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意大利趁着国内经济状况开始持续好转,又宣布向中国订购了第2艘“重庆”级破交巡洋舰,以替换两艘在一战前就服役的准无畏舰。同时为了给新舰进行搭配,以及进一步减少国内研发费用,还与中国协商共同研制一种新型巡洋舰。这种新型巡洋舰的最基本要求就是航速至少要达到“重庆”级的35节,航程也要与之相当。
德国对远东战争的结果是喜忧参半,喜的是与德国一贯保持良好关系的中国获得了战争胜利,在国际地位上升的同时,也必定会为德国带来更多的利益;忧的是,法国在战败后,为了转移国内矛盾,并平衡严重的财政赤字,出兵占领了鲁尔工业区,并掠夺该地区的资源,给德国带来更大的灾难。当然,法国占领该区,会使本就衰弱的德国经济更加摇摇欲坠。使德国偿还战争赔款也更加困难,这绝对不符合英国的利益。
不过,这种国际政治争端,并没有影响德国国防军继续朝着现代化、正规化的方向迈进。受中国装甲部队的影响,在龙德斯泰德和古德里安等人的推动下,德国陆军部决定在五至十年内完全淘汰骑兵部队,撤销骑兵军的编制,改为建立以装甲师为骨干的装甲军。并派遣大量的各级军官与士官队伍前来中国学习。同时,还与中国政府协商,共同建立一个装甲培训基地和装甲战斗车辆的研制基地。这也得到了中国的积极响应。
在海军方面,德国海军司令雷德尔不仅对中国在远东战争中成功使用破交舰的战术,更引起他和另外一位海军要人邓尼茨重视的是中国在潜艇方面的运用。于是,德国政府也开始同中国政府商议,希望中国能够转让“重庆”级的技术,并派海军官兵前来中国学习破交作战及潜艇作战的各种战术。德国海军很清楚,在未来可能的战争中,凭德国的自身力量,无法取得在大洋上同英国海军力量的均势,那么就只有充分利用英国是个岛国的先天劣势,通过破交舰和潜艇的双重封锁,彻底崩溃英国的经济。
为了在欧洲找到一个能够与英国抗衡,且先天对英国就绝对仇视的国家,我把视线也聚集在了德国身上。毕竟,仅凭意大利那令人完全不放心的军队,真的与意大利结盟共同对抗英国,我恐怕得先派舰队去保护意大利的海军。本来法国也是一个很不错的选择,两国在“百年战争”中积下的仇恨更因拿破仑的流放而完全不可化解。只是因为德国后来的异军突起,使得法国终于靠向了英国。要是在现在能够将法国从英国的怀中拉过来,与德国意大利建立同盟的话,英国将再也不会成为中国的威胁。
美国历来不重视自己的陆军,虽然陆军部长已经看到了装甲部队将成为未来陆军最主要的作战力量,但议会预算仍完全倾向海军。美国海军对破交战术并不十分感兴趣,但却对“重庆”级大型破交巡洋舰本身大加赞赏。虽然当时美国最新锐的战列舰“科罗拉多”级与英国的“纳尔逊”级、日本的“长门”级一起并称世界七大战列舰,但其可怜的21节的航速(甚至还不如“纳尔逊”级和“长门”),完全不适应未来战争的需要。更重要的是,当时美国海军拥有的全部战列舰没有一艘能够突破23节的航速。也就是说,面临中国的“重庆”级大型破交巡洋舰,美国海军根本没有绝对获胜的把握,甚至还处于相对劣势的地步。
于是,尽快更新现有的战列舰库,成为美国海军及至议会当前最热门的话题。“柯立芝繁荣”带来的美国经济高速膨胀,使美国有足够的财政实力支撑其战列舰的更新。由于同意将日本的海军规模限制量提升到45万吨,也间接地为本国突破条约限制提供了理想的借口。不过,以米切尔上校为首的一些人,却纷纷游说议会的议员,要求减缓战列舰的更新速度,而将主要资金用于航空母舰的建造上。他们认为,未来的海战,战列舰将会失去其传统的霸主地位,航空母舰必然会成为海战的主角。
当然,人类思维的惯性力量是非常强大的,米切尔的观点甚至在海军内部都很少有人支持,更何况议会。1926年10月,远东战争结束没多久,“重庆”舰的战斗结束也没有多久,美国海军就向议会提交了“重庆”舰的作战性能以及与美国战列舰战术性能的对比书,并强烈建议尽快更新老旧的战列舰。原本显得很拖沓的议会,在此时却出现了非常罕见的高效,海军的意见书提交不到3天,美国议会就通过了1927至1930财年,每财年建造3艘新式战列舰的议案。也就是说到1930年,美国将建造多达12艘的新式战列舰!
仅有战列舰似乎并不能构成一支完善系统的海军,海军提出的意见书中,不仅包含了战列舰的建造,还有战列巡洋舰、大型巡洋舰(后来划分到重巡洋舰)及其它辅助舰只的一系列舰艇的建造方案。而议会甚至没有对海军提出的要求进行任何修改,就全盘同意。这从某个方面也反映出美国为了维持在两大洋上的海上优势,不遗余力地努力,这与当时政府及民间流行的“孤立主义”完全背道而驰。这从一个侧面也说明了美国所谓的“孤立主义”完全是自身实力没有达到统治全球之前的隐忍。“美国从其本质上来说,才是一个真正的崇尚并不断追求‘全球专制’的国家。”我在召开年度国家政治预备会议上如是说。
“重庆”舰此时的名声在全球范围内如日中天,整个世界都在谈论她。受“重庆”舰迫害最深的日本,显然更是将其作为整个海军的第一假想敌。而美国允许日本将主力舰的总吨位提高到45万吨的规模,就意味着日本还有13。5万吨的主力战舰可供建造。于是,日本海军立即着手建造“长门”级的改进型――2艘“加贺”级战列舰和2艘“天城”级战列巡洋舰。这两级均装备有409毫米主炮的战舰,将高航速排到了设计的第一位,35节,是日本海军提出的最低限制。但日本已显得很落后并且薄弱的工业力量,实在不能达到这种要求,最后,日本海军不得不接受“加贺”级29节航速,“天城”级大幅度降低装甲厚度及重量的妥协方案。
而此时的日本经济也成为阻碍日本发展海军的最主要的障碍。刚刚在远东战争前偿还完日俄战争时期欠下美国的巨额外债,现在又欠下了美国3。5亿美元和英国2000万英磅的外债。本身没有多少“造血”功能的日本经济,失去台湾和朝鲜大部,就更难以维持起码的正常运转。现在的日本,别说造舰,就是逐年偿还外债的利息都显得异常困难。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加上比较开放的市场,已经将国际上最多的外资和商业机会从日本那儿抢了过来。日本的经济本身就需要大量的资源进口和商品出口,外加对外的掠夺和压榨。但现在,长期对日本关闭市场的中国,加上日本产品并不优秀,无法进入欧美市场等原因,日本已经基本失去了这两个重要的收入来源。
但以龌龊著称的日本,还是有自己的解决办法的。在日俄战争之后,为了偿还欠下美国的巨额外债,日本除了掠夺朝鲜、中国外,整整一代日本年轻妇女在日本政府的暗中组织下,前往南洋从事皮肉生涯,不断地为日本一点一点地输送着虽然肮脏,但却及时的金钱。而今,又一代上百万的日本年轻妇女,由日本政府组织,被输送到南洋,甚至世界各国。她们甚至踊跃参加,为自己的国家减少一点负担,增加一点收入,尽管她们的心理和行为完全不被他国的传统道德及价值观所接受。但这一百多万日本妇女,哦不,应该称为妓女,还是为日本带来了相当可观的收入,靠自己的躯体,为日本的战舰,铸造了一颗颗螺钉。
第一百零六章 … 战后扩军
各位读者大大,非常不好意思将更新速度降下来。兄弟也是无可奈何,这几天成都搞第9届国际车展,忙得个脚板朝天,每天晚上回去倒头就睡,实在睁不开眼睛继续劳心劳力写下去。加上女友那边需要不断地陪同,也使兄弟没有什么时间。这段时间实在太累,忘各位读者大大体谅体谅。兄弟不胜感激。
战后各国的反应各不相同,却没有影响中国铁血政府继续自己的工业化进程。山东的胜利油田一期工程被日本舰队破坏,工业部干脆就将其重新设计,将年产油量扩大到1500万吨,成为与大庆油田规模相当的大油田。同时,由于战争原因停下来的东北钢铁工业基地的建设也开始全面提速。为了让国内外华人资金能够更多地投入进来,铁血政府还将这些工业基地的交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