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二人相互谈论文章,越发融洽,王泽对李清照的才华、人品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意识到李清照不仅才学出众,更难得可贵的是她那忧国忧民、光复河山的志向。李清照同样对王泽亦是增进了好感,感到这位年轻的大臣是位可以洗刷大宋耻辱、有才华、有抱负的俊才。
“听闻居士还在潜心撰著整理‘金石录’,不知进度如何?”王泽平静地问了句,但口气却是蕴含万般意味。
“续先夫遗志,无奈考证须得细致,南渡时有散落许多,如今尚无终章。”
慢慢的,话即将转入正题。王泽轻轻咳了一声,平声道:“居士一人之力,上至夏商、今之五代,了无巨细,其繁琐不下于丹青史书,一仟弱女子、何堪重负!”在李清照不解甚至有些疑惑的目光中,王泽又淡淡地道:“在下倒是有一个设想,或许可以相助居士尽快完成‘金石录’,不知居士愿听否?”
李清照听王泽言下之意是要帮助她加快完成‘金石录’,她有些恍惚,却又相信王泽是真诚的,更相信有王泽帮助是出自真诚,或许在他的好心帮助下,‘金石录’会以更高的成就完成。
王泽见李清照不语,那张艳丽的脸颊上,尽是波动起伏的颜色,知其心有所动。于是趁热打铁道:“居士,王某虽不才,却也又愿使天下物业归行,典章撰著流传于世,此为乃功德又为子孙计,居士若要独立完成‘金石录’未尝不可,然学问非一人之学问,闭门自修不如广播世人。在下早年曾收容孤儿、创办学校、授予学业,或许居士有所耳闻?”
李清照不明就里,王泽收容孤儿办学,皇帝御笔‘江右离孤’却在士林中广为流传,她还是颇为赞许的。于是笑道:“相公高义、实令士人交口相赞。”
“居士过讲,士人赞誉的确愧不敢当,在下但须无愧于心皆可。”王泽淡淡一笑,又道:“在成年弟子中也有不少深研古今文物,就是在那些女孩子中亦有对金石颇有造诣者,可惜为避嫌,那些女孩子无人教导,甚是可惜、甚是可惜!若有名师辅导,或可成为日后名媛……”
“相公的意思是……”李清照有些明白王泽要说什么,但她还是留下了话,饶有意味地望着王泽。
“在下不愿看到这些心慕学问的女孩子只能深藏闺中,聊聊女红度此残生,亦对那些‘才藻非女子事也’之迂腐之言深恶痛绝。在下收容女孩子才智上上者已过百人,而且还在不断增多,蒙太后恩典,成年女子纳入宫廷继续就业,然此非长久之计。在下是欲出资在凤凰山南麓成立一所书院,设立女学,以便让这些女孩子继续学业,无奈缺少良师教授。居士若是不弃,在下愿以重金聘请,并成立研究院专门辅佐居士考证金石,不知居士意下如何?”
李清照愕然,王泽的说法不能不说是对她没有吸引力,以王泽的声望与权势,绝对可以帮助她早日完成‘金石录’的编撰,将他的才学传于后人也是无不可。可以说王泽此番专程拜访的主要目的就是看中了她的才学,看中了她做为女人的独特条件。
李清照有些感到世事无序,做为女人——她在世人的眼中不过是女人中的异类,纵然有不输于男人的才华,却无法得到他们的真正肯定。他能看出来王泽是真心诚意地看中她的才学,她隐约感受到更可贵的是王泽的思想,对女人毫无偏见的思想,令她不由地心动。
“相公要创办书院,在书院内设立女校?”
“正是——在下这是办义学,主要是收容孤儿或是被质典的小儿,经小学校培养后,俊秀可造之才进入书院,其余或可从军或可学一门手艺将来糊口……”王泽面带微笑,毫不委婉地道:“女孩子们终究不能与男子同处一校惹人是非,女校将在书院后另立门户,单独授业。”
李清照怡然笑道:“王相公敢情是要自当山长?”
王泽稍稍诧异,旋即点头道:“在下正有此意,仁宗朝广设小学校使海内文质彬彬,然在下却以为读书非皓首穷经一意功名,而是在于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要学而致用,造福于人。”
李清照眼前一亮,道:“学而致用,造福于人”随即叹道:“相公高见,如今有这般见识的士人不多也。”
王泽感到李清照的才华还在其次,关键是她的思想隐隐超越她所处的这个时代,这才是她的悲剧所在。
“学院不日动工,现有女孩子不宜与男子处于校内,在下已经临时找了一处大宅安置,只可惜无人教授,还望居士成全。”
“相公抬爱,妾身敢不从命。”
王泽惊喜地起身长揖道:“有居士相助,学子有幸。”
李清照忙起身万福道:“妾身不敢,相公既有济世之志,妾身理应效绵薄之力。”
“还望女校成立当日,居士能为之亲书题头。”
“区区微末伎俩、不知能入相公法眼否?”
“还望居士聘请所识江南才女,入校任教,不知可否?”
“如此甚好……”
王泽的今日一行可为功德圆满,不仅使李清照这样的文坛大家出山任教,而且得到她承诺帮助王泽出面请一些有才名的女子。当王泽告辞回去的路上,那一脸情不自禁的愉悦,令李墨涵、王咏翎二人多少明白了王泽此行已然达到目的。
“文渊,这书院筹建务必在一年之内完成,至于土木方面——昨日与你的青册上详细记录了水泥、红砖的烧制之法,去让他们细细参详。”
王咏翎惊诧地望了一眼王泽,满腹疑问,却又不知如何开口。
第三章
杭州州中主要官员与杭州州衙治下钱塘、仁和、余杭、临安、昌化、于潜、新城、富阳及盐官九县的知县,汇聚在杭州州衙公厅内,众人中只有通判王长龄、仁和知县王咏翎等几人对王泽较为了解,其余人中有的陪同王泽游山玩水,有的甚至连一面也没有见到。
王泽的名声在朝野掷地有声,这次出知杭州,在朝内有些关系的人都得到了某些暗示,稍知王泽此行目的不在于积累官资,而是另有目的,江浙路支卖局回易案就发生在杭州,众人未免心下孜孜不安。更何况以王泽为人,竟然一月不理政务后突然召集全州知县,其中的玄机,联想到王泽的脾气禀性,令有些人不胜胆寒。
近几日来,大小官员行走于王泽府邸络绎不绝,除州衙幕职官外,别人根本见不到王泽的面,而是由王泽的府邸管事王安代为笑纳,盐官知县于成翔送上白银五千两、大珠九颗,连王泽的身影也没见到,只有王安永远是一个表情的脸面收入府中,这令心中有鬼的人不免踹踹不安。
王长龄如今的阶官已经是正八品下承事郎,自从曹州任满后,除授杭州通判一年多了,尽管与王泽相比简直是微不足道,但在当年同榜进士中的晋升已经不算太慢了,不少人仍然是知县或是州签书判官厅公事,他已经做到大州的通判,在杭州地面上,他是与王泽平行的监察长官。王泽到任后,他与王泽的仍然保持一定的距离,既不回避也不巴结送礼,更没有陪同王泽游山玩水,除迎接王泽后根本就没与之见面,保持着自己应有的那份清高。
正当众人议论纷纷之时,王泽一身紫袍,腰系紫金鱼袋,面带微笑地走进公厅。众人连忙参拜,王泽笑意昂然地与众人打着招呼,并随和地与众人唠叨几句,这番表情使不少人心中稍安。
寒暄半响,王泽才走到王长龄的面前,拱手笑道:“延寿兄,月前匆匆一面,未得深谈,自曹州一别,已有七年,弟甚是挂念,不知兄一向安好否?”
王长龄还了一礼,不咸不淡地道:“下官不过是捻转地方,安抚百姓,岂劳王相公牵挂。”
“来日弟当登门叙旧。”碰上软软地一根钉子,显然是话不投机,王泽脸色并没有任何颜色,只是稍稍点了点头,嘴角含着一抹有些难为情地微笑,缓缓地走到厅首公案后座下。
一些人见王泽主动与王长龄热乎,不由地看着眼红,而王长龄竟然不冷不热,令他们大跌眼镜,纷纷暗骂王长龄不通世故,如此难得的机会,竟不与王泽多说几句套套近乎。
“各位请入座。”
众人应诺谢坐后依次入座,王长龄当然是左首第一位,王咏翎知仁和县,他的坐次仅次于知钱塘县杜明经,位列右首第二座。
“诸位,本官奉旨牧守杭州,此乃首次传见全州各县县尹。”王泽尽力保持着笑容,用温雅地口吻道:“望各位同僚日后能与本官同心协力,同为天子分忧一方,上不负官家所托,下不负百姓所望,今日除与各位相见外,尚有大事相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