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去了,你先别着急,看看接下来会如何再说!”
妙儿却不像徐东临那般淡定,只见她一脸焦急的说道:“我三哥不怎么会游水啊!我看我们还是赶紧过去帮忙吧!那杜七娘也真是的,竟然突然玩真的了!我昨天明明千叮万嘱让她小心点,别假戏真做、不小心真掉下湖去,这些倒好了、她竟自个儿主动跳下去……”
徐东临却不认为杜七娘真的想不开,只见他一脸镇定的按住妙儿的肩膀,一边不让她跑出去坏事,一边指着在湖里扑腾的两个人说道:“我觉得那杜七娘其实还是在吓唬你三哥,她使出这招狠招也是想逼出你三哥的真心,我看她不像是和不识水性之人!”
事关两条人命,妙儿一时失了平时的冷静,待听了徐东临的提点后她才恍然大悟道:“你是说那杜七娘本就会游水,所以才敢大着胆子跳下湖!”
徐东临点了点头,随后马上招呼妙儿观看最新发展:“瞧瞧,你三哥水性还真是不好!竟是杜七娘把他救上来的……”
妙儿把注意力放回前方后,才发现杜七娘正费力的拉着张三郎往岸边游来,随后两人很快就全身湿漉漉的回到了岸上,并且经历了这么一劫后,张三郎已经被杜七娘吓得抛开一切,一上岸就下意识的紧紧的搂着杜七娘,生怕她再做出什么傻事来!
徐东临见了一边假装咳嗽了一声、避嫌的扭过头,一边难得说了句玩笑话:“这下你不用再担心你三哥的亲事了,他都把人家小娘子搂了,要是还不娶人家、小心被杜家人追杀!我们现下也可以出去恭喜他们了!”
徐东临说完便不再隐藏身形,直接大大方方的走到张三郎面前,故意目不转睛的盯着他搂着杜七娘的手,让张三郎马上火急火燎的把手缩了回去,并且一见杜七娘被徐东临看得不好意思的垂了头,马上不客气的瞪了徐东临一眼、示意他别故意哪壶不开提哪壶!
可惜喜欢哪壶不开提哪壶的人还有妙儿,只见妙儿很快就从徐东临背后冒了出来,并一点都不徇私的大声数落张三郎:“三哥,青天白日的你怎么能轻薄人家杜小娘子呢?你这样搂着杜小娘子,她的闺誉可是全都被你给坏了、以后还怎么嫁人啊?!”
张三郎先前还一个劲的把杜七娘往外推,可眼下一见妙儿说杜七娘闺誉受损,他马上就下意识的挺身相互、并急忙忙的表明态度:“我……我会对七娘负责的!”
张三郎说着顿了顿,觉得这样的话有些太没有说服力了,于是他马上一脸严肃的看着杜七娘,郑重其事的说出了妙儿最想听到的话:“七娘,你放心,我会娶你的!我明天就让我大嫂上你家提亲去,我一定不会让你爹把你嫁给别人!”
张三郎这句发自内心的表白让杜七娘立时喜极而泣,也让妙儿大大的松了一口气———她还真怕张三郎会继续逃避下去,那她可就真的没辙了!
如今张三郎能主动解开心结,不再逃避内心情感、老说那些违心的话,可谓是个皆大欢喜的结果,也总是没白费妙儿、苏二娘和杜七娘的一片苦心。
这张三郎和杜七娘既已相互表明了心意,那接下来的事情便好办多了———苏二娘这个大嫂马上就亲自上了杜家一趟,先是委婉的向杜老爹提了提结亲之事,杜老爹一口应下后、张家便请了个媒婆正式上门提亲。
…………………………………………………………………………………………………………………………………………………题外话…………………………………………………………………………………………………………………………………………………………………………………
PS:有童鞋在书评区说葡萄酒西汉时期就有了,小云查了些资料,证明葡萄酒的确是起源于西汉、在唐代也十分盛行,但在北宋却渐渐没落,且女主的酿造方法和古代常见的酿造的方法是不一样的,也许葡萄酒在北宋不是独一无二(这点是小云疏忽了),但女主用的是现代的酿造方法,酿造出来的酒自然是有差别的,希望这样能把这个情节解释清楚。
(一)从元好问的《蒲萄酒赋》及序可知:经过晚唐及五代时期的战乱,到了宋朝,真正的葡萄酒酿酒法在中土差不多已失传。除了从西域运来的葡萄酒外,中土自酿的葡萄酒,大体上都是按《北山酒经》上的葡萄与米混合后加曲的“蒲萄酒法”酿制的,且味道也不好。
(二)东汉时,葡萄酒仍非常珍贵,据《太平御览》卷972引《续汉书》云:扶风孟佗以葡萄酒一斗遗张让,即以为凉州剌史。足以证明当时葡萄酒的稀罕。
葡萄酒的酿造过程比黄酒酿造要简化,但是由于葡萄原料的生产有季节性,终究不如谷物原料那么方便,因此葡萄酒的酿造技术并未大面积推广。在历史上,内地的葡萄酒,一直是继继续续维持下来的。唐朝和元朝从外地将葡萄酿酒方法引入内地。而以元朝时的规模最大。其生产主要是集中在新疆一带,在元朝,在山西太原一带也有过大规模的葡萄种植和葡萄酒酿造的历史。而汉民族对葡萄酒的生产技术基本上是不得要领的。
汉代虽然曾引入了葡萄及葡萄酒生产技术,但却未使之传播开来。汉代之后,中原地区大概就不再种植葡萄。一些边远地区时常以贡酒的方式向后来的历代皇室进贡葡萄酒。唐代时,中原地区对葡萄酒已是一无所知了。唐太宗从西域引入葡萄,《南部新书》丙卷记载:〃太宗破高昌,收马乳葡萄种于苑,并得酒法,仍自损益之,造酒成绿色,芳香酷烈,味兼醍醐,长安始识其味也。〃宋代类书《册府元龟》卷970记载高昌故址在今新疆吐鲁番东约二十多公里,当时其归属一直不定。唐朝时,葡萄酒在内地有较大的影响力,从高昌学来的葡萄栽培法及葡萄酒酿法在唐代可能延续了较长的历史时期,以致在唐代的许多诗句中,葡萄酒的芳名屡屡出现。如脍炙人口的著名诗句:〃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王翰〃凉州词〃)。
(三)中国古代的葡萄酒的酿造技术主要有自然发酵法和加曲法。后一种;有画蛇添足之嫌;说明了中国酒曲法酿酒的影响根深蒂固
由于我国人民长期以来用曲酿酒,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酿酒时必须加入酒曲,再加上技术传播上的障碍,有些地区还不懂葡萄自然发酵酿酒的原理。于是在一些记载葡萄酒酿造技术的史料中,可看到一些画蛇添足,令人捧腹的做法。如北宋的著名酿酒专著《北山酒经》中所收录的葡萄酒法,却深深带上了黄酒酿造法的烙印。其法是:酸米入甑蒸,气上,用杏仁五两(去皮尖)。蒲萄二斤半(浴过,干,去皮,子),与杏仁同于砂盆内一处,用熟浆三斗,逐旋研尽为度,以生绢滤过,其三半熟浆泼,饭软,盖良久,出饭摊于案上,依常法候温,入曲搜拌。该法中葡萄经过洗净,去皮及子,正好把酵母菌都去掉了。而且葡萄只是作为一种配料。因此不能称为真正的葡萄酒。葡萄并米同酿的作法甚至在元代的一些地区仍在采用。如元代诗人元好问在《蒲桃酒赋》的序言中写到:刘邓州光甫为予言:'吾安邑多蒲桃,而人不知有酿酒法,少日尝与故人许仲祥,摘其实并米饮之,酿虽成,而古人所谓甘而不饴,冷而不寒者,固已失之矣。
第三十三章 生辰礼物
这张家前一阵才刚刚办过张大郎的喜事,许多物事都是现成的,对许多规矩也比初始时熟悉了不少,因此再办张三郎亲事时也算是熟门熟路……于是在苏二娘的用心操办下,张三郎很快就热热闹闹的把杜七娘给迎进了门,让妙儿又多了一位好嫂子。
生性纯良的杜七娘嫁进门后,和苏二娘这个性格直爽的大嫂相处得很好,和妙儿这个小姑子更是成了无话不谈的好姐妹,就连巧娘、杜七娘也和她相处的很好。不过虽然一家人都相敬如宾、且相处得和乐融融,但张大郎还是很快就开始催促张三郎搬去新买的院子,说是想让他自个儿当家作主、过自个儿的小日子。
这是一早就说好的事,因此张三郎也没有推脱,很快就和杜七娘搬去了新买的院子里。因杜七娘是家中独女且双亲年事已高,因此张三郎娶了杜七娘后,杜家二老就把自家的宫粉行交与闺女、女婿打理,张三郎小两口也算是有了一份足以维持小家开销的家业。
这两位哥哥的亲事先后都办妥了后,张四郎也很快就被接到了京城、并考进太学读书。一家人团聚后妙儿总算是松了一口气,觉得人生十分美好、她暂时没什么可再操心的大事了!
可妙儿虽然轻松了、但张大郎兄弟却一点都不觉得轻松———他们最疼爱的妹妹还没嫁人,他们当哥哥的心里的那块大石始终悬得高高的!于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