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嚯,这番话说出来,可是把在座之人都尽给得罪了,幸得大伙儿都知道武二哥的脾气,不予计较。当年武二哥在小旋风柴进门下不得意,便是因了武二哥心直口快,又武艺高强,见不得其他人地面目可憎。
但武松的这话却是实在。平叛与否,大伙儿各自都有一本经,林冲这回召集众人,也是想要统一思想。眼见武二哥的说话直截了当。且其中不乏再需推敲之处。再说下去反而不妥,当下便一拍大腿:“武二哥果然爽快!今日定计,咱们要趁着金人正与辽天祚开战,先去金人腹地占尽便宜。一旦朝中下旨,燕山府边塞要每日急报东京汴梁,就说金人大举南下,不日即到北疆。但燕山府依旧遵旨而行,南下平叛,同时要求朝廷调来大军镇守北疆,多管齐下,哪怕燕山府两头作战,也要顾全各位兄弟地忠义!”
众人见自己的意见被折衷,且都知道金人迟早要南下,也早接受了林冲那进攻才是最好的防守的论调,当下也爽快应了。纷纷出去准备即将到来的大战。
林冲重重地吁了一口气,心说协调员可真不好当,幸好短时间内大伙儿不会再有大的分歧,只要专心对外即可。
又暗自招过公孙胜和刘孟。林冲如此如此这般这般地吩咐一番,才去找杨政商讨燕山府地内治去了。这些日子燕山府的税赋稳中有升,慢慢的,竟然能收支平衡,节省了林冲不少的银子。
丛林冲知道的来看,金人在完颜阿骨打最开始成立争权的时候是奴隶社会,有些地方。比如极北的草原地带,还保持着部落联盟按需分配的原则。后世清宫鞭子戏发达,林冲也看过不少,知道当初努尔哈赤建立后金的时候,用的就是那种奴隶制,只不过后来才逐渐的往封建制过度。
那时候奴才和主子之间的等级森严,主子的利益可是受到最高争权地保护的,看过的几本有关清朝的书中,也提到了当时整个清朝统制时期的各种大笑话。比如一个主子因为不得意。最后沦落到下九流的剃头匠,而奴才因为军功、拍马屁或其他的原因,慢慢地成了大官。主子和奴才当街遇到,如果剃头匠主子看当大官的奴才不顺眼,便可以大声呵斥着叫自己的奴才过来,给爷们捏捏肩膀松乏松乏。
原本的奴隶制到封建制是一个转变,也是一个社会制度的变革,但凭借着野蛮的掠夺能力夺取了大明朝江山的女真人,却是硬生生的把这种制度人为的倒退了。人们一旦习惯了公平和平等。是很难再回到以前地那种奴才生活的,而这种制度的转变,如果宣传的到位了,便是一股巨大的民间精神力量,其得到的好处不可尽数。
当年辽人强大的时候,即便辽境比起宋境,人们的日子要好过的多,但因为不小心触犯了辽人地律法而被贬成奴才的人却多有逃亡到周边西夏大宋,便是这个道理。虽后来辽人慢慢被大宋朝的律制同化,但那种骨子里头不愿意当奴才的本性,却早就注定了民心的不稳。
而金人此刻便是当初的辫子军所处的环境,林冲深深知道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是个什么样的局面,眼见燕山府的大半百姓安居乐业,连原本的契丹人,都有点乐不思蜀的意思,日子过的滋润。这正是放出消息的绝佳时候,而刘孟和公孙胜,也把这个任务完成的不错。
没过多久,燕山府便开始流传关于金人的各种小道消息,其中也夹着燕山府以外的地界的一些说法。
……………………
听说燕山府要打仗了!王老实从外头回采便把这个事儿告诉他婆娘。婆娘的肚子已经越来越大了,但乡下人吃得了苦,虽行动不利索,婆娘依旧做好了简单的饭菜端上来。
抹了一把额头上的汗水,王老实的婆娘也坐下来,先把孩子们伺候好,才问自己的男人:“打仗就打仗,咱们只管种田就行了,官家的事儿,跟咱们不相干,不管是谁当朝廷,咱们只要能叫娃子们吃饱,就满足了。”
面是用大米换的,王老实狠狠地咬了一口粗面馒头,又狠狠地剜了婆娘一眼,胡乱把一颗大葱塞到嘴里,才含糊不清的教训婆娘:“你这是没眼光的妇人见识。我来问你,大宋朝开国一百多年,除了教书先生口中说的那个范文正公跟王荆公,谁还能叫咱们平头百姓吃上这粗面馍馍的?咱们这个燕山府,在契丹人地朝廷的时候,就因为咱们是汉人,每年地里的收成都要比契丹人多上缴两成,你的苦,还没受够?”
见婆娘好像不把自己的话当回子事,一向觉得自己很是扬眉吐气的王老实面子上挂不住,觉得在婆娘孩子面前说话不算,重重地一拍桌子:“孩他娘,你还不知道罢,大宋朝燕山府以外的地界都没地可种了,稍微肥一点的,不是朝廷的,就是各路州府大官的,跟咱们一样的穷苦人家,除了租种地,就是给人作坊里帮闲,见年手里没个余钱,连衣裳都没新的穿。”
说着话,王老实狠狠地搓了搓身上的衣裳,再扯扯正给孩子喂饭的婆娘袖口:“这身衣裳前头,你有几件?除了陪嫁时候的两身换洗衣裳,你还有啥?后来你的那件衣裳也改小了给大娃穿……你能有这个,可都是知府林大人的大发善心,咱们庄稼人讲究个知恩图报,你良心叫狗吃了?”
见一向对自己和颜悦色的男人第一回说话如此严厉,王老实的婆娘王张氏害怕了。想想自己男人刚刚说的,又听隔壁李家大婶说,金国的汉人契丹人的百姓们都是奴才,他们没有自己的田产,没有自己的收入,没有自己的衣裳,就连他们自己,都是归主子所有的。
要么当大官,要么当大将军的主子们,下头的奴才过的苦不堪言,如果有奴才杀了主子,要被处以害怕人的大刑,而主子想要杀奴才,连官府都管不着。想起来燕山府还叫幽云十六州的时候,有大户人家的奴才因为偷了主子家的东西而被处死,官府还张榜叫奴才们安生,王张氏就一阵害怕。
心里头,王张氏慢慢的从不与人争,倾向到燕山府这边。燕山府的官员们都很和善,听说那个青天大老爷林知府,和他手底下的那个钦差大臣一般的司徒大人,都是杀起贪官来眼都不眨的。而如果有人偷了东西,除了叫这人归还外,顶多打上一顿板子,没人敢就这样因了偷东西而杀人的。
自己家一家老小虽不会偷东西,但保不准有个三灾六难的摊了官司,要是金人都来叫咱们当奴才,那怎么行!而且男人也说了,林大人跟其他的官都不一样,不会要重税,他们家也确得到了林大人的好处。换个官,可不成。
想通了这些个,当天夜里,王张氏便跟自己的男人一起装好了三布袋大米,等着过两天知府大人想要粮食的时候送过去,来保护自己的这些已经得到的……
第四卷 内治 第一七一章 … ~大智慧~
凡暴寒、暴暑,虽见大利,不宜进攻。
……………………
朝廷的邸报上看得分明,两浙兵马都监蔡遵、颜坦击方腊,死之。一场轰轰烈烈的大战开始的时候,总是有人要死,而一旦朝廷官员身死,便是再昏庸无道的朝廷,都会要平叛剿灭贼首,当务之急。
邸报上发出来的消息乃是发生在三个月前,兵马都监蔡遵、颜坦击方腊,五千人马气势汹汹的逼迫到青溪县。大宋朝的官员们威风摆的气派,原本只五千人马的队伍,竟然征召了四千多民夫来运粮。
清溪县一片混乱,鸡飞狗跳。可清溪县却有三个县太爷。第一个县太爷是蔡京任命的正官,虽跟另外两个同样是七品的县令同级,但因蔡京一党在江南地以朱勔为首,声势浩大一时无两,便握了清溪县的县治大权。
可惜的是,蔡遵二人正愁没借口大发国难财,二人领了一百个看上去如狼似虎的亲卫,把正在被窝里跟新近从窑子里弄来的小妾亲热的县令大人一把提起来,要征用清溪县县衙官署为临时军帐,请县令大人另谋他处安歇。此时天气已经变冷,可怜四十多岁的县太爷在县衙中的衙役都被征调去运粮的时候。还要一个人孤苦伶竹的跑回在县城外的宅子。
这样以来地方官便跟前来剿灭反叛孽障的大宋朝武官不对路数,随便用自己的威望压服了一批农夫,又想了办法叫那圣火教的魔头方腊得知了蔡遵二人的运兵方略,只一战,五千看上去斗志昂扬地大宋朝正规军人马被一群赤贫游民全歼,一个也没落下。
消息传到案头,童贯首先想到的不是再派兵前去堵截叛乱进一步扩大。而是硬生生在手里把这奏折压了三日,才一步三晃的晃荡进宫门,又装做三千里加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