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宋-第30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通古一怔,不想王泽竟然说出这句没有边际的话来,仿佛金军收复整个河朔,是南朝给于的,甚至可以理解成恩赐的。而且王泽话中有话,分明是指责金军对宋朝的入侵,有窥视江南的意图。

“河朔乃挞懒等叛逆私下所为,大金皇帝陛下不过是收复河山,王相公莫要误解。”

王泽饶有兴致地看着张通古,口气调侃地道:“难道当年的金主敕令和都元帅帅令,白纸黑字的归还河朔,都是子虚乌有吗?”

张通古脸色微恙,王泽说的是事实,归还河朔是由金国朝廷的敕令,这一点他是无法辩驳的。

“大宋天子为南北通和,罢戍河朔,示好于贵邦,不想贵邦一意孤行,竟然三路入侵,官家为体恤河朔生民免受战乱涂炭,才主动退过大河。贵邦狼主竟不体官家心意,强行索要,实非明主所为之事,真是令天下士人寒心。”

张通古听王泽口口声声贵邦狼主,丝毫不提大金皇帝,明显将金国降到南朝藩属地位,压根就不承认金国是上国,甚至不承认金是与宋平等的国家,令他极为恼怒。当下,极为不悦地道:“王相公自重,大金皇帝陛下岂是一下邦执政可以议论的。”

岂料王泽有意无意地伸展了一下身子,风轻云淡地笑道:“下邦执政?哪个定的下邦,大宋乃华夏正统,朝廷亦是中央之国,这是无容质疑的,女真若是与汉家共处,必须要承认大宋乃是正统,难不成又有圣人骑青牛出燕山,化方外不毛之地?”

王泽尽情地调侃张通古,甚至拿老子骑青牛出潼关西行的典故来戏弄女真族,但他亦是非常果断地坚持大宋的正统地位,绝不对金称臣,这是他最后的底线。当然,这不是士人能接受的底线,任何一个条款的签订,他都要承受巨大的压力,无论于公于私,他绝对要坚持这条他并不以为然的底线。按照他内心深处的想法,针对于称臣、五十万岁币、遣返完颜昌父子,府州路三州条件,他宁可向金称臣而罢岁币、留完颜昌、保府州,不就是称臣嘛!虚名而已,有求之时谦恭一下,实力到了反客为主就是,所谓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但是,王泽他不能随心所欲,朝野士大夫宁愿增岁币、遣完颜昌,也不愿对他们看不起的鞑虏屈膝称臣,这是士人们长久以来形成的天朝传统,在这种强大的舆论压力下,他只能选择放弃一些实在的利益,来争取这个无聊的虚名。

“正统——”张通古冷笑道:“赵家气数本尽,全赖我主仁德,宗庙得以保全,苟延残喘于江南,竟大言不惭谈什么正统,可笑、可笑之极——”

王泽脸色微微一变,嘴角颤了一颤,他对于张通古接二连三直来直去的张狂,已经是忍无可忍,若不是在都堂公厅,他早就对张通古不客气了。

“称臣纳贡,遣返挞懒,割让府州路,还望王相公考虑再三,都元帅勒兵河阳,等的可有些不耐烦了。”张通古再次发出威胁,而且是赤裸裸地威胁,但他自己认为这并是威胁,或许可以理解为战争的最后通牒。

王泽压根就不吃张通古这一套,他压根就不相信完颜宗弼会再次举兵南侵,且不说完颜宗弼本人,金军根本就没有这个力量再次大规模南下,要是宋军依靠海船拼死据守河北东路沿海州郡,他相信金军不会这么轻松打到大河北岸,此时他忽然有些后悔当初撤的有点太快了,应留下部分兵马呆在沿海军州,相信会守住一些坚固据点的,也可以增加与金国谈判的筹码。

“府州三州,朝廷决不放弃,完颜昌诚信投靠,朝廷必不会负他,泱泱天朝,可为邻,绝不称臣,岁币可按旧制增五万。”后悔归后悔,既然事情已经这样了,事后诸葛亮未免太无济于事,王泽还是用他拿冷峻地目光,死死盯着张通古的双眼,面色沉凝肃杀,一字一句地道:“烦劳贵使知会都元帅,本相若是应允贵邦条款,那今日走出东华门,便会被满街的百姓唾骂,贵使易位而处,定能体谅一二。”

他说罢,端起桌案上的官窑青瓷茶杯,滤了滤茶叶,细细地品了一口,畅快地舒了口气,放下杯子的时候,目光温和了许多。

张通古亦不是愚顽不宁之人,他之所以狂妄,是挟金军军势余威,从谈判桌上捞取战场上不能得到的利益,当然里面也有他个人的虚荣心理。王泽的单刀直入,毫不留后路的话,已经明白无误地告诉他,他此行已经不可能有多大的收获。尽管他不喜欢王泽,更不喜欢这个虚伪拖拉的帝国,但他相信王泽对他说的并非虚言,对于一位执政来说,同意以上的条款,等于给自己在丹青史册留下抹不去的污点。

话能说到这个份上,说明王泽已经做好和谈失败的准备,万不得已的时候,他并不在意再次开战。

张通古不禁暗自盘算利弊,他深蕴谈判之道,和谈归根结底是要看双方的实力和各自的忍耐力,要真的打起来,南朝全力以赴,以目前金军的实力而言还真的没有太大把握,人心思定、军心厌战,连这次南征收复河朔也是竭尽全力才收罗了十余万大军,就是很多女真族将吏亦是不心甘情愿上的战场,他作为金国朝廷大臣,自然是心知肚明。

王泽见张通古面色变化、阴晴不定,料他正在思量轻重得失,也不言语,含笑等待着张通古的决断,他吃定张通古了,几天来,唯有今天他才算最舒心。

“今日时辰不早了,想必贵使惓乏,来日方才嘛,还是请回馆驿歇息,明日再谈如何?”王泽见张通古久久不能决,卖了个人情,但他也明白这个人情张通古却不一定领。

张通古却出乎他意料之外,甚至有些沮丧地强笑道:“是啊!谈了许久,不觉真有些困乏,唉——岁月无情!,如王相公一般年轻气盛,老朽好生羡慕。”

说话间,口气遽然松下几分,全然没有刚才的霸道气势。

王泽起身拱手道:“贵使请。”

送走了张通古,王泽并没有回府,看了看都堂内的泥金座钟,已经快到午膳的时辰,他决定在都堂中用膳,午后小歇一阵子梳洗一番后,再进宫面圣陈诉今天谈判的内容。

第五章

当王泽在睿思殿面见赵谌,把今日与张通古谈话内容,大概地回禀天听后,木然侍立在侧,等候赵谌的玉音。看小说我就去

赵谌沉默半响,方才道:“王卿家,以卿家之意当如何?”

王泽摇了摇头,闭目道:“臣不敢妄自论断,望陛下定夺。”

赵谌目光复杂地看着王泽,他何尝不明白王泽在朝野中的势力,今日大宋的局面,也可以说是王泽独撑局面。令他不解的是,唯一能同王泽抗衡的李纲,近来在朝议的时候,似乎也与王泽有着某种程度上的默契。在他看来,这种两府的默契,对皇室并不是好的兆头,只能使王泽的势力进一步高涨。军国大事由他的母后朱影把持,外朝几乎让王泽垄断,他在朱影面前几次隐讳地提出,自己已经成年,应该处理军国大政,朱影似乎也很赞同他的想法,但每次都不了了之,全然没有下文。

他感到王泽很虚伪,明明全权操办议和大事,却迟迟不愿拿出定策,反倒是日日向他禀奏。金国和谈条件苛刻,朝野反对之声甚大,竟然让他独断这种奇耻大辱之事,这不是将是非向他这个皇帝头上推嘛!

“既然王卿家按制主持和谈,那就由两府会商后,再呈太后定夺吧!”赵谌脸色毫无表情,一双空洞地眼睛直直地看着殿门方向。

王泽一怔,不想赵谌竟能说出这等深邃的话来,平日里当真是小看了赵谌,总以为他还是个孩子,不知不觉间,小皇帝已经长大了,他已经有自己的政治理念了。或许自己从议和一开始就错了,不该事事都请赵谌独断,时间长了就是中资之人亦是会看出名堂,从而形成逆反心理。

“陛下,乃天子,军国大事理应决断……”

“军国大事自有太后与两府执政决断,王卿家若无事,朕与韩国约好打马球。”赵谌似笑非笑地打断王泽的话,左顾而言他道:“若卿家有暇,不妨一起前来。”

王泽忙躬身道:“臣不敢,臣先行告退。”

出了睿思殿,王泽缓步而行,心中不断揣摸赵谌的心思,全然没有注意到迎面而来的可人儿。

“原来是王相公——相公有礼了。看小说我就去……”

“呃——”王泽回过神来,眼看着一张俏丽的面孔映入自己的眼中,来人是韩国公主赵柔嘉,他身为朝廷执政,地位在藩王、公主之上,只是稍稍半礼,道:“下官见过公主。”

赵柔嘉那双令王泽熟悉而又为之惶然的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