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番话很不客气,若是用市井里的话来翻译其实也很简单:你算什么东西,也配让老夫对你有什么过节!
徐谦立即露出失望之sè,道:“大人有话好说,学生年纪尚轻,许多事都不懂,这人情世故……”
毛纪挥挥手,冷冷地道:“你懂不懂和老夫何干,你这编撰真是可笑,老夫公务繁忙,哪有时间和你啰嗦,你若只是跑来和老夫说这些,那么老夫只好送客了。”
送客的意思已经很明显,按说徐谦这个时候该要滚蛋不可了,其实毛纪此时心里也很痛快,平时这徐谦牛气哄哄,仗着有宫里圣眷,又中了个六首,说话很是不客气。现在如何,还不是乖乖的认栽?现在求上门来,自己狠狠的一骂,真是比吃了蜜糖还舒服。
徐谦长吁短叹,道:“下官是惊扰了大人,还请大人勿怪,是了,下官前来还有一件事,是事关杨一清杨大人的,大人也知道,家父在锦衣卫中公干,昨个儿听说有人弹劾杨一清,不过御使风闻奏事毕竟没有证据,大人,下官倒是可以托家父弄些证据,只要大人一句话,保准这杨一清吃不了兜着走。”
他话音刚落,毛纪的脸sè骤然变了,手里端着的茶盏有点吃力不稳,差点没砸落下地。
………………………………………………
今天发生了点事,其实心情真的很不好,但知道大家等待更新,还是码出来了,希望不会在文字里将这个情绪带给大家,最后,继续为自己求点月票吧!(未完待续……)
第三百三十三章:坑死你
“徐谦,你放肆!”毛纪怒了。
若说此前徐谦跑来道歉,毛纪只是冷笑连连,根本不愿接受。
可是现在,徐谦提起了那封弹劾奏书,意义就不同了,在毛纪看来,徐谦分明就是在威胁他,告诉他,徐谦已经知道这弹劾奏书乃是他授意,虽然假惺惺的说会让锦衣卫帮他摆平栽赃,可是在毛纪看来,却是认为徐谦真是大胆,居然敲竹杠敲到了自己的头上。
很多事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明明你知我知,可是捅破了这层窗户纸,这就等于犯了大忌了,无论眼前这徐谦是否知道这里头的蹊跷,可是有一点可以确认,毛纪很生气,后果很严重。
他愤怒地道:“徐谦,你放肆,你说的是什么,老夫一句都听不懂,你少在老夫面前胡言乱语,再敢胡说,休怪老夫不讲情面,快出去。”
徐谦笑呵呵地看着毛纪,都说伸手不打笑脸人,可是现在,毛纪似乎连笑脸人都一副作势要打的样子,徐谦心里不由腹诽,姓毛的能混进阁来,真不知是撞了什么大运,这样的肚量都能做学士,怕是邓健那厮也能做大将军了。
(远在千里之外的邓健,此刻威风凛凛地站在甲板,靠着船舷,一身戎装,远眺着远方看不到劲头的海平面,突然打了个哈欠,口里忍不住骂骂咧咧:“谁在骂老子?”)
徐谦道:“毛大人,有话好好说,毛大人为何这样生气?下官是带着诚意来的。你我同朝为官,你又是下官的上司。下官巴结着你,你总得给个好脸不是?再者说了。这事儿大家都知道,就是杨公……难道会不知道吗?毛大人搅黄了杨公的好事,下官甚是佩服,下官直说了吧,陛下对杨公早有怨言……”
这显然是做说客的架势,毛纪吓了一跳,忙道:“休要胡言乱语,快出去,出去!”他口里赶人。可是徐谦不走,他有什么办法?问题就在于他又不能叫人进来把徐谦赶走,因为徐谦说的话太放肆,让人听了去,天知道会引起什么误会,结果毛纪只能口里让徐谦滚蛋,却动不得徐谦分毫。
徐谦却是自说自话地道:“若是毛大人肯为陛下效命,还用怕一个杨公?毛大人的资历做首辅学士也是够了,为何要屈居于人下?大人请三思。眼下就有一个绝好的机会,趁着这个机会……”
毛纪气得七窍生烟,这种话,他听着都觉得胆寒。怒气冲冲地道:“徐谦,你想挑拨老夫和杨公的关系吗?”
徐谦摇头道:“下官并非是挑拨大人和杨公的关系,说句实在话。杨公和大人之间的关系还需要下官来挑拨吗?大人是学士,杨公也是学士。为何这朝廷里的事却都是杨公做主,外头人都说大人是纸糊学士。说的话一点都不管用,大人难道就甘心一辈子做人的附庸?下官这是为了大人打算……”
毛纪的心思是很复杂的,他虽然对杨廷和有怨言,而且确实坏了杨廷和的事,可是这并不代表他真敢跟杨廷和做对,本心上,他对杨廷和的畏惧远远超过了自己的**,若不是因为杨一清,他不会冒这个险,徐谦说的这些话,毛纪一句都听不进去,更何况这些话还是徐谦这个可恶的人说出来的,毛纪宁死也不会听徐谦忽悠。
可笑的是,一个小小的翰林编撰居然怂恿者堂堂内阁学士反水,这种事传出去,谁能相信?
徐谦絮絮叨叨,说了许多,毛纪心神不宁,倒是没几句听在耳里,二人各说各话,足足磨了小半时辰,徐谦才遗憾地道:“大人今日心情不好,想来是不想听下官的赘言,既然如此,那么下官就下次再来和大人说吧,下官告辞。”
他拱拱手,转身就走。
毛纪这才松了口气,仍然显得余怒未消,好不容易平静下来,越来越觉得徐谦这个家伙已经疯了,跑来这里跟自己说这些疯话。
却说徐谦从毛纪的值房里出来,带着满脸的笑容,外头那张书吏一直在候着,一见徐谦出来,连忙假装拿着一沓奏书要送进毛纪值房的模样,见了徐谦打招呼道:“徐编撰原来还没有走?竟说了这么久的话?”
徐谦春风得意地道:“毛大人垂爱,是以话头多了一些。”说罢洒然而去。
张书吏看着徐谦的背影,陷入了沉思,随即目光一转,深沉地看向毛纪的值房,不露声色地抱着奏书进去,见了坐在案牍后一脸平静的毛纪,笑吟吟地将奏书送上去,道:“大人,这是通政司那边送来的奏书,就等着大人票拟呢。”
毛纪装出一副什么事都没有发生的模样,颌首点头道:“知道了,你去斟副茶来。”
张书吏自然不敢怠慢,速速去斟了一壶茶来,一面笑嘻嘻地给毛纪斟茶,一面道:“大人,那徐编撰来大人这里不知是什么事?”
这只是随口一问,却让毛纪眼神有些复杂,他当然不能实情相告,因为徐谦有些话太大胆,这些话自然不能张扬出去,本来以张书吏的身份,毛纪懒得搭理他,可不知是因为做贼心虚还是如何,毛纪竟是鬼使神差地道:“只是随便交代一些公务。”
听了这句话,张书吏笑了,这笑容里头饱含深意。将徐谦叫来交代公务,且不说徐谦和毛纪之间的龌龊,就算徐谦和毛纪往日无冤近日无仇,交代公务也不用这么久,毛纪分明就是在骗人。
张书吏大起胆子道:“可是因为平倭的章程吗?平倭的章程不是交给了李侍读?哦,莫非是这近日的湖北大灾?”
毛纪已是烦了,没好气地道:“你下去吧。”
张书吏其实也只是试探而已,并不指望毛纪能回答他,可是心里已经猜到了什么,从毛纪的值房出来,左右看了看,便往杨廷和的值房钻了进去。
至于徐谦,他回到待诏房,脸上带着阴谋得逞的微笑,到了自己的值房,也不叫人斟茶,一个书吏送来了一封起草的圣旨让他过目,说是杨翰林撰写的关于湖北大灾的章程,徐谦草草看了一些,觉得没什么问题,便将人打发出去。
他好整以暇地坐在案牍之后等,等内阁那边的消息,方才跑了内阁一趟,收获颇丰,现在唯一等的就是杨廷和的反应了。
要知道,杨廷和才是这内阁的主人,可以说整个内阁一草一木的举动都在他的眼皮子底下,方才自己去见毛纪,还宣称是毛纪主动请他上门,甚至二人在毛纪的值房里交谈了这么久,如此形迹可疑的事,杨廷和若是不知道那才怪了。
问题就出在这里,要是几天之前,杨廷和一定会把毛纪叫去问话,把事情搞清楚,可是现在……杨廷和还会请毛纪去问话吗?
绝对不会!这就是徐谦的判断,因为杨一清的事已经让杨廷和对毛纪生出了些许的反感,杨廷和现在憋了一口气,毛纪不主动去负荆请罪,杨廷和是断然不会主动和毛纪主动说话的。
这就是问题所在,杨廷和满肚子的狐疑,又不能叫毛纪去问话,而毛纪值房里的知情人只有两个,除了毛纪就是他徐谦,以这位杨公多管闲事,什么事都务必要求掌握在自己手里的性子,不叫他去说话那才怪了。
徐谦舒舒服服地躺在椅上,什么事都不想做,专等着杨廷和的召唤。
不过足足过了半个时辰,内阁那边却是一点动静都没有,这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