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霸蜀-第58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熙是北海人,年过七十。建安年间避乱交州,后来就一直没走,安心的留在交州做学问,教授学徒。在这里一呆就是三十多年。他精通小学,注过《孟子》,在吴国有很多做官的学生,和士燮关系也不错。因为这些关系,他活的很滋润,一般不会有人来主动搔扰他。
魏霸派夏侯玄去请刘熙,也是为了照顾刘熙的面子。读书人总是要面子。他虽然通晓天文地理,机械技术号称天下无敌,但是对经学却是一窍不通。如果他和刘熙交流,大概是谈不到一起去的。夏侯玄学问不错,想必比他更合适。
他是这么想的,可惜事实并不如他所愿。夏侯玄去请刘熙,开始很好,两人相谈甚欢。可惜一谈到学问,两人的矛盾立刻显现出来。魏国现在流行的学问以古文经学为主,而刘熙的学问却是以今文经学为主。今文经学和古文经学曾经发生过持续百年的剧烈冲突,大有一见了面就分个胜负的架势。刘熙看到夏侯玄,简直像一个寂寞已久的战士遇到了堪与匹敌的对手,战斗欲望突然暴涨,和夏侯玄辩论了两天,最后不欢而散。
夏侯玄再一次铩羽而归。面对魏霸的目光,他非常不好意思,解释了两句。魏霸明白了他们的分歧在哪里,不禁苦笑。现在的学术之争比起后世的院士之争还要厉害。因为这些人是真把自己的学问当成信仰,而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
“那还是我自己去吧,看来你是指望不上了,越帮越乱。”魏霸苦笑道。
夏侯玄耸了耸肩,也觉得很无语。
做了一些准备,魏霸带上礼物,再次来到刘熙所在的草庐前。看到夏侯玄,刘熙依然跃跃欲试。魏霸连忙上前行礼,报上了身份。
“你就是魏霸,那个传的神乎其神的神将?”刘熙的眼睛上下打量着魏霸。刘熙虽然精通今文经学,却不喜欢谶纬之类的内学,对装神弄鬼的一套,他非常反感。
“小子正是魏霸。神将不敢当,不过是鼓舞士气罢了。”
刘熙哼了一声,脸色缓和了些,对魏霸的态度非常满意。“那你今天来干什么?”
魏霸恭敬的说道:“我虽然身为武人,学问浅薄,却有心教化,想请先生出山,担任交州学堂的大祭酒,教化百姓,化夷为华。”
刘熙眼前一亮,点了点头。“将军的一片好心,我非常敬佩,只是我年纪大了,精力有限,恐怕教不了几个学生,反而耽误了自己的学业。将军还是另请高明吧。”
魏霸转过身,对一个武卒招了招手,拿出一个盒子,双捧送到刘熙面前。刘熙有些诧异的看了他一眼,打开盒子,发现里面是一本薄薄的书。他拿了起来翻看了一下,便皱起了眉头。
“这是荆州宋忠的学问。”
“先生果然是慧眼如炬。”魏霸恭维道:“这是我家用来启蒙幼童的教材,如今在成都很是流行。”
“误人子弟。”刘熙不屑地说道:“宋忠名气最大,学问却是粗疏。用这样的学问来教授学童,恐怕是遗祸不浅。”刘熙沉吟了片刻,又说道:“你是说这书在成都很流行?”
魏霸点点头:“是的,几乎人手一本。”
“人手一本?怎么可能?这书体量轻盈,誊写清晰工整,价格想必不菲。人手一本可是代价不小。”
魏霸接过书,翻了翻,无声的笑了起来。“先生误会了,这本书虽然不便宜,却也不是太贵。我魏家书坊一天可以出三百本,供应整个成都是绰绰有余。我正准备在交州做同样的事情,闻说先生学问精深,这才斗胆前来相邀。先生若是不肯出山,那小子只好用这些学问来教育蛮人。只是可惜,他们没福气学到最好的学问。”
刘熙有些犹豫起来。如果真如魏霸所说,这样的书一天能出三百本,那不用说,交州在很短时间内就会充斥着这样的书籍。很多人第一次接触的学问都是这样的学问,而他所坚持的学问将很快没落,成为少数人的学问,对传播学问是非常不利的。可是如果他接受魏霸的邀请,进入交州学堂做大祭酒,他就可以把自己的学问传播开去。这是个难得的好机会。放弃这个机会,无异于放弃了自己的责任。
见刘熙犹豫,魏霸又说道:“先生精研《孟子》,不知能否为我解惑?”
“你也读过《孟子》吗?”
魏霸摇摇头:“军务繁忙,读书甚少。不过我听说孟子的思想以民为本,与孔子、荀子的思想大有不同,只是不知这不同究竟又在哪里。如今我大汉虽说以儒术治国,却没听说以孟子的思想来治国。这究竟是为了什么,是孟子的思想不对,还是有什么问题?”
听了魏霸的话,刘熙忽然有些恍惚。他沉思半晌,苦笑道:“哪里是孟子的思想不对。要说不对,也只是不对那些君主的胃口。在君王的眼中,孟子就是圣人的叛逆。”
魏霸诧异的问道:“这从何说起,孟子不是亚圣吗,怎么成了叛逆?”
刘熙眉头一皱。“亚圣,这是哪位圣王给孟子的封号?”
魏霸大窘。在他的心目中,孟子和孔子并列,号称孔孟,孔子是大成至圣先师,孟子是亚圣,这几乎就和常识一样。他顺嘴便说了出来。却不料这个时代根本没有这样的说法,一时闹了笑话,不免有些尴尬。不过他随即又坦然的说道:“我以为孔子是至圣,孟子自然是亚圣。以民为本,才是治国的真正道理。”

。(未完待续。)


第556章 吾道不孤
魏霸对孟子的了解不外乎那么几句名言: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银,贫贱不能移。还有就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他对孟子的学说并不了解,对孟子成圣的经过更不清楚。
孟子在宋代以前地位一直不高,亚圣更是无从说起。《孟子》一书在汉代归在子类,最多只能做入门教程,不算儒家经典,享受不到《春秋》、《尚书》之类经典的待遇。精通《孟子》的人也不多,像刘熙这样乐意为《孟子》作注的更少,就连刘熙本人也没有把孟子抬到和孔子并肩的想法。
不过,汉代的知识分子都有一种以天下为己任的理想,认为这些不仅仅是书本上的学问,而是治国经世之道。他们总想以自己所学的学问来辅佐帝王成就大业,治理天下。刘熙做了一辈子学问,也曾经做过南安太守,如今虽然是一介平民,他的学生在东吴做官的也不少,只是孙权和曹艹一样崇尚法家权术,对学问不太重视——或者说他更重视实用的学问,不太重视儒家经典。以民为本这四个字在孙权看来根本就是胡扯。刘熙的几个弟子在东吴混得并不如意,基本上也就是写写文章,做做秘书而已。
刘熙本人对这种状况未免感到一些无奈,现在突然看到一个如一张白纸般的教育对象,虽然学问很差,却能接受孟子的思想,甚至对以民为本也非常感兴趣,至少不反感,他不免动心。本着得天下英才而教之的教育家思想,再加上对古文经学泛滥的恐惧,他接受了魏霸的邀请,同意出任交州学堂的大祭酒。
魏霸歪打正着,顺利请到了刘熙这样的大儒,让身为名士的夏侯玄觉得很无语。
把刘熙请回广信城,魏霸就看到了风尘仆仆的廖立。廖立虽然有些疲惫,精神却非常亢奋。一见到魏霸就兴奋的说道:“将军果然不负众望,数月之间便轻取交州,不愧是名将。”
魏霸连忙打住了廖立的吹捧,把刘熙介绍给廖立。廖立非常意外,却没有多说什么,他和刘熙客套了几句,便把魏霸一把拉到一旁,喜不自胜的说道:“好大的一面旗,这下子又让孙权难受了。”
魏霸不解,这和孙权有什么关系?
“你不知道吗?”廖立非常奇怪。“刘熙有很多弟子在吴国做官,你把他请来,对那些人来说肯定是一个诱惑。这些人都是善于笔墨文书的人,文章非常精彩,对蛊惑人心可是大有一套。将军你实在是太高明了。”
魏霸大汗。他请刘熙来是为了教化那些蛮子,吸引他们成为汉人,成为交税的编户齐民,却没有想过和孙权做什么心理战、舆论战。听了廖立这么一说,倒有意外之功。
魏霸把自己的想法对廖立说了。廖立想了想,觉得也有道理。交州的人口虽然赶不上中原腹地的那些大州,可是在中原战火连绵数十年,人口剧减的情况下,交州的人口还是不少的,如果能把那些蛮子从山里吸引出来,成为编户,交州的人口至少可以翻上一番,自然可以得到更多的赋税,也就更有实力。魏霸让他来交州的书信中已经明言指定他为交州刺史,换句话说,这些编户将来都是他属下的百姓,当然是人越多越好。
廖立精神抖擞地投入了和交州大族的磋商之中。在这方面,魏霸虽然有点见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