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发生,金宰阗没有料到的是,正是这一道诏书,使慈禧太后死亡的消息没有传出宫门,使得袁世凯乖乖地进宫而不是发动叛乱。
接着又是一道诏命:“宣军机大臣庆亲王奕劻、军机大臣外务部尚书袁世凯、军机大臣张之洞、军机大臣世续、军机大臣鹿传霖、大学士那桐等即刻进宫见驾!”醇亲王载沣本来也是军机大臣,只是他此刻正好在皇宫里面,所以传唤大臣的诏书里面就没有他。
正值夜半,军机大臣庆亲王奕劻、大学士那桐两人都在各自家中休息,闻听得有旨意下来,都十分吃惊,哪里有这个时候接见大臣的道理?而且这道旨意,不是皇太后的懿旨,而是皇帝的圣旨,这就更让人奇怪了。皇帝自继位以来就从来没有掌握过实际权力,戊戌政变以后就一直被囚禁在中南海的瀛台,不可能独自接见大臣啊,难道是宫里发生了变故不成?但旨意已下,他们也都不敢怠慢,连忙从自己的被窝里边爬出来,忍痛吻别娇媚的小妾,穿上朝服顶戴,急匆匆赶向紫禁城。
而袁世凯的心情,却与庆亲王奕劻、大学士那桐两人很有些不同。他当时也在洪姨太的床上,还没有睡觉,便听门外一阵喧嚷。两个人都为之一怔,连忙穿戴齐全来到大堂之上,却见养心殿太监赵无极大步流星进来,脸色青中带灰,死人般难看,径抢步立于中厅当央南面而立,怪腔怪调扯着公鸭嗓子道:“有旨意,袁世凯跪听!”这突如其来的变故吓得两人“唿”地跪下来,叩头道:“奴才袁世凯恭聆圣谕!”
“奉醇亲王载沣传谕圣命,着袁世凯火速前往福昌殿面君。钦此!”
“奴才遵旨!”
两个人一齐叩下头去。赵无极也不说话掉头便走。袁世凯平素和赵无极极相熟的,一把扯住,似笑不笑地问道:“老阉狗,没瞧见我在这里?你这样儿,是起反了还是天塌了?”赵无极急得一把扯开,说道:“快快!快快快!”说着就跑,竟被门槛一脚绊倒,几个骨碌直摔到堂前石阶下,起来也不掸灰,就在院里拉马上骑还加了一鞭,一阵急蹄去得无影无踪!
袁世凯情知大变在即,两个人紧张得挺着腰相对而立,竟都保持着送别赵无极的姿势不动。袁世凯还好,到底是当朝的军机大臣,心想,赵无极如此匆忙,皇宫里面多半发生了剧变,想到自己曾经让陈莲舫投毒暗杀皇帝,就以为一定是皇帝中毒而死,心情立刻开朗了起来,马上坐上家人准备好的轿子,入宫去了。这也是袁世凯的霉运到了,李莲英、陈莲舫都被金宰阗留在宫中,不允许出宫,而赵无极也被严令不得传递消息,所以袁世凯还不知道金宰阗已经控制住皇宫内的形势。
鹿传霖是张之洞的姐夫,他和张之洞都是七十多岁的老人了,行动多少有些不方便,而且鹿传霖还有些重听,不过既然身为军机大臣,就有随时承诏的觉悟,所以一得到圣旨,马上从热被窝里面爬出来,坐上官轿,朝着皇宫去了。
世续是旗人,年纪也不算太大,当其他军机大臣赶到宫门前的时候,他已经在此处等候多时了。
此刻宫门永巷早已落锁,禁止人员出入,但因为这三个人是钦差,宫门的护卫们只得又打开门来迎接几位大臣。
几位宰辅(内阁大学士是名义上的丞相,军机大臣是实际上的丞相)过了午门,就听到紫禁城里是一片哭声,心道坏了,也不知是皇帝还是太后,或者两人一齐驾崩了。
一名小苏拉太监拿来几束白绫,让几个人把顶戴上的红缨都遮掩了,方才引着众人进了福昌殿。军机大臣一到,一名小太监打起门帘,醇亲王载沣将房门开了半扇,作个容许人入内的姿态。于是庆王奕劻抢先挨身而入,接着那桐、世续、张之洞、鹿传霖、袁世凯。等殿后亦都进了屋,太监关上房门,只听外面有争吵的声音,大家凝神听了一会,才知道是恭亲王溥伟要进殿,护军说是“上头交代”没有他的名字,断然拒绝。
这时载沣已赶到里间,亲自打起门帘,仍照原来的次序,由庆王奕劻带头,一个接一个踏进去,里间的光线很暗,门窗紧闭,药味弥漫。这时奕劻、那桐、世续、张之洞、鹿传霖、袁世凯才明白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看见两只眼睛哭得红红的,全身上下都是素白颜色的皇帝出现在自己的面前,袁世凯差点目瞪口呆。几个人急忙拜倒在地,口中山呼万岁道:“臣等叩见皇上。”
金宰阗摆了摆手,说:“众位爱卿平身吧,来人,赐座!”
旁边的小太监端过来几只小凳子,奕劻、那桐、世续、张之洞、鹿传霖、袁世凯谢恩完毕,这才坐了上去。
第一卷 叛乱的国度 第十六章 青山遮不住(二)
(更新时间:2005…5…14 11:32:00 本章字数:2652)
见他们都坐下了,金宰阗才开始认真打量他们:坐在最靠近金宰阗的位置上的人,是庆亲王奕劻。他生于道光一十六年(公元1836年),现在已经是年过古稀之年的老人了。从他的身上,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庸俗唯物主义者的痕迹。那就是,一旦物欲成了人生的主体,那一切精神啊、感情啊,这些形而上的东西,也就彻底不存在了。凭庆亲王奕劻那副相貌,在他因为肉长得不可收拾而显得通红的皮肉下面,就算是世界上最能干的思想家也不容易看出他有什么崇高的心灵。一顶金光闪闪,缀着四颗大东珠的朝冠,说明了他的爵位是亲王;脑袋之大,恐怕就连猪八戒也得相形见绌。从朝冠底下挤出来的,似乎发亮的白色头发,一望而知,它们的变白并非是由于用脑过度或是忧国忧民所致。一对大耳朵几欲招风,充血的程度似乎一用劲就可以冒出血来。很少晒过太阳的皮肤显得很有些苍白。灵活而凹陷的黑色眼睛,是这个老头子身上唯一活灵活现的地方,它们隐藏在两撇银白色的眉毛地下,闪闪烁烁着,不注意的话,怕是很难发现它们时常会放出的寒光。鼻梁是塌的,一到下面却突然翘得很高,构成一条不那么平滑的曲线。跟厚嘴唇搭配的,是令人恶心的双下巴,嘴唇上唯一值得称道的,是修剪得近乎完美的胡须;脖子虽然很短,却由臃肿的肥肉叠成很多褶皱,再加上他那厚墩墩的面颊,一个饮食过度的老人形象的一切特点,这位王爷就应有尽有了。
庆亲王奕劻是宗室子弟,但他的血统,却与光绪皇帝不是十分接近。他是乾隆皇帝第十七个儿子庆僖亲王永璘的孙子,父亲是永璘第六个儿子辅国公绵性,而绵性因为觊觎王爵被贬盛京,于是奕劻就过继给了绵性的哥哥绵悌,在道光三十年(公元1850年),继承了辅国公的爵位。此时奕劻只能算是一个边支皇族子弟。但奕劻在咸丰、同治、光绪年间,地位却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最后成为了一人之下、万万人之上的首席军机大臣。咸丰二年(公元1852年)正月,奕劻被封为贝子。十年(公元1860年)正月,咸丰皇帝三十寿辰,奕劻进封为贝勒。同治十一年(公元1872年)九月,同治皇帝结婚的时候,奕劻加郡王衔,同时授御前大臣。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三月,奕劻成为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后来的外务部)的总管。十月,奕劻进封为庆郡王。光绪十一年(1885年)九月,奕劻会同醇亲王(光绪皇帝的父亲)办理海军事务。光绪十二年(1886年)二月,奕劻得以在内廷行走。光绪十五年(1889年)正月,奕劻担任右宗正(管理皇族事务的官职)。光绪皇帝大婚的时候,又赐给奕劻四团正龙补服,连奕劻的儿子载振也得到了一品顶带。光绪二十年(1894年),慈禧太后六十岁生日,慈禧懿旨封奕劻为亲王。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七月,八国联军入侵中华,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逃离北京,抵达太原的时候,命奕劻留京会同大学士李鸿章与各国议和,最后签订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六月,按照《辛丑条约》的要求,清政府改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为外务部,奕劻仍然主管外务部。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三月,奕劻成为军机大臣,到了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他又成为了首席军机大臣。
坐在庆亲王奕劻下面的,是内阁大学士那桐。那桐,姓叶赫那拉氏,字琴折,隶镶黄旗满洲。光绪十一年(1885年)举人,历任内阁大学士、户部尚书、外务部尚书、编纂官制大臣、会办税务大臣、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军机大臣等职。八国联军进犯津京时,驻守丰台御敌。北京陷落后,受命留京办事大臣,随奕劻、李鸿章与联军议和。光绪二十七年(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