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士子风流-第64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吴谦一听,大致明白了徐谦的意思,他可不蠢,现在他算是明白了,眼下户部只有一个大人,那就是徐谦,至于内阁,恐怕是指望不上的,自己想要不重蹈那张春的覆辙,就得乖乖的把徐谦伺候好,乖乖揣摩他的心意,所以徐谦说什么,他的章程就怎么草拟。
至于其他郎中、给事中和主事们,自然也不敢提出任何反对意见,一方面,商税方面的事,他们懂得未必比徐谦多,更重要的是,徐谦的拳头大。
任何社会,无论它如何包装,披的又是何种文明外衣,可是说穿了,还是拳头大的有理,你不服气,那就打死你,然后大家都服气了。
别看这是户部部堂,好似有多神圣,其实遵循的,也是这么个最简单的道理。
不过……
徐谦的一番话,倒是让有心人来了兴致,他们算是明白了,徐部堂的中心思想就是,户部征税,户部主持,户部一条龙,要建立一个独立的体系,要保障商税的征收,比如说税局,比如说不让地方官插手,这莫非是意味着,户部在接下来,要大大的膨胀一番?
想想天下有多少个府县,这么多地方,要不要委派税丁,没有数千甚至上万人的规模,户部是办不下来这么大的事的。
除此之外,户部靠这数千上万的税丁收上了银子,把银子捏在了手里,怎么用,似乎户部也有打算,比如说那巡捕厅,不是说各省也要筹建吗?他们要筹建,银子从哪里来?还不是户部?
这年头,谁有钱谁是大爷,再说各项的工程,要不要银子?这银子又怎么用,按着徐部堂的意思,似乎也不愿地方官吏插手,一切都由户部包揽,那么,又要招募多少人手?
而招募了这么多人手,要不要有人监督?都察院总不能监察你的税丁吧,人家眼睛看到了天上,可没兴趣督察这个。那么户部要不要筹建个监督局,这又要招募多少人手?
这是要将户部打造成一个膨胀到没边的衙门啊,如此算下来,没有个几万人,似乎都不好意思和人打招呼。
如此一来,这户部,岂不是要成为天下第一部堂,礼部靠边站不说,连吏部怕都要望尘莫及了吧。
可是自己……又能从中捞取多少权利和好处呢?
而且这个税制,内阁那边会不会批准?
带着许多的疑问,许多人不再是惶恐不安,心里不由生出一点儿希望,似乎徐部堂的思路,似乎对自己颇为有利,部堂权利越大,他们自然也就水涨船高,部堂管的银子最多,也意味着他们的权利越大,这是共生的关系。
比如一个寻常的郎中,表面上好像是了不得的官,可是说穿了,也不过是个大帐房而已,某省的钱粮,都归你来折算,权利是有一点,但是能使唤的官吏也不过几十个,该省的冰敬炭敬也少不了你的那一份,可是终究,大多数时候你还是缩在部堂里,每日清点钱粮。
可要是户部真要膨胀起来,这好处就大了,几十个官吏算什么,说不准几百几千都有,而且到时各城修桥铺路,肯定也要在清吏司名下,散财的权利足以让人眼红耳热。
徐谦自然察觉出了这些人的表现出来的异常,心里不由微微一笑,后世但凡是管理经济财税的都俗称小内阁,干系极大,地位也是崇高,自己现在所做的,不过是顺应时代潮流而动而已,户部……从此之后也要成为小内阁,而在这小内阁的一亩三分地上,徐谦自然当仁不让的要成为这小内阁首辅,一言九鼎。
既然宏图已经绘画了出来,吴谦一琢磨,觉得对自己这个侍郎也颇为有利,毕竟谁会嫌自己的权大,嫌自己手里的钱多,若说方才,他拟定这章程,还只是为了讨好徐谦,防止自己和张春一样的下场,可是现如今,他脑子里立即掠过了许多灵光,竟是觉得,跟着这个尚书大人,其实也不错。
…………………………………………………………………………………………………………………………………………………………
第一章送到,求月票。(未完待续。。)

第六百五十七章:风暴
徐谦吩咐的差不多了,自然也就散了会,至于最后拟定出什么章程,如何执行,却是急不得。
户部的官员们开始私下讨论,反响很是热烈。
最重要的是,所有的人都达成了共识,管你王学、旧学,至少有一点你必须承认,不要跟姓徐的对着干,张春的榜样就在眼前,左侍郎都完了,他们这些小鱼小虾,要整起来也就是动动手指头。
有了这个共识,其他的就好办了,现在要讨论的是,徐大人的意图到底是什么?
户部管钱袋子,这没有错,可是以往户部虽然管着钱袋子,可是这钱有层层克扣的说法,其实说到底,户部只是个附庸在内阁的衙门,比如户部要征粮,于是要经过内阁,内阁才使唤的动各府各县的官员,各府各县征粮的过程中有没有问题,户部也管不着,这是都察院的事,至于地方官完成不了任务,似乎和户部关系也不大,那是吏部的事,再至于粮食押解入京,还是和户部没有什么关系,那是漕运总督衙门的事。
整个征粮征税的过程,其实就是一次朝廷总动员,户部的职责不过是询问,不过是提议,不过是入库而已。
之所以如此,其实也很容易理解,毕竟这个时代组织能力有限,单凭一个户部衙门,是绝不可能完成一项这么大的工程的。
可是现在,徐大人的意思似乎是户部自己单干。
理由嘛,是现成的,一方面征商税比征粮税更复杂。但是又更容易一些。
复杂之处就是在于,如何开征。征收多少,若是没有一套规矩。就可能竭泽而渔,最后各地苦不堪言。而地方官龙蛇混杂,且又不够专业,靠他们开征商税,天知道最后会闹出多少弊案了。征个官粮都是如此,更别提这些真金白银了。
到时几乎可以想象,一些地方官穷凶极恶,开了这个口子之后,以这个名目任意摊派。接着无数工坊破产,最后的结果就是,朝廷和商贾都吃了亏,倒是便宜了这些地方官吏。
而说它容易,是因为开征的是雪花花的纹银,而不是官粮,征收的范围要小得多,因此,就算不用地方官吏协助。户部自己搭个台子,照样能登台唱戏。
征税自己来,押解自己来,监督也自己来。甚至钱粮的动用,还有未来钱粮的流向,这位徐大人都已经想好了。徐部堂这分明是包产到户的节奏,想另立内阁。
既然要跟着徐部堂单干。好处是显而易见的,一是权。二是钱,傻子都晓得,一旦如此,户部这边的权利将达到顶峰,甚至要远超吏部,有了权,又有了钱,想不发财可能吗?
大家稍一琢磨,顿悟了,这事可以办。
可是新的讨论又出现了,既然要单干,把其他各部甩开,内阁会同意吗?只怕是猪都知道,内阁绝不会同意,内阁也不傻,不可能放任户部如此做,纵然你有一千个一万个理由,这些理由俱都是血淋淋的现实,而且户部这么做,显然更加合适国家的发展,对朝廷也极为有利,可是单凭要权这一条,内阁就有足够的理由完全否决。
这其实就是立场的问题,内阁的立场在于掌控一切,而现在站在户部的立场,想要成为真正的户部,将财政大权揽在手里,只怕比登天还难。
吴谦的公房里,聚集了很多的官员,吴谦在户部干了七年,从郎中升任的右侍郎,在户部人脉广泛,再加上张春倒了,大家自然而然,都想听听他的意思。
“老夫以为,徐部堂的倡议还是很好的,为何会有这么多的乱象?老夫就说几个吧,比如这征粮,户部只是负责入库、清点,说白了,就是个管家,到底如何征,征多少钱粮,户部却是说不上话,诸位看看,现在的结果就是,这边要赈济,那边要拨饷银,收上来的是三百万,花出去的却有七百万,八百万,甚至上千万。咱们是巧妇,没有说话的份,只能凭着内阁的决断执行,可是国库空了,调拨不出钱粮来,最后又是户部的错。户部的干系本就非同小可,这种非同小可的事,该做主的做不了主,可是该担的干系却是一点都拉不下,往年的时候,老夫看到前几任尚书每日做的事就是和内阁还有各部还有监寺们争辩,为的就是争取少花点银子,可是结果如何?该花的还是花了。现在还欠了一大屁股的债。”
“说来说去,只有一个问题,就是收支不能做主,征收的时候,地方的官吏巴不得能少征就少征一些,多出来的,好中饱他们的私囊。可是支出的时候,无论是内阁还是各部,又巴不得能多支出多少就多支出多少,他们要办大事嘛,有多少银子办多大的事,要办大事,要把事办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