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吴氏的出嫁,更是深深打击了他,一时竟昏厥过去,身子便大不如从前,苟延残喘,更要命的是每当那些姬妾们添了子女,庄承荣也必不忘记给他送个信,每每怄得废太子破口大骂。
而吴氏的日子又何尝好过,她现在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虽然是在庄承荣的要挟之下出嫁了,可看在世人眼中,却因为她曾经的太子妃之位,只道她是耐不住凄苦,抛夫弃子,为了自己的快活才也浑水摸鱼的地出去嫁了人,毕竟曾经的贤王妃可没有再嫁啊。
贤王的情况也大致和废太子差不多,听说那些在他府中连个蛋都不下的姬妾们,出去后不管年纪大小,俱有生养,心中愤恨,更加的怨恨沈丽君的心狠手辣,当然此是后话。
这在众人掐着时间力争在一个月内将人嫁出去时,已升任四品将军的边校尉却辗转求到沈秋君跟前来。
说来也巧,边将军因公事自东边回到京城,正好赶上女儿归家。
说起来那边氏也是个死心眼的,心中只道当年为了利益才来到贤王府中,虽不得宠却也得贤王厚待,如今见他无利可图,但要舍了他去,实在不是正人君子所为,况且她早就皈依佛门,便想着就此茹素一生,既是还了贤王的人情,也为自己下一世清修个结果。
万没想到庄承荣会下这么一个旨意,她既然连贤王的人情都不愿欠,又如何肯连累父母亲人,回到边府后,便强压下心事,只凭父母随意聘嫁。
边将军也深感对不起这个懂事的女儿,不忍女儿心里过得如此苦,左思右想后,便来求见沈秋君,泣道:“当年是臣鬼迷心窍害了女儿一生,如今不敢有他求,只希望女儿能按她自己的心意生活,臣愿以官职前程换女儿的自由,哪怕是两年时间,给她两年的时间来缓和一下,臣还是希望有生之年,看到她能有个好归宿的。”
沈秋君闻言,心中喟叹,对于这边氏的性子,她还是有几分了解的,边氏的性子太方正,虽可赢得他人的钦佩,却不免让自己过得苦楚。
沈秋君想了一会,说道:“你也是一片慈父心,倒让人不忍拒绝,我会劝皇上的,就如了你的意,你还是做回你的校尉,至于你女儿,我给她三年时间,是出家还是出嫁,想来到时也差不多能定下来了。”(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正文 第二九六章 选妃之事
边校尉得了沈秋君的话,感激地急忙磕头谢恩,连声道:“臣定会为守卫大齐疆土肝脑涂地,以报娘娘之恩。”
沈秋君勉励他一番,便让他下去了,说实在的,她倒是感谢边校尉给了她一个启发,让她有机会小小报复一下自己的大哥大姐。
当年沈秋君被沈昭英和沈丽君那样对待,心中没有怨气是不可能的,只是为了沈家的利益等种种原因,沈秋君除了在心中和他们恩断义绝老死不相往来外,也确实没有其他办法。
如今却有些不同,或许是因为和庄承荣一起生活的久了,她也沾染了丈夫有仇必报的习性,也可能是因为现在她有那个可以报复他们的能力了,所以在沈秋君心中也总会闪现寻个机会会挫挫他们的念头。
可现实是,为了争取到沈昭英的支持,她不得不许给他国公之位,偏沈昭英也争气,连挫北蛮,把大齐的疆土往北扩出不少,这样一来,越发的要饯行诺言了。
而沈丽君这次本也该会遭受到与吴氏一样的结局的,可偏她是自己的亲姐姐,二人虽不和,但外人不知个中情由,只道是她们因为各自丈夫的原因,才不得不生分了,偏沈秋君还不能把二人不和的原因告知他人,并且为了沈府的颜面,沈秋君还得把沈丽君母子好好供养在永宁侯府。
这些看在沈秋君的眼中,怎不叫她心中难受,如今边校尉愿意以官职前程为女儿赎三年的自由,她倒有心效仿,以出她多年来心中的怨气。
沈秋君当日便把对边氏格外开恩的事情给庄承荣说了,又满是歉意地说道:“边校尉父子当年也是出过力的,况以他父子二人的为人。又看边氏的行事,也可知她是个不错的人,不免对她心生怜惜,一时心软便应了下来,倒有些拆你的后台了。”
庄承荣却不在意,笑道:“这没什么,那边家到底算是我的人,卖他家一个人情更能收买人心,况且不是每个人都能拿自己的官职爵位来换女儿几年的自由的,其他的人家若有愿意如此做的。我也乐得成全他们,只怕他们舍不得头上的那顶官帽。”
这话倒是真的,那些人家将女儿姐妹等匆匆嫁出去后。却见边氏却是个例外,只在家中修行,又知是走了皇后的门路,虽说猜测必是因那边氏与原贤王妃交好,这才得了皇后的特别照顾。这心中却不免不忿起来。
不过,后来看到边将军被降成了校尉,这才始知原来边氏的自由是他父亲拿官职前程换来,便不再吭声,他们当然也愿为了女儿或姐妹的自由情意丢了官帽,却不能不为一家子老少的未来考虑。故此事只大家议论一番,便丢开手去。
倒是那边氏见父亲为自己如此,此前便是心中有诸多的委屈。也都一一消了去了,又生出对父母兄长的愧疚之心来,心中有了挂念,这心便不得平静,少不得沾染红尘。帮着嫂子孝敬父母料理家务。
两年后边氏便在父母亲人的撮合下,嫁给了父亲手下的一个年龄相仿的武官。虽说那人长得黝黑粗壮,识字不多,性子也粗犷了些,不过因为他长年在边疆驻守,误了婚期,如今好容易娶了个美貌又知书达礼的妻子,自然极为珍爱疼惜,兼且边氏过门一年便生下了一个儿子,更是当她如珠似宝了。
沈秋君听说后,也为边氏感到高兴。此是后话。
再说这边庄承荣不等沈秋君开口说话,又笑道:“说起来这倒不失为一个好法子,倒是解了我心中的一个难题。”
沈秋君见庄承荣说话时只管笑看着自己,心中一动,问道:“你的意思是要让沈昭英也……”
庄承荣含笑点头说道:“玉姐姐果然和我心有灵犀,不错我倒想看看他兄妹手足情深到什么地步。”
其实庄承荣现在也是拿沈丽君母子无奈。他是皇帝,他可以对手足兄弟无情,别人顶多说他冷酷无情,但对于沈秋君母族的事情,却不可以随心所欲地处置。
真逼着沈丽君也如吴氏那般二嫁,不提沈家颜面如何,却着实损了沈秋君的脸面,难免会在一些人心中生出原来皇后在皇帝心中也不过如此的想法,少不得从心中对沈秋君生出怠慢之心。
可真要放过沈丽君,庄承荣自然是一千一万个不肯的,再加上庄承荣对沈昭英待沈秋君的事情也是耿耿于怀,想到沈昭英要借着沈秋君之势耀武扬威,庄承荣的心中就受不了。
可沈昭英运气太好,本来庄承荣是打算先按约定封沈昭英为国公,然后将永宁侯之位让沈昭宁一脉传承下去,再寻个机会捋了去沈昭英的国公之位,可现在如今凭着沈昭英的军功,却一时半会是做不到了。
沈秋君见庄承荣也打着和自己一样的主意,先还淡淡笑着,后又想到,如果沈昭英真为沈丽君做弃爵位,她的心里只怕更加的不平衡了。
庄承荣见沈秋君面色黯淡,以为她是心寒自己算计沈家人,便忙抚着妻子的手,慢慢解释道:“自来外戚不易做,永宁侯府也算荣宠极隆了,如此世世相传,不至太盛也不至落魄,倒是正合宜。毕竟国公之位总有些高,对于沈家来说,未必是件好事,若是沈昭宁得了去也就罢,偏偏是沈昭英,看他春风得意,我心中先就不舒坦。”
沈秋君听了,不由笑道:“你不必多说了,我心中明白你的意思。只是想到同样是亲妹妹,他却待之一个如天上,一个如地下,心中偶有所感罢了。”
庄承荣见此,便笑道:“你看着吧,就算沈昭英肯为沈丽君放弃,只怕你大嫂未必乐意,到时又有好戏看了。”
就在庄承荣夫妻等着将来看沈昭英兄妹的笑话时,他们自己却有了些麻烦,因为此时有大臣上书道:“民间的人口繁衍之事暂且有了缓解,而皇上的子嗣大事也不能耽搁,毕竟现在太祖一脉只有皇上了,皇上肩上的责任实在是重大啊。皇上已登基近两年时间,后宫却仍是十室九空,也该广选贤良女子充入后宫,以为子嗣之计。”
庄承荣倒没想到把诸兄弟一过继出去,自己肩上竟多了这么一副担子,便道:“朕如今有三子一女,可不算子嗣单薄,况且如今边境战事不息,朕实在没这个心情。”
三子一女倒也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