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0月29日,在博克元帅的命令下,平斯克附近的第五军、第三十军和第四十二军开始斯卢茨克推进,他们将在这里,会同第三装甲集群的第五十七摩托化军向博布鲁伊斯克进攻,然后再向北攻击明斯克。
很明显,博克的这一命令带有很强的合围歼灭苏军的意图。
中国军队对数百万苏军的合围歼灭战,早就深深地印在了元帅的脑海中。
他也希望在此次战役中,尝试一下这种战术,为自己的军事生涯写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毕竟,在明斯克集结了白俄罗斯方面军的近50万兵力,加上其他部队,总共有73万左右的兵力。
博克元帅给自己定下了一个基本目标,那就是至少要俘虏50万苏军!
第二百一十二章 … 第一次苏德战争之基辅战役
昨晚赶到凌晨一点多,我的电脑也上不了起点网站,无奈之余只好先睡。
今早起床,洗漱之后,便首先发出一章。
耽搁许多书友的时间,非常抱歉,但这不是我的错,是某些垄断企业惹的祸。
看在我没错的份上,各位大大是否考虑一下你们手中的票票?11月5日,天气越来越寒冷,许多地方都下起了大雪,部队行进在泥泞的道路上,确实严重减缓了进攻的速度。
苏军每撤退一步,都会将铁路完全破坏,绝不给德军留下能够迅速进行补给的工具。
但即便是这样,也不能阻止德军的步步进逼。
当天,德军占领了斯卢茨克,接着便兵分两路,一路以第57摩托化军为主力,戟奥西波维奇,另一路则以第5军为主力,进攻洛沙,以试探明斯克防线的苏军实力。
同一天,从巴拉诺维奇出发的德军还占领了斯托尔布齐,并将苏军的一个坦克师完全摧毁。
面对从数面合围的德军,白俄罗斯方面军的司令员巴甫洛夫大将向斯大林建议撤出明斯克,以保存力量好在冬天对德军进行更凌厉的反击。
但这一建议被斯大林斥为胆怯,若不是其权利经“贝利亚”事件后,被削弱了许多,加上其不希望再刺激部长会议成员,所以没有将这个倒霉的司令员投进监狱。
在部长会议的监督下,斯大林不得不向明斯克派去了援军。
这批援军原本是莫斯科方面军的三个军和两个骑兵师,虽然人数不过15万,但是少有的精兵,斯大林及部长会议对这批援军抱有极大的希望。
为了给战略第二梯队争取更多地时间进行防御部署。
更为了能够有足够的时间将乌拉尔地区地三百万苏军及装备集结在莫斯科、南乌克兰一带,需要目前在各地的蓉军死死地就地拖住德军的攻势。
所以斯大林给巴甫洛夫大将下了死命令;不许后退一不,一定要坚持到12月5日。
为了有可能在更长的时间时拖住德军的戟,巴甫洛夫听从了其参谋长的建议,进行适当反击,以迫使德军打乱进攻部署。
于是苏军于11月9日在洛沙发起了反击,并迅速击退了北上德军地进攻。
这次反击并没有给德军造成多少损失,相反。
因为德军的进攻本就是试探性的,所以德军的进攻部署并没有如巴甫洛夫所预期的那样被打乱。
11月12日,德军向明斯克苏军发动了强大攻势,并于次日分别占领了洛沙、利科亚季奇等地。
但从北面向南进攻的德军仍然没有多少进展,克拉期诺虽被占领,但德军甚至连这个小镇都出不去。
就会被地下工事里地苏军给打回去。
有情报显示,苏军的增援部队正快速从期摩棱斯克赶过来。
为此。
德军地第57摩托化军、第30军和第42军立即赶向鲍里索夫,并于11月15日围歼了此处的三万苏军,从而完全切断了苏军增援部队的前进道路。
鲍里索夫被占,实际上也完成了对明斯克的包围,在包围圈内尚有70万苏军在抵抗。
这让博克元帅感到非常满意,他自信地认为,自己许下的俘虏50万苏军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
但他却并不知道苏军的绝死抵抗的斗志,也不知道巴甫克夫通过巧妙安排。
留下约二十万苏军在地下工事进行对德军地牵制和吸引,其余部队将向东方或其他方向分散突围的战术安排。
巴甫克夫用种种手段。
设置了防御工事。
就是想让留守部队坚守到12月5日,同时大部分兵力也可以被保存下来。
但北路的德军终于突破了克拉斯诺耶附近的苏军阵地。
装甲集群的突击威力也爆发出来,仅仅三天,就占领拉多什科维奇,到达了扎斯拉夫尔水库边。
这里离明斯克只有不到二十公里,德军的第3装甲集群也突然发威,于11月17日占领了萨马赫瓦列维切,离明斯克城区不足10公里。
但此时的德军也很难寸进了,大量的地下工事给予德军较大的损失,不得不使德军停下来,慢慢地肃清这些地下工事内的苏军。
抱有绝死意志的苏军。
斗志昂扬,寸土必争,不顾伤亡地对德军发动连续不断的反冲击。
虽然苏军士兵作战英勇顽强,但实力相差过于悬殊,只能导致更多的苏军伤亡。
而11月21日,从鲍里索夫杀过来的德军第57摩托化军,在苏军防守不是很强的背后狠狠地捅上了一刀。
接着,跟进的第42军沿着装甲部队打开的缺口,一口气就攻进了明斯克。
战局一下子变得对德军更有利了,虽然苏军拼命地同进城的德军打起巷战,尽可能地拖住德军的攻势,但败局已经在德军进城的那一刻就注定了。
11月23日,在城外地下工事的苏军被德军肃清,几路行军开始向心进入明斯克。
巴甫洛夫下达了全军分散撤退的命令,于是城内外近50万苏军开始了以连排为单位的撤离。
巴甫洛夫的这一招让博克元帅始料不及,还未等他作出反应,便有近一半的苏军逃出了包围圈。
11月25日,德军完全占领明斯克。
此役,德军击毙约22万苏军,俘虏35万左右,另有约20万人逃离。
虽然没有达到博克元帅所预想的50万俘虏,但这次胜利也足以使博克元帅自豪。
博克元帅虽然完成了明斯克战役,但其花费如此长的时间才彻底击败苏军,仍让许多中国军队将领感到“不齿”要知道,虽然在40年年初,苏军总共有25000多辆坦克,甚至还有KV重型坦克和上千辆足以压制QV型坦克的T…34式坦克,但在西西伯处亚的合围歼灭战中,就被中国摧毁和缴获了万余辆坦克,留在乌拉尔以西整个苏联地区也只剩下了1。4万辆坦克。
用来对抗德军的坦克数量就更加稀少了。
更重要的是,在大清洗中,苏联红军有35000多名军官遭到迫害;包括令人万分惊讶的是,当时全军仅有5名元帅中,就有3名被杀,15个军区司令员中,也有13个被枪毙,400多名旅长则有超过一半被处决。
无论从哪个角度上来讲,苏联红军的此次大清洗。
都十足地伤透了元气。
在军队高层,这种清洗带来的恶果更加严重,苏联中央军事委员会的80名委员中就有75人被逮捕清算,实在让人无比佩服斯大林的手段。
在大清洗中,整个苏军90%的将官和80%校官被清洗出去,这是个什么样的概念?这等于是说。
在战争爆发前,斯大林已经把苏联红军给“消灭’了一次。
于是。
绝大部分中高级军官被清理后,留下来地空位只好由大批军事素养极差、没有任何战斗经验的人来担当。
由此可以想象苏军当时的战斗力。
即便这样,博克元帅都还不能在最快的时间里完成作战计划,只能证明其本人的指挥能力有问题了。
虽然中国的将军们严重鄙视这位陆军元帅,但希特勒则对他地战绩表示了满意,为他颁发了大量的勋章。
且说说南方集群的战况,从10月2日战斗开始,武装党卫队的装甲师就一门心思地想凭借着装甲部队强大的突击力量去攻城克地。
但在南方集群的对面,非常“不幸”地是。
红军也有大量的坦克部队。
党卫军的军官们一直被灌输着“闪击战”的战术思想。
把大量的坦克集中在第一线用于突击,这给了苏军坦克部队一个极好地机会。
双方从一开始便在萨尔内、科列茨、舍佩托夫卡等地展开坦克大混战,谁也奈何不了谁。
到了10月6日,党卫军地19个装甲师中便4个被打残。
虽然好不容易占领了上述地区,但却失去了闪击的可能,苏军从各个方向上抽调部队堵截在了党卫军地进攻路线上。
苏军中负责整个乌克兰地区防御地是布琼尼元帅,这位骑兵出身的元帅对新生地装甲力量认识不足,只将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