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谢葭笑道:“我也是这样想的。娘,儿跟着将军在西南呆了四年。自然耳濡目染了一些……将军看得远,又喜欢兵出奇招。您放心,他一定会大胜而回的。”
卫太夫人松了一口气,道:“若真是这样,咱们也就没什么好担心的了。我还就不信了,这南王和雅王,难道就不想做皇帝!”
谢葭心道,她也不信,这不想做将军的士兵,还不是好士兵呢。
接下里,谢葭就去安排戏班子的事了,。
说是她在安排,可是她对于这种事情根本是一窍不通。按理来说是应该交给卢妈妈这种掌权的妈妈,可一来这样谢葭就会露馅儿,再则卢妈妈其实也不太懂……毕竟将军府很少召班子听戏的。
所以就借着谢葭之名,袁夫人在走动这件事儿。
德庆班是京城里最大,也是最有名的班子,虽然时间仓促了一些,但是以谢葭的眼光来看,这班子里还是不乏好些真正有功底的艺术家,又有比较好的环境,因此还是很快吧袁夫人指定的那几场排了出来。
此外,太夫人坚持请德庆班。因为她还有些忧心……在宫里,在皇上的眼皮子底下,卫淑妃竟然公然从宫外召唤戏子进宫听戏……到底是为什么呢?
虽说,她现在是宫中位份最高的妃子,也代掌凤印,难道她真有了想要登上后座的心思?卫太夫人不禁暗暗叹气,到底还是太年轻,沉不住气!再怎么样,还没有复位却已经搬回了原宫的宋氏还是排在她前面的!
何况,那宋氏和皇后虽然说是死对头,可到底是陪萧后走过她人生中最后一段时光的人……宋氏秉性温良,就算政治立场不同,萧后去了以后,却也伤心欲绝,自动披麻戴孝,想要为萧后守陵三月。是今上亲自把她接了回去,并让她住回原殿的。又有其妹宋美人辅佐。
再说了,今上恐怕并不会欣赏太强势的女人——在他心中,这样的女人,有一个萧后就够了。反而是宋氏这样的女人,可能和他相安无事一生。
怎么看,性格尖锐的卫淑妃,恐怕都没有什么机会。若是国丧刚过,这个时候她就蠢蠢欲动,恐怕……会没有什么好果子吃。
卫太夫人不但忧心这个,更担心卫家那些被荣华富贵迷了眼的宗亲……恐怕到时候会力图让卫淑妃登上后位。
☆、NO。193:临产
将军府比较谨慎,在国丧过去一个月之后,才请了戏班子来唱戏,。谢葭虽然有孕在身,可是这件事儿却是因她起得头,因此她也落不得闲,因此只好认命地跑上跑下去安排。幸好太夫人没有请别人共同欣赏的意思,只是自家的几个人观赏观赏,图个乐子,因此倒也好安排。
府里本没有戏台,就是搭个戏台比较费事。戏台搭好了,德庆班的人就来了。
卫太夫人是第一次在家里摆大戏台子,她倒也新鲜,穿了一身大红,带着儿媳妇谢葭,侄女儿袁夫人,还有一双孙子孙女的,在看台上坐了。
谢葭原还悬着心,可是这德庆班,之所以可以在京城这种地方也闯出一番名堂来,倒也不是浪得虚名,。给出了剧本,又是来将军府这种地方参演,便挑了好几个名角来登台。演佘太君那个就是她们的班主,四十多岁的女人,倒也有木有样。
开了场,就是敲锣打鼓,只见那杨八妹还欢欢喜喜地给母亲准备一百岁生辰大礼。当家花旦的风采过人,八妹的俏皮被表现得淋漓尽致。
谢葭仔细观察太夫人的脸色,见她面有笑意,倒也松了一口气,太夫人喜欢就好。便也开开心心地陪着太夫人看戏。
袁夫人朝她挤挤眼。
戏曲渐渐进入**,大臣来天波府,送来了杨六郎阵亡的消息。一下子喜事便丧事,众妇人无不泣不成声。百岁的老太君有三段唱词,可为字字泣血。袁夫人也不俏皮了,看得出了神。太夫人目中也含泪。
只有卫小白不谙世事,轻声问谢葭:“娘,她们怎么了?”
这个“她们”,指的是戏台上的角儿。
谢葭轻声道:“没什么,白儿,好好看戏,回去娘再给你说。”
卫小白就安静下来。坐得笔挺,认认真真的看戏。后来就靠在谢葭怀里睡着了。
这一出戏直从正午演到日落。佘太君带领杨门众女将出征为止。卫太夫人和袁夫人都唏嘘不已。谢葭早就知道了剧情,甚至可以说是烂熟了,可是此时此刻,也有些忡怔。三个女人不约而同都安静了下来。谁也没有说话。
散了场。戏子来请安,卢妈妈看三位夫人出神,便自作主张打赏了戏子。
听到戏子们谢恩的声音,谢葭才回过神,笑道:“这唱得可真好。“
太夫人道:“唱得不错,。”
有了这句话,谢葭就知道该怎么做了,笑道:“既然如此,那就请各位先生在我们将军府住下吧。”
袁夫人早就和他们谈妥了,可能要包场子。
卫太夫人点点头,显然没有异议。只是神色有些疲惫,独自先回了屋去。谢葭和袁夫人去一一再赏了那些戏子。并和班主黄先生说了几句话,这才安排人散场。
接下来的几天,德庆班都住在将军府,连着给卫太夫人唱了几天的大戏。除了《佘太君挂帅》,还有《杨宗宝勇闯穆柯寨》,《大破天门阵》,《穆桂英阵前产子》等几出。
然而这戏本是新的,德庆班只排出了这几场,所以后来。袁夫人就找了个名头先把他们送走了,并告诉他们继续练习其他几场。以后再进府给太夫人唱。
幸好太夫人也不是沉迷于戏剧的人。再则,这出戏对她的感触似乎颇深。每听一场,她都好像要沉默一些,时常独自沉思。这也成为谢葭将戏班子送出府去的理由。
可是当初将军府并没有和德庆班达成协议,让他们不能在其他地方演出此剧目——显然也是不可能的。德庆班的班主黄先生却也是非常喜欢这个剧本,接下来就在各府频繁演出这个剧目。
结果可想而知,听惯了老曲目的贵族妇女们陡然遇到这种催泪炮,简直爱不释手。这出剧目在京城可谓一炮而红,德庆班的名声也越来越炽。直到月余以后,卫淑妃请了德庆班进宫演出这场剧目。
其中却是有原因的。自萧后死后,卫淑妃一直执掌中宫中凤印,满心以为自己可以登上后位。可是就在不久以前,今上下旨将宋氏进为贵妃,住进麟趾宫。卫淑妃一下子落为人后,不但交出了凤印,后位也离她一下子远了十万八千里。
但宋氏只是被进为贵妃,而没有直接封后,也没有被进为皇贵妃,她就觉得自己还有希望,。前朝出过好几位皇贵妃,其实等同副后,掌凤印。在证明了她自己的能力之后,就会进为皇后。这本就是宫里一条不成文的规定。就算先后刚去,若是今上有意立宋氏为后又有所顾忌,也应该直接进为皇贵妃。
可是现在今上这个举动却有些扑朔迷离。说他不想立宋氏为后吧,可是现在宫里资格够的妃子就只有卫淑妃和宋贵妃。如果不是宋贵妃,那就是卫淑妃,那么他怎么可以在这个时候让卫淑妃吧凤印交出来,还让宋氏凌驾于她之上?就算怜惜宋贵妃,大可先将其进回贤妃,等卫淑妃进后之后,再加封为贵妃就是了。如果属意宋氏,就像前面说的,那为什么不直接将其进为皇贵妃?
因此卫淑妃就动了些心思,听说前些日子京城里出了这样一出戏,传得风生水起的,她就有意把德庆班请进了宫,让他们在皇宫大内演出《杨门女将》这个剧目,并设法将今上和宋贵妃引到了他那里一同欣赏。意图让今上想起卫家为大燕朝立下的汗马功劳。
可惜只把宋贵妃看得一把鼻涕一把泪的。
在卫府得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却为时已晚了。
太夫人早就想过,皇上的用意。恐怕是故意让宋贵妃去收拾最近有些得意忘形的卫淑妃的吧,何况为了宫里势力的平衡,今上也有意让宋氏和卫氏掐上一掐。要知道,宋氏看起来虽然温良软弱,可是到底是在宫里几起几浮的人物。当年萧后在的时候,那些妃子,如今还有几个留了下来?何况她还走到了贵妃这个位置。卫淑妃年轻气盛,恐怕到时候惹了宋贵妃,就是自曝其短。今上有一千个一万个理由收拾了她。
可惜卫淑妃不懂这个道理,那些被荣华富贵迷了眼的卫家人也不懂。
德庆班卖力地在宫里进行了一场盛大的演出。拿到了不少赏银。今上也如卫淑妃所愿,赐下了黄金三千两给卫家,抚恤卫门。
卫太夫人却觉得那金灿灿的金子仿佛会烫手一般,和谢葭,。袁夫人彻夜商量过。决定捐出一半给此时无论是军饷还是兵力都已经告急的西北孟玉楼部队,还有四分之一捐给了西南卫清风部队充作军饷,剩下四分之一才敢留在府上。
袁夫人出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