全部修完。
这时候寨中的精兵集中于主寨,不管是那边的望楼发现敌情,通过这样的水泥路都可以快速的进行支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