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众人的簇拥下徐贲带头走到了已经站立了差不多一个小时的众多飞行员面前张口说道:“大家好,虽然民国对日本的战争已经结束了,可是随着军队规模的扩大你们这里将会来更多的新人,而他们则需要你们的细心指点和经验传授,这样我们这个五十六个民族的大家庭才会拥有更多守护这个家的空中卫士……”
民国的这次扩军计划中陆军增加二十七万人,海军为两万人,空军为一万人上下,总共扩军计划分为五年进行,其中第一步就是在一年内将陆军由现在的二十八万人扩大到五十万,而由这五十万人中精挑细选出来的人送进海军和空军,当然更稀有的就是送进已经被改名为天字号部队的特种部队里。
当然,这次扩军也只是逐次递进,别看现在的民国正规军队只有二十八万,可是人们在看着这个数字的时候却没有想到这是不包括国民卫队的人数在里面。
那么国民卫队的兵力是多少?自从兴业集团开始进行统一之战建立的那几个省的国民卫队开始,一直到将日本人击败后最后组建的辽宁国民卫队止,包括了台湾省在内的共计24个省,不包含五个自治区在内的俱都建立了国民卫队,大的如同广东省一个省就有近八万多人的国民卫队队员。而西北比较偏僻的省市,如同甘肃省也有近三万的国民卫队队员,这样粗略计算下来要是加上国民卫队的人数来算,整个民国的军队人数能够超过一百万。
只是由于性质不同决定了这些军队的待遇不同,首屈一指的当然要数正规军队也就是职业化军队了,而属于义务兵制度的国民卫队则属于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这样的部队也就比较次一点了。当然剩下的警察部队只能算做纯地方性的,基本上也就不能说是属于部队了。
扩军到五十万这个规模,徐贲并未打算盲目的扩军,而这次虽然口号喊的响亮无比扩大为五十万人,可是对于民国民众来说并没有造成什么大的反响,因为这些兵源主要是从各地的国民卫队里进行筛选,而主要对象就是拥有一定文化能力上过私塾的那一部分人。
当然,别看民国的国民卫队基数这么大,可是真正上过私塾而又当兵的毕竟只是极少极少的一部分,在这个时代人观念里,好铁不打钉好男不当兵正是人民心中最基本的写照。
有鉴于这种现象,徐贲才定下了先发展陆军,然后再从陆军兵种里挑选一些合适的人进入海军或者空军,而人数减少的陆军他也不准备继续扩充,毕竟另一个时空中的未来战争已经用铁一般的事实说明了质量比数量的对比,这一点从后世中的两次伊拉克战争就能看出来。
基于这个理念,虽然陆军里的士兵能够通过筛选到达空军这个兵种里的士兵不是很多,可是徐贲相信由于基数的巨大而通过筛选的人必定不会太少,所以对于扩军预算他准备将今年兴业集团盈利的百分之二十拿来扩建海军,而百分之三十拿来扩充空军,至于陆军方面则需要用民国的财政预算来进行扩充了。
对着激动不已的众多飞行员训话完毕,徐贲在特意的询问了曼弗雷德。冯。里希特霍芬的战斗中表现后解散了这支队伍,而他则在石勇和郝远东及韦伯韬等人的带领下向着空军基地的营房走去。
在韦伯韬当先带领下,徐贲带着石勇和郝远东走进了早已经布置好的会议室里面。
在进入会议室里坐下后,徐贲看着悬挂在墙壁上的军事地图上的醒目大字笑道:“不知道空军部分的计划做的怎么样了?”
进入会议室的韦伯韬在端起面前的茶杯喝了一口茶后看向了一旁的石勇:“先让石司令说一下吧!”
看到韦伯韬点了自己的名字,石勇嘿嘿一笑站起了身来,拿出早已准备好的指挥棒在身后的地图上几个代表进攻方向的箭头一点说道:“我军预计由这三点开始发起进攻,由第一机械师和第二机械师作为刀尖,而由于其地理特征方便空军部队降落,所以由空军进行重点打击,务必要在北极熊反应过来之前击败对方……”
第七十九章 日光皇帝
第七十九章 日光皇帝
自从清朝初年开始一直到19114年的民国时期,在大草原上的青城——归化城(现呼和浩特市)活跃着一支地方保安队伍,被当地的人们称之为保安队。历经200多年的时光里这支保安队伍在维持当地的社会治安以及保护商路的通畅方面作出了一定贡献。
只是很少人知道归化城的保商团确切的建立时间,大多数的人都知道在清初当时的清廷为了镇压进步力量巩固当时的地位,下达了命令给各省府州县自己组织“乡勇”,也就是后世中影视剧里俗称的乡勇兵了。
而商号密集的大城市为了维持地方治安,同时也开始招募“铺勇”,其实按照后世说法也就是私人武装,只不过特定的服务对象不是个人而是多个社会性团体,假如这些人放在后世里面人们会把这种铺勇冠以“打手”“马仔”等头衔。
只不过这个时空由兴业集团成功发起的革命以后,归化城当地的商业团体组织也有所改变,当时的以孙逸仙为首的国民政府为了尽快拉拢一批盟友和当时的袁世凯打对台,暗地里许诺给当地的各大商号承认其“打手”“马仔”队伍的存在,所以在民国建立初年时期归化城三仙庙的四乡耆和十二总领一致接受了孙逸仙的许诺。
只是可惜的是在其后不长的时间,孙逸仙就因为要为前清优待条例承担全部责任下台,无论是其后的总统许文东还是地下统治者徐贲都没有注意到这个边远小城。
这时发现民国高层们仿佛集体选择性失忆,同时也是为了充分发挥“铺勇”这支保安队伍的余热,使其更好的协助军警维持地方治安,时任国民卫队绥远支队负责人的张昊琦发给了这批“铺勇”一批枪支,并且开始对这支队伍进行整顿,并且颁布了属于地方条例的规定:凡规模大的商号如大盛魁、南北通顺店等商号每号必须出勤“铺勇”3人,普通商号最少出1人,同时规定了对“铺勇”的待遇:在应征期间的伙铺除每年应得的工资外,并按每个人的具体情况额外再给予补贴。
这天一大早,归化城的城门还未开启就见到北门外一匹烈马正在一路狂奔而来,将城墙上面正准备换班休息的巡逻人员给吸引了过去,在城墙上面诸多身穿草绿色军装的国民卫队士兵的注视下,只见这匹马在即将撞到城门上时才淅沥沥一声停住了身形,只不过这匹马是停住了,而由于运动物体惯性的原因就在众多国民卫队士兵的注视下只见一个人影从马背上一头栽了下来。
“啊……”
国民卫队归化支队二大队一中队四小队队长黄亮待看清仰躺在门边上人影之后就惊呼失声起来,其他众多国民卫队的士兵也都是一副惊慌的样子。
其实在严格意义上来讲,国民卫队归化支队的士兵大多数都是在当地募集起来的,而这种属于半地方性质的军队由于现有的民国交通系统的不完善,还做不到将各地兵员调派到其他的地区服兵役。
所以,当众多的国民卫队归化支队的士兵一眼望去,就清晰的看到地面上仰躺着的人身边拿着一杆三角小旗,从旗帜上大大的标记看来这人应该是大盛魁里的伙计。只不过现在这个大盛魁的伙计正满脸血污,右手手臂上鲜红一片。
于是,看到这一幕的黄亮转头说道:“刘大海,马上去报告支队长,就说北门外发现大盛魁受伤的伙计……”
看着手下刘大海立正后转身而去,黄亮马上带着手下下到了城门边,只是可惜的是由于距离规定的时间还差一个多小时,所以归化的城门还是不能打开,即便是黄亮此刻就可以命令城门官开门。
在黄亮的记忆里,由于归化城的地理位置的原因使得这个地方充满了来自五湖四海的商人,既有那远在四川浙江的商人也有那金发碧眼来自异域的胡商,只不过要论起做生意他却只知道内地的几个大商号,如大盛魁,天义德,元盛德等。
而大盛魁商号是清代山西人开办的对蒙贸易的最大商号,黄亮听他的爷爷说在四十多年五十年前的大盛魁最兴盛的时期,依附在大盛魁下面的伙计,按照现在来说就是员工的人数就超过了八千多人,商队骆驼更是多达两万多头,其活动范围包括喀尔喀四大部、科布多、乌里雅苏台、库伦(今乌兰巴托)、恰克图、内蒙各盟旗、新疆乌鲁木齐、库车、伊犁和俄国西伯利亚、莫斯科等地。
开办如此巨大资本的大盛魁的创办人并不是什么富户大商,相反的创业初期在人们看来这只是三个小贩。原来康熙时清政府在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