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嗽。
城内能用上的防守器械一股脑地全用上,打的三佛齐军队死伤成片。
在残破的攻城器械、恐怖不全的尸体还有宋军密集弓弩的威慑下,终于——三佛齐军队的忍耐地已经达到了极限,再也无法保持高昂的士气与勇猛的冲击势头,即便是最勇猛的剽悍的军卒也已经丧失了冲杀的勇气,他们毕竟是有血有肉的人,不可能长时间忍受残酷而又必死无疑的战斗。面对高大的城池,强大的守御器械,已经涣散不堪的士气,三佛齐的主帅几次严令无效,反而激起了前方军卒与督战队之间的殊死拼杀,无奈之下只好传令吹响退军的号角,虽然他们的人多,但毕竟也没有太多的勇士供这样残酷的消耗。
整整三个时辰的攻防战,这场仗一直从响午打到了太阳下山,城下早就积尸如山,残肢断臂遍地都是,但城上宋军也付出了相当大的代价。
不仅欧阳伦累垮了,张立煌也疲惫的靠在城头,他们二人不言不语,与众多将吏随地而坐大口喘着粗气。
就这样日复一日,仗又陆续打了半个多月,不过三佛齐再也没有发动几万人持续三个时辰的战斗,许多时间的战斗都是几千人的急促攻城战,对城防和港口几乎没有任何实质性威胁。但海门军的形势一天比一天严峻,三佛齐似乎与海门军较上了劲,几乎每天都发动一次攻势,以消耗宋军的储备与兵力,这种打法,是孤悬海外的海门军最受不了的。伤亡虽然不算太大,但城池太大,兵员得不到补充,很难守御,用张立煌的话说,再打几个月,就得签发妇孺上城守御了,而且水波城与港口之间两座营寨终究守御不住,被欧阳伦下令放弃,这样一来水波城与港口就被三佛齐军队截断。
不得已之下,欧阳伦与张立煌商议后,决定放弃外面几个关城,把外围部队撤入水波城,以巩固主要的关防,做持久的打算,当然撤离时把关城内能运走的都运走,不能运走的就地销毁。
又是一天,三佛齐的军队,例行向海港发动进攻千余人规模的进攻。
欧阳伦业已麻木,他照例站在望乡楼上观战,他的目光中透露出一种安散,或者说是麻木地余光,脸色不再为战事的波动而变化,整个人如同观望海湾的景色一般怡静。
忽然,他的嘴角微微一动,双手猝然抓住护栏,眸子中迸发出一道异样的光芒。
“船——是海船……”
“北面,北面来船了——”
随着身旁军卒的欢喜的叫喊声,欧阳伦轻轻闭上眼睛,又用力地睁开,没错——是船,天海线交际之处,当先十余艘三帆快船,正扬帆破浪地开来。
“三帆快船……大军前锋船队——张师兄,你晚到了两个多月……”
何人解系天边日篇
第一章
海门军发生的这场规模不算小的战役,在士林中并没有掀起多大的风浪,但在东南沿海引起海商们的称赞,那些海商们对宋军侍卫水军和南侍军驻泊海门军马步军取得的这次胜利,纷纷赞不绝口,对他们来说,这意味着海峡的畅通无阻,再也不需要交双重关税了,滚滚的财富将随即而来,当然他们齐声叫好,很多机灵人立即先人一步行动起来,购置货物准备出海大捞一票。就是一些不屑一顾的士人,亦是暗中准备从中捞取一份利益,当然他们嘴上还是要谴责侍卫水军与海外军州守臣们的暴虐。
朝廷虽然对这场战争给予肯定的态度,但用很多文臣们的目光来看,不过是一场发生在异域荒蛮之地的小战,那些他们偶尔谈论的夷官取得的这场胜利,根本就不值得他们认真谈论。内三衙与北侍军、西侍军大将们则认为南侍军和侍卫水军对付那些蛮夷小国,用不着大惊小怪,用钢臂弩、神臂弓、远程抛石机、火器射杀土著,那也算是一场大捷?有本事取得一个对女真人的大捷看看,再不济打打西李叛羌也行,欺负南海蛮算什么鸟本领。
朝廷中并非没有对这场战争所蕴涵意义无动于衷的人,不消说凤凰山书院中对这场战争引起了一次大规模的争辩,便是在朝中屈指可说的几名重臣,对这次战争的也各据一词。
王泽借此机会抛出了一颗重磅炸弹,尽管是仅限于在尚书之上的大臣中议论,可也引起了不小的震动。他的上书直白露骨地表示,为保护大宋商船航道不受三佛齐的侵扰,避免被那些侍卫水军力不能及的小国设关榨取税收。也为了更有力的控制南海,威震诸国,进一步地将几个海外军州连接起来,在爪哇岛上形成一片稳定的海外国土,做为影响南海诸国的支柱。言下之意便是大宋不仅是要在南海军事存在,保护现有海道,而且要实施拓展国土,加深对南方蛮国的内政介入。
虽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但大家都明白,这是一句多么可望不可及又可笑的空话。王泽的意图有些涵括南海的意思,但他们从没有想过在南海上大动干戈,现在不是挺好吗?商船航道能得到起码的保护,朝贡的番国依旧不少,朝廷的威望足以影响南海,干嘛非要在占据那片不毛之地,朝廷那里有那么多的精力去控制。
就在为是否以水军介入南海,行灭国之战的时候,王泽再次抛出以侍卫水军在十年内发展的构划,并直言侍卫水军当辅助朝廷加大对高丽王氏影响,并开始对东海进行控制的折子。
出乎王泽意料的是,这道折子在宰执大臣中得到几乎一致的认可,而且从李纲的话语中听出了火药味十足的意味。
江宁法宝寺高耸的涵虚阁下,王泽与李纲二人分居石桌,手执黑白,在十九路文枰上坐而论奕,法宝寺挂牌主持木云和尚面色闲逸地坐在一旁观战,余光不时地扫到王泽身旁红木盒子上,嘴角上尽是意味深长地笑意。
王泽身穿白缎长衫,头发用一块方巾扎起,神色悠闲自若地凝视着石桌上的棋局。李纲则是一袭灰麻葛衣,已经开始花白的头发用一根玉簪盘着,清瘦的面颊带着淡淡的微笑。
落下黑子后,忽然间,李纲双目闪过一道精光,似笑非笑地看了王泽一眼。王泽手执白子,正全神贯注地观望棋局,神情仍然淡定自若,手却有些微微颤抖。
“德涵,承让了——”李纲淡淡地道。
王泽仍是没有言语,目光紧紧地盯着棋局。
木云面带他一贯的富有渲染力的微笑,慢悠悠地点评道:“中原大势早定,李相公占据南北偏吁,王相公如龙困浅滩,大势已去矣!”
王泽抬首看了眼木云,失落的道:“当年李大人乃翰林国手,在下岂能与之争锋。”
李纲淡淡一笑,轻轻抚捋长须,并不以王泽不甘服输为意。
木云斜看李纲一眼,笑道:“王相公造诣亦是不浅,无奈逐鹿中原之时,太过执着一城一地之得失,以至于深陷困境而不能自拔,失去经略一偶,他日重定中原时机。”
王泽深以为然,洒笑道:“大和尚说的倒有几分道理。”说罢将白子抛入檀木棋盒中。又道:“今日叨扰大和尚,却是让香客们不能来涵虚阁观游。”
“阿弥陀佛——”木云合掌道:“万事当讲一个缘字,佛家供有缘人,芸芸众生求此缘字,二位相公却是普度天下苍生的菩萨,有暇闲游佛地,释迦弟子们自当静地相候。”
“大和尚好刁钻的一张嘴皮。”李纲忍不住笑骂道:“老夫今日乃葛履道袍而来,怎生托成了菩萨,还望大和尚指点迷津。”
“我倒是要看看大和尚如何说道。”王泽一脸幸灾乐祸地看着木云。
“何曰佛、何曰道,佛讲今生修来世、道说来世修今生,不过是虚幻缥缈之说罢了。”木云淡淡地笑道:“诸般道场还不是出自人口,普度天下苍生者便是慈悲佛心、斩妖除魔者便是仙家道骨,二位相公度天下苍生,而贫僧度佛缘之人,二位相公看我等三人在此幽静之处,又有何区别?”
李纲捻须颔首,笑而不语。
王泽爽朗地大笑道:“大和尚若居庙堂,何愁公卿鼎铭之食!”
木云微笑不语,他的目光中充满了自信与得意之色。他绝对是一个热衷于功名之人,虽身在佛门,但那一腔拳拳之心,促使他用委婉而又含蓄的方法接近并交纳了当朝这两位最有权势,最被他看好的重臣,这个过程已经有数年之久。令他欣慰的是,这两位重臣,终于可以联起手来,他的目的算是达成一半了。
而那日王泽拜会李纲的时候,李纲书房内并非仅仅两人,而是三个人,这是局外人甚至连朱影也不曾知晓的。
“这局,我输的心服口服,可借你大和尚,尚可起死回生。”王泽笑眯眯地看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