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鱼跃龙门-第9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兵冲击,在阵前面还会临时把战车连起来作为第一道防线。长枪兵排成一字阵,把长枪插在地上。弓箭手在后齐射,如果被包围则可组成圆圈。因此,盾牌的利用非常重要。但问题是,长枪兵并不方便携带盾牌。步兵如果想追击骑兵,唯一的办法,就只能把骑兵的马捅死。……
如果骑兵的规模不大,小阵式可以利用陷坑、绊索、短刺桩、弩箭,大阵靠城防和山寨。窃以为,对付骑兵的最好方法是城墙。……”
“据说,绥宁帝为训练这支骑兵,可谓煞费苦心。”一名武将接着说道,“他们在马背上长大,从小的玩具就是弓箭。由于在严寒和艰苦的环境中长大,都具有极为坚韧耐劳的性格,对身外之物几乎从不讲求,爬冰卧雪在其视为常事。远距离跋涉更是从小的习惯。因此,减轻了大鹰军队的后勤负担。……
绥宁帝放手让士兵可以任意屠杀的政策,在心理上刺激了骑兵的好战情绪和原始勇气,使其成为极其勇敢野蛮的战士。肆意的掠夺则部分解决了大鹰军队后勤的供应问题。……
至于他们所使用的武器,非常的多样和实用,一般配备是组合弓、强弩,外加马刀。组合弓是利用角质和木材外缠绕牛筋所制,满开的话需要至少一石之力!射出的箭能轻易的穿透一头壮牛,而且,他们还惯于在箭尖上涂上毒药,几乎见血封喉。……
大鹰骑兵的腰带都是二十一尺长,骑马时用腰带缠住整个腰和腹部。目的是减少骑马对内脏的颠簸,可以有效避免长时间的奔跑所可能造成的呕吐或差气。……”
“所以,”澹台清寂又道,“通常情况下,骑兵根本不会和步兵拉开阵势决战。它也会利用其高机动性,从四面八方袭击步兵。无论组建再多的步战兵团,纵使人数再占优势,有再好的战术,一旦被敌军的精骑撕破防线,往往兵败如山倒。即使步兵有可靠阵地依托,可以击退骑兵,也很难扩大战果,充其量不过十自保而已。”
殿内霎时陷入了死寂。
“这样也不成,那样也不成,难不成、只有坐以待毙?”有大臣开始悲观。
澹台清寂手持竹枝在沙盘上指指点点,道:“骑兵虽强,并不是不可战胜的。至少,骑兵在巷战中并没有优势。野战中,步兵可以车战的方式对付骑兵。将大车团团围住,车头向内。外面用拒马、蒺藜,车内用强弓硬弩伺候。如无车,则多挖壕沟,防备冲突。并以盾牌在外防护。如敌骑冲突,以强弓硬弩应之,至前,则以大枪迎击。大枪制式两种,一种长一丈八尺,数人持之,枪后着地,迎接其马。一种长一丈八寸,力士持之,以补长者之缺漏。另有步兵持枪七尺,乱枪攒刺。后面刀牌兵,来往接应。野战常法,不过如此。要害在于阵型不乱,拒敌在阵外。……”
此言一出,四下里私语窃窃,刚刚还在失望的一些人不禁面露喜色,频频点头,连声道:“此法甚妙!阁老高明!”






☆、115全歼

澹台清寂不为所动,继续淡然说道:“对付骑兵,最佳方案是守城。骑兵不能攻城,如要攻城,必须下马,则是步兵攻击。守城之法,弓矢当先。另有石炮之法。如城池打破,骑兵纵马入城,步兵则只能隐蔽于屋角墙后,以强弓硬弩射之。或者以刀牌兵在小巷,以中平枪兵在转角袭击之。如当面硬抗,无不败者。但城池一破,焉有此名将精兵,约束自如者?至于山地、河流,对骑兵均有限制。应用之法,不外如此。敌以骑兵披重甲者,我以强弩射之。抵近,除大枪外,以壮士持大斧或狼牙棒击之。……”
哗——
众臣听了他这番讲解,深为折服,禁不住拍手叫起好来。古板如左丞相,历来与澹台氏不甚和睦,屡次三番在朝堂上劝谏景明帝要自立自强,勿要把社稷交付与澹台氏全权负责,为君者就要有天威,怎能尊宠一姓,就不怕有朝一日江山易姓?
他当然不清楚姬氏与澹台氏之间的恩怨纠葛,因此说这些话的时候言辞犀利,毫不留情。
然而,此时此刻,听了澹台清寂的制敌方略,若有所思之余,不由感佩得不住点头。
就在众人热血沸腾商议着要将策略付诸行动时,澹台清寂却又开口了。他不认为劳师动众对付大鹰的骑兵是上策,他认为对付骑兵最有力的方式是城墙。
景明帝听得糊涂了:“依阁老的意思,有长城为掩护,我国大可不必担心那二十万铁骑?如此,不管那洛飞龙提什么要求,朕都可以不予理会喽?”
不是他生性铿吝,实在是——凭什么?他家的宝贝又没有丢,干嘛要承担那些完全没有道理可言的责任?那被误当作七公主的女子,本身能值一匹绢的价值么?
“不,圣上万万不可表现出骄矜轻敌之意。”澹台清寂得当即予以纠正,郑重叮嘱道,“不拘大鹰提什么要求,圣上要忍辱、负重,尽量表现得躲躲闪闪犹犹豫豫十分为难的态度来。能含混其辞,就不要直接了当。务必要让其视我火凤为肥肉一爿,既垂涎三尺,同时却又疑心有毒。”
“就这样?”景明帝似懂非懂疑惑地询问,“阁老莫非是要朕扮演一回奸商,同他讨价还价?不否决,但是也不能答应得太痛快?既心痛公主,又忌惮重臣的非议?”
澹台清寂微微颔首。
“这样啊!……”景明帝豁然开朗,“朕懂了!这就像是孩子们小时候玩的藏猫猫游戏嘛!明明人就在那里,可是想要抓到,就得费些脑子,然否?”
说着,自个儿得意地咧嘴笑起来。
他这个顽童心性老来天真的模样有些滑稽,包括澹台清寂在内,一些大臣不约而同地偏移了视线,假装没看到。
“那么,其他的事宜就辛苦阁老喽!”景明帝带着讨好意味地说道。
景明十五年即绥宁八年,史载火凤国七公主为质大鹰。爱女心切的景明帝为此输出钱粮布帛无数,悉运抵边城“望乡关”,以为交换之用。
是年八月初十,绥宁帝出骑兵一万,步兵三万,突袭“望乡关”。城中军民已有防备,严防死守,双方竟僵持数日不下。
逾日,景明帝投书绥宁,怒斥其言而无信,并疑心公主已遭不幸,坚持“活要见人,死要见尸”。昭示天下,增兵驰援望乡关。两国关系已呈冰炭之势。
因恐战事扩大殃及安危,国界之上十室九空,每日都有数百上千的难民涌向长城之内。
又数日,大鹰增调骑兵五千步兵三万以御望乡关之援。
时值酷暑,城内外伏尸无数,每多腐败,其臭滔天。火起,彻夜通明,焦臭不堪。
忽有疫病发于大鹰军,诊治无方,士卒颇多怨言。
忽有儿谣流传乡野。歌曰:“入望乡,莫望乡。凭谁告爷娘,此间葬阿郎!”
又逾日,忽霈雨。道阻,援兵不达。是夕,大鹰再攻。城破。城陷。
是役,坑大鹰骑步兵共计六万余。残余人马误食毒雨,亡于途。
……
石头城中,鬼哭狼嚎。
“大鹰军有去无回,六万余人葬身望乡关”的消息如同瘟疫,一夕传遍皇宫中的边边角角。又有传言说,上苍不忿这些年绥宁、开云姐弟悖理乱伦的行为,频频示警。信不信,且看那无缘无故四处燃起来的大火就知道了。
也是绥宁帝聪明一世,糊涂一时,加紧了军队的训练与强化,却疏忽了皇宫中的防卫安全。石头城这一着火,倒把积年的怨愤暴露了出来。宫中乱成一团,内侍、侍女惶惶然如丧家之犬,各寻活路。
禁军早已得到命令,只管镇压,并不问缘由。但看到有宫人行踪诡异异于常态,二话不说,直接就是手起刀落。
前方已是血流成河,后方又刮起血雨腥风,大鹰一时陷入了暗无天日的混乱中。
史载是年壮月,石头城中爆发了大规模的骚乱,内侍、侍女们自相残杀,人人自危。一场惨绝人寰的大屠杀不可避免地发生了。鲜血染红了街道,死去的人堆成了小山。更有杀红眼的官兵失去理智,当众轮*奸侍女,然后再残忍地将之杀害。
石头城成了一处人间炼狱。
神殿因为地处石头城最深处,加上荒凉孤寂,成为了这场劫难中受波及最弱的地方。
负责看守的守卫并巨獒,部分被临时调去平息后宫的动乱了,此处的防卫较诸平时大打折扣。
而囚犯们尚不知情,但见火光熊熊哭喊声若隐若现,便都跑到广场上相互打探消息,朝着那浓烟滚滚处翘首张望,个个拍手称庆,只道“烧得好、烧得好”。
就连素日难得一见的幽闭在石室中炼制丹药的道士们也争先恐后地跑了出来。
这种事情自然少不了一向标榜要“贴近生活深入生活升华生活”的鱼非鱼。她混在人群中,只恨没有三头六臂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