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文曰:民国建设造端,百凡待治,世凯深愿竭其能力,发扬共和之精神,涤荡**之瑕秽!谨守宪法,依国民之愿望,蕲达国家于安全强固之域,俾五大民族,同臻乐利。凡兹志愿,率履勿渝!俟召集国会,选定 第 436 章 ,北京兵变后许多报纸的评论都很激烈,对袁世凯的批评也毫不留情。
有报纸说:“吾阅袁总统布告各军,谓本总统自小站练兵,先后近廿年,待军诚悃相孚,恩义相结等语,吾不禁代总统忧,以总统待彼如是之厚,无端而有此变,待军不及总统者将何如?或曰是之谓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变兵为总统亲信之兵,惟不识当其大焚之抢之时,其心目中尚有总统在否?总统布告北京市民,有欲竭区区之愚为同胞谋幸福之语。吾思之,吾总统若仅区区之愚诚有不足,无怪乎而猝遭兵变也,尚望吾总统扩而大之。总统布告各军文有云:有功必赏,有劳必录,有过必教,有罪必惩,吾阅斯言乃大疑惑,此次已变之兵为有功乎?有劳乎?有过乎?有罪乎?赏之耶?录之耶?教之耶?惩之耶?总统能无负此言否?”
“谁为祸首?82138213共和成立,总统举定,专使到京,正在一团高兴之时,忽然保卫大总统之 第 436 章 很多,足以想见此时的舆论并不畏惧权势和军阀。也可以看出推翻清廷缔造民国的这段时期,写文章的人勇气可嘉。
报纸读得厌烦了,李想想起这个时候,北京应该正在举行中华民国第二任临时大总统袁世凯的就职典礼。
北京城街面上的尸体都被运走了,这个城市在经历这场动乱之后显得异常平静。中华民国第二任临时大总统袁世凯的就职典礼在下午两点的时候于石大人胡同前清外交部公署礼堂举行。在京旧官僚,满清贵族,都跄跄济济,排班谒贺。东郊民巷外交使团第一人朱尔典亦亲至观礼。蔡专使及汪、宋二员,也不得不随班就列。
鸣炮奏乐,众口欢呼,无容琐述。
礼成后,赞礼官宣布就职仪式开始。
袁世凯入场,像鸭子一样摇摇晃晃地走向主席台,他体态臃肿且有病容。他身穿元帅服,但领口松开,肥胖的脖子耷拉在领口上,帽子偏大,或许这一身不合身的服装使他神态和表情有些不自然。
这时候有人呈上一份大号字体的文件,袁世凯拿着的时候或许兴奋过头,带着点点紧张的颤音宣读就职誓言:“民国建设造端,百凡待治,世凯深愿竭其能力,发扬共和之精神,涤荡**之瑕秽,谨守宪法,依国民之愿望,达国家于安全完固之域,俾五大民族同臻乐利。凡此志愿,率履勿渝。俟召集国会,选定第一期大总统,世凯即行辞职,谨掬诚悃,誓告同胞!”
宣誓完毕,袁世凯将文件交给趋步上前的英文秘书蔡廷干。
军乐队演奏新国歌。
蔡元培代表参议院接受誓文并代表孙中山致祝词。
袁世凯致答谢辞,措辞非常谦逊:“世凯衰朽,不能胜总统之任,猥承孙大总统推荐,五大族推戴,重以参议院公举,固辞不获,勉承斯乏。愿竭心力,为五大民族造幸福,使中华民国成强大之国家。”
人们排队经过袁世凯面前,对他弯腰致敬。第一批过来的是两个喇嘛,他们先后给袁世凯献上白色和蓝色的哈达,紧跟着的是两名蒙古亲王,他们呈上用丝绸包着的袁大头画像。
会场秩序井然。不再有磕头之礼。袁世凯与所有代表一个个拉拉手。也没有人穿清朝的“禽兽”官服。
礼毕,袁世凯忍不住对他的亲信们得意地说道:“吾生五十三年,今日为妄举。”说罢情不自禁地狂笑不已。
蔡元培在袁世凯在北京就职大总统以后南返。启程前,迎袁专使特发表《布告全国文》一篇,措辞委婉而严峻,毫不留情的把袁世凯种种私心完全揭露,且对北上迎袁所发生的一切,作了一个历史的交代。
蔡元培的《布告全国文》如下:
“培等为欢迎大总统而来,备承京津诸同胞之欢迎,感谢无已。南行在即,不及一一与诸君话别,谨撮培等近日经过之历史以告诸君,讬于临别赠言之义。
(一)欢迎新大总统袁公之理由:袁公当莅南京就临时大总统职,为法理上不可破之条件。盖以立法行政之机关,与被选大总统个人较,机关为主体,个人为宾体,故以个人就机关则可,而以机关就个人则大不可。且当**共和过渡时代,当事者苟轻违法理,有以个人凌躐机关之行动,则为**时代朕即国家之嫌疑,而足以激起热心共和者之反对。故袁公之就职于南京,准之理论,按之时局,实为神圣不可侵犯之条件,而培等欢迎之目的,专属于是;与其他建都问题及临时政府地点问题,均了无关系者也。
(二)袁公之决心:培等廿五日到北京即见袁公,廿六日又为谈话会,袁公始终无不能南行之语。
(三)京津之舆论:大抵于袁公南行就职之举甚为轻视。所谓袁公不可离京之理由惟北方人心未定之一义,然袁公之威望与其旧部将士之忠义,当清摄政王解职清帝退位至危逼之时期,尚能镇摄全京,不丧匕鬯。至于今日复何疑忧?且袁公万能,为北方商民所认,苟袁公内断于心,定期南下,则其所为布置者,必有足以安定京津之人心而无庸过虑。
(四)二月廿九日兵变以后之情形:然自有此变,而军队之调整,外交之应付,种种困难,急待整理;袁公一日万机,势难暂置,于是不得不与南京政府协商一变通之办法。
(五)变通之办法:总统就职于政府,为神圣不可侵犯之条件;临时统一政府之组织,不可旦夕缓也;而袁公际此时会,万不能即日南行,则又事实不可破也。于是孙公提议参议院,经参议院议决者,为袁公以电宣誓,而即在北京就职,其办法六条如麻电。由此袁公不必南行,而受职之式不违法理,临时统一政府又可以速立,对于今日时局,诚可谓一举而备三善者矣。
(六)培等现时之目的及未来之希望:培等此行为欢迎袁公赴南京就职也。袁公未就职,不能组织统一政府;袁公不按法就职而苟焉组织政府,是谓形式之统一,而非精神之统一,是故欢迎袁公,我等直接之目的也;谋全国精神上之统一,我等间接之目的也。今也袁公之尊重法理,孙公之大公无我,参议院诸公主持大局而破成见,是代表大多数国民,既昭扬于天下于是培等直接目的之不达,虽不敢轻告无罪,而间接目的所谓全国精神上统一者,既以全国同胞心理之孚感而毕达,而培等亦得躬逢其盛与有荣焉。”
北风呼呼地吹着,天上还零星飘着小雪。
段祺瑞召集临时会议,北洋军第一军各部将领一共二十余人在会议室坐了两排。段祺瑞一到,徐树铮下口令全体起立,气氛甚是严肃。
段祺瑞穿着将服大呢,戴着白手套,军靴踩得地板咚咚响,走到会议室中间威严地环视全场将领后说道:“宫保今日宣誓就职大总统了,你们都知道了吧?”
“难道我们要撤退了吗?”李纯无比憋屈的说道。他愤而起立,转身来到作战地图前,拿起钢棍边指划边讲解:“我们已经成功锲入樊城,或许不要多久,我们就能夺取樊城,进而打下襄阳。这个时候撤退,我们之前的牺牲算什么?”
对李纯的意见,徐树铮当即表示反对:“此次作战的目的是什么?目的即以达到,就不要再奢求了。我们虽然已经锲入樊城,可却陷入巷战的泥潭,损伤巨大,可是战果没有扩大,樊城还在革军手里,革军的援军正源源不断的开过来,战局越来越不利于我们。所以这时候撤退,才是明智的决定。”
这正是段祺瑞的意图,虽然很无奈。他不想和李疯子军在襄阳纠缠太久,他本来也没有报太大的希望,偷袭不成,没什么可惜。另外,他也不想和李疯子硬拼,前次的失败经验告诉他,这不是明智的选择。现在,自己保存实力好向袁世凯邀功。李纯要与李疯子的襄阳决一死战,这既会损失部队又会忤逆袁世凯的意志,不符合段祺瑞的作战意图。
但李纯仍然从此次军事行动出发,坚持说军事行动的目的一是消灭敌人有生力量,二是占领战略要地。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此次军事行动不把襄阳打下来,不把李疯子消灭干净,放过已经打开一道口子的襄阳,这等于是放虎归山!
李纯越说越激动,与徐树铮争执不下,此时,也有不少将领发言支持李纯。被李想赶出湖北,他们都憋着一口气,想在襄阳报那一箭之仇。
眼看主战意见占据上风,段祺瑞急了。如果按照这些蠢才的意见,如果最后战败,他在北洋从龙第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