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萧家有祖训,早干什么呢,用我们的女儿冲喜,如果你孙子死了,我们女儿守了寡,我们也认了,但现在你们孙子冲好了,我们女儿也被你们用了,却又冒出什么祖训来,要悔婚,说出来让大家平平,哪有这个理?这纯是以势压人?李家毕竟也是商贾大族,不是小户人家,随便出点钱就能摆平的,越是大户人家,越讲究体面规距,真闹僵了,那可真伤了萧家体面,再说他萧家也丢不起这个人啊!
老太君猛又想起半月之期的事,无论算命先生的话是真是假,事关俊儿的性命,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半月之内是动不了梦溪的,还得继续用人家的女儿呢,想起溪儿的贴心,老太君一时心乱如麻,她也当真做不出这卸磨杀驴的事,无奈祖训不可违。
罢了,俊儿还小,接任家主之前总能想出法子休了她,这事还是缓缓再说,苦思良久,抬头问侍书:
“这件事情,还有谁知道?”
“除了奴婢,再没人知道,奴婢一得知此事,知道干系重大,早封了表哥的嘴,赶着回来禀报您,让您早早拿个主意。”
“你做的很好,这件事别让任何人知道,包括二爷,听到没。”
“奴婢知道该怎么做。”
“去账房取些银两,去封了那些传话人的嘴,你知道该怎么做。”
“是,奴婢知道。”
“吩咐大太太一声,从十五开始,我要戒斋三日,五月十八去净云寺还愿,派个小厮去回大老爷,让他安排一下,现在俊儿病好了,全是上天有好生之德,从十六开始,萧家在净云寺外施粥三日,一来感谢上苍,二来为俊儿祈福。”
老太君想起萧俊病重时,她在净云寺许的愿,于是吩咐侍书道。
“是,奴婢这就去安排。”
“你下去吧,让侍画进来伺候就行。”
“是。”
“回来。”侍书走到门口的时候,又被老太君叫住
“老太君还有什么吩咐。”侍书忙转身走了回来。
“转告大太太一声,就说我吩咐的,俊儿现在身体尚未恢复,原定的后日二奶奶拜宗祠的事情,暂时取消,日子以后再另选。”
“是,奴婢这就去安排。”
侍书转身出了老太君的屋子。
……
老太君的喜好就是萧府的风向标,随着侍书的传话,萧府的高层很快就知道了老太君取消了二奶奶拜宗祠的事,这意味着老太君不认可二奶奶的正妻身份,依大齐礼俗,娶正妻进门,第一天拜堂、第二天捧茶,第三天就是拜族里的宗祠,只有拜了宗祠之后,妻的身份才会最终被族里认可,婚礼才算完成。
梦溪冲喜,因为二爷有病,所以老太君将此事定在第七天,虽违了习俗,但终是有情可原,现在取消拜宗祠的日子,这另定就不好说了,一天也是他,十年也是他,但只要一天不拜宗祠,这妻礼就不完整,妻的身份便不被认可,这可是大事。
大老爷知道这件事后,很是迷惑,他打心眼里满意这个儿媳妇,不知老太君这葫芦里又卖的是什么药,怎么说取消就取消了,都没和他这个当亲爹的商量一下。
不知老太君又听信了谁的谗言,摇摇头,毕竟是亲娘,这古代百事孝为先,母亲定下的事情,虽不明白,也不敢违背,打算找机会和母亲谈一谈,早些定下日子才是,用人家的女儿冲喜,本已委屈了人家,不能再让人家这么不明不白地住在府里。
听了这件事情,最开心的是大太太了,她明白,这就意味着梦溪在老太君面前失宠了,看以后谁还护着她,想起昨天姐姐来信,说她女儿张秀因恋着表哥萧俊,死活不肯嫁,最后以死相逼,夫家没法,直接把婚给退了,听她姐姐的意思,张秀说只要能嫁给表哥,做妾也可以,大太太怎么舍得让自己的外甥女做妾呢?反正俊儿现在还年轻,以后可以徐徐图之。
老太君取消了拜宗祠的事情,对梦溪以后在萧府的日子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但梦溪并不知道这些,她此时正领着新买的丫鬟知秋畅游萧家大院呢。
第四十二章 惊闻祖训
进府几天了,由于二爷病着,每天要照料他的起居,梦溪一直不得闲,现在收了红玉,便不同了,吃过午饭后,萧俊便直接去了西屋,由红玉伺候着,她难得偷闲,便带着知秋,参观起萧家大院。
走在青砖铺成的小路上,看着四处的花草树木,小桥流水,整个萧府占地大约100多公顷,四周筑有四米高的院墙,里面馆轩榭舫,亭台楼阁应有尽有,和前世去山西游过的乔家大院相比,乔家大院只能算是小户人家了,乔家大院给她的感觉太过匠心,而萧大家院却流于自然,真可说是虽为人作,宛自天开。
梦溪和知秋沿着前面的青石台阶拾级而上,抬头看到山顶处有一小亭,想着登高远眺,更能一览萧家大院的无限风光,便扶着知秋登了上去,来到亭中,已是又累又热,见有白色大理石做的台矶,配有四个小凳,清凉无比,便倚栏坐了,俯瞰整个萧家大院,让梦溪顿觉心旷神颐,想在这休息一会,吩咐知秋去近处取些茶来,一个人坐在亭中欣赏起美景来。
望着眼前峥嵘轩峻的厅殿楼阁,蓊蔚洇润的林木山石,梦溪不由感慨萧府的奢华和富有,想起自己不过是一缕幽魂,喑叹:前世游过的皇家园林颐和圆也不过如此,虽客居至此,但如此美景,有幸来此一游,也不枉此生,只是不知是否还有回去的路。看着如此良辰美景,自己却不能溶于其中,心中感慨,随口念道:
长恨此身非我有
何时忘却营营
夜阑风静縠纹平
小舟从此逝
江海寄余生
“好诗,好诗,二嫂不仅菜做的味道精美,文采也如此出众,二哥真是好福气。”
梦溪转头看去,原来是三爷萧韵,正摇着扇子,缓步走进凉亭,梦溪忙站起来,朝萧韵一福:
“三叔好兴致,怎么今天没去塾里?”
“大哥马上要走了,奶奶让我和先生告了假,这几天在家里陪陪大哥。”
“大爷要走了,要去哪里?”
“二嫂不知,大哥去岁外放平西的武川县知州,从五品,一任三年,这次因为二哥病…,二哥大婚,才告假还乡,那边府尹已经发函催了二次,这次大哥不得不走了,昨日和奶奶定了这个月十六离开”。
萧韵想说大哥因着二哥病危才告假回来,但想起当着这位冲喜的二嫂说不太好,又忙改了口。
“大哥这次去了,只有年底才能回来了,大奶奶也一起去吗?”
“奶奶原意是想让大嫂留在家里伺候父亲、母亲,但想着大哥一个人在外三年,怕姨娘伺候不好,便准了大嫂照顾大哥,让两个姨娘都留在这边。”
“哦,我还听红珠说起过,二老爷现在也外放做官,不知做的是什么官?”
“二老爷原来一直在平阳城的,去年才被外放扬州府尹,正三品,因为去了不到一年,这次二哥大婚,二老爷拖不开身没有回来,只派了堂兄回来,说是路上阻了,不知什么原因,直现在也没有回到平阳城,竟错过了二哥的大婚。
”大爷现在外放做官,三叔也将在明年参加乡试,怎么独独二爷不求功名。“
梦溪恍惚记得萧俊好象也没有功名,于是迷惑地问了出来。
萧韵象看外星人似的,看了二嫂半天:
”二哥从没和二嫂提过,二嫂当真不知?“
”提过什么。“
”我们萧家的祖训,萧家世代家主不得入朝为官。“
”哦,我还真是第一次听说,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祖训?“
”我也是听奶奶说的,大齐建国之初,论功行赏,老祖上宫圣显将扶佐其登基立下汗马功劳的萧家、司徒、李家、欧阳四大家赐为世家,世家家主代代相传,各自掌控着大齐的盐,丝绸、运输、粮食等关系国计民生的垄断行业,并享有经济特权,但老祖又怕世家做大,联合起来从经济上控制了大齐,将来和自已的子孙抢江山,便与四大家主商定,大齐的经济命脉由四大世家分别掌握,但世家要立誓不得结党立派,世家家主更不得入朝为官,一生不得从政,只有外敌入侵时,世家才可挺身而出,辅佐当朝皇帝共抗外敌,保我大齐江山。
因此当时四大世家老祖都立了祖训,世家的各代家主不得入朝为官,大齐还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外戚及世家成员入朝为官者,最高不得超过三品,所以二老爷即使政绩卓越,也不过正三品,听说还是去年背着老太君走了太子的门路,才得到这个外放机会,现任家主大老爷和下一任家主二哥都没有官品,一直在打理我们萧家的产业。“
梦溪听了这话,想起二爷中的毒来,暗想:看这位三爷每天惫赖玩耍,不喜看书,听说这三爷连续两次乡试不中,是不是因为觉得出仕无望,才想着争夺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