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运粮车?皇太极一下子急了:操你妈,你们缺心眼啊,怎么可以让大明这么明目张胆的运粮,快快快,马上给我把牛车驴车统统牵回来。
两万喝得迷迷糊糊的清兵,匆忙上马,冲啊,向着吴三桂的运输队冲了过去。
这时候就见远处有火花闪动,轰的一声声巨响不止,数不清的炮弹,奔着清兵发射过来,清兵叫了一声妈,掉头飞快的逃回了大营。
吴三桂返回宁远。
洪承畴给他的工作报告打评语,曰:忠可炙日,每逢大敌,身先士卒,剿杀虏级独多。
这评语,高到了不能再高。
总之,松锦大战的第一个阶段,成为了吴三桂个人的表演舞台,让他出尽了风头。尤其是他平安无事的于清军合围中运粮之事,搞得皇太极精神恍忽,神智错乱。
然后进入了松锦大战的第二个阶段:大决战。
(9)乳峰山上生死之战
在这个阶段里,皇太极亲统大兵围困锦州。
先清除了锦州外围的明军敦台,这些敦台是明军用来监视清军,传递消息的设施。敦台被摧毁,锦州的祖大寿就成了聋子瞎子。
然后清军全体出动,将锦州城郊的庄稼统统割光。
仍然是深沟壁垒,填壕毁堑,将锦州彻底的孤立起来。
明朝廷大惊,首先兵部提出研究报告:皇太极的锦州之战,是大凌河战役的再一次重演。
明摆着,这一次清兵不仅想拿下锦州,拿下祖大寿,还想借此机会拿下松山。
祟祯皇帝大怒,发旨问曰:洪承畴,你干啥呢?还不快去解救锦州。
于是洪承畴率了八员大将,王朴,杨国柱,唐通,白广恩,曹变蛟,马科,王廷臣,吴三桂,以及副将以下职务的各级领导两百多名,共率步骑十三万,往援锦州。
明军老传统,临战之前首先是誓师大会,这一次的地点选择在宁远,十三万将士推出代表,慷慨激昂的念了决心书,各总部指战员纷纷请战,首战用我,用我必胜,总之,情绪是非常高昂的。
洪承畴说:用用用,用你个头,这八员战将,只有白广恩,马科和吴三桂象是那么一回事,其余的五员战将,不过是凑个人数,帮助吃饭,还用你必胜,别忽悠了。
视察过前线之后,洪承畴打报告,要求增兵。十三万人远远不够用,清兵比明军人数更多,所以明军至少要增加到十五万。
报告递交上去,明廷内阁会议经过激烈的争论,最后没个结果,报交祟祯决断。
祟祯说:批准。
批准是批准了,但那两万援兵还不知在哪儿呢。洪承畴只好继续向前推进。
走着走着,洪承畴叫一声停。他向前一指:看到了没有,那座山,就是乳峰山,是这次战斗的决定性制高战,目前清兵已经先入为主,如果拿不这乳峰山,那么这场仗,用不着再打,我们就输定了。
精锐出动,拿下乳峰山。
立即,八镇兵马,除了唐通那一路迟到未至之外,其余七镇,统统出动精锐步兵,带弓箭,携枪炮,分东西两侧,兵分七路,向着山顶进攻。
山顶上的清兵发现明军冲了上来,就大喊大叫,搬起石头用力往下扔。不料这七路明军都是最精锐的悍死之士,看着自己的兄弟被石头砸得血肉横飞,明军非但没有退缩,反而激起了同仇敌忾之心,放开喉咙拼命的吼叫着,你清兵没砸死我,老子今天就非要爬上去不可。
锦州城中,祖大寿听到外边呼喊连天,知道援军已至,就立即打开城门,引军出来,排好队形,也是站在那里放声呐喊。这个做法主要是让明军增添点精神头,稍带着在心理上打击一下清兵。
明军终于爬上了乳峰山,清兵凶猛的扑了上来,双方展开了恐怖的肉搏战,使用的武器主要是牙齿和指甲,你掐我脖子,我抠你眼珠,满地都是滚打个不停的人,喊杀声倒听不到了。
这时候喊杀声却从山下突兀响起。
一支埋伏在西石门的清骑兵两万人,突然冲了出来,径冲明军左翼,打谱要打明军个冷不防。
可这支清兵没长眼睛,左翼部队,恰恰是吴三桂统领。
这一年,吴三桂二十九岁,统部队两万人。
他用了一种奇特的方法,训练自己的部队,从两万人中精选中一千骁死之士,每五十人为一队,总计二十队。每队再设领队一名,他把二十名领队的姓名,都写在竹签上,竹签就插在靴筒里,遇到战事,顺手拨出一支,喊出领队的名字,领队就会飞马而出,与吴三桂相并驰骋,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这次清兵来势汹汹,数量较多,所以吴三桂顺手从靴筒里一抽,把二十个竹签全部抽出来,大喊一声:与我来,杀啊。
一千精锐骑兵,马上呜嗷尖叫着,抢在吴三桂前面,向着清兵狂冲过去。他们直冲进清兵堆中,绕一圈再冲出来,返身再冲进去,如是者没完没了,连冲了十多次,彻底把清兵冲击得傻眼了。
原来,清兵打明军,最惯用的战术就是用骑兵冲击大明的步兵,一冲就散,而后大清的骑兵们快快乐乐的追着落单的明军砍脑袋玩。却不料这一次事情反过来了,明军非但没有被冲散,反而自己的队伍被冲得七零八落,由于缺少足够的心理准备,许多清兵伤心的大哭起来,拨转马头掉头就逃,被吴三桂一通追杀,仅他一个人就摘了十颗清兵的首级。
清军火了,好你个明军,竟然敢用我清军的战术,那就别怪我清军也用你们明军的战术了。
牛车迤逦织驶出,拉着三十门红衣大炮。
清兵向明军开炮了。
(10)请给我半个月的时间
大明晚期,火器是相当发达的,尤其是当袁祟焕一炮轰得野猪皮魂归西天之后,这就更刺激了大明王朝研究火器的热情。
但是,只有热情是不够的,火器这东西,讲究的是科学,但是大明王朝时代,科学是处于一穷二白的阶段,所以火器的研制,自然也不可能有什么进程。当时的火器有一个要命的毛病,那就是动不动就爆炸,经常性发生在向敌军轰击的时候,轰的一声,敌军没轰到,大炮爆炸,把自己炸了个魂飞天外。
所以当时的情形,火炮这东西虽然生猛,但如果能不用,大家是尽量不用,以免火炮爆炸,伤及自己,那就划不来了。
总之,不是打到急红了眼,是不会动用火炮的。
现在是清军打急眼了,悍然出动了火炮。
明军大怒,你个原始人清兵也敢动用大炮,太不象话了,把咱们自己的大炮拉出来。
双方展开了火力交换,从早晨直打到午夜。
猜一猜,有多少人死于这猛烈的炮火之下?
一个也没有。
虽然清兵没轰到一个明军,明军也没有轰到一个清兵,但令人可喜的是,也没听说哪门大炮自己爆炸。这说明,明清两家的火炮研制技术,确实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这次规模性交火,双方共投入兵力三万人。
但是伤亡数目,却是令人难以置信的低。
山顶上,明军掐死清兵二十个,还捉了一个活的。而明军仰攻,居于被动挨打的局面,只是阵亡者就有738人,轻重伤员793人,最离奇的是,还有657匹马骡被击毙,也不知谁这么缺德,竟然挑这些善良的牲畜下死手。
战事结束,洪承畴召开会议,总结说:这场恶仗,听起来是我们羸了,但如果考虑到我们所付出的惨烈代价,实际上是我们输了。
我们输得最惨最惨的,是这场仗对于锦州的解围没有任何效果。
听着明军打得凶猛,可是清兵连死带伤也不过三十多人,仗要是这么打下去的话,那铁定是没希望的。
一千多明军,换三十个清兵。
不能这么打啊,真的不能这么打。
可是不这么打,还能怎么打呢?
到底应该怎么打,现在洪承畴也弄不清楚,他必须要花时间,寻找清兵的弱点,研究全新的打法。
打报告给朝廷:死者方埋,伤者未起,半月之内,即再督决战。
洪承畴的意思是说:给我半个月的时间,就半个月,让我好好琢磨琢磨怎么打……
朝廷回电:不行!
现在就得打。
(11)皇上最恨别人吃饭
反对洪承畴研究清兵弱点,要求他闭着眼睛上前打的,是新任兵部尚书陈新甲。
实际上,祟祯皇帝这一次没有犯浑,明确的支持洪承畴等半个月后再行决战。但是这老陈太有责任心了,他提出来的观点是:洪承畴已经出关一年了,已经花费了十万两白花花的银子,这么浪费下去太令人痛心了,要节约闹革命,怎么能因为找不到清兵的弱点就不打了呢?
要打,要快点打。
看祟祯皇帝明显支持洪承畴,陈新甲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