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類迤鹇胗辛蛉耍耸沟梦揖岬谐稣讲抛鞒鏊耐蛉说募苁瓢樟恕N揖绻橙怀稣剑隙ɑ嶂辛死類宓娜μ装 9倬嗥锉嗬鳎罢侥睦锉鹊蒙暇菁岢枪淌啬兀吭偎盗耍笏В庖徽接赏跫萌瓮乘В跫萌绻芰耍┲菟拿姹┞对诠倬嬷拢翟谑俏O罩 6跫猛蛞徽绞ぃ蚪勘厝欢运钊羯衩鳎鞘焙颍胪醯钕履我宰源δ兀俊
一番话说得李师道惊出了一身冷汗,忙问林英该怎么办。林英说:
“一个字:守。我军有魏博做依托,固守这数座坚城,未必不能守他个一年两载。那时内部战争持续数年,外部吐蕃、回纥必定会趁虚而入。我淄青依托河北,到时候必定能转危为安。”
李师道深以为然,更衣之后回去就改换了议题,决定不出兵野战。王济刚鼓舞起来的士气迅速消散了。王济烦闷异常,接到命令后大骂道:
“小人当道,竖子不足与谋!”
不过依然遵照命令行事。毕竟出战的胜算只能是五五开,顶多六四开。在王济部下的大多数将领看来,还是固守稳当一些。结果安稳了没两天,郓州的命令就又下来了:
准备出城野战。
王济要崩溃了。将领们聚集起来后,不少人也有要崩溃的感觉。有将领试探地问王济道:
“将军,要不俺们一边准备,一边再等等,或者派人去郓州问一问?”
其他将领也纷纷赞成。于是王济只好一面命各军准备,一面派军官去郓州询问。结果这个军官是躺着回来的。在咨询上官的时候应对失当,被打了一顿板子。不过好歹探听出了真实情况。这一次李师道确实是要出兵,之所以下这个决定,是因为李公度的劝说。
原来李公度从外州回到郓州后,就听说了李师道更改军令的事情。李公度虽然是被撵出郓州又被召回来的,依然没有掩藏自己的看法,怒气冲冲地找到李师道道:
“齐王您这是想干什么?是想立即战败被官军俘虏结束您的家族在淄青六十年的统治吗?”
李师道惊讶道:
“判官何出此言呢?”
李公度道:
“朝令夕改,失信于大将战士,这难道还不是败亡的征兆吗?”
李师道诺诺不知道该说什么。李公度道:
“王将军所言极有道理。眼下郓州危急,二十万官军朝夕便到,只能险中求胜。李愬行军千里,大小数十仗,正是远来疲惫,立足未稳,可以一鼓而下。齐王听信林英谗言,首鼠两端,犹豫不决,徒令战机错失,这不是自取败亡吗?”
听李公度说完,李师道已经是出了一身冷汗。李公度却是越说越气,连齐王都不称呼了,道:
“林英小人。先是怂恿大帅您举兵对抗朝廷,失信朝野,招致朝廷二十万大军围攻,落得如今的局面。守海州又弃城而逃,将南面屏障丢弃给李听,回来反而诬陷夏侯澄作战不利,致使夏侯澄含怒出战,没落于金堤河。又怂恿您妄称齐王,自断归路。眼下又强征民夫,搜刮粮草,搞得现在民怨沸腾,随时又能冒出又一个苏起。瞧瞧您信用的这些人,哪一个是真为您好呢?”
这话说得就未免有些重了,李师道好歹是领导不是?被李公度这么说,李师道脸上就挂不住了。怒道:
“判官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判官可知眼下朝廷势大,我军只能据守坚城,以图将来西边局势变化,正如代宗皇帝和德宗皇帝年间一样,使得朝廷无力东顾,再图谋恢复。贸然出战,万一失败,郓州就危急了。”
李公度顿足道:
“这话固然是正理,可是您也曾经去过长安,您觉得当今天子是两位先帝能比的吗?天子既然敢发二十万兵打我郓州,又敢发五道兵攻打魏州,岂是一时头脑发热?他是巴不得一举解决河北呢!固守坚城,到时候大军四面围城,城内数十万人连口粮都没有,拿什么长期抵御官军?先司徒呕心沥血筚路蓝缕创下的基业毁于妇人仆役之手了!”
说罢,调头不顾而去,留下了目瞪口呆的李师道。当晚,出战的命令发到了东阿已经郓州牙兵手中。
这样的一战,在王济看来注定是失败的。
第五卷 长缨在手 第九十一章 … 老兵对老兵
(今天很郁闷,写在存稿箱里的文字居然没有保存下来,只好重新写。好在还是赶出了一部分来。祝大家新年快乐。明天有事情,先请个假!)
“什么?”
李愬异常惊讶。刘晏平道:
“大帅,李师道准备调军在东阿和我军决战。这是末将从郓州打探来的消息。”
刘晏平一身平民装束,站在李愬面前。李愬道:
“本帅本来以为他会乘我军立足未稳来攻我,提防了数日都不见他来。现在我军已经站稳了脚跟,他反倒来攻我,这是什么道理?”
刘晏平道:
“大帅恕罪,属下不知。”
李愬道:
“刘将军辛苦一下,这几日多注意淄青军动向。”
刘晏平道:
“末将遵命。”
说罢,躬身退了下去。
李愬对着沙盘看了半天。吩咐道:
“来人。备马,本帅要外出勘察地形。”
这几日双方的探马都是如同流星雨一样划过东阿的原野。距离东阿城二十余里的一片平地被双方公认为最好的战场。当清晨王济的大军从东阿出动的时候,接到探马回报的李愬也升帐点将。大军缓缓出营,迎着淄青军开去。
青青的草地上还沾着露珠,双方小规模的追逐战已经开始了。这只能算是正餐前的开胃酒。开胃结束以后,正餐就要开始了。
官军方面,〃唐旗〃飘扬,李愬的旗帜反而并不显眼。淄青军阵中,王济的旗帜最引人注目。李愬站在高台上,一眼就望到了王济的所在。仔细观察了一阵,道:
“我以为淄青军连败,必然斗志全无。战机选择不利,敌军必然士气低落。可是你们看看,军队调动森然有气度,这是杀气充盈啊!能把士气鼓动成这样,王济确实是个将才。今天他是存了死战之志来的。可惜了,可惜了——今日尔等务必要小心翼翼。”
众将领应了一声,各回本军准备了。李愬今天是把侯惟清的五十二军放在最前面,自己的五十五军压阵,而郦定进的近卫第一军留作后军。对这个安排,三军都没有意见。五十二军虽然说是客军,但是是李愬的老部队,士兵又凶猛善打硬仗,放在最前面侯惟清和李祐都很满意,知道这是李愬给他们出彩的机会,全军士气都很旺盛。而五十五军是李愬自领,放在中间接受稳定阵型的任务也是理所当然。郦定进是战将,放在最后却也很服气,因为郦定进知道,好钢用在刀刃上,这一仗不是几个冲锋就能打完的。哪一次陌刀手不是最后上?
或许是因为知道必败,所以反而激发了王济的决心。不出李愬预料,没有任何的试探,王济就发起了进攻。唐军的战术也是以进攻为主,见淄青军求战之心热烈,官军的血性斗志也被激发起来。侯惟清率五十二军首先出战,李忠义率领三千人作为前军突出。官军阵中,无数士兵立在巨盾之后,弯弓仰射。密集的箭雨朝着汹涌而来的淄青士兵飞去。弓箭手前面,是刀盾手和长枪手,立在拒马后面准备和逃过箭雨的淄青兵肉搏,像往常一样,把敌人钉死在自己阵前。
攻阵的淄青军分成两拨,一拨远远地站着和官军对射,一拨冲击官军。五十二军多是淮西老兵,战斗经验丰富,知道双方打仗往往先上的是新兵,以此消耗对方的实力。刚开始的战斗不会太紧张,所以一个个放下面甲,从铁片后看淄青军冲锋的狼狈样子。可是出乎他们的意料,冲阵的淄青士兵毫无慌张的迹象,冲锋很有节奏,躲避飞箭也很有章法。淮西老兵们马上判断出来,这伙越冲越近的,也是老兵!
老兵对老兵,就看谁更硬吧!
面对面前纷乱的兵刃,淮西老兵们不慌不忙地递出了手中的长枪。长枪熟练地从护甲的边缘或者薄弱处刺了进去,如同往常一样,往回收的时候带出了汩汩的鲜血,有的枪上有倒钩的还会带出一块皮肉。撕心裂肺的呐喊声也如同期望的那样传到了耳中。可是和往常不一样的是,淄青的士兵们手死死地握住了枪刃,用尽最后一丝气力将手中的兵刃对着淮西老兵们杀了下去。
许多怀着战争结束之后带着军功和赏赐回家的淮西老兵倒下了。
向郓州推进之前教化参军们就按着李诵的指示在军中宣传,战争越到最后越残酷,敌人越到要灭亡的时候反扑越凶狠。如果谁抱着战争很快就会结束的心态参加战斗,那么战争很快就会结束他的生命。许多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