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只是朝廷那边,显然也在拖延时间。毕竟要把这些人压住,就极有可能闹出人命出来,这对任何人来说,都是一个抹不去的污点,于是,无论是南京还是北京,大家都在拖延时间,都希望这事儿能够慢慢平息,毕竟闹事的多是一些秀才,动口不动手,也闹不出什么幺蛾子来,和造反的暴民全然不同,没有必要下什么狠手。
南京城里,所有人都在小心翼翼的维持这个局面,谁也不希望打破这个平衡。
而现在,这个平衡彻底打破了。
一队官军出现在了玄武门外,旋即,南京哗然。
官军,哪里来的官军,为何此前一点风声都没有,为什么没有人事前通报?
你南京各部,都乱了。
一时不知怎么办才好。
而接下来又有通报,说这是直浙总督调来的军马,前来镇压暴民。
各部的老爷们又是目瞪口呆,按理说,直浙总督确实有权利调兵,也有权便宜行事,可是突然调兵到了南京城里,还口称镇压暴民,事情就有些不清不楚了。
且不说,这些不是暴民,就算是最顽固的旧学官员,也不会认为这些人要杀官谋反,而且人家也没有做出什么逾越的举动,只不过是和应天府府尹进行理论罢了。更不必提,南京城的政治地位。
南京乃是本朝龙兴之地,便是许多祖陵,也都留在这里,这是大明朝的陪都,因此,这里对兵马的调动,极其苛刻,否则朝廷为何要设五城兵马司,而五城兵马司的官员,往往都由天子最亲信的官员担任,就是因为,南京的防务关系太大,放在谁手里,都让人不放心,因此这南京的官军才管理极其严格,寻常的官军,是绝不能轻易入城的,除非有圣旨,否则谁也不可轻易调兵。
可现在的问题就是,直浙总督主管南直隶、浙江、福建三省军务,从理论上,也确实可以调兵,可是这东西,终究还是有忌讳。
更不必说,是擅自调兵平叛了。
南京城内,立即乱成了一锅粥,各部尚书和五城兵马司的都督俱都聚在了一起,叫骂不绝。
“这个方献夫,到底想做什么,他疯了吗?调兵来南京,现在江南各省既无外患,又无内忧,他调兵来这里,有何居心,简直就是混账!”
说话的是费宏,费宏对方献夫可没有什么好印象,在他看来,这方献夫就是王学余孽,属于人人得而诛之的对象,现在这厮居然做出这样的事,身为礼部尚书,不放几句狠话很过意不去。
“太祖在的时候就曾有旨,没有旨意,擅调官兵入南京者,以某犯论处,诛九族,虽说现在不如从前了,可是这事太古怪,天知道这姓方的发了什么疯,这兵,是万万不能放进城里的。”其次发言的乃是五城兵马司的都督,这位爵爷说话很不客气,因为在他看来,姓方的手未免伸的有些长,在南京的一亩三分地上,他才是说话算话的人,姓方的是什么东西,真以为是直浙总督,这南京的防务,就成他家的了。
说来也好笑,众人对方献夫,都是极尽批判,旧学的官员早就看方献夫不爽,而掌兵的将军们嫌他捞过了界,怕被夺了权,毕竟直浙总督按理来说,确实有权管南京这一块,可是五城兵马司等衙门,地位又是超然。
至于王学这边,对方献夫有好感的实在不多,许多人早已听闻,方献夫和徐谦不睦,相比方献夫,大家更倾向于徐谦这边。
于是乎,一帮人痛斥之后,最后得出结论,这个方献夫,简直是胆大包天,不但手伸长了,而且还别有所图。
“王大人,你是方献夫的恩师,又是兵部尚书,这件事,你总得做个主。”
最后大家的目光,不免落在王守仁身上,甚至那费宏不免阴暗的希望,王守仁袒护一下这姓方的,到时候连带着把王守仁一起拖下水里。
王守仁面不改色,淡淡道:“眼下当务之急,是立即阻止这支官军入城,南京城没有民变,所以,不必他们平叛,至于其他的事,以后再说。”
费宏听罢,有些遗憾,这王守仁太过四平八稳,显然也晓得这其中的厉害,于是他点点头:“就这么办,只是谁去阻挡他们?”
王守仁长身而起:“本官忝为兵部尚书,少不得就让老夫去吧。”
商议定了,王守仁连夜出城,见了陆炳,陆炳倒也干脆,他知道王守仁的份量,也晓得兵部尚书的地位,反正他是不愿平叛的,镇压民变并不是什么长脸的事,自然顺势,彻夜带着新军,赶回浙江。
只是闹出这么一个乌龙,在许多人眼里,显然不可能这么容易结束了。
南京城里,一封封的奏书,已经悄然无声的向京师传报,而五城兵马司,也暗暗加固了防务,谁都清楚,这事儿太诡异,堂堂总督,居然不声不响的派兵到了南京,还自称是镇压民变,谁晓得这个总督,心里在想些什么,自然是小心一些的好。
几个尚书次日清早,碰头开了个会,讨论的,还是这个问题,大家觉得事出突然,于是连忙催促南京兵部给各省下文,暗示各省官兵,若是无兵部的公文,又或者朝廷旨意,任何人都不得调遣官军,各营官军,都不得随意出营,有违令者,尽皆以谋反处置。
这显然是已经有了疑心,为了以防万一,加了一重保险。
毕竟做老爷的,哪一个不看书,这书里头多的是黄袍加身和以其他名义调兵借此篡权的事,虽然说在这大明朝,这种事可能性微乎其微,可是宁王和安化王造反的先例并不远,这种事,自然能提防就提防。
与此同时,坊间已经炸开了锅,事情传出来之后,几乎所有人一阵叫骂,这方献夫居然想要调兵来弹压所谓暴民,暴民是谁?在他眼里,岂不是士绅和读书人都成了暴民,这简直是岂有此理,大家不过是去应天府讨个公道而已,与你何干,你倒是好,竟是想把大家都打杀了个干净。
事情既然关系到了自己,谁都坐不住了,于是南京城里,各种方献夫意图谋反的传言四起,甚至有人说,方献夫已调福建、浙江官军,陈兵镇江一带,随时要攻入南京,要南地称王。
流言当然是不靠谱,只是传的人多了,这方献夫一下子,从直浙总督变成了一个国贼。
………………………………………………………………………………………………………………………………
第三章送到,悲剧啊,终于要被爆菊了,汗。(未完待续。。)
第六百一十五章:委派钦差
京师震动!
固然是礼议爆发,可是比起总督擅自调动官兵进欲入南京,甚至打着平乱的幌子,礼议毕竟还没有火烧眉毛。
更何况,京师之中,对方献夫心怀不满的人大有人在,而方献夫竟然做出这样的事,自然而然,这位几乎已经没有多大存在感的直浙总督,一下子成了所有人的焦点。
紧急的廷议已经召开,甚至连天子也参与进来。
这事太大,甚至可能危及到祖宗社稷,若不是南京各部还有五城兵马司应对得当,而新军官兵对朝廷多是忠诚不二,天知道会有什么后果。
假若一旦有人别有所图,整个江南半壁,都可能陷入战火之中,安化王和宁王的先例犹在,至今还让人心有余悸,当年宁王谋反,首要的目标就是南京,取得了南京,就取得了江南数省,节制江南,可以和朝廷形成对峙的局面。
调兵,对任何一个当政者来说,都是尤为敏感的事,而这种敏感性,不但使朝廷百官不敢为方献夫说话,便是嘉靖,此时也后怕不已。
廷议进行的很顺利,几乎是一面倒的形势。
兵部尚书将事情原原本本说了个清楚,新军奉的,果然是总督衙门的命令,而总督衙门所下的公文,也确实有总督大印,这一点,是万万不能抵赖的。
其中还有一个细节,就是总督衙门在命令新军赶赴南京时,还有一道命令是递给浙江巡捕司,命巡捕司恪守其位。没有总督衙门的命令,谁都不得轻动。
这道命令也透着古怪。巡捕司的筹建,是经过朝廷恩准的。新政嘛,隔三差五都会有许多奏书上来,要办一些稀奇古怪的东西,对于支持新政的嘉靖来说,自然一切照准。
而巡捕司显然是不小的力量,人数约在一万上下,甚至比之浙江新军的人数,都不遑多让,而且戍守各府各县。几乎成了浙江最重要的准军事力量之一。
在这个节骨眼,方献夫一面让巡捕司恪守职责,命他们只听总督衙门调遣,一面派新军以平乱的名义进南京,这就更加值得别人怀疑了。
“陛下,无论方献夫打着的是什么主意,这件事,都非同小可,不可不察。老臣以为,应当立即委派钦差,彻查此事。”
杨廷和当机立断,他对方献夫已经彻底失望。这个人,本来就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