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军的旗帜便插上了前关城残破不堪的城头上。期间还有一段小插曲,在进攻夏军最后盘踞的关楼上,马忠率部第一个杀上关城,并击杀夏军一名副都统,步曲侍卫大军的成轩率部清剿城门的夏军,使殿前司捧日第二军无法快速进入城内,城头战斗基本结束后,捧日第二军才爬上城头,他们要求竖起第二军大旗,遭到马忠等人的拒绝,双方发生口角,几乎要兵戈相见。实际上整个前关城是由步曲侍卫大军收复的,但高平却偏袒捧日第二军,在战报上写城头之战乃捧日第二军与步曲侍卫大军共同完成,引起了成轩、马忠等人的愤慨,使殿前司和步曲侍卫大军乃至整个西侍军隔阂日深。
无论怎样战事还算是圆满,俘获夏军近三万人,斩首二万级,算是殿前司首战的大捷,对行在的塘报经过润色,足以掩盖胜捷第三军的全军覆没的阴影,在国内掀起一轮狂热的叫好声,尤其是在陕西沿边军州更是引起人们的欢呼。
当此大胜之际,双方的局势正在悄然发生变化,宋、夏都在悄无声息地为下一轮大战准备。
仅仅在云涧城大战不足半个月后,宋军李彦仙的胜捷侍卫大军防区后方,屯驻西侍军都指挥司并都司直属军、镇万余人,营地的规模也颇有声势,愈烈的西北风使营地平添了几分肃杀,看天边的铅色低云,仿佛要下雪了。
高平在一行中军卫卒的拥镞下,在中军辕门外下了马,满面春风地将马缰扔给了卫士,在守卫将吏仰慕的目光中,自己一人仰首大步进入辕门。
封元远远地看到春风得意地高平,他正在向帅帐走来,不可避免地与高平碰面,眼看高平也看到了自己,只好笑着脸面迎上去,拱手笑道:“高太尉,恭喜高太尉聚歼六万逆军,当为殿前司增辉不少。”
高平眼看着封元快步走来,并不断地恭维自己,不禁喜笑颜开,稍稍还了一礼,道:“不敢、不敢,子初过誉了,此战乃殿前司众位将吏之功,本帅不过是侥幸图了虚名而已。”
封元淡淡一笑,他做为权判行军房事,代表枢密都参军司督导西侍军,当然知道军中几乎所有的情况。云涧城大捷并非殿前司独功,他是心知肚明的,自今步曲侍卫大军与永兴路几州的乡军还在鼓噪不已,言高平欺人太甚,几名出征的州帅已经上书经略制置使司,要求还乡军一个公道,官司闹的很大,已经惊动了诏谕处置司和陕西宣抚司。虽然曲端偏袒高平,为他控制西侍军中的言论,但却不能左右永兴军路经略制置司和侍卫步军都指挥司的官吏,参战乡军来自永兴军路经略制置司,当然不鸟西侍军都指挥司,步曲侍卫大军虽然战事上由西侍军都指挥司节制,但在将校管辖、军饷调拨上却是远在行在的侍卫步军都指挥司,曲端与高平二人就是再大的能耐,也无法压制这两个颇有实力的衙门,这两个衙门自然不会善罢甘休,不给个说法他们自然不会善罢甘休,尤其是以文官为主的永兴军路经略制置司。
“太尉请,大帅已经升帐,咱们莫要误了时辰。”封元不愿与高平太过攀谈,借故要赶紧回避。
高平并没有察觉封元有何不妥,颔首笑道:“也好,今日曲帅大会诸将,断不可迟到!”
二人一路无语,到了中军大帐前,高平当仁不让地径直先行入内,惹的封元一阵不快,虽然高平是侍卫大军都校,在职事差遣上他无法与之比拟,但他是受枢密都参军司派遣的将校,在西侍军战时序列中身份特殊,手中权力已经超过侍卫大军都校。但高平似乎毫不在意他的身份,仍然毫不客气地当先而入,甚至连军中常有的客套也没有,不能不令人心生芥蒂。
第二章
二人进入大帐,封元发现西侍军都参军使张昪与副都参军使王宗尹、大军都校吴玠、李彦仙、邵兴三人已经在就坐,身边的茶水也已经用过,显然已经来到有些时候。
“曲帅——”
“太尉——”
二人几乎同时行礼,但称呼上却完全是两种,曲端在正中帅坐上稍稍欠身,继而对高平温声笑道:“子衡此番大胜,乃西侍军功臣,何须多礼,请入座、请入座”
“多谢曲帅——”高平唱了个喝,神色傲然地走到左首第一个圆凳上坐下。
封元被取端晾了一下,心中自然是不悦,他面色不予地走到张昪下首,屈身坐下。
在场的几位久经世故的老油条,眼中看着这平淡第一幕,却体味出异样的滋味。显然曲端是在借云涧城大捷抬高高平,从而小小地点了一下身份特殊的封元,个中滋味也只有张昪与李彦仙能够入味三分。
封元自然能感觉曲端的异样,自从大军开战以来,他与曲端发生过几次冲突,都是关乎大军的战略性决断,当然还有云涧城之战关于步曲侍卫大军和乡军的功劳,他坚持不能让殿前司独占全攻,并强硬地表明自己会运用手中的特权,向枢密院都参军司发出一份陈述塘报,引起高平与曲端的侧目。
“好——各位准时到齐。”曲端脸色变的庒肃,用沉重的声音道:“如今已经解决云涧城外的西李残部,下面就到了寻找西李叛军主力决战之时,不知各位有何良策?”
在座的几位都是西侍军核心大帅或是侍卫大军都校,做为他们这个级别的武官,当然都是知道西侍军整个战略部署,当曲端说出大军即将决战,他们忍不住一阵兴奋,看来自己建功立业的时机已经摆在面前了。
六名中军卫卒吃力地抬上一个大型沙盘模型,放在了众人中间。
“诸位,请移步。”曲端当先站了起来离开帅座,走到沙盘前面,高平等人纷纷离座围在沙盘四周,而王宗尹拿起沙盘上放置的软棍,看了看曲端,在他轻轻点头后,才说道:“各位,整个西北战场的整体局势……”
王宗尹长篇大论所言,由于宋军三路征伐,夏军在棋失一招的劣势下,不得不收缩兵力,妄图以在云涧城外的六万夏军拖住宋军中路兵力,再将夏军主力集中在耀德城与白池城一带,再次妄图使宋军中路与北路大军深陷夏国腹地作战,在夏军剥皮似地层层打击下,兵力不断衰竭,最后再出动主力决战,一举荡平宋军。但云涧城外的战斗仅仅打了十一天,六万夏军便全军覆没,萧合达的叛乱,又使祥佑军司尽落宋军榖中,左厢神勇军司丧失了消弱宋军的作用,更令曲端暗中欣喜的是,胜捷第三军的全军覆没并非全无意义,它的覆灭印证了职方司与枢密都参军司行军职方司的情报,使曲端判定夏军两大主力中的一部,就在耀德城附近。而曲端还精确地判定,由于围歼胜捷第三军的兵力构成多是部族军,所以夏军必然在白池城一线部置擒生军主力,但这一切又是不确定的,随着战场形势而变化,敌情亦是不断地变化,所以他才在刚刚结束云涧城之战后,召集中路大军几名主要大将和殿前司拔隶三军统帅高平,共同会商捕捉夏军主力决战,把全盘计划全部压在这次赌注之上,当然他并没有给他人说过自己的判断。
封元双目紧盯沙盘,细细地观看用土石堆砌的地形上,红、蓝两旗标志的两军形势图,心中运用自己所知军情估算着下一步最佳军事动向。他并不完全认同曲端的策略,夏军主力并不一定分布在两个预知的地域,即便是职方司间谍根据当地粮食变化波动和实地侦测,也只能断言夏军曾驻,而不能以此做为决战依据,不过他对曲端从容组织十余大军的大会战能力颇是钦佩不已,放眼天下除了曲端、王渊等寥寥数人,谁还有能力轻松组织十万人的会战而且是几乎孤注一掷的大战。
在他看来,在溥浪城之战中双方战损比例来看,虽然胜捷第三军被夏军打败,但并败的一无是处,至少它令夏军遭到极大地损失,何况夏军的兵力十倍于胜捷第三军。间谍带回的情报和幸存者的上报,初步判断夏军阵亡已经在万人之上,而且号称铁林的精锐——铁鹞子也损失近千,总之夏军损失在胜捷第三军之上。这个事实不能不令他回味三分,胜捷第三军纵然是战斗力再强悍,也无法面对十倍之敌,斩首万级之上又是何等概念?平均一名宋军将吏在阵亡前都杀死一个以上的夏军,何况胜捷第三军并非战斗力最强悍的禁军。根据情报可以准确地断定,夏军的确是由部族军构成主力,擒生军并不是很多。只有一种可能,十万夏军虽然是夏国兵力的五分之一,但并非夏军精华所在,最少他们不是夏军主力擒生军,充其量不过是一些部族军与汉军,铁鹞子与泼喜军的加入,并没有任何说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