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华无敌前传-第50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此,进入苏联境内的中国铁血军队也开始对苏联平民采取了较为温和的态度。

苏联人一时半会对政府的突然改变还没有回过味儿来,只感觉到中国军队似乎变得比较容易相处了,而在德国军队附近的政府工作人员似乎更多些了。

作为善意的回应,中国政府于3月底先期释放了约三千名在40年就被俘的苏联战俘。

这些回国战俘,虽然立即苏联政府隔离起来,并进行严格的秘密审讯。

但却至少让这些战俘地家人感到了一丝希望。

整个苏联平民对中国的敌意似乎从现在开始有些松动了。

当然。

苏联政府也不会就这样不明不白地被中国军队把自己的首都给占领了。

他们在莫斯科外围组织了大量的抵抗力量。

之所以称为抵抗力量而不是军队,是因为苏联政府在先前的两次核轰炸中,发现这样一个事实:任何集结兵力的行动,都会使大量的军人集中起来,这会给中国军队的原子弹轰炸带来更多的杀伤效果。

因此,苏联的抵抗力量虽然仍是由原苏军组成,但部队非常分散,大炮、坦克、飞机等军事装备也分散到各地,完全摒弃了集中兵力地作战条例。

而且兵力分散后。

也并不完全是一件坏事,虽然在正面战场上,根本没有任何力量可以阻挡中国军队的攻势,但在广袤的国土内,分散的苏军几乎可以在任何地方袭击中国军队的补给车队或掉单的小分队。

更大的优势在于民间,苏军士兵脱掉军装,扮成平民。

经常出没在中国军队地军营外围,伺机进行袭扰活动。

这种小打小闹虽然不能给中国军队造成什么较大的损失,但却使洪万顷感到一进入到三月下旬,军队的进展就显得非常缓慢了。

刘白驹知道目前苏联政府正在与魏长安进行秘密谈判,因此,他给洪万顷下令,让其兵分两路,绕开莫斯科,夺占斯摩棱斯克。

一来,可以向苏联政府示好,二来,则可以堵住德国国防军波兰集团军群有可能的东进之路。

对于这道命令,洪万顷也明白个中含意。

可惜的是,兵分两路,绕开莫斯科这倒容易做到,但要一下子前出数百公里,夺占斯摩棱斯克,却显得困难重重。

先不说德军在正面地不断阻击,光是分散的苏军士兵,就让洪万顷觉得寸步难行。

因此,第2装甲集团军群只到4月上旬,也没有赶到斯摩棱斯克。

不过,好在德国国防军的高层似乎也被中国军队地强悍战力所震惊,并没有打算动用波兰集团军群进入苏联。

这一切使刘白驹的计划大部分落空,没办法,只好将第2装甲集团军群作为包围莫斯科的兵力使用。

洪万顷率部缓缓地行动,逐渐将莫斯科周边逐个占领,并最终于4月12日完成了对莫斯科的全面合围。

但就在这一天,一件引起全球震动,并引发了一连串变故的事情发生了。

45年4月12日,美国佐治亚下午3时35分,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政治家、美国第32任总统富兰克林#8266;德拉诺·8266;罗斯福因脑溢血逝世。

一时间,全球愕然,几乎所有国家的政府,无论是否与美国处于敌对状态,都在第一时间向美国政府发去了唁电。

正在华盛顿萨尔格拉夫俱乐部举办的年度茶会上的罗斯福夫人得知消息后,立即驱车赶回白宫。

不久,‘昏迷’的消息变成噩耗。

埃莉诺给4个在海外服役的儿子发去电文:“亲爱的孩子,父亲下午茶面。

他鞠躬尽瘁,守职至终,亦忘你们能尽职尽责到底。

‘政府各首脑齐集内阁会议厅,讨论紧急应付措施。

下午5时47分,全美三大通讯社向海内外发出美国总统罗斯福逝世的电视。

点9分,哈里#8226:《挡住了……!大法官哈兰斯通主旨宣誓就职,成为美国地33任总统,地点是白宫室。

白宫外聚集着黑压压的人群,大量的美国民众不知道为什么就自己来到了这里。

他们看不到里面的什么情况,也没有什么情况可让他们看。

他们就这样默默地站在白宫前。

什么也没有做,脑袋里一片空洞。

泣不成声的人们不仅是在为了引导他们12年之久地总统哭泣,更是为了在失去总统后,他们找不到依托,无法预期及把握的前途而哭泣。

他的死无论是对他的政敌还是朋友都造成了深远的影响。

罗斯福在国会山上最强硬的对手塔夫脱在演讲中动情地说道:“盖棺定论,他是个战时的英雄,他为了美国人民,确实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长期反对罗斯福的著名媒体《纽约时报》也非常罕见地发表社论:“正直强大(中国拥有举世认可地第一军事实力)而残忍(灭绝了日本)地野蛮势力威胁这要蹂躏整个西方文明地时候,幸有罗斯福坐镇白宫。百年之后,人类也会因此俯伏而感谢上帝。”

作为民主党一个重量级的政治人物,同时也是罗斯福尽全力提携和帮助的,时任众议院议员的林登约翰逊(美国第36任总统)在国会山前泪雨滂沱,“他一直待我情同父子,她是我所知道的在任何时候都无所畏惧的人。上帝啊——他是怎样把我们所有人的担子全担在肩上的啊!”

在约克城,一直盼望着美国军队前来“解放”自己祖国的英王伊丽莎白二世,感到一种沉重得无法令人喘息地重压。

作为女性,她再也无法仰制自己的情绪,在王堡的房间内痛哭失声。

在克里姆林宫。

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加里宁,亲自来到美国大使馆,握住美国大使哈里曼的手长达数十秒,却什么话也没有说。

当天,莫斯科红场上下了半旗,并用黑边包住了国旗。

在意大利罗马,拉涅尼亚怔怔地坐了良久。

凄然无语。

在巴黎,勒布朗立即取消了庆祝中国军队在里海地区对德军取得重大胜利的集会,并宣布全国降半旗,向2这位伟大的政治家致敬。

在柏林,希特勒亲自发表了电台演说。

他在演说中讲道:“我必须承认,罗斯福确实是一位伟人。

他领导有方。

美国今日对于欧洲所处的优势地位,以及白人世界中能够获得同中国相提并论地强大力量,无不依赖于他的领导。

因此,他的去世对美国人民来说,确实是一个巨大的损失,这很容易理解,对此,我也深表同情。”

接着,柏林电台播放了数分钟的哀乐,以表达对这位伟人逝世地敬意。

中国政府也于第一时间向美国政府发去唁电,驻美大使携带花圈俩到白宫,向罗斯福的灵柩致敬,并向罗斯福地遗孀转交了我的唁电,这封唁电的内容与我在电台上发表的演说基本一致。

极力赞扬了罗斯福总统光辉的一生,并指出:罗斯福带领美国迅速克服经济大危机的深远、并在危机结束后,迅速使美国走向富强和繁荣、在战争期间最终于中国达成和平协议的意愿,所有这一切,无不表示出其惊人的政治天分和尽忠职守的伟大人格。

载着灵柩的总统专列缓缓地拖俪北行。

沿途露宿等候瞻仰灵车的人无以数计。

车过亚特兰大,一群黑人女佃农跪在棉田里,双手紧攥,伸向灵车致哀。

14日上午10时多,海军陆战队、坦克部队、陆军和各兵种的女兵护卫覆盖着黑丝绒和星条旗的灵车穿过华盛顿的街道。

6匹白马拉着载有灵柩的炮车,车后是一匹孤独的乘马,戴着眼罩,马蹬倒悬,垂挂着一柄剑和马靴……象征勇士已撒手尘寰。

肃穆的人群立在街道两旁。

但就在此时,一股不和谐的声音出现了。

以艾森豪威尔为首的鹰派人物,打着要安成罗斯福遗志的旗号,鼓动全美民众将战争坚决进行下去。

为此,他还专门组织参谋部人员,制订了攻打英国的详细作战计划。

作为一名杰出的军事家和一名未来还算成功的政治家,他敏锐地查觉到苏联政府的摇摆趁势,知道如果不立即在战场上取得一两场重大胜利,那么,苏联政府将不可避免地同中国单方面媾和。

这对于德国来说,无疑是一个相当沉重的打击。

现在保住德国这个目前除美国外。

唯一能够与中国为敌的国家,对于美国来说,显然是极其重要地。

强烈的军事和政治需求,也最终促使美国的鹰派人物,完全摒弃了罗斯福的遗愿。

不过,刚刚上任的杜鲁门总统,在全面接收总统权利后,才明白了罗斯福急于结束战争的苦衷。

“曼哈顿”计划虽然进展还算顺利,但要研制出实战用的原子弹,至少还需要一年半到两年的时间。

在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