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姜维是冀县人,他的父亲战死后,是他的母亲把他抚养大的。投降蜀汉之后,姜维没有把母亲接来,就留在冀县。冀县被张郃重新收复,姜维的母亲派人来找他,让他回家。结果姜维说,“良田百顷,不在一亩,但有远志,不在当归。”就是说,我要跟着丞相建功立业,不回家了,老妈你自求多福吧。
这些话是那些对诸葛亮有意见的人传出来的,难保会有所加工,不过姜维没有回冀县这是事实,魏霸相信就算有添油加醋的成份,基本意思应该不会太离谱。对于姜维如此强烈的功业心,魏霸非常不喜欢,甚至有些鄙视。为了功业,连寡母都不要了,这样的人还是人吗?
大汉讲孝道,魏霸虽然对孝道没那么看重,可是对于姜维这样的忠臣,他还真有些不以为然,更没有结交的兴趣。
魏霸回到大帐,把诸葛亮同意越级提升的消息告诉赵广。赵广拍着魏霸的肩膀,乐不可支的说道:“子玉,没想到这么难的事,你都能办成,我爹……我没看错你。哈哈哈……没想到我比兄长先做了将军,他一定会羡慕我。”
“临渊慕鱼,不如退而结网。”魏霸趁热打铁道:“接下来关中还有仗要打,将来丞相东进,关中也会是重要的战场,建功立业的机会多的是。让你兄长也来吧。”
赵广睨了魏霸一眼,哈哈一笑,搓着手道:“子玉,你不要急,只要我的任命消息一公布,不仅是我兄长,还会有更多的人想到关中来,到时候就怕你安排不过来。”
魏霸乐呵呵的说道:“安排不过来?只要真有本事的人才,从来不怕多。关中安排不过来,我们不能向外打吗?打下陇右,打下凉州,将来攻进洛阳,有多少人安排不过来?”
赵广眉开眼笑,连连点头。
赵广——包括他的父亲赵云支持魏霸,是因为他们知道诸葛亮压制非荆襄系的力量,跟着诸葛亮没什么机会,自己单干,实力又不足,依附于同是荆襄系,却又不完全是诸葛亮附庸的魏延父子才有机会,现在心愿得偿,说明当初的选择是正确的,心情当然高兴。而魏霸则是想通过赵广向那些被诸葛亮排挤的利益团体发出信号,以吸引更多的人来投靠,不管他们是出于什么目的,只要能为他所用,就达到了目的。经过一番努力,他的这个目标初步达成,心情也一样的高兴。
两人心有灵犀,相视而笑。
……向朗背着手,在帐中来回踱着步。马谡坐在一旁,脸色憔悴,眼窝深陷,几天的逃亡,几天的躲藏,让他的精神近乎崩溃。
向朗也快要崩溃了。马谡活着回来了,他算是松了一口气。可是这口气没松多久,就再次提了起来。马谡虽然藏在他的帐中,可是他却成了大家议论的焦点,是反对派用来攻击诸葛亮的武器。来敏为什么会提到先帝?不仅仅是因为这次北伐无功,而是因为先帝在世时,就说过马谡不可重用。
识人不明,用人不当,才是来敏等人指责诸葛亮的重点所在。
也正因为如此,向朗才更加为难。马谡不能在他的帐里躲一辈子,这样他就算活着,也等于死了。更何况也不能保证这个秘密能保守一辈子,迟早有走漏消息的时候。可是现在让马谡去见诸葛亮也不是一个好主意,诸葛亮正处于是非漩涡之中,他将如何处理马谡?不处理,无法面对众人,处理,那马家就完了。
向朗无计可施,只能来回打转。
马谡沉默了很久:“向公,我……我想去见丞相。”
“不行。”向朗不假思索的一挥手:“至少现在不行。”他突然停下了脚步,目光闪动,又说道:“要不,你回老家暂避一时吧。”
“什么?”马谡愣了一下,抬起头,惊讶的看着向朗,过了片刻,他坚决的摇摇头:“不行。”
(未完待续)
第241章 自首
马谡的老家是襄阳宜城,现在是曹魏和孙吴的中间地带,大部分时候被孙权占领,偶尔也会落入曹魏之手,总之与蜀汉无关。向朗让马谡回襄阳老家,暂避一时当然只是一个托词,襄阳马家要想出人头地,不出仕又怎么可能达到目的,不管是投靠孙吴还是曹魏,总之都是背叛蜀汉,背叛诸葛亮了。
对马谡的拒绝,向朗并不意外,他只是皱了皱眉:“那你打算怎么办?就这么藏一辈子?”
马谡低着头,好半天没说话。最后,他抬起头,哑声道:“来敏真的那么说?”
向朗轻轻的哼了一声,没有回答。
马谡叹了一口气,慢慢的站了起来,走到向朗的面前,撩起衣摆,跪了下去。向朗吃了一惊,却没有伸手去扶,他眯起了眼睛,目光严厉而悲哀。
“幼常,你决定了?”
“是的,向公,我决定了。”马谡大礼参拜,然后慢慢的站了起来,走到门口,看着温暖的阳光,微微的眯起眼睛:“我辜负了丞相的信任,不仅没能拦住张郃,还让丞相遭受那些腐儒的非议,实在是罪不可恕。大丈夫,一人做事一人当,我犯的错,不能让丞相承担责任。躲得了一时,躲不了一世,躲得了此身,躲不了此心。我不想像老鼠一样的躲一辈子,我要去自首,要去向丞相请罪。”
向朗寒声道:“可是,襄阳马家怎么办?”
马谡愣了片刻,轻声说道:“向公,丞相不会杀我。战败而已,最多夺职,像廖立一样贬为庶民。”
“你确定?”
“我和丞相相交多年,相信自己不会看错。”
向朗冷笑一声。“你连自己都会看错,又怎么能保证不会看错丞相?”
马谡的脸痛苦的扭曲着。向朗这句话真的刺痛了他。他向来自诩才干过人,一心想着出将入相,建不世功业,谁知道真正上了战场却是如此不堪一击,更让他无法想象的是战败之后,他居然连担当的勇气都没有,做了逃兵。这些天藏在向朗的帐中,他无时不刻不在反思自己的耻辱,每想一次,他都面红耳赤,无地自容。如今听说诸葛亮因为他而受到非议,他再也坐不住了,他不想如此卑微的活在世上,他要去承担他应该承担的责任,这样才能活得安心一些。
至于生死,他倒没有想过,胜负乃兵家常事,诸葛亮与他相交莫逆,又怎么可能因为一次战败就杀他?就算是贬为庶民,他相信用不了几年,等这件事淡了些,诸葛亮一定会重新启用他,再次给他机会。
他相信,下一次,他不会再如此无能,不会再如此怯懦,就算是死,他也要死在战场上。
“看错自己,是自视太高。”马谡长长的叹了一口气,把涌动的心情平复下来:“知人者智,知己者明。我不够明,却还多少有些小智。我不会看错丞相。”
说完,他迈步向前走去。他的步子跨得很大,腰杆挺得很直。
向朗没有再说,只是眯着眼睛看着马谡的背影。
马谡出了向朗的营地,一路为到诸葛亮的中军。营门前的士卒看到马谡,下意识的叫了一声:“马参军回来了?”话一出口,立刻想起了马谡现在不是丞相信任的参军,而是打了败仗,而且失踪多曰的败军之将,脸上的恭敬顿时凝固了,神情非常尴尬。
“我要求见丞相。”马谡平静的说道。跨出第一步的时候,他很紧张,可是走到诸葛亮的营门时,他却奇迹般的镇静下来。和煦的阳光照在身上,让他感到一丝丝暖意慢慢的渗入四肢百骸,那些酸痛的骨肉都开始舒展开来。
我的选择是对的,人不能在黑暗中躲藏一辈子。马谡如此想着,阴沉了很多的脸,终于又一次露出淡淡的笑容。
士卒看着微笑的马谡,半天没反应过来,直到马谡看着他,才不好意思的低下头。“请参军稍候,我立刻去禀报丞相。”
“有劳。”马谡颌首致意。
士卒一惊,有些手忙脚乱的还了礼,匆匆的转身去了。其余的士卒面面相觑,都觉得有些不可思议。马谡是何等样人,他会对一个普通的士卒致谢?以前的马谡来见丞相,都是不用通报,长驱直入,目光也从来没有在他们这些普通士卒的脸上停留片刻,他甚至不知道他们是谁。
今天的马参军有些奇怪。每个人的心里不约而同的觉得有些诡异。
诸葛亮正在安排撤退事宜,按照魏霸的建议,他要先由水路进入关中,然后由郿县转褒斜谷,直接回到汉中。除了留在关中的一万多人之外,他还有四五万人要带回去,其中还有不少伤兵,可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
行程一千多里,少了不能少,也要一个半月,仅是路途上需要的粮食就是一笔不小的数字,仅靠关中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汉中做好接应的准备才行,任何一个疏忽,都可能导致大军在半路上断粮。诸葛亮不敢掉以轻心,蜀汉现在是多事之秋,任何一个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