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手脚麻利,早让他们砍死了。”
刘丹很快就恢复了平静,笑着对张全说:“张校尉,你要是想听大可以大大方方的进来,用不着偷听吧?要不你也进来一起聊聊?”
张全摇摇头,他可不想在这里多待,于是说道:“多谢太子爷的美意,我是来接仲元的,如果太子爷没意见,我想现在就带他走。”
“随意。”刘丹没有多说什么,做了个请的手势。
李仲元跟着张全往外走,走到大门口时他又停了下来,慢慢地转过身,望着站在院内的刘丹,深施了一礼,才随张全出了门。等他们出去了,刘丹才回了一礼,轻声说道:“可惜啊,如果我是你该多好啊!”
张全和李仲元来到大街上,才发现情况不太对,原来,霍光率军围城,公孙遂和任安见难以抵挡,带着数百亲信退到了太守府,霍光乘势占领了东郡城。此时,东郡城的百姓都躲进了自己家,路上已经没有了行人,霍光正指挥手下占领各个要点,同时包围了太守府。
张全出了大门,很快就在乱糟糟的士兵中找到了自己的兵,他立即命令带队的一名屯长带人包围刘丹所在的那座院子,可惜他们冲进去的时候发现刘丹已经服毒自尽了。看着刘丹的尸体,李仲元叹了口气,然后吩咐带队的屯长:“找一口上好的棺材,把他装敛起来吧。”
接着,张全与李仲元赶到了太守府门前,现在不仅是霍光,就连桑弘羊和其他一些朝中文武也来了。
“皇上情况怎么样?”张全一来就急忙问霍光。
霍光摇了摇头:“不知道,公孙遂和任安两人带了些人死守在里面。已经喊话让他们投降了,可到现在还没有动静。”
张全也没有办法了,对里面的人来说,投不投降都是死,都是灭族的大罪,现在要想把皇上救出来绝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就在大家着急的时候,李仲元出了个主意:“喊话,谁杀了公孙遂和任安免死,重赏!”
大家一听,觉得是个办法,任安等人的生死要由皇上定夺,不过从犯还是可以从轻发落的。于是霍光让所有的人反复高声叫喊:“诛任安、公孙遂者免死,重赏!”
大约过了半个多时辰,太守府内传出了打斗声,霍光一听,就知道喊话起了作用,于是他立即命令卫广带人冲进去。早已做好准备的北军官兵撞开了大门,杀了进去,霍光等人担心刘彻的安全,也跟着冲了进去。等他们进去之后才发现公孙遂、任安和苏文已经死在了乱军之中,霍光来不及管他们,带着桑弘羊等人冲到了刘彻的住处。
大门外,李仲元对旁边的张全叹了口气,说道:“不知道皇上怎么样了。”
张全也叹了口气:“不知道据哥怎么样了。”
同一时间,在长安。
刘据在几天之前就收到了张全的告警,于是立即做出防备,他将徐自为的越骑营调至长安近郊,与期门等四营北军一起做好了战斗准备。接着,他又以训练为名,调出一万长安守军及一万南军,这使得韩说手中的力量大打折扣,不敢轻举妄动了。
韩说找到江充商议对策,江充知道刘丹就要动手了,提醒他万事小心,不要采取任何行动,以免引起刘据的警觉,他们现在只能指望刘丹骗走刘据。
很快,刘彻的圣旨到了,说自己病重,让刘据立即赶往东郡城见驾。朝中没有大臣怀疑这份圣旨的真实性,都认为刘彻病重,很可能有生命危险,才会这么急地召太子前往东郡。
不过大家在安排何人留守的问题上产生了分歧,有人提出让丞相石庆暂代监国,也有人提出让大将军监国,还有的提出让刘据十五岁的弟弟齐王刘闳监国。刘据没有参与争论,看着大家不断地争来争去,他总觉得这又是一次阴谋。
这时,公孙贺见大家吵得厉害,就说了一句:“我说各位,派谁监国只是临时的,不用吵成这样的。”
倪宽反驳他道:“这是什么话?皇上和太子同时离京,这事从大汉开国以来就没有过。万一途中出现什么意外,那大汉的江山还有吗?”
一听这话,刘据猛地醒悟:原来他们还想杀我啊!
第73章 刘彻之死(8)
一个下午的争吵没有得到任何结果,这时,刘据身边的贴身太监宋海进了宣室,他绕过争吵的人群匆匆走到刘据面前,对他耳语了几句。
接着,刘据也没和群臣打招呼,快步离开宣室,来到了偏殿,这里,张浪、陈文博和飞鹰带着李武在那儿等着了。只见李武衣冠不整,面色憔悴,看样子已经连续赶路好几天了。
刘据让他们都出去把风,然后才问李武:“说吧,出什么事了?”
李武从怀中掏出了张全的书信,恭恭敬敬地递给刘据,然后在刘据看信的同时把东郡的情况大概说了一遍。刘据看完信,已经对东郡城的情况有了一定的了解,加上长安方面的动静,刘据已经猜到了刘丹与江充等人的阴谋。
他问李武:“你说李大人已经失踪几天了?”
“到今日已经第十天了,卑职在路上用了三天,不知道李大人现在有没有脱险。”
刘据全明白了,现在刘丹已经动手了,自己不能坐以待毙,现在关键是找到大将军问他要密旨。刘据想了一下,招呼门外的几个人都进来,然后吩咐宋海把李武带回太子宫先休息一下,等他们俩出了偏殿,刘据才对剩下的几个人道:“多带点人,我们去大将军府。”于是,张浪等人带着太子宫及神箭营的五百亲卫护送刘据来到了大将军府。
大将军卫青这几年的身体越来越差,现在别说是面圣了,就是下床走动都很困难,所以近两年来几乎没在朝中见过他的影子,以至于许多人都忘了还有这么一位大将军。听说刘据带了大队侍卫到来,卫青多少猜到一点什么。
刘据让其他人在府门外等候,自己只带了张浪等三人进了大将军府,他在卫青的病榻前坐下来,然后望着卫青半天没有说话。
卫青见他半天不说话,笑着问道:“怎么今日有空来看老夫啊?”
“舅舅,都是据儿不好,这么长时间了也没能来看望舅舅,如果不是今日有事,据儿还不知道舅舅病成了这样。”卫青为防刘彻猜忌,不仅不再过问朝中政事,甚至闭门谢客,连昔日的老部下都不见了。而刘据也为了避嫌,一直没有上门看望过卫青。
卫青摇了摇头:“这不是你的错,说吧,今日来此何事?如果没有事,你是不会这么急着来看望老夫的。”
刘据说道:“据儿今日来此是为了密旨之事。”接着,刘据就把刘彻在东郡之事详细地说了。
卫青听了半天没有反应,他没想到在刘彻的担心真的变成了现实,当初刘彻来此给他密旨的时候,他还觉得刘彻是杞人忧天。想了一会儿,卫青才说:“既然桑弘羊能把密旨之事告诉殿下,说明事情一定到了万分紧急的关头了。”
说到这,卫青对着门外轻声喊了一声:“伉儿,你进来。”卫青的三个儿子未成年就都被封了侯,可惜后来又都因过失了爵位。现在卫不疑和卫登都另有住处,只有长子卫伉在身边。
卫伉推门进来,恭敬地问卫青:“父亲大人,有什么吩咐?”
“去,把为父交给你收藏的盒子拿来。”
卫伉答应着出了门,卫青抓住这个时候对刘据说道:“殿下,既然密旨交到了你的手上,就说明现在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你要记住,要么不动,要动就不能给对方还手的机会。”
“据儿受教了。”
很快,刘据辞别卫青,带着密旨出了大将军府,他正要上车时突然停了下来,他在考虑马上去哪。张浪提醒道:“殿下,是不是马上回宫?丞相他们还在那等着呢?”
刘据想了一下:“不!我们马上出城,去中垒营的营地。”
当天色暗下来的时候,刘据带着侍卫来到了中垒营的营地,公孙敖听说太子来了,急忙带人出辕门迎接,刘据进了大营,立即召越骑营的徐自为、期门营的郭昌、步兵营的杨仆和射声营的伊即轩来中垒营议事,四人不知何事,匆匆带人赶来。
刘据把几个人召到了一起,首先出示了刘彻的密旨,宣布北军五营已由自己接管。五个人都吃了一惊,不知道出了什么事,于是刘据又把东郡之事告诉了大家。
公孙敖问道:“殿下,是何人想加害皇上?”
“到底是何人我现在还不敢肯定,不过为了以防万一,我们要把有可能参与谋反之人都抓起来。”
“今晚就抓人?”
“对!今晚就抓人。这次和上次不一样,上次我们已经知道是哪些人谋反,自然好动手,这一次还不敢肯定,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