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华"逸"史-第7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样假设。

“我认为,法军此次还不一定会进犯人民根据地。”许仑语不惊人死不休啊!“原因有三:其一,尽管人民军和人民根据地是法国人眼中的刺,但在法国人的上层大多还是把中国看作一个整体的。他们需要的是实际利益,而不会单纯的为了一时之快,那不符合一个大国的做法。要打中国,当然打中国的要害,因此,法军可能北上进攻京津地区。其二,其它西欧国家刚与人民根据地签订合约,一时不会马上出尔反尔,进犯根据地。出于与其它四国的战略配合,法军也不会那么傻地去独自单挑贫瘠的中国大西南,可能法军还需要南方的起义军去拖清王朝的后腿呢!其三,清王朝是中华大地的正统,具有法律作用,能迫使清王朝屈服,将会获得巨大的实利。综上所述。我大胆地推断法军短时间内不会进攻根据地。”

听完许仑中将的分析,大家茅塞顿开,频频点头。“好!许仑将军言之有理,不过,法军就不会进攻根据地了吗?”林逸续继反问。

“不,林主席,法军与其它四国达到目的后,还是会进犯南方起义的各地势力的,这也是清廷战败后妥协的要求,那时才是根据地最凶险的时刻。”许仑回答林逸“你能肯定清军一定战败吗?战败后一定会与五国屈辱求和吗?”林逸进一步地试问许仑。

“满清的军队装备落后,纪律涣散,结构过时,哪里是西洋列强洋枪洋炮的对手?因此,清政府一定会战败。满清是封建贵族和满人的满清,是不会为我们汉人和天下百姓谋利的。只要能苟且维护住他们的统治,他们才不会管黎民苍生的死活呢!所以他们也一定会卖国求和。”许仑上升到政治的高度来分析问题,就使问题显得清晰明了了。

林逸很欣慰:“许仑将军是大将之才啊!要不是自己知道历史的进程,那能比得上他啊?”

“好!大家还有什么别的意见?还有什么要补充的?”林逸询问大家,他对许仑很满意,这也是自己的想法,由许仑说出来,效果要好得多。

众将领摇摇头,他们对许仑中将的观点很以为然。林逸稍补充一点后,作出如下战略安排:1。根据地休养以生息,发展以壮大。

2。部队训练以强武,督训以严军。

3。停止一切军事行动,储备战略物资。

4。加快广西灵东水库和双平水库的建设。

后一点,有人提出目前根据地资金短缺,是不是缓建灵东水库和双平水库?而且这也不是根据地目前最紧迫的事。林逸想了想,还是觉得不能停,出于大家对他的信任与崇拜,也没有什么人强烈反对。

第六十二章 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

公元1853年4月初,法国远征军到达中国南海水域,在越南稍事停留补给充足后,一路北上,于公元1853年4月28日到达中国的福建海域——台湾海峡。

法国远征军司令——梅特叶上将不断地用单孔望远镜遥望着茫茫的海面。自从进入中国海以来,他一直保持着相当的警惕。“打战不是儿戏,每一细微的差错都可能造成无法估量的损失,小心驶得万年船啊!”梅特叶上将一生就是这样一步一个脚印小心谨慎地走过来的。

在海上漂荡两个多月,他一直在想这遥远而神秘的国度到底是什么样的?他曾详细地阅读过有关第一次鸦片战争的记载,当时的清王朝愚昧落后,软弱无能,英国人仅用微弱的几千人就把它打屈服了。梅特叶上将不明白:“拥有近四亿人口的泱泱大国,又有政令统一的政府,怎么就如此轻易地屈服了呢?这完全与其国力不相符嘛!”

后来他又详细地查看法军1852年第一次东征失败的资料,他更觉得不可思议了。“报告上居然说敌人的武器装备比法国陆军的还要好,他们纪律严明,战术灵活多变,是一支不可小觑的力量啊!但他们不是清王朝的正规军,而是一支反清王朝的起义军,有如此战力的会是一支起义军吗?”梅特叶上将很怀疑。

远征军在越南停留时,梅特叶上将召见第一次远征军司令古斯特少将,想听取他在第一次东征的亲身经历和对那次失败的分析。古斯特少将正在赋闲中,但他还是对梅特叶上将提出了许多有建设性的意见。他被国防部撤职后,一直在等梅特叶上将率领的远征军的到来,准备交接完毕后,好返回国内述职。

通过与古斯特少将的交谈,加上自己对法军失败报告的分析,梅特叶上将很欣赏古斯特,认为那次失败的责任不在他,主要原因是法军的战略目标不明,不知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目的,没有安排后续兵力的跟进,仅仅那点兵力想占领别人的土地根本不可能,教训别人也显单薄;次要原因是战术不当,法国陆军的狂妄冒进是自食其果。

梅特叶上将并没有让古斯特少将回国,而是在远征军离开越南时,聘其为自己的军事顾问。他还写了两份报告给国防部及路易·波拿巴皇帝陛下,特意说明古斯特少将的情况,请求准允他先斩后奏地借用古斯特少将。

在古斯特少将向梅特叶上将提出的几个建议中,就有有关此次法军远征的战略目标问题。当时梅特叶上将拿出许多关于远征军的文件给他看,有路易·波拿巴皇帝陛下的指示的;有国家议会众多议员争议的;有国内民众争论的;有英国、法国、美国、西班牙、奥地利五国跟清王朝有关“借师助剿”谈判内容的等等。看完这些文件,古斯特少将明白,此次远征远东,不仅仅是为了一雪前耻的需要,更多的是国内矛盾和经济发展的需要。鉴于此目的,他向梅特叶上将建议:“我军首先最好不要攻击中国南方的起义军,因为在那里将会遇到激烈的抵抗,最终可能是惨胜。就是胜了,也不可能达到国内预期的战略目的。”

“那么,我们首先应该进攻哪里呢?”梅特叶上将问道。

“首先应该是清王朝控制的区域,清政府现在是中国名义上的合法政府,根据我们所掌握的情报,清王朝腐败无能,军队战斗力低下,我们是很有可能达到预期的战略目的。”古斯特回答。

梅特叶上将很赞同,这与大多数国家议员的要求一致:不择手段,打开远东市场。

梅特叶上将摊开地图,他已多次地在思考对中国的首攻地点了。根据情报资料,远征军的参谋部选择的首攻地点是中国福建省的福州府,原因是福建省在中国沿海省份中较靠南,不是清王朝的战略要地,兵力相对薄弱,福州府是福建省的首府,如能攻下福州府,对于清王朝来说具有重大的政治震撼意义;而且福州府靠近大海,有闽江从中穿过,海军可以溯江而上参与战斗。此一作战计划不可谓考虑不周详。

古斯特少将也没有怎么反对,只是提出最好是建立一个补给站后,再行进攻。但参谋部的人强烈反对,认为如果要建立补给站,那势必要先进攻另一点,这就完全暴露了远征军的进攻方向,失去出其不意的效果了。而且在福州附近根本就没有合适的地方可以建大型补给站。澎湖列岛倒是可以建补给站,可它离福州太远,意义并不大。梅特叶上将考虑良久,决定还是采纳参谋部的意见,试探性地进攻福州。

满清政府接到英国、法国、美国、西班牙、奥地利五国公使递交的抗议书和最后通牒后,并没有太多地放在心上,只是死了“借师助剿”这条心。但清王朝的兵部还是下文各沿海主要港口炮台,要求他们作好战争警戒;另还下文广州,上海及其它对外通商口岸外国人主要聚集的地方,清兵要严防警戒外国人的活动。

1853年4月初,清政府兵部接到情报,一支法国的大型舰队驶入中国海,此事震惊了满清朝野。慌了手脚的满清咸丰皇帝及一干文武大臣,这才想起去年五国公使发出的抗议书及最后通牒令,他们想马上派人通知五国驻华公使重启谈判,什么条件都可以再商量,合适的人选只能是奕诉亲王。于是乎,咸丰皇帝下旨召回奕诉,任命其为对外事务钦差大臣,全权处理一切有关外交事宜。

等奕诉亲王惶恐地接旨谢主龙恩后,马不停蹄地赶往上海时,五国公使早已撤出上海。在上海的外国人都已集中居住,并被告之限期撤离中国,不然后果自负。奕诉亲王知道大势晚矣!大战在即!他并没有下令为难这些外国公民,他知道不管战打得怎么样,最后还是要谈判的,只为一时之快,到头来都是要付出代价的。

公元1853年5月4日,西落的太阳依依不舍地向西山沉下,满天的霞光映红了大地,一支由八艘军舰组成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