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武夫当国-第32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开始人数并不多,民政府公署只是派出吏员来劝阻,可是到了中午之后,公署大门前的街道上居然一下子聚集了好几百人。老百姓们纷纷举着鲜黄色的布条,有的上面写的有字,有的则仅仅只是一块黄色的布片。这一传统还是早几十年留下来的请愿习惯,黄色代表皇帝,就是希望政府能把老百姓的苦衷反应到最高天庭。
下午的时候,袁肃下令公署官员劝散这些请愿的老百姓。
而到了第二天,不仅商丘这边又有老百姓自发来到民政公署前请愿,就连开封、郑州、许昌等地都不约而同的出现老百姓向当地政府请愿的情况。这几乎可以算是一件奇事了,袁肃目前执掌的地方是在商丘,与开封、郑州、许昌是八竿子打不到一块去,商丘的老百姓自发出来请愿那是有理有据,倒是开封等地也跟着来请愿,这可完全是吃力不讨好的事。
毕竟就算请愿成功,让袁肃顺利留下来,开封、郑州、许昌这边的老百姓也不可能从中得到任何好处。袁肃的政策只局限于商丘一带,就算的的确确都为民着想的政策,那也轮不到其他地方的老百姓去享受这些政策。
正是因为开封、郑州、许昌三地出现的这种让人匪夷所思的情况,再次引发了新一轮报刊新闻的热议。各地报纸纷纷报道此事,甚至连邻省的几个大报纸也都争相转载。
前前后后才经过了五、六天的时间,几乎全河南省都知道了这一系列事件。
之前老百姓们只知道袁肃带领第三旅入豫镇压民乱,就算是举行了一场新闻发布会,大部分人也仅仅知道第三旅是要“功成身退”,至于所谓的“内幕”大多只集中在商丘和一些知识分子阶层流传。而经过这连续几天的请愿事件,又被许多报纸大篇幅的报道,再加上民间奔走相告,这才让全省自上而下认识到袁肃这段时间的所作所为,以及这些所作所为的重要性。
…………………………
【看了几位新读者的留言,很是感动,多谢多谢。我一定会努力做到有始有终。谢谢你们的支持!】



第47章,陆军部令
对于河南省内舆论声势的发展走向,袁肃一点都不感到奇怪,因为这其中有不少事情是他一手安排出来的。老百姓的的确确会有一些热情,比如商丘这边的请愿完全是出于自发,而开封、郑州、许昌等地的情况,虽然也有很多人同情和支持第三旅,但这种情绪还远远到不了冒着风险去本地政府请愿的地步。
他并没有花钱去雇佣一批老百姓前去开封等地请愿,仅仅是安排一些人到商丘这边流民聚集地做了一些宣传。战后商丘制订的一系列政策不仅保障了本地百姓的利益,同时也给许多外地流民提供了生存空间,因而在短短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商丘已经安顿了不下十万的外地人口。
正是因为这些外来人口的帮助,才使得开封、许昌、郑州等地出现了请愿的情况。纵然这些外来人口流离失所,但多多少少会有一些亲戚朋友,又或者本身就可以带领一下乡亲先返回原籍参与请愿。不管是为了今后的生计,又或者是仅仅为了几块钱的好处,对于这些流民们来说自然是不会思考的太多。
在袁肃来看,事情是不能做的太过火,一旦过火就有明显刻意的痕迹。他没有去策动大规模的游行示威,只要有百来十的老百姓到政府大门口站几个钟头,这就已经可以成为一种理由和口实。因此在三月十八日这天,他一边仍然下令第三旅收拾行装,一边又向北京发去一封电文。这封电文并不是描述目前河南的舆论情况,而是索要一笔返回淮北的开拔费。
北洋军自成立以来就有一个非常不好的习惯,那就是但凡有任何行动,哪怕不是军事行动仅仅只是调换驻防地区,也都是需要先拿开拔费。正如之前清廷要镇压武昌起义,第二镇一直以开拔费为理由拖延不动,最后还是隆裕皇太后拿了十五万私房钱出来,这才勉勉强强调动了第二镇。
袁肃索要开拔费并不是真正在乎这点钱,他只是向北京做一个样子,表示自己这次是真的要走了。虽然他不能确定自己这段时间营造的舆论声势是否能够改变中央的意思,即便北京方面还是执意要针对第三旅,自己也不会有任何迟疑,拿了这笔钱之后立刻会走。
他并非是要放弃商丘,而是需要制造一场更严重的风波,让河南和北京方面都意识到第三旅离开之后的后果。这场更严重的风波,便是自己将要走出的第二步棋。
同样是在三月十八日这天下午的时候,十四师派来一名名叫徐基的师部参谋官,带了一队骑兵大老远赶到商丘,进城之后连一口水都顾不上喝,匆匆忙忙的来到民政公署求见袁肃。经过一番通报之后,袁肃在民政公署侧院小厅里接见了徐基一行人。
袁肃这几天与十四师派来的联络官有所接触,但是并没有谈论过什么实际的事宜,也不知道为什么十四师这边又突然派来一位参谋官过来。在小厅见面之后,他与徐基寒暄了一番,随即双双落座下来。
“徐大人是早上的时候从夏邑赶来的吧,路途遥远,还不知所为何事?”袁肃表情没有太多的好奇,用一种很平静的语气问道。
“没错,昨天晚上师部收到北京发来的电文,在下不敢怠慢,今日一早便启程赶到商丘这边来。”徐基点了点头说道,说话时嗓子都有一些嘶哑。
“哦,想必还是为了商丘交接一事,对吗?呵呵,徐大人大可不必如此着急,早上的时候我也刚刚才去了一份电文到北京,已经拟定好了开拔日期,就等着陆军部汇过来开拔费。大约不会再拖延到二十二日,到时候贵部大可开进城来接管商丘就是。”袁肃不冷不热的说道。虽然他觉得徐基理应不会因为交接之事而这么着急前来,毕竟之前十四师已经派来联络官,再派来参谋官催促这件事,倒像是要赶人走一般。不过既然是北京发来的电文,只怕十之八九还是与这件事有关。
“袁大人误会了,在下此次前来并非是为了接管商丘一事,而是劝说袁大人暂时不要返回淮北。”徐基连忙说道。
“是吗?呵呵,我若不返回淮北,只怕开封和北京那边以及你们十四师这边都不会安心呐。”袁肃忍不住笑着说道,不过笑容颇有几分揶揄之意。
他心里多少是有几分诧异,不知道徐基到底是出于什么原因居然会请自己留下来,或许是北京方面感受到最近河南省内的舆论压力,所以不方便让第三旅立刻离开。如果真是如此,那反而便达到了他所期望的效果,自己非但不会留下来,相反还会走得更坚决。
“袁大人真是说笑了。如今河南民乱之事至今尚未平息,即便有所好转,可对于我们这些军人来说依然是任重道远。昨日发到我部的电文是来自陆军部,部里希望袁大人能继续留在河南,并发兵前往豫南与何丰林何大人部会合,协助何大人部剿灭活跃在西南山区的民军,彻底扫除豫南这边的隐患。”徐基自是听出了袁肃不满的意思,不过他还是耐着性子,一边介绍着说道,一边将陆军部的命令递到袁肃手里。
“奇怪了,中央之前是让我部在商丘按兵不动,不可擅自展开任何军事行动,怎么陆军部突然又来了这样一道命令?再者,即便是陆军部的命令,为何要发到你们十四师再派人大老远赶过来转交于我,何不索性的直接发到我这里?”袁肃接过电文,他没有急着去看电文的内容,反正徐基已经把内容说的差不多了。他饶有兴趣的摇晃了一下手中的电文,凝视着徐基质询道。
“这……”徐基一时尴尬,不过很快又恢复镇定,微微叹了一口气,直言道,“实不相瞒,此命令是段总长亲自拟定,转由我部师长曲大人发至十四师前敌司令部。段总长听闻大总统欲停罢第三旅所有行动,深感遗憾,为此还专门面见大总统直谏此事。段总长认为河南民乱正值关键时刻,第三旅入豫不久即见成效,理应趁胜追击,一鼓作气平定全省之乱。岂能因为一些皮毛小事而置敌于不顾,反生前线北洋诸部内乱?”
袁肃微微怔了怔,他是着实没有料到原来这是段祺瑞的意思。
历史上白朗起义历经一年有余,先是张镇芳主持镇压失利被免去河南都督之职,旋即又改由陕西陆建章督办平乱之事,可最终仍然成效甚微。不得已之下方才请动段祺瑞出马,由段祺瑞亲督河南,分区镇压,最终方才得以平息这场规模浩大、影响深远的农民起义。
不过现在看来,因为历史走上了岔路,显然一时半会张镇芳是不会被免职。
但段祺瑞对河南省内的情况依然如此关心,足以看出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