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啊?”几人惊讶张大嘴巴。
随即叶妈妈笑起来,“表小姐说笑呢吧,姑爷那样稳重的性子,怎会……”
苏瑾嘿嘿一笑,提笔写回信。此事他知道就好,告假来杭州就不必了。衙门事多,七月又正热时,来回路途遥远,若硬要接她回去,岂不又生一场事?
陆家那边儿,朱老太爷只要不主动去找事,陆府便是来人,说句来外祖家静养,有什么说不过去的?
至于还留在秀容县的林妈妈几人如何给陆老太太说,苏瑾也没心思管了。
………………………………………………………………
第一卷:梁家巷子 225章 前奏
225章 前奏
给陆仲晗写了回信,苏瑾又忙碌起来。
往忻州运银子,找合用的人手,以及确定自家的新宅子。好在茶山和松江府的分号事宜,不用她亲自操办,不然她真有些忙不过来。
五六天后,请朱府和丁府各抽调几人,将发卖货物所得的一万两银子,押运上船,前往归宁府,再自归宁府中转到忻州。回程时,这些人将会带回一船毯子来,因而苏瑾这边的铺子便要加紧张罗开张。
新铺子的掌柜,也是丁氏帮着给张罗的。此人姓罗,三十五岁上下,混身上下透着股子干练劲儿。苏瑾对丁氏看人的眼光一向比较信服,二话不说,就叫罗掌柜走马上任。
只是叫外人管钱物,她还是有些不放心,常贵远回来后,阮大和阮二必要抽出走一人,忻州那边人手也不够。想来想去,苏瑾现在能用的,只有梁富贵了。
他虽不怎么懂经营之道,过来帮着把把钱物关,当还是可以的。因此也叫人给梁富贵带了信儿,等船回程的时候,叫他跟来杭州。
“小姐,今儿不能再出去了。在家将养着罢”早饭撤去,叶妈妈上了茶,再次规劝道。
苏瑾笑笑,“我晓得。”天越来越热了,她的事儿,除了茶庄那铺子有些紧急,别的,都暂时告一段落了。
叶妈妈见她如此顺从,脸上笑意舒展起来,“您若嫌闷,咱们摆了果盘,请大少奶奶和二少奶奶来坐坐?”
说到二少奶奶,苏瑾心中一动,忙道,“你待会儿叫香草拿些银子到街上,置买些补品之类的,给二少奶奶送去。至于买什么,我也不大懂,你和来旺嫂子议一议罢。”
“哎”叶妈妈应声,“那今儿不请她们来了?”
苏瑾摆手,“她们事儿多,不象我,闲人一个。就不去扰她们了。”苏瑾在这儿除了生意上的事儿,家事半点不问,除了吃喝睡,便是偶尔去两个舅母院中转转。她是摆足了做客的架式,所以她看起来忙碌,实则差不多是最清闲的。
叶妈妈笑道,“那好。待会我们议出单子来,小姐也瞧瞧。”
苏瑾点头。自到书房去,拿了本书闲坐纳凉。
“表小姐,府外有人求见。”小秀匆匆进来禀报,手中还拿着个拜贴。
苏瑾扬起眉头,“是谁?”自她来了杭州,除了丁氏,还没人主动来找过她呢。
“说是尚府地。”小秀将拜贴递来,“人还在府外等着。是位中年男子来递的贴呢。”
苏瑾心头奇怪,姓尚的她确实不认得。不过,打开拜贴扫了两眼,便笑起来,“哈,还是好事情呢”
小秀奇怪,“表小姐,是什么事儿,您这么高兴?”
苏瑾撇了她一眼,转头望着窗外的芭蕉树,心中喟叹,她终于也做到这一步了。这位姓尚的拜贴中言说,自旁处听闻苏记羊毛毯子的东家在此客居,特来拜会云云。
苏瑾自然知道,这不是普通的拜会,而是生意合作的前奏。
而这姓尚前来,至少说明了,她家的羊毛毯子在杭州已具有了一定的知名度……
“表小姐……”小秀一问之下,不见她回话,只是满脸奇怪的笑,不由有些害怕。
“哦”苏瑾回神。看了看小秀,摆手,“没事,是生意上的事儿。”说着将手中的贴子扬了扬,“你去告诉来人,贴子我留下了,今儿不得空。改日再送信儿到他们府上。”
小秀应声去了。
叶妈妈闻讯前来,听得苏瑾的话,这时便不解地问道,“方才您不是说是好事吗。即是生意上的事儿,又是好事儿,怎么不见呢?”
苏瑾笑笑,将贴子拿在手中左看右看。心中的欢喜不言而愉。这生意自打开始做,一直是她在找门路发卖。虽不是她亲自操持,也颇费脑力。
现在有人主动上门打货,坐地收钱……怎能不叫她欢喜?
这张贴子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只是,尚家也是杭州商户,这也是苏瑾今儿不能见的原由。
杭州城内有杨君甫的铺子,又有她新开的铺子。这两间铺面,已足够了。至于杭州之外的府城,得看杨君甫有没有这方面的打算,毕竟与杨家是最先合作的,要把杨家的需求放在第一位。满足杨家之后,余下的市场她再接着分切。
“那是因我突然想起来,自来到杭州,还没去杨大哥家拜会过呢。待会儿我写张贴子,你叫人给送去。”苏瑾眉眼间俱是笑意,语调也十分轻快。
叶妈妈就笑,“您要天天这般才好。心情好,对孩子也好呢。”
苏瑾呵呵一笑,“那就叫外祖父放我回忻州,我必每天都是好心情。”
叶妈妈晓得她是说笑,也跟着一笑。待她写完贴子,亲自给送到二门外,找人立时送往杨府。
苏瑾初来杭州时,也曾叫人给杨府送过信儿。道是初来杂事多,改日来拜会云云。杨君甫这一等,便是半个月,也没见她再送信儿来,正要派人去朱家问一问,苏瑾的贴子便就到了。
一边回贴子,一边叫浑家何氏张罗宴席。
次日,歇了一日的苏瑾带着叶妈妈等人便早早出府,向杨府而去。
坐在马车中,她将要与杨君甫谈的事儿,又细细想了一遍儿,确认这个方案,对杨家有益,与自己也得利,这才放了心。
不管如何,杨君甫能一口答应帮她发卖羊毛毯子,还有之前帮着卖鞋子,这人情总到了该还一还的时候了。
杨家住在一处老巷子里,角落里的青石板上长满绿油油的青苔,比之熙熙攘攘的热闹大街,多了一份幽静,亦比丁氏的宅子那处多了一份儿古意。倒与朱老太爷的后花园有些相象。
“杨大哥,一别三年,您可好?”苏瑾一下马车,便见杨君甫带人迎上前来,不待他说话,便微微福身行礼。
骇得杨君甫连连摆手,“好好好,快扶起,快扶起。”他身边的妇人还没等他说话,已上前搀扶。
苏瑾看这妇人年约二十八九岁,生得柳眉细眼,面目温婉,笑道,“这位当是杨大嫂罢?”
何氏笑微微地点头,“正是。今儿我托个大,不与你行拜礼,唤你瑾儿如何?”
据秦氏有一次闲唠话时提及,象苏瑾这样的七品官夫人,杭州当地习惯称其为孺人,平民与商户们见了,是要行拜礼地。
苏瑾对此不怎么上心,也没细问。只是知道有这么一个礼节。
何氏说不拜,正合她的意。忙笑道,“杨大嫂说的对,自该如此。”
杨君甫在一旁笑道,“我听闻你来,早就与你大嫂商议,要好生宴请你一回。你可倒好,诓着我们等了这么些时候。”
但自打羊毛毯子的生意又开始合作之后,二人中间的信件往来虽没断过,但面儿上还不算太熟,但听杨君甫说话和神态,与初见时的拘谨已大相径庭,苏瑾不觉微微一笑,“杨大哥生意做得顺,人也愈发豪爽了呢。”
杨君甫也晓得她所指,呵呵一笑,引她入院内。
杨家的宅子极大,修林茂竹,曲桥连廊,假山荷塘,十分清雅。
客厅里早早摆上了冰盆,苏瑾一进去,只觉一股清凉袭来,周身暑气顿消。
再观厅内,摆设繁简得当,以简约清雅为主,多竹器,少金银。连那待客的碗盘碟儿之类,皆是疏落得当的花草图,与室内风格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翠绿长条竹编小几案上,半尺高的敞口白纹梅瓶中,三两枝小小的碧荷簇拥着一枝尖尖小荷含苞待放,看似随意地一放,细看却又觉是神来之笔。
厅外两窗前,正是两簇凝翠修竹,微风吹来,簌簌作响,声如天籁。
苏瑾不禁拍手而笑,“好雅致的居所这是谁的手笔?”
何氏抿嘴儿一笑,拉她入座,“是我闲时无事,胡乱布置地,难为瑾儿妹妹瞧得上。”
“我就知是嫂子的手笔”苏瑾含笑坐下,依旧四处打量着,自她看过丁氏给看的几处宅子之后,也对这些事物出上了心。那三处宅子处处皆好,害得她不知该选哪一处。
即爱丁氏那后花园中隐士般的宁静闲适,又爱这园中名士般地清雅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