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霸蜀-第21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校涂さ氖屏Υ笏ァR剖窍衷诎涂と酥械馁撸啻蔚玫街罡鹆恋某圃蕖K囊饧梢源硐嗟币徊糠忠嬷荼辈看笞宓囊饧
“尹祭酒,你的意见呢?”诸葛亮不动声色的转向军祭酒尹默。
尹默犹豫了一下,站了起身,拱拱手,淡淡的笑道:“丞相,默乃一书生,唯知咬文嚼字,不通兵事。不过,兵者,国之大事,还请丞相集思广益,三思而后行。”
尹默是梓潼涪人,他的学问不错,曾经远赴荆州,向大儒宋忠求古学,精于左氏春秋,刘禅做太子的时候,他是太子仆,教刘禅读左氏春秋,也算是帝师之一。在广汉李邈被诸葛亮找了个借口赶回成都之后,他就是广汉、梓潼一带的代表人物。
霍弋一边在纸上写着,一边无声叹息。尹默虽说谦虚的说不通兵事,可是他这句话和反对有什么不同?丞相今天真是很难找到几个支持他的人啊。
诸葛亮依然无动于衷,又把脸转向长史向朗和参军廖化:“向公,元俭,你们有何看法?”
廖化看向向朗,向朗眨了眨眼睛,沉吟了片刻。霍弋诧异的抬起头,打量着向朗,不由得有些紧张。他。得出来,平时一直不怎么说话的向朗今天有说话的欲望,诸葛亮似乎也希望他说两句,不过,向朗要说的话很显然和诸葛亮希望他说的话有不小的差距。
“丞相。”向朗欠了欠身,尽量让自己的语气显得平和一些。作为一个已经年过花甲的老人,他岂能不清楚诸葛亮现在在想什么。可是,从他的角度来说,他是真的不想诸葛亮再坚持己见。双方的实力差距太大了,勉强一战,必败无疑。汉中之战,襄樊之战,夷陵之战,这十年来接连几次大战,已经将蜀汉军的实力消耗得差不多。好容易才重新积累起十几万大军,经过这几个月的战斗,进步很快,再有几年,有希望重新训练出一支精锐,如果毁在这里,岂不是太可惜了?
可是,他知道诸葛亮不想听这些,他也不肯就这么退回汉中,他大概已经打定了主意,要与魏军决一胜负。
“丞相此次出兵北伐,旌旗所指,天水、南安、安定不战而降,陇西一战而克,关中落入我手,曹魏惶恐,倾国来战,诚为历年来我军罕见之大胜。丞相的功绩,足以和先帝取汉中媲美。”
诸葛亮连忙摇头:“向公,你言重了。虽克陇右,可是上邽未下,未竟全功,我岂能和先帝比肩。”
向朗摇摇头:“丞相,此言差矣。”
诸葛亮轻笑起来:“还请向公指教。”
“请问丞相,关中、汉中,孰轻孰重?”
诸葛亮眼神一闪,有些明白了向朗的意思,沉吟起来。
向朗见他犹豫,立刻跟着说道:“论地境宽广,关中十倍于汉中,八百里秦川,号为粮仓;论地势险要,关河四塞,当年秦以关中抗衡六国;论出兵伐魏,关中居高临下,高屋建瓴,无山川之遥,无栈道之险。当年高皇帝用韩信之计,取关中以败霸王,立大汉四百年基业。如今丞相运筹帷幄,巧取关中,正是效当年高皇帝故事。朗以为,比起先帝夺汉中,固守益州门户,有过之而无不及。”
诸葛亮微微的眯起了眼睛,犹豫不决。他听出了向朗的意思。向朗是让他退守关中,以陇山为屏障,以守代攻,与张郃、郭淮相拒。只要守住了关中,哪怕张郃收复了陇右,他们也是悬军,无法支持太久,终将为我所败。更重要的是,守住了关中,北伐就不算失败,诚如向朗所说,关中的重要姓是不言而喻的。守住了关中,就等于扼住了曹魏的咽喉,在他们的头顶上悬了一把剑。夺取关中,足以支撑起北伐的胜利。
这是一个以退为进,以守代攻的好计。向朗不愧是经验丰富的老臣,他不仅帮诸葛亮保住了脸面,还给诸葛亮提出了一个稳妥的建议。
诸葛亮也有些心动。良久沉吟不语。
“丞相,属下以为,向公之计,是老成之见。”廖化及时的站了起来,为向朗帮腔。他们都是荆襄人,当然不想看到诸葛亮难堪,更不想看到诸葛亮失败。
姚伷迟疑了片刻,也站了起来:“丞相,属下附议,向公之计,实为十全之计。”
尹默等人互相看看,也一个接一个的站了起来,表示赞同向朗的建议。
见此情形,诸葛亮更犹豫了。有一大半人支持向朗的建议,这就是人心,如果他拒绝不受,那就是违众。诸葛亮不是没做过违众的事,提拔马谡做前锋主将,就是违众。不过他更清楚违众的代价,一旦有所失误,那将遭受众人的非议和质疑。
众口烁金,站在绝大多数人的对面,其压力之大,绝不亚于站在绝顶迎接呼啸的山风。
可是诸葛亮没有立刻答应,他觉得向朗的建议虽好,却有一些不妥之处。如果退守关中,以夺取关中为这次北伐的最大胜利成果,那谁是主力,谁是别部?魏延和赵云是主力?我是牵制郭淮的别部?
这显然说不通啊。明眼人都知道,赵云和魏延加起来才两万人,如果不是魏霸擅自征兵,他们根本不可能守得关中。如果承认关中是最大胜利,那魏霸的所作所为就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绝对正确的。
这样一来,魏家父子就是首功,赵云也将从中受益,元从系的力量必将重新崛起,而荆襄系里的离心力量也就变得更大。
诸葛亮要考虑的绝不仅仅是眼前的胜负,他还要关注将来的发展趋势,也不仅仅是陇右或者关中的战场,他要站在整个蜀汉国政的高度看这个问题。
他打量着向朗,忽然心生警惕。向朗今天不安于寂寞,主动建议,莫非也是有什么想法?赵云那个沉稳了一辈子的人都会选择魏霸来投机,他为什么不能?
就在这时,来敏站了起来,冷笑一声:“向巨达,你这话说得好没道理。”
向朗暗自叹惜,转向来敏,不悦的说道:“还清来公指教。”
来敏抚着胡须,嘴角一歪。“你拿丞相与先主相比,以臣比君,便是失言,此乃其一。你拿高皇帝出汉中,淮阴侯暗渡陈仓来比魏延出子午谷,就更加不妥了。淮阴侯虽然立了大功,后来却因为谋反而被诛,是不祥之人。你拿他来比拟魏延,难道是在诅咒魏延?抑或者说,你是想说,丞相嫉贤忌能,会和高皇帝一样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此言一出,大帐内顿时一片寂静,只剩下来敏那尖酸刻薄的得意。“向巨达,早就让你多读些书,你就是不听劝。若略知史事,又岂会闹出这样浅陋的笑话?”
(未完待续)


第210章 老将出马
张合逼近到上邽城北二十里,驻扎在长离川畔。
一直游离在上邽城外,坚持不懈地搔扰诸葛亮的田复等人得到消息,一面将消息送进上邽城,一面集结残兵赶了过去。经过三个月的游击,三千骑兵只剩下一千三百多人,而且形容憔悴,人马俱瘦。
看到他们这副模样,张合吃了一惊:“伤亡很大?”
田复拱拱手,苦笑道:“右将军有所不知,我们伤亡这么大,是有原因的。”
“赶紧说说。”张合招呼田复等人坐下,又让人拿过热水和干粮来,就坐在水边的乱石上交流起来。
正如田复所说,他们伤亡这么大是有原因的。骑兵搔扰步卒,本来完全是猫戏老鼠,易如反掌。蜀汉军虽然也有成建制的骑兵,还是曾经威名显赫的马家军,可是马家军人数不多,只有千人,马匹和战士都严重老化,战斗力大不如从前,根本不是田复他们的对手。田复他们伤亡大,是因为蜀汉军有强大的军械,他们开始不知道厉害,在一次与马家军的追击中,一时得意忘形,掉进了蜀汉军的埋伏圈,一下子损失了五百多人上。如果不是田复反应快,伤亡还要更大。
而剩下那一千多人的损失却是饥饿和疾病造成的。他们在城外游击,没有了城里的后勤补给,附近的各县又都投降了蜀汉军,根本不敢光明正大的供应他们,他们只能去抢,饥一顿,饱一顿的也就罢了,可是缺医少药,那些在战斗中受了伤的士卒得不到及时的医治,大大的增加了伤亡率。三个月下来,死于饥饿和伤病的,远远超过直接战死的。
张合听完之后,默默的点了点头。他为将多年,太清楚这里面的利害了。一场恶战下来,受伤的人远比战死的人多,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的医治,伤重不治的损失将非常惊人。如果再加上吃不饱,伤亡的急剧增加就更是情理之中的事了。
孤军深入,没有后勤补给的千里奔袭,就会面临这样的危险。张合现在身临其境,对他们的压力感同身受。
“小子,你们还能剩下这么多人,牵制着诸葛亮不能全力攻城,已经是大功一件了。”
田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