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徐谦道:“至于宫里的其他事,娘娘尽量不要参与,眼下只能等·不要有任何轻举妄动,现在许多人·就巴不得娘娘有什么举动,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这是最好。”
刘贵人又应了。
想了想,犹豫道:“本宫现在最担心的,还是一旦出现大变,殿下非太子,废立之事就落在别人手里了。”
刘贵人没有把话说透,不过说透了就有大逆不道之嫌,现在谁都知道嘉靖命不久矣,可是知道就好,却不能随便说,否则传出去,别人就以为你是巴不得天子去死。而刘贵人的大意就是,朱载基不是太子,还不够名正言顺,一旦陛下大行,到了那个时候,皇位继承人的问题,就是新的太后和大臣们做主了。
皇后现在固然是没有发言权,可是一旦她成了太后,又没有合适继承人选的情况之下,这太后的意见,可就格外的重要,假若她再得到一大批朝臣的支持,那么几乎谁来做皇帝,几乎已经全部由她来决定,这才是问题的关键,说穿了,就是继承人的问题。
太子就是太子,你不是太子就不是太子,纵然你享受到了这太子的待遇,可终究不是,既然不是,那么多说什么都没有益处,到时候大臣和新的太后有的是理由否决掉你。
古人最讲究名正言顺,这才是此中关键。
徐谦皱眉,道:“你说的不是没有道理,可是眼下,只怕很难,大臣们若是群起反对,假若上天给陛下一年时间,陛下或许可以将殿下敕为太子,可是这一年时间,何其珍贵,微臣斗胆,以为陛下没有这个时间了。”
撑不过一年,这是所有太医下的结论,徐谦倒不是乱说。
徐谦随即道:“不过娘娘放心,这世上,未必就是他们做主最重要的还是遗诏,只要遗诏在手,却也无妨。”!
刘贵人皱眉,道:“只是遗诏一rì不写明白,只怕······”
又一个问题出现了,遗诏很关键,它和其他圣旨不一样,其他的圣旨可以分为中旨、恩旨、诏书、敕命、诰命等等,形式较为随意,有的是宫中直接发出去,有的是皇帝看都不看,直接翰林草拟了送到司礼监去加印,可是遗诏关系重大,涉及到的乃是很大的政治问题,所以十分规范,必须得由内阁大臣亲自来草拟,然后陛下过目,再然后加印,任何一个步骤差错,比如草拟的人不对,都有可能被人质疑他的合法xìng,毕竟假若没有内阁大臣参与,天知道这遗诏是不是黄锦在那一rì宫变时一般,写了一份圣旨,直接加印,然后送出宫去。反正皇帝老子死了,死无对证,到时候这遗诏算怎么回事?
因此,假若没有内阁参与,遗诏就是废纸一张,这规矩大家都懂,嘉靖现在倒是想立即立遗诏,内阁那边倒是顶了回去,说是陛下正处壮年,眼下不急。
这句话是没有错的,你总不能说皇帝老子死的早,他说你长命百岁,现在没有这个必要,你能怎么办?
虽然宫里施加了许多的压力,可是杨廷和仗着得到了绝大多数大臣的支持,又得到了多数士绅和旧党的鼎力相助,索xìng就死猪不怕开水烫,谁拿他也没有法子。就算是嘉靖重新任命一人入阁,让他来草拟遗诏,问题是,这个人敢拟吗?你一旦拟了,人家非要吃了你不可,不但成了过街老鼠,还要遗臭万年。
现在朝廷的问题就在于,大家谁也拿谁没有办法,大家都卯上了,退一万步,嘉靖就算让徐谦入阁,只怕也不容易,因为廷推这关就过不了,多半不少人要在廷推的时候撞柱子,最后又演变成了一个笑话。
说到底,要解决这件事,其实需要的就是时间,如大礼议一样,只要时间足够,嘉靖态度坚决,坚持个一年两年,耗也耗死你,可是现在呢,嘉靖最缺的就是时间,他耗不起。
刘贵人当然不是傻子,明白此中关键,可是心里,总是不免空落落的。
徐谦只得安慰她:“娘娘不必担心,只要徐某人还在,殿下定会登上大宝。”
又安慰了几句,刘贵人心里有了些底气,徐谦告辞出去,又回到暖阁,现如今嘉靖已经搬到了暖阁,似乎大高玄殿给他留了什么yīn影,所以绝口不提大高玄殿四字,便是身边照料的奴婢,也不敢谈及。
嘉靖连续几rì都在病榻上,满是病容,见是徐谦回来,道:“怎么样,见过了母后吗?母后怎么说?”
徐谦道:“太后娘娘请陛下安心养病。”
嘉靖点点头,道:“这是真不孝啊,若非听信张显,又怎么会落到这个下场,罢……你见过张贵人了?”
徐谦道:“见过了。”
“你怎么看?”
徐谦沉吟片刻,道:“张贵人忧心忡忡,很是不安。”
嘉靖叹道:“这是实话,不安是对的,眼下是天下纷纷,大变在即,她终究是个女人家,怎么能安心,朕之所以让你去给母后问安,为的就是让她见你一面,朕的意思,想来你也能明白。”
徐谦道:“陛下的意思是,希望微臣把心思放在皇子殿下身上,知道皇子殿下将来登上大宝的困难?”
嘉靖吁了口气:“这件事,朕是解决不了了,可是朕的子嗣,一定要继承大统,眼下只能全部托付给你。”
徐谦郑重其事的道:“微臣遵旨。”
嘉靖又叹口气,道:“想来都是可笑,想不到朕要去见先帝的时候,还得留下这笔烂帐,还得劳烦你,朕心里也是有愧,不过,朕望你能够明白,朕实在是不得已而为之,朕是不成了,不成了,这几rì夜不能寐啊,一闭上眼,朕就看到了历代先帝,子孙不肖,贻笑大方,望你将来,能辅佐朱载基,让他做个好皇帝,大明朝,也确实该出一个中兴之主了······”
第二章送到,求几张月票。
第七百零六章:该来的总是会来
从宫中出来,徐谦的心沉甸甸的。!
眼下的局面,实在让人有几分忧心,虽然早有了许多的布置和安排,可是人算不如天算,人不可能做到尽善尽美,眼下徐谦和杨廷和的选择都是一样,那就是耐心的等待。
可以预见到,两个利益集团的斗争,其实已经到了刺刀见红的地步,现在大家缺的就是一个时机,将来到底是谁吃肉谁连汤都喝不着,就看各自的手段和运气了。
徐谦感觉到压力有点儿大。
不过他依旧气定神闲,虽然年轻,可是久经熏陶,早已养成了泰山崩于前而sè不变的涵养,抵正阳门,坐轿到部堂里去。
户部部堂里很忙碌,自从新税制实施之后,户部可谓大权在握,小内阁之名可谓实至名归,一个部堂的权利急剧扩张,甚至达到了完全碾压其他各部的地步,便是吏部在户部面前,也矮了一截。
官就是如此,有了权利,有了奔头,觉得大有可为,可以施展自己的抱负,倒是都变得勤勉起来,做官的不怕有事,就怕没事,你若是让他成了闲杂人等,这就相当于是发配,他记恨你一辈子。可你让他忙得焦头烂额,他顿时感觉自己无比重要,觉得自己如愿以偿,倒是真正肯勉力了。
有事做就意味着手里有权,没事做就说明你已经靠边站了,这是很浅显的道理。
就在这一个个不起眼的公房里头,天下的许多大事,都在户部裁定和运转,由于事务繁忙,可是朝廷的编制只有这么多,于是不得不大肆招募了不少书吏,这些人就是临时工,俸禄不多,但是事却是不少若是出了什么差错,正好还可以用来做挡箭牌,大明朝的吏,本身就是悲剧因为没有编制,所以永远都别想出头。
不过现在招募的这些书吏倒是都很勤勉,因为都是读书人,而且都是有功名的读书人,再加上前些时rì,徐谦举荐了几个秀才让他们填补了一些堂官和钱粮局事务官的空缺,一下子这些书吏都打了鸡血。
要知道,但凡是来做书吏的,往往都是科举无望这辈子都别想有什么指望了,既然如此,那么只好放下身段,去找个安生立命的生计,户部这边薪俸不低,做的事也还算体面,因此引来了不少秀才趋之若鹜,他们这辈子,想要出头那是绝没有指望的,你做的再好,也就是个司吏可是司吏还是吏,照旧没有编制。
从古至今,编制这东西足以让人死去活来尤其对读书人来说,有了编制,你就成了大爷,没有编制,你就什么都不是。
前些时rì,户部缺少不少官员,吏部那边倒是选了不少人来结果没一个满意,因为这些人全是老油条老油条倒也罢了,而且对业务也不jīng通,官府的设置其实是很简单,做官也很简单,可是户部的官却不容易做,因为随着户部的分工变得jīng细,权利越大,导致对业务的要求也提高了不少,至少,你总要看得懂那密密麻麻的账簿,可是偏偏,大多数官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