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宋杨氏帕子抹了左眼抹右眼,“可把我急死了。怎么说、怎么劝都不听,没得办法,我也就推了。”
李家婶子指了指点心盒子,“这是——”
宋杨氏捏着帕子,“这不是正平那孩子心实在吗!怎么都觉得我家小妹好,这不这个月又派媒婆上门了……”
李家婶子急急的打断她,“那这次小妹总算答应了吧?!”
宋杨氏紧握着李家婶子的手,眼神看她就像看亲人一样,“李嫂子还是你明白我啊。你说正平这孩子心眼实,喜欢上小妹便再也不喜欢别个了,一次又一次的上门提亲,你说这天下还有几个能这么喜欢小妹的?”
一口一口喜欢,这不还没嫁过去嘛。李家婶子口是心非的道:“是啊是啊。咱们小妹这么好,特招人喜欢,和家是个有眼光的。”
宋杨氏又道:“可不就是这个理嘛。可是小妹还是不干……”
“哈?”李家婶子简直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这样了还不干?
宋杨氏手指颤抖的指了指宋小妹的房间,“你说吧,你说她倔不倔?她说她不干,她说和家若是有心,定会再来的,她说和家来,她看明白和家的心了,和家若不来,你更是看明白和家的心了……”
最后,宋杨氏收了哭声,“我虽然觉得正平是真心的。但是小妹的想法我也同意,小妹现在还没嫁,村里村外不少人说她坏话。现在,我到要看那起子小人,还敢说什么。说什么小妹没人要!说我们什么眼高于顶!说我们只认钱不认人!”
李家婶子无语。是以,等她出去宣传宋家大喜事的时候,便拉下了脸:
“你说这宋小妹啊,你也不看自个多大年纪了,以前你家有钱的时候,就不说了,现在和家求了两次亲,你也拒了,还说什么书里,书里头有个屁啊,能吃饱饭不!还有杨氏也是,还附和她的想法,妈妈呢,真不知道她是怎么想的,你当你女儿还是十四、十五岁的姑娘呢。脑子进了水吧……”
众婆子一阵的点头同意。但也有一、两个说了不同看法的:“也没准人家真是那么想呢,再说宋小妹那脸蛋确实长得不错……”
李家婶子说:“长得不错又怎么咧,十七了呢。你能水灵几年。还这么傲气,你当自己是谁。”
又另有同意李家婶子的说道:“程家的你也动脑子想想,凡是脑子没进水的,能让自己女儿十七还没人家?难道你也愿意让你女儿……”
程家的连连挥手,“可别说我女儿,我女儿吃香着呢,十三的时候就许了人家呢。”
李家婶子磕着瓜子,“我看宋家、和家这事,得黄!和地主要什么姑娘没有,要到你家吃闭门羹。还不只一次、二次。”
于是乎,村里的就这么一下午,传出了宋家母女脑子进水的事。点头附和的便有宋李氏。
作者有话要说:我设定的是富贵人家十三、十四嫁人。乡下没那么讲究十四、十五,所以文章最开始16的宋小妹被人说老姑娘,现在几个月过去,她满17了,就更老了。
其实这么一算,我把年纪定的小了。但这份再改太乱了。
挖鼻孔,我以后肯定是越写越好的。
————不要以为偶不在,就霸王哈~~~飘
55
55、悠闲生活 。。。
因着堂屋说话的声音比较大,苏兰听了个八九不离十。等卸了牛车,李家婶子也走后,苏兰正有话要问宋二郎,却发现宋二郎脚步往正房的方向走了两步,立刻又缩了回来。
苏兰问道:“二郎,怎么了?小妹的婚事,你不去问问?”
宋二郎继续卸车,“等大哥回来,我先问问大哥。”
苏兰心下疑问宋二郎怎么不去问宋杨氏,反倒要去问宋大郎,不过她想起宋二郎最近的变化,发现宋二郎现在几乎很少提及宋杨氏,或者可以说,宋二郎已经没有以前,那么把宋杨氏看得那么重了。
话说一个人想得多了、学得多了、做得多了,除了自身会发生变化,他看周边的事物也会发生变化。说透了,人变聪敏了,就没那么好类型了。
宋二郎最近学得最多的就是好听话,然后他就那么无意的发现,自己敬重的母亲,以前说了很多好听话——宋二郎之所以用这个贬意的语气,是因为宋杨氏只是说得好听而已。
她当然也有做过几件关心他和宋三郎的事——不过,宋二郎回想起来,旁边都有宋爹在,且很快全村都知道了。
这样的宋杨氏,和吃亏闷在心里、做了好事也闷在心里的自家媳妇一比。
宋二郎对宋杨氏就有那么……当然养育之恩,宋二郎是不会忘了。
宋二郎从宋大郎处,问了事情的经过,立刻便一五一十的告诉了苏兰。
苏兰把脚上的棉袜子取下来放到盆子里,刚倒了热水要洗,便被宋二郎强抢了过去。
苏兰笑道:“你个大男人蹲在地上洗女人的袜子,你也不怕别人笑话。”
宋二郎看着灯光下苏兰越加柔美的脸,“我洗我媳妇的袜子有什么丢脸的,别人想洗还洗不着呢。”
苏兰笑骂:“贫嘴。”
苏兰想起刚才宋二郎说的话,又道:“我到是不怎么知道和家,不过小妹着实该找个人家了,这样吧,我平时也机灵点,有合适的,记下来给娘参详参详。”
话虽如此说,苏兰却并不是真心要帮宋小妹寻夫家。
因为就宋小妹的脾气,她就算尽心尽力寻了,百分之九十要落个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再有,就风俗民情、以及她平日观察宋小妹,并不是心气高,要找什么读书人的样子,所以她觉得宋杨氏、宋小妹这么拒绝和家,有些不对劲……
宋二郎一边洗袜子,一边笑道:“以前我们家以我爹最不同意和家,爹说和正平这人行事不正,不是良配。”
苏兰道:“说起来林大哥和他儿子有剩,不就是帮和家翻瓦,林大哥摔着了腿,只给了连工钱都不够的一角银子,把他们打发走了。当时抬林大哥回来的,还是有剩和几个同村的呢。”
宋二郎皱眉:“上梁不正下梁歪,这也就是爹不同意的原因了。”
苏兰又道:“那娘亲不是说,等和家再一次求亲就要同意吗?”
宋二郎头也不抬的说:“刚刚我和大哥去跟娘说了,咱们会帮着小妹寻人家,也会给她添嫁妆,不会委屈她。娘说若和家再来提亲,那是真正的喜欢小妹,所以同意小妹嫁过去。说这事她自有主张。”
宋二郎有些气馁,“三、四年前确实有很多人向小妹提亲,一直没看到中意的,后来三弟病了……也就拖到了现在……”
苏兰见他的样子,试探的说了一句:“我觉得小妹也不要太挑的好,以前若三弟没病,一个举人是没问题的,三弟是在考举人的路上病到的。”
苏兰见宋二郎认真听她说,又道:“我想爹、娘——其实就是我的女儿,我也这么想,左右不过是一年的时间,能寻到更好的人家,也可以等等。可是天不从人愿,谁又想病倒呢。我想三弟比谁都难过,你看以前没分家的时候,你再看现在分了家,精气神、每顿饭都多吃了一碗……”
宋二郎突然笑了,“你这么一说,我倒释然了。只是上天捉弄人罢了。这么一想,三弟恐怕也很放在心上,我得劝劝他,叫他放下心里头的包袱,早早把病好了。”
宋二郎又道:“媳妇,我和大哥认为和家不会再来提亲,他叫大嫂打听着呢,你也留心一下。”
苏兰笑道:“还用你说。虽然分家的时候,分了她半成田地做嫁妆,但是做哥哥嫂子的也不能就这么了,多多少少也得给她添几件像样的嫁妆。”
***
第二天在出摊之前,宋二郎抓住吃早饭的时间,把和家来提亲的事跟宋三郎提了一提,又叫宋三郎不要把宋小妹现在还没嫁人的事,全拦在自己身上,叫他放宽了心,好好养病。
宋三郎是又惊又喜——他哥怎么一夜之间就这么开窍了呢。说话一套一套的,跟以前很不一样。
宋三郎又听到宋二郎三、四句不离苏兰,脸上又是自豪、又是得意的让人看了想打一拳头的得瑟笑容时,宋三郎就猜到,自己二哥的改变,却是从二嫂子进门后开始。
正好,苏兰进房间叫宋二郎该走了,她眼角看到宋三郎放在床尾的、她做的绵袜子的时候,顺手就把袜子放到火炉旁。
苏兰说:“家里又没烧炕,你每日起来在屋里走几圈,天冷,你身体又弱,脚底肯定也冷,你不方便的话,就叫小义把袜子放到炭火边烤着,烤热了放到被窝里,下床穿的时候,便是暖和的。亏得你平日还说最看重自己的身体,我看你也同你二哥一样,嘴上说得好听,实际上最是粗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