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崔容怔怔看着杨进,他不能说出自己死而复生的事,斟酌片刻,只道此行恐怕凶险异常。
“富贵险中求,”杨进神色淡然,“我所图甚巨,自然也要冒非常之险。”
崔容早已料到无法轻易动摇他的决心,干脆直白地说:“怕只怕人祸……孤身在外、破绽极多,正是下手的好机会。”
杨进伸手抚上崔容的脸,在他唇角印下一个轻柔的吻,低声道:“你放心,我对此也并非毫无准备。”
崔容闭上眼睛与他唇齿交缠,在间隙中说:“昌明……归京路上你一定要小心,就连吃食,也莫要大意。”
杨进闻言去看他的眼睛,见那里面盛满了担忧,心下十分感动。
他虽然不知道崔容为何紧张至此,却还是十分郑重地应了,一边安慰地不停抚着他的背。
良久,杨进才再次开口:“我离京后,有件事要托付于你——旁人我信不过。”
崔容见他说得郑重,也收拾情绪等待下文,杨进却要他陪自己一同出门。
两人骑马行了大半个时辰,却到了一间十分僻静的小寺庙。
崔容有些不明所以地看向杨进,后者上前轻轻叩响门扉,不一会儿从里面出来个穿着青灰色僧衣的小和尚。
小和尚显然和杨进十分熟识,双手合十行了个礼:“施主来得早了。”
“我要离京一段日子,短则半年,长则三五年,以后两个孩子的事就要托付给我这位朋友了。”杨进侧身将崔容让了出来。
小和尚看了看崔容,又向他行了礼,然后将二人请了进去。
“来龙去脉,我回去再与你细说。”杨进在崔容耳边道。
崔容心中虽有无数疑问,听他这么讲也就暂时搁下,神色如常地跟着小和尚进了后院禅房。
不一会儿,门外想起了孩童清脆的欢笑声:“爹爹!爹爹!”
紧接着两名四五岁的男孩冲进来,一前一后扑倒杨进身上,闹着要抱。
这两个孩子长得一模一样,竟是一对孪生儿。崔容细细端详,觉得他们眉目间与杨进颇有几分相似,心下便猜了个大概。
大周朝惯例,皇子一旦成年、娶妻纳妾,就会搬出皇宫自立府门。
大皇子、二皇子、四皇子,甚至刚满十六的六皇子,都已经有了自己的府邸,而杨进却还居于宫内。
崔容原先就疑惑他为何迟迟不娶妻,甚至侍妾也没纳一个,后来两人互通心迹,此事便被他抛之脑后。
现在,杨进却忽然冒出一对双胞胎儿子,还这样小心翼翼地藏在庙里,背后一定有什么内情。
崔容不动声色,嘴角含笑地看着杨进将两个孩子一左一右地抱起来,问他们起居学问。
这两个孩子也十分聪慧,口齿清晰,答得有板有眼。
末了,杨进将自己要离开的事说了出来。
两个孩子对视一眼,一人便乖巧地说:“爹爹放心,我和宣儿一定听容哥哥的话,乖乖等爹爹回来。”
两个孩子大概是见崔容年轻,便如此称呼。
杨进闻言动作一滞,却令崔容忍不住笑出了声。
****
回府之后,杨进才将当年之事讲给崔容听。
杨进生母当年是薛贵妃身边的宫女,因为生得美貌,入了承乾帝的眼,春风一度生下皇子,封了个才人。
生产时,杨进生母落了病根,拖了没两年就去了,杨进便放在薛贵妃名下养着。
杨进幼时体质上佳,可到了十岁时候突然显出体虚之兆,隔三差五便要生病。
他在宫中没什么地位,一些小病就拖着了事。有位老御医大概是于心不忍,偶尔替杨进把脉,日子久了,遮遮掩掩地向他透漏了一点内情。
原来那段时日杨进的饮食中被人为地加了些东西,虽不致命,却能令他元精衰弱,危机子嗣。
——好在用药时日尚短,子嗣虽艰难,倒也并非毫无希望。
这手段太过阴毒,令杨进心中愤恨难平。
宫里从来不是清净地,然而杨进自认毫无威胁,却还是有人用尽这般歹毒的心思斩草除根。
也就是从那时候起,他发誓要一争高下。
到二十岁,近身伺候的一名宫女对杨进暗生情愫。
然而他生来对女子并无太大兴趣,心思又都放在挣扎求生上,便不曾回应。那宫女伤心之下,竟然用药设计了他,还一举得孕。
杨进本欲顺势纳宫女为妾,在得知她有孕之后,却不敢轻举妄动——若被当初那下药之人察觉,这宫女定然性命不保。
他知道自己子嗣艰难,因此各位上心,想尽法子放那宫女出宫,找了处宅子养了起来。
谁知宫女竟怀了双胞胎,生产时就挺不住去了,这俩孩子还是产婆当机立断、剖腹救出来的。
之后为避人耳目,杨进就把孩子养在庙里,偶尔才去看望。
“这俩孩子是我最大的秘密,”杨进说完,沉默了一会儿才道,“这一去吉凶未料,他们如有你照拂,也能令我安心一些。”
崔容没料到听来这样一段往事,心中一时滋味万千。
他知道杨进在宫中不易,但此时才明白竟如此艰难。想起杨进受过的诸般苦楚,崔容只觉胸中发闷,一言不发地上前抱住他。
****
第二日,圣旨果然下了,令五皇子杨进暂代大将军之职,率领十万大军,与另外三名将军一道前往定州,三日后便出发。
崔世青所在的神策军亦在其中,他也要随军前往边关。
时间紧迫,崔世青来不及告别,只叫人给崔容捎了一封手书。
崔容打开来一开,除了寻常的叮嘱之外,在信的最后写着一行字:小容且安心,到了定州,我定会护他周全。
崔容一下子就明白这个“他”指的是杨进,心下微惊。
但想到崔世青向来是水晶心肝,被他瞧出什么似乎也不应该太意外——好在崔世青信得过。
二月二十五,十万援军朝着西北进发,承乾帝亲自率文武百官于长安城外相送。
崔容站在末尾,只能远远瞧见杨进一身戎装,心中虽然万分焦急,却也亲近不得。
临行前,杨进向崔容的方向看过来,两人四目相对。
“我等你得胜归来!”崔容用口型说,也不管杨进是不是能看清楚。
他看见杨进微微点了一下头,转身上马,在震天的鼓声中越走越远。
第六十二章、风云变幻
杨进所带的十万大军,虽然一同离开长安;事实上分作了两个部分。
大队人马由陈将军率领作为后援;而杨进亲自挑选了一万余名精兵,和赵将军共同带领着,快马加鞭、日夜兼程往定州赶。
杨进是养尊处优的皇子;众人原本以为他受不得苦楚,委婉地劝他随着大部队走。
但一天天下来;杨进与众将士同吃同往,虽面露疲色,却不曾叫一声苦喊一声累。
众人对他心生敬意,一句“大将军”也终于有几分出自真心。
原本是近两个月的漫长征途,在这样除了短暂睡眠几乎不停止地疾行下;只用了不到一个月。
这非人的速度不仅出乎定州城军民的意料;更是在敌人的算计之外。
那时候,定州已经被围了一个多月,城内粮草告急,每天都有数十人死去,先是守城的士兵,很快就有饥饿或重病的百姓。
定州是西北第一大城,原本十分繁华,如今这场仗打下来,已经变得十分萧条,街道上除了形色匆匆的士兵,偶尔才能见几个神色麻木的百姓。
两军僵持这么久,突厥自然也有消耗。但是他们处于主动地位,又有从他处掠夺来的补给,境况比大周士兵要好得多。
随着时日渐久,守城的孙将军早就对援军绝了希望,连遗书都写好了,不过尽人事听天命——定州城,已到了风雨飘摇的时候。
杨进所带的一万精骑就是在这时候赶到的。
定州城的惨状激怒了这些血性男儿,他们顾不上长途跋涉的劳顿,一个个血色充目,发出震天的嘶吼。
写着“周”、“杨”大字的旌旗被高高举起,鼓声如雷,令所有人士气大振,只恨不能立刻浴血奋战,将突厥蛮夷赶出大周的土地。
杨进并没有实战经验,索性将指挥权全权交予赵将军,自己跟在众将士中一同听候调遣。
他以皇子之尊,如此身先士卒,军心又是大振,连已至极限的守城将士们都被激起战意,与援军内外夹攻,越战越勇。
突厥人措手不及。
他们原本是派了重兵攻打定州,但定州毕竟不是那些边关小镇,短时间内也攻不下,突厥大军的首领便只留下万余人围住定州消耗敌军,分出兵马继续去他处攻城略地。
突厥人没料到定州的援兵来得这样快,仓促之下应战,只坚持了一会儿就显出败象。
——在消耗定州的同时,这些突厥人的战意也在悄悄流逝,比不得杨进所带兵马士气高涨。
那突厥首领见状,干脆下了撤退的命令,凭借着胯下良驹迅速后退。
杨进本来以为第一场仗会非常艰难,没料到两军刚刚照面没多久对方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