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不过还不清楚是否对人体有危害。 这里不总是觉得有什么看不见摸不着的玩意让人难受吗?前两天调了支搞矿产研究的人过来帮忙。 这才搜到这玩意,一开始我都往外星人那边想了。 ”
解晋粗略的做了讲述。
“看来两个‘超自然’现象都解决了。 ”
李弘露出笑脸。
果然跟他所猜想地一样,有些东西也并没有那么古怪。
“你觉得这石头是什么?居然还有铭文。 ”
解晋说得迷惑。 这玩意不仅他没见过,其他人也都没见过。
“石头是陨石,体表有熔壳,还有气印,至于铭文,还没清理看不出个大概。 ”
李弘回答。
“神啊你,搞地质的那帮家伙也说是陨石,还说这么大在国内可以排第一名了。 ”
解晋有时候也挺佩服李弘地百科全书特质。
李弘与解晋交谈时。 老解过来唤走了老杨。 他们两个老头子显然有堆事情要商议。
“王陵塌陷处在哪?”
李弘惦记这事,这也是他过来的原由。
“走。 我带你去看,你可别吓着了。 ”
解晋在前头领路,绕过挖出陨石的土坑,在一片高大的遗址后头,一个庞大的缺口出现在李弘面前,李弘顿时愣住了。
从照片看就觉得很震撼很宏大,而当你亲自站在它面前的时候,这种感觉还要强烈上几倍。
“直径七十三米,深九米五,这绝对是一个神秘的地下宝库。 ”
解晋跟李弘做介绍。
李弘往前迈了一步,倾身往塌崩处探头,里边地东西都被厚厚沙土给掩埋,倒是可以见到几个木桩头。
“还没打算清理上层吗?”
李弘问。
“还在探测,这回可全是高科技的玩意,好多技术我还是第一次见到,太他**的牛了。 ”
解晋话语激动。 从王陵出现的那天到现在,他一直都处于兴奋的状态。
“既然不想发掘,考古物探是最好的办法了。 ”
李弘很赞同这样的方式,这是唯一准确又快速,而且不会破坏地下遗址的考古勘探方法。
“我怀疑最终这些老头子可能还是得考虑发掘,整个墓顶都塌了,营建起来,重新埋掉,能保存几年?”
解晋对维护看来不大乐观,这里有大墓地消息能封锁到几时呢?到那时消息一旦传开,大量的盗墓贼涌入,后果可是很严重的。
“必须要长期驻扎人员进行保护。 ”
李弘很清楚这点,罗布泊这地方,近些年游客也多了起来,没人看管简直无法想象。
“这可不是建个文物看管站那么简单,这地方太重要了。 听我爸说,他们当年从盗洞进入过墓室,给他极大震撼。 ”
解晋很想知道里边埋了什么,非常的想知道,尤其是他老爹这么一说,更让他惦记。
“我也听老杨说过了,老杨很担心出土后的保护。 如果必须得埋十年二十年后,才有更好的出土条件,那这都是必须做地。 ”
李弘说这些话时,想到了以前没有保护兵马俑彩漆技术时,出土的兵马俑因出土时彩漆迅速氧化、脱落,而失去了色彩。 这事让人很心痛,以至最后决定其余的不要去动它,就埋那里,有了技术再慢慢清理。 而到今日这种技术已经具备了,研发了一种药剂,能挽回这样的遗憾。
“我们得为未知的文物小心翼翼,想想真可怕,当年的前辈,掀开那件云纹漆鼎的鼎盖、袒露马王堆千年藕片时,于惊叹之余,便愕然见到了它逐渐化为乌有,那时的心情,肯定很懊悔。 ”
解晋也不会希望自己去体验这样一份懊悔,即使这是一份必然要产生的情感,无论当时,现在,甚至可能多年以后,如何保住这稍纵即逝的瞬间,都是个难题。
“这份责任,无法去承担啊。 ”
解晋感慨。
埋吧,十年二十年,甚至更久远,让后人去做决策吧。
二十二章 物探下的隐现
二十二章 物探下的隐现
考古物探,种类繁多,大多人可能都不曾听闻。 算起来,最为世人熟知的考古科技,恐怕是遥感。 几年前北京老山汉墓的部分发掘过程被制作成电视节目,当时便曾使用遥感技术协助考古。 遥感原理无外乎是安第斯山的巨型蜂鸟图案,在地面看不到整体,在空中便看清了这类的视觉高低的差异,所以说白了就是于遗址上拍摄航空照片和卫星照片,查看遗址全景。 其实说简单也难,因为这涉及到光学的东西,反正也不是此文重点,忽略而过。
此次王陵物探并没有使用遥感技术,原因很简单,这并不是为了寻找王陵所在,而是王陵位置已经知道,无须在地表通过遥感技术搜索位置——基本上在沙漠里,这种技术也难以实施。
这次用了考古物探,好几种考古物探方法混合着用,为了搞清楚掩埋深度及墓室里陪葬品的大致情况,竭尽所能。 隔着层沙土去勘探,也只能是弄清个大致结构,和墓室里边金属与陶器(可以用磁法勘探获得信息)的大致布局。 对于考古物探,考古工作者在学校里便已涉及,但由于工作中较少使用,很多人都琢磨不通。
当各类物探信息出来后,老解与此次派来协助物探的某地质大学的人员一起做分析,都是些图表与数据,考古队里能轻松看懂的,除了老解外,便是李弘。 李弘数理知识很好,公式演算也很神速。 大概是出生商人之家的缘故,他有数学方面地天赋。
帐篷搭成的简陋会议室里,解晋拿起一张图表,左看右看,右看左看,他也不参与李弘和自家老爹与地质队那几个年轻人的交谈,他安静看图。 看不懂就听这群人商议,大多也听明白了。
“那也就是说。 这是个甲字型的古墓?”
解晋将图表搁下,琢磨道。
“应该是,只有一个墓道。 ”
老解的话语平淡。
“那这些是什么?”
解晋用手指圈起图表正中的东西,他有个古怪念头,觉得这玩意该不是。 。 。 。 。 。
“可能是黄肠题凑。 ”
李弘回答。
“小李,你开玩笑吧?”
解晋原先脑中也有这个念头,被李弘说出来。 更觉得怪异。
“难道我们挖的不是西域地王陵?”
解晋疑惑。
“还记得九七年考古十大发现之一的营盘干尸吗?”
老解问解晋。
他这儿子没有李弘脑子转得快,什么都敢设想,都不知道这是好,还是不好了。
“记得,这墓极幸运被盗贼刨剩,连棺板都塌了,竟没被盗走。 ”
解晋啧啧称奇。 只要盗墓贼再挖几米,这一重大发现就只剩黄沙了。
“营盘干尸地陪葬品有西亚的特点。 可葬具却是标准中原魏晋的风格,两种文化相融合。 ”
老解做解说。 他的话很明白,说明一个问题,即使现在他们发觉的“王陵”完全按汉代的诸侯列侯墓的墓葬规格埋葬,他都不惊讶。
“可这样大地覆盖面积,木料从何而来?”
解晋惊愕。 他不是没猜想过这是黄肠题凑。 可如果是的话,那么。 。 。 。 。 。
“叠积黄肠题凑的木料材质还不清楚,柏木的话,那无法想象。 ”
李弘做分析。
这里不产柏木,以当时的气候条件,也不可能砍伐这么多的树木。
黄肠题凑是流行于汉代的一种高级墓葬礼制,黄肠,是指堆垒在棺椁外的黄心柏木枋,而题凑,是指木枋地头一律向内排列。 这样的墓葬礼制需要大量的木材。 而且这种木材还指定为柏木。 东汉后期。 柏木减少,才以石头制作黄肠石代替。
“这确实是个疑点。 我们当时下去,也没看清楚是否有黄肠题凑,但胡杨倒是不少。 ”
老解摸下巴。
“完全不知道你们在说什么啊。 ”
地质队的赵队长和队员听三位考古工作者谈考古行业的东西,一头雾水。
“所以说隔行如隔山,你们这些图表数据我也看得头疼。 ”
解晋正好抱怨一下。
这年头,搞考古工作的,没三头六臂都不行,什么地质、化学、风水,什么都得懂些,总会用上。
“正好互补。 ”
年轻地队长笑得很亲切。
“对了,这墓金属器不少,到处都有。 ”
赵队长从一堆图表数据表里,捡起一张图递给老解。
“看来,十年前那群盗墓贼对墓室的扰动不小。 ”
老解看着图,皱了皱眉头。
有了这些物探数据,墓室的大致结构与布局都搞清楚了,现在最大的问题还不是如何避开这些文物对墓室做巩固,搭建墓顶,而是必须对上层的沙土及胡杨木做清理。 这大型墓葬的墓顶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