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华无敌前传-第9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霸诹薢JLC-1型装甲车上。

采用这种发动机后,该车的最高公路速度由原来设计的48~52公里/小时降到43公里/小时。车体也采用了焊接结构,使坚固性增加且重量减轻。这种长:5。76米,宽:2。77米,高:1。87米的车体,内部空间较宽大,可搭载10名武装士兵。但这是以牺牲装甲厚度换来的,整个车体的装甲厚度只与LZC-1型轮式装甲车相当,其防护力弱一直被军方垢病。

该车的悬挂系统的问题也一直没有得到根本性的解决,扭杆弹簧的强度一直不够,经常发生断裂。而最初采用的双轮缘的负重轮,其悬挂装置占据了大量的车内空间,且履带齿也经常出现不能卡在双轮之间的现象。不得已,将负重轮改为单轮缘,履带齿为双齿,包合在负重轮两边才将问题勉强解决。而且由于动力系统体积庞大,使得车体前部高高隆起,全车重心较高,越野性能大受影响,同时还出现前重后轻的现象。

而且原本计划安排的双人驾驶舱也只好缩减成单人驾驶,驾驶舱后是车长舱,也就是说,该车的基本型乘员为2人。步兵战车型装有一座与LZC-1型相同的双人制25毫米炮塔,不过,载员舱只能搭载5人。在基本型的基础上还发展出了80毫米、120毫米自行迫击炮,76毫米自行榴弹炮,107毫米24管自行火箭炮等。战斗全重也由基本型的5。84吨逐步增至步兵战车的6。21吨,自行迫击炮的6。08吨,自行榴弹炮的6。53吨,自行火箭炮的6。33吨。ZJLC-1型履带式系列装甲车从1922年开始正式批量生产,当年产量为342辆,到1925年底共生产了2100余辆。

同样在20年就制出样车的坦克被命名为ZTZ-20型坦克,其出现的问题甚至比ZJLC-1型装甲车还多。同样出于动力系统体积太大的原因,虽然将发动机装在车体后部,符合二战后世界的标准配置,但只能将变速系统前置,结果变成了主动轮在有,诱导轮在后的布局。而且由于长长的驱动轴贯穿车身,加上庞大的变速系统让前车身变得很高,使整个车体都显得较高,重心也随之偏高。为了降低重心,不得不使用较矮的炮塔,而较矮小的炮塔又决定了不能采用稍大口径的坦克炮,通过论证和比较,最终选择了45毫米炮。但炮塔的旋转部分则不断出现问题,由于结构强度不够,甚至在进行射击时,后坐力也有可能将脆弱的炮塔座圈给震坏。

由四川内燃机公司研制的CN-19/8A型8缸汽油机的功率为268马力,但可靠性不足,经常发生温度偏高等现象,且缸体内积碳严重。这样直接导致其在沙漠及高寒地区的使用受到极大限制。经过改进,上述情况有所好转,但点火不正时的现象则始终无法解决。本想让绥定机械集团动力系统公司专门为此研制一款发动机,但由于该公司正致力于车用柴油机和民用轿车发动机小型化的研制,根本没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来进行这项工作。唯一值得称道的是ZTZ-20型坦克的悬挂系统尚可,从一定程度上弥补了重心偏高带来的越野性能欠佳的缺点。

ZTZ-20型坦克较高的前车体,矮小的铸造式炮塔,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缩小了的美国M4“谢尔曼”式坦克。驾驶员位于车体前部左侧,机电员/前机枪手位于右侧;由于车体和炮塔较小,所以采用了双人制炮塔。其45毫米坦克炮采用了50倍径的身管,发射穿甲弹时在500米的距离上可穿透60毫米厚的均质轧钢。装一挺7。62毫米同轴机枪,由车长控制,炮塔也只有一个车长舱口。

5。82米长、2。92米宽的车体,高度就达到了1。8米,至炮塔顶部的高度为2。4米,战斗全重为10。87吨。一般来说象这样大车体的坦克,其战斗全重却只有10吨多,所以,其装甲防护能力还有所欠缺。车体和炮塔正面的装甲厚度为25毫米,呈70倾角,相当于35毫米厚的均质轧钢。至于车体和炮塔两侧的装甲就更薄弱了。最大公路速度为40公里/小时,最大越野速度为27公里/小时,最大爬坡度为29&;ordm;,最大侧倾度为17&;ordm;,越壕宽:2米,越垂直墙高:0。7米,涉水深:1。1米,最大行程:270公里。ZTZ-20型坦克从第二个五年计划中期才开始批量生产,当年产量为165辆,到二五计划末期共生产了984辆。

总的来说,这三型装甲车辆的研制还是比较成功的,它填补了中国陆军装甲力量的空白。尤其是LZC-1系列轮式装甲车在寒冷的北方表现得非常出色。虽然专门为北方使用的LZC-1设计了保暖油箱,但其简单耐用、结实坚固的优点倍受部队官兵的喜爱。到二五计划末期,龙战天的骑兵师基本上全部配备了LZC-1系列装甲车。

而ZJLC-1型履带式装甲车则因为性能不稳定而没有大量生产装备,不过,其在中国南方水网密布的地区则显示出了优秀的机动能力,而且在南方使用的可靠性要好得多。ZTZ-20的情况也与ZJLC-1相差不大,也适合在南方使用。但南方丘陵、水网、丛林等地形条件也极大地限制了装甲车辆的机动能力,不过,由于这几款装甲车辆战斗全重并不大,体积也较小,所以在南方还是有很大的用武之地。这在第三个五年计划一开始就爆发的中法越南战争中就能看出,在中国投入的兵力不足法国军队一半的时候,它们对胜利甚至起了决定性作用。

作为机械化部队和装甲部队必不可少的火力压制部队――炮兵,也是中国陆军重点发展对象。在中国自己研制的炮用钢还没成功时,重庆兵工集团就利用美、英等国援助的炮用钢成功研制出了LLP-18式系列榴弹炮。该系列包括四个口径:76毫米、105毫米、155毫米和203毫米。

LLP-18式76毫米榴弹炮采用了32倍口径身管,12条右旋膛线,最大射程可达8500米;LLP-18式105毫米榴弹炮也采用32倍口径身管,20条膛线,最大射程为13500米;而155和203毫米榴弹炮则统一采用29倍口径身管,155毫米炮有27条膛线,最大射程可达17000米,而203毫米炮有35条膛线,最大射程为22400米。而武汉兵工集团研制的LJP-19型130毫米加农炮则采用了45倍口径身管,同重庆兵工集团的产品一样,也采用了电渣重熔精炼钢和自紧身管工艺,有22条膛线,最大射程可达23000米。

到二五计划结束时,LLP-18式76毫米榴弹炮累计生产了8760门,105毫米榴弹炮累计生产了5800门,155毫米榴弹炮累计生产了3360门,203毫米榴弹炮则累计生产了1020门。LJP-19型130毫米加农炮则累计生产了4100余门。也就是说到二五计划结束,中国累计生产了23000多门大炮,除去出口的4000门外,整个中国陆军共装备了76毫米以上口径的火炮达19000门左右。而专为岸防部队生产的130毫米、155毫米、203毫米和305毫米加农炮到二五计划结束时也达到了2400余门!

火箭炮真正算得上研制成功的是因保密需要未参加开国大典阅兵的HJP-18式107毫米多管火箭炮和稍后研制成功的HJP-20式130毫米多管火箭炮。前者有6管、12管和24管布置的三种型号,最大射程为7800米;后者有10管和40管布置的二种型号,最大射程为14700米。射程达到30公里的203毫米多管火箭炮正在研制中。单兵火箭筒也于一五计划结束时正式列装部队,这种被命名为DBHJ-19型的火箭筒口径为40毫米,最大有效射程为200米,采用破甲型战斗部和半穿甲战斗部,可有效打击各种火力点、工事、装甲目标等,是根据我对后世的回忆搞出来的。效果看来很不错,深受部队官兵的喜欢,毕竟,这种武器装备后,可以让原来需要冲击到目标附近去安放炸药包的作战方式一下子就改变了,也可以大大降低部队的伤亡。

至于型号繁多的迫击炮、无后座力炮、驮载炮等更是大量生产并装备部队。这样一来,中国陆军部队的炮兵火力在二五计划结束时便居世界之冠。而在中法越南战争爆发的同年底爆发的中日朝鲜战争中,被日军偷袭而措手不及的中国军队凭借强大的炮兵火力,在初期就成功地压制住日本的进攻部队。岸炮部队的大口径加农炮更是将日本海军派往鸭绿江的第11和第12战队全歼。

强大的炮兵支持,更是刺激了机械化部队和装甲部队的发展,到二五计划末期,中国陆军共设立了3个装甲师、6个机械化步兵师及一些独立装甲、机械化旅、团。并在此基础上成立了第一装甲集团军,而龙战天自然就任首任司令员。第一装甲集团军下辖2个装甲师(原龙战天的骑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