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援军到了我们也不好办了啊。”管效忠觉得达素一到,他们就不好和邓名交易了,到时候若是邓名真把郎廷佐活着放出来了,他们也没法杀人灭口了,何况他们还指望着独占保卫南京的功劳。
“所以我说要看谁先沉不住气,这个时候谁先动,谁就输了。”蒋国柱打算咬紧牙关,挺到实在挺不下去的时候再做退让,和邓名拼一拼心理素质。
不过除了烦心事外,也有有好消息传来,马逢知果然杀了梁化凤一个措手不及,让本来就混乱不堪的东南局面变得更加糟糕,这样朝廷就更不敢罢免蒋国柱他们了;将来明军退兵后,也更没有底气处罚他们这两个坚守孤城的忠臣。
“或许邓名去打梁化凤了。”管效忠一拍脑袋,突然露出恍然大悟的神情:“算着这一两天梁化凤就该到了,邓名肯定是去伏击他了,他不在军中,所以没有派使者来和我们交涉。”
“对啊。”蒋国柱也是一拍大腿,由衷地称赞道:“管帅真是一语惊醒梦中人啊,定是如此,我是杞人忧天了。”
正在两人长出一口气,相视而笑的时候,一个从城门来的传令兵冲进两江总督府:
“启禀巡抚大人,梁提督已经进城了。”
“梁提督,哪个梁提督?”蒋国柱顿时色变。
“就是江南提督啊。”传令兵脸上颇有迷惑之色,他不知道蒋巡抚为何会由此一问。
“怎么不通报我就放他进城了?”管效忠也大叫了起来。
“可……可,确实是江南提督本人没错啊,梁提督是奉命来援啊。”传令兵根本不知道该如何回答。
梁化凤从东面来,却绕过了半个南京,从南面进的城,这个城门的军官有好几个是郎廷佐的人,一见到梁化凤抵达立刻就打开了城门,其他人见到确实是江南提督,惊喜还来不及,当然不会阻止这样的行动。
管效忠和蒋国柱面面相觑,不过还以为是梁化凤临时改路,与邓名错过了,他们就派人去请梁提督到总督衙门议事。但梁化凤说什么也不肯来,说军务繁忙无暇分身,若是蒋巡抚和管提督有急事可以去他营中说。这两个人心中有鬼,当然不敢去梁化凤军中,正在他们商议对策的时候,门外有有人来报,说是邓名的使者来了。
两人急忙让把使者带进来,见到使者后,蒋国柱就急不可待地问道:“你没有撞上梁化凤吧?”
“没有。”邓名的使者告诉对方,他仍是走的以前的老路,由管效忠的心腹缒上城,然后直接带来两江总督府。
蒋国柱提起来的心顿时又放回了肚子里,不过还是嘱咐道:“以后要更加谨慎,回去后告诉你们提督,梁化凤进城了,以后要小心他的耳目。”
“今天邓提督派你来干什么?”管效忠没好气的问道——邓名那么大的名气,己方把梁化凤的行踪都通知他了,居然还是拦不住——现在管效忠对邓名很不满。
“蒋巡抚和管提督迟迟不肯放还延平藩的官兵,我军粮草消耗很大啊,军饷也要一直要按战地的双饷算。”使者马上答道:“所以我家提督想请城中酌情拨给一些粮饷。”
“什么?”管效忠跳起来:“要我们给你们明军发粮饷?”
“正是。”使者不卑不亢地答道:“我们之所以走不了,就是因为贵方迟迟不释放延平藩的人,所以我家提督认为,这些多出来的消耗理应由贵方承担。”
“胡扯!”管效忠大叫一声,愤怒地反驳道:“邓提督想走很容易,只要按我们说的……”
蒋国柱咳嗽了一声,示意管效忠冷静,等后者闭嘴后,蒋国柱冷静地说道:“邓提督这实在是强人所难了,就算我们从库房中拿得出军饷,又如何运出城外呢?不用说城中这上百万双眼睛,刚到的梁化凤也会生疑,如果走漏了风声,我们和邓提督也就没法再谈什么交换俘虏了。”
“蒋巡抚是担心梁提督吗?”使者飞快地说道:“蒋巡抚尽管放心好了,卑职进城前我家提督已经和梁提督谈妥了,若是蒋巡抚担心走漏风声,那就从梁提督驻扎的城门运好了。梁提督保证一定能把事情办得神不知、鬼不觉,连理由都已经想好了:梁提督在城外扎了一个营,粮饷就说是给那个军营送去的辎重。”
蒋国柱再开口的时候,声音都已经变了:“你说……你说梁化凤已经知道了?”
“是的,”使者面不改色,一本正经的答道:“梁提督、还有在我军营中做客的郎总督都认为,在交换俘虏完成前,由城中提供我军粮饷是非常合理的,也能充分表现出他们认真解决此事的诚意;不知道蒋巡抚怎么看?难道蒋巡抚认为这是我方的不合理要求么?”
……
头一笔银子并不多,邓名只要了五万两,与这些银子一起运来的还有二百头猪、一百只羊。现在明军每天进行的艹练强度越来越高,士兵们继续蛋白质和热量的补充。
“不用给回扣的感觉就是好。”邓名下令杀猪宰羊,给将士们加餐。
边上的李来亨也笑道:“总算把胡萝卜拴上驴头了,这就是竞争的好处啊。”
此时在明军营地外,远远地走过来一行人,为首的是一个道士装束的老者,背后跟着几个行商打扮的伙伴。
这行人在明军营墙外远处站住了,张望着营地上飘扬着的红旗,但一直犹豫着没有靠到近前。
很快明军也注意到了这几个人,由于邓名交代过要保持克制,所以明军对营地外的清军探子也没有发起过攻击,只是注意不让他们靠得过近而已。这几个人虽然距离尚远,但呆的时间太久了,一直对关注着他们的明军哨兵开始犹豫起来,琢磨着要过去把他们赶走——哨兵对他们的身份没有把握,形迹可疑但看上去又不太像是清军的细作。
这时,远处的几个人好像突然下定了决心,为首的老道迈开大步直奔营地而来,他身后的伙伴也紧紧跟上。
老道一直走到营门前才止住脚步,面无惧色地与迎上来的明军对视:“你们是江南提督还是临国公(李来亨)的部下?”
“是临国公麾下。”看到来人的神态,听到对方的问话后,士兵感到对方似乎有点来头,回答时语气十分地客气:“敢问先生是?”
“大明兵部尚书:张煌言。”老道答道。
……………………………………………………………………
今天编辑通知我,明天,也就是三月一号,本书就要上架了,明天笔者会写个上架感言。
可能很多读者没有vip号,不过还是希望能常来点击,继续给我推荐票等等。
此外还有一个希望,就是希望读者能够多在书评区发言,这样对本书的人气会有极大的帮助,现在书评区的帖子数量和讨论热情真让笔者伤心啊。就好比百度贴吧的帖子吧,哪怕是两边各发一个也好啊。
第五节 润滑
听说是大名鼎鼎的张煌言来了,营门的卫士急忙进去通报,同时请张尚书以及他的随从入营。进入营地后,张煌言很快就看到有一批一批的明军正在艹练,几个领头的浙军军官看到来人后,纷纷发出欢呼,向张煌言跑过来。
带张煌言进营的卫士本来还有些戒备心理,见到这些浙江的友军跑过来向张煌言问好,最后的一点怀疑也烟消云散,不再紧跟在这几个人的背后而是站开了几步,不干扰浙江官兵与他们领袖重逢的欢乐时光。
见到众多的部下安然无恙,张煌言也很高兴。眼前的浙军让他有焕然一新的感觉,不但人人都配备了甲胄、兵器,而且还举着不少旗帜,军官和士兵身上都有一种骁勇之气——不过李来亨派来的教官看到这种情况都非常不满,觉得浙军未免太没有纪律了,明明正在艹练,呼啦一下子就都跑了。
任堂也在其中,同样是顶盔贯甲、刀剑随身。见到张煌言后,任堂和其他军官兴奋地讲述起分手后他们的经历。得知浙军是南京城下几场大战的主力军,张煌言非常惊讶。不过事实摆在眼前,前两仗都是由浙军独自取胜的,第三仗浙军也不仅仅是给夔东军打下手,而是并肩作战。
“好,好!”听到这些部下的功绩后,张煌言十分高兴,不过心里也有些奇怪,芜湖炸营的时候,浙军争先恐后地带着家属,跟着朋友一起逃出营去,任凭张煌言喊破喉咙也叫不住他们,怎么一下子就大变样了?
不少军官说得高兴,感到有些热,就把盔甲稍微松开一些,有些人还摘下了头盔,露出一溜光头。这些和清军无异的头型让张煌言楞了一下。如果军队溃散,大家需要各自逃生的话,剃头倒也不是什么不可原谅的行为——最开始,明军也曾杀死剃头的汉家百姓,但隆武皇帝特别下诏阻止这种行为,认为百姓剃头是迫不得已,是朝廷对百姓保护不力,严禁军队与这些难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