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8点30分,学生正式入场,从艹场、花园等地转移到教学楼。
第二中学考场的家长们都聚集到了校门外人行道的树荫下,等待考生旗开得胜。七月的南华当真很热,即使是早上八九点,家长们也不停地擦汗。
“第二中学就是第二中学,这气派啊,就连校外的人行道都种两排树,这树龄起码得有二十年了吧,孩子沿路上下学不都怕挨太阳晒。”
说话的妇女对一流中学校内校外环境颇为惊叹,显然她孩子不是一二三四中的,否则就不会拿此当成话题。毕竟,在场没人愿意跟她一起感叹校园环境。
“这也太晒了,一会儿这人都被太阳烤糊了。”
旁边穿着稍微得体点的妇女说道。
“呸呸呸,什么烤糊,别说些不吉利的话!”
旁边一个70多岁的老人被吓坏了,生怕连累到自己的孙字,赶紧帮她纠正。妇女人想了想还真是这回事,自己堵住嘴巴小心再说出“禁语”。
迷信也好,无知也罢,反正高考就是不能出一丝疏漏。
第二中学外的人行道树荫遮天蔽曰,只有少许阳光从绿叶之间透了进来,早晨的空气稍稍又增加了点温度。聚集的人群为贴着斑驳光圈的人行道带来了更多的热量,虽然光照并不是相当充足,空气和气氛仍旧十分热烈。
“话说,刚才那都是些什么人啊,一个比一个大腕似的……”
“都是些魑魅魍魉,开车送孩子来,接着又开车回去了。”
即便是市长,也很少有人认得出他们,估计得到明天才能看到市长亲临二中考场的消息。社会贫富问题此时初显端倪,刚才不敢说的话题渐渐被放开。
“有钱了不起啊,有钱可不一定考得好。”
“你这是仇富心态,富人家的孩子能请到一二三中的名师单独家教,成绩能不好才怪。另一种成绩好的是穷学生,他们努力学习改变命运,我们这些中产阶级……唉——”
“先别说了,瞧,又有一辆轿车来了。”
又是哪一路的大腕人物?整个家长群体瞬间安静了下来,朝校园门口的方向看去……迅速看了一眼在校门外短暂停车的轿车,某位家长笑了一下说道。
“嘿,什么轿车,那分明就是辆红色桑塔纳,以为摘了灯饰我们就认不出你是出租车了?”
虽然自己没有车,有的话早就开回家了,等考完时再来接送。但对于红色桑塔纳,众人摸摸钱包还是能买一辆两辆的,近年来车子的价格可越来越便宜了。
拿掉出租车】的灯饰变轿车?可不是每个人脱掉工作装都能便名模——
随着心态不知不觉的变化,众人不打算再密切注视着那车子的一举一动。不过在收回眼神的下一刻,令人惊讶的事情发生了。只见车上下来两个相对玲珑巧致的少男少女,被门卫拦了下后亮出了准考证,接着急冲冲的奔赴考场。
家长们看看手表,时间是8点50分,离考试时间还有10分钟。
“这两个……”
到底是初中生还是小学生呢?不知道该怎么称呼他们的家长,有些不敢置信地朝旁边的人问道:
“那两人也是来参加高考的吗?”
第二二七章:高考(下)
“应该不是吧,看起来不像高中生。”
“可是门卫放他们进考场了呀,而且好像还拿出了什么证件。”
“我看应该就是参加高考的……”
家长们坐在人行道的树荫下发表着意见。
南华市这座闻名遐迩的学校,早已成为江南省中学生羡慕不已的圣地之一,高考时冒出各种牛鬼蛇神实数正常状况。一些对他人来说极为普遍的现象,在从未接触过的人眼前就会成为异变,为生活增添各种五彩缤纷的颜色。
“这你们就不知道了吧,他们和我女儿一个班的,小点的叫梨木,大点的叫木子,独霸今年理综考试一二名呢。”
“11岁半啊,在美国倒是有12岁上大学的,燕京那边好像也有个14岁上大学的,这两孩子是破世界纪录了吧。”
“经你们这么一说我想起来了,他就是那个在美国拿了两次数学竞赛冠军的梨木?这新闻在当时可火了两次啊。”
获奖、冠军和学术上的成就远比其它东西更吸引人,多数人能记住的成就大底就是这些,不过也有些特别关注的人,比如说看八卦报纸比较多的主妇。
“什么叫才想起来,最近也有新闻啊,已经开了家公司呢。”
“当时正好出差没看到新闻,再说我哪记得那么多名人啊,又不是国家主席之类的人物。主席我也记不住,还是电视台主持人比较好认。”
“你个死相,我看你也就只记得王小丫,你忘了你看的那本《秦时明月》是谁画的了?”
“我就借儿子的书看了下,谁会去看他的名字啊。”
“明明看得那么认真,却连作者的名字都不知道……”
此时已是考试时间,马路上的交通依然正常运行。唯一的变化,便是周围环境变得十分安静。
人行道与学校间的花圃边,一位家长因为天气炎热不停地擦汗,旁边的人问他是不是体虚。不一会儿几个家长都笑了起来,因为这位家长在逗趣说:
“孩子考试,比我自己考试都感觉紧张十倍啊。”
听闻此言,旁边一个带着眼镜的中年也颇为感慨——
“我参加高考好像是昨天的事,一眨眼,儿子今年都高考了。”
“同志,你哪年在哪考的?我看你年纪和我差不多,不会是在最难的那三年考的吧?”另一位男士笑着朝对面打着招呼。
最难的三年,说得是77、78、79年,五门科目总分500分,考到300分就上本科线,310分以上就可以读重点大学。
长条形的花圃边上坐着一扎的人,打招呼的男士旁若无人的坐了过去,而后两人像是知音一样谈起话来。
“你好,我姓杨。”
“我姓瑞,我是1979年参加的高考,考的是江南第一军医大学。”
“79年啊!那还真是最难考的三年呢,我也是79的。”杨先生悠然地说道:“跟现在不同,以前考试的压力更大,现实就摆在眼前:考上大学国家分配工作,考不上就有很多波折。就算进工厂当工人,也要到处托关系找人情。当年一起读大学的大多数都过得很顺当,但落选者即使当上工人,后来也遇到很多坎坷。”
“是啊,一纸文凭很重要。”瑞先生点点头肯定了他的话,“我当时考了343分,最自豪的是化学,同时也是最难的一科,一些化学尖子只考了40多分,我的分数是70多,排在全县城第二。许多同学都没我表现优秀,考不上的大有人在。反正恢复高考那几年,能考上大学是很稀罕的,全是天之骄子。”
言下之意两人都是天之骄子,旁边听着的人皱起眉头,颇为有点忿忿不平。
但自己当时只考上了高中也是事实,此刻无话可说,只能望望考场,孩子是唯一能够给予的安慰,寄托着了对于未来美好前程的幢憬和向往。
杨先生瑞先生逐渐也谈到了正在考场里的考生。
“对了,你孩子成绩怎样,准备读哪里?我女儿学文的,读尖子班,模拟考排名全班总是前十。”杨先生问。
“我儿子在一中读书,强项是物理化学,省模拟考儿子物理满分,高考志愿填的是燕京大学。”姓瑞的先生顿了顿,“没想到今年我也做了一回送考父母。特意向单位请了假,这附近的酒店包了房,中午直接在酒店睡个饱,下午就直接进考场考试。他坐车头晕,吸尾气也头晕,身体可没我们那时候结实咯。”
这时,又有几个人坐了过来,一路挪位置还一路搭着话。
“那不是嘛,我们当时真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当一个大学生多不容易啊。”
“不过要说压力,还是现在的学生比较大点。那时考不上大学还有其他出路,家里压根就没对我有什么期望,哪像现在特意租个房间来陪他考。而现在普及高等教育,学生上大学的机会大增。随之而来的就是就业压力等各种问题,读的不是重点大学就不好找工作,导致孩子从小学就得处于升学压力中。”
“那压力可大得去了,我那时读书比你们还没有规律,我读小学、中学,都没有经历过一次考试,高考是我第一次正式考试。当时高考要考四门,语文、数学、政治,而物理和化学是合成一科考试。”
“你哪的?”
“南华师大。”
大家三言两语,乍一听全都是老大学生呐,恢复高考时含金量最高的一批大学生……于是,随着家长们的聚散和重组,一种叫“圈子”的东西慢慢形成了。
本不相识的家长们——老人坐成一圈;中等知识分子坐成一圈;高等知识分子坐成一圈。有人谈菜价,有人谈社会变迁,话题逐渐变得泾渭分明。
……
说食谱的——
“语文考试完后你打算买什么给他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