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帝刘宏-第5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既然是要救助灾民,所以朕将这部律法,称作紧急救助法。大体上,也就是将刚才朕说的那些方法,以律法的形式确定下来。失业和贫困人员,可凭借身份证明,到救急点免费领取粮食、衣物等救灾物资。三个月后,年纪十八至五十岁的,身体健康的人员不在免费救济。而是需要他们付出劳动,才能得到物资。至于什么劳动,就要根据当时的情况制定了。”
“陛下,律法这种东西,不具体的实施,很难看出其中的漏洞。反正咱们即将赈济灾民,不如一起检验一下这个律法有什么漏洞吧。”
刘宏想了一下,觉得挺有道理,就点头同意了。随后觉得,既然要让流民干活。趁这次机会,干脆将后世的京杭大运河,给开凿出来算了。有这么一条运河,就能联通南北,加速大汉的发展。
刘宏刚将这个工程给刘倏描述了一下,刘倏直接就耍了赖了。
“陛下,您就是杀了微臣,凭咱国库里的那点儿钱,也干不了这么大的工程,就算是以工代赈也不可能。”
国库没钱,刘宏也没办法,总不能让他把他的钱送到国库里吧。
可是运河这件事,又是大事,不仅关系到赈灾,还关系到大汉今后的发展,不能不办。于是刘宏左思右想之后,就把主意打到盐税上了。
天下谁不吃盐,这东西要是弄好了,绝对是个天文数字。而且现在的盐税,还抵押在他的手里呢,要改革它,阻力相对来说,也要小很多。
汉代几乎用的都是盐井,这东西成本太高。刘宏琢磨着,他得先把煮盐,改成晒盐才行。
晒盐的技术并不难,刘宏在海边上就有几个盐场。他吃的盐,就都是他的盐场里晒的,比井盐质量强多了。
盐业在武帝时就收归朝廷了,买卖需朝庭批准,这就造成了现在私盐遍地的情况。尤其现在朝廷势弱,各大世家,几乎都有自己的盐井,根本不把朝廷政令放到眼里。不要说别人了,就是刘宏,在没当皇帝之前,也是一样。
以前要想经营盐业,必须要由朝廷批准,在刘宏看来,这个政策很不可取。反正以后朝廷以晒盐为主了,刘宏觉得,只要朝廷控制住盐场,再统一定价就行了,至于谁想买盐,谁想卖盐的,根本就不用管他。
晒盐场,除了刘宏的那几个以外,其他都是新开的,和别人没什么牵扯。刘宏那几个,当做皇庄就可以了,其他的晒盐场,就全都归朝廷所有。
朝廷以前的那些盐井,随着晒盐场的数量增多,慢慢的关停就是了。以前煮盐的人,可以让他们去晒盐场加工精盐。反正工序都差不多,也不怕他们学不会,这样他们就没有失业的危险了。
至于各世家偷开的盐井,刘宏也不特意去取缔他。反正朝廷是晒盐,成本很低,盐井肯定竞争不过,赔钱的生意,用不了多久,他们就会自己关闭的。以后只要严格的控制,不让世家再偷建晒盐场就行了,私盐这个行业,基本上也就绝迹了。
盐业改革,在刘宏看来是双赢。不仅能给朝廷带来大笔的钱财,还能将盐价大幅度降低,给百姓带来实惠。而且以前煮盐的人,刘宏让他们去制作精盐,他们不仅不用失业,世家大族也能用到好盐。
“陛下,您的想法虽好,盐业改革也势在必行。可是远水不解近渴啊,朝廷必须现在就要有大笔的钱才行。”



69 发行国债
刘倏的说法,也是事实,不管盐业如何的赚钱,都远水不解近渴。对现在就要开工的大运河工程,没有半点的帮助。
“到底要如何搞钱呢?”刘宏又犯愁,思来想去的,就是没什么好办法。
“难道再向银行贷款?”想到这里,刘宏不禁摇了摇头,“能想别的办法,就要用别的办法解决。贷款,只能是实在没有办法之后,才能选择的。否则都用顺了银行,有点儿事情就找银行,银行有多少钱,也禁不住折腾。”
“可是不贷款,还能从什么地方弄到钱呢?”刘宏左思右想的,猛然间想到了一个办法,“既然不能直接贷款,那就试试国债吧,印点儿国库券,看看能不能筹措到工程的费用。”
“陛下,国库券是个什么东西?”
刘倏对国库券好奇,他更对刘宏想法相当的好奇。他就不明白了,刘宏的小脑袋里,到底装这些什么东西?为什么他和别人不一样,老能整出些新鲜玩意呢?要不是刘宏是皇帝,他甚至都想把刘宏的脑袋撬开看看。
刘宏不知道刘倏的想法,还耐心的给刘倏解释呢,“皇叔,国库券说白了就是国债。以国库的收入作保,向全民借债,到了时间之后,再返本付息。”
“噢,是这样。这个东西微臣不太清楚,还是陛下自己拿主意吧。微臣还是抓紧时间,去弄那个盐业改革的事情。”
刘倏可是老实人,他被他这突然的想法,吓出了一头的汗。为了不让刘宏看出异常,他连忙找了个借口,就顺势跑掉了。
“我曰,真是个滑头。这东西我就是确定不了,才问你的。要是我能拿的定主意,还问你干什么。”
国库券这个东西,在汉朝绝对是个新鲜玩意,老百姓到底认不认,刘宏也拿不准。毕竟刘宏记得,在前世八十年代的时候,国家也发行过那东西。最后老百姓不认,只能强行摊发下去了。连后世的百姓都不认识,这汉朝的百姓,感觉上就更悬了。
“不管怎么着,还是先试试吧。反正现在也没别的办法,万一要是成功了,就直接解决了难题了。”
想到这里,刘宏立即就找来了报社的负责人,让他宣传一下国库券的事情。
报社负责人,是个传统的文人。他听到刘宏,宁愿向百姓借债,也不愿加税,被感动的热泪盈眶。回去之后,他亲自撰写好几篇声情并茂的文章,为国库券的事情造势。
刘宏的报纸威力巨大,经过几天的狂轰乱炸,现在几乎所有的百姓,都知道国库券这个东西了。
“兄弟,听说了吗?咱们的陛下,宁愿向咱们借债,也不愿意加税,真是个少有的明君啊!”
“可不是吗,这样的陛下,真是千年不遇。让咱们赶上了,也算是咱们的运道好。”
“那是,听说陛下这次借钱,还是为了城外的那些流民。摊上这样的皇帝,咱们真算得上是洪福齐天了。”
……
像这样的对话,充斥在大汉的每个大街小巷。不管他们以后买不买国库券,反正刘宏是个好皇帝的念头,已经深深的印在他们的心头了。
刘宏通过反馈回来的信息,得知这一段时间的宣传,效果还是不错的。就算以后卖不出国库券,能给老百姓一个好印象,也绝对不算亏本。
经过印刷厂加班加点的努力,价值千万大银币的国库券,终于被印刷出来了。
“要是这些国库券,能够顺利的卖出去,大汉,也就差不多能够解决缺钱的难题了。不过就是不知道,这东西,到底有多少人买。”
每个国家,人数最多的,就是普通百姓。而最善良的那些人,也是这些老百姓。可偏偏这些老百姓并没什么钱,虽然他都知道,他们的皇帝心地好,发行国库券,是因为国库里没钱了,无法赈济灾民。却还怕加税,增加他们的负担,这才以国库以后的收入作但保,印制了这国库券,好一解现在的燃眉之急。
可是,他们大多数的人,才刚刚的混了个温饱,有的甚至连温饱都没解决,这个情况下,他们用什么来买国库券啊。就算有点小钱的,也要用来养家糊口,还要留点儿应急,也无法购买国库券。
可是那些富人,真正有能力购买国库券的那些人,他们就没那么好忽悠了。不管是流民,还是加税,都和他们关系不大。而且他们早就都习惯了锦上添花了,对雪中送炭没什么兴趣。所以,刘宏弄得这个国库券,就很难达到想要的效果了。
“我靠,这些人怎么这样,全都是一些动嘴的货。平常的时候,好话是一筐一筐的往外扔,什么好听说什么。可是一旦动了真格的了,就全他妈的蔫了。”
看着那些人只说好话,却不购买国库券,可是气的刘宏不轻。
“我这个国库券,制定的就够优惠的了。利息比同期的银行利率,几乎高着一倍。又在不要利息的情况下,能够随时的兑换。他们这些人,没有理由只存定期,而不购买国库券啊?”
对于这一点,刘宏相当的好奇,立即派出去了人,想要弄明白,这到底是个什么情况。
没用多长时间,刘宏派出去的人就搞明白了。大家都觉得,他这个皇帝,绝对算得上好人,而他弄得这个国库券,也是个好东西。可是那些有钱人,都对大汉的国库收入有个大体的估算,觉得国库到期,很难偿还借款,他们的钱,很大的可能,会被打了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