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摹#ㄎ赐甏#
………………………………
131
董卓抬起头,说道:“白,听话!我有些事要忙,你先下去吧!”董白说道:“不!祖父!我会安安静静的!”董白小脸很倔强,只是那眼神又让董卓伤心了不少――太像他的儿子了!董卓有些疲倦的摆摆手,指了指较远的地方,说道:“你就在那儿,只要发出一点声音,你就得离开!记住!这是命令!”
董白有些小得意,若不是为了替她的叔叔要出口气,她才不会来,不过前几天她无聊的时候,听李儒给董璜讲兵法时,那句“知己知
………………………………
132
大臣单独见了刘协,说是单独,是因为黄门是不允许旁听的,至于侍卫则是在屋外守着。大臣说道:“陛下,在读书呢!”刘协不以为意,说道:“不读书又能干什么!”大臣一喜,说道:“难道陛下就不想干些别的么,比如……”大臣指了指刘协身旁的那方玉玺。
刘协眯了眼,这段时间董卓的“对症下药”,让他在帝王术上有些长进,小孩子遭了大难本就早熟,他看了看这位董卓手下的亲信,似笑非笑的说道:“凡事有相国!”大臣说道:“但相国不是陛下!”
刘协说道:“你想要什么!”大臣自觉失了分寸,再也不敢把他当成小孩子,小心翼翼的说道:“不是我想要什么,而是陛下收回本应属于陛下的东西!”刘协说道:“你的口才不错!”大臣说道:“天下终究是陛下的,但如今相国他过了分!”刘协闭起了眼睛,说道:“所以呢!”大臣见他不上钩,咬着牙说道:“陛下难道不想为兄长报仇么?一纸诏书……”
刘协清冷的嗓音响起:“够了!今天的话我就当做没听见,你记住,没有下一次!”小皇帝打发走了大臣,心里不自主的想起那个早晨……
董胖子阴着脸,跪在他身前说道:“陛下,此事绝无可能是臣所为!臣本卑鄙(出身低),当大位已为天下人所瞩目,若行此事,岂非天下群起而攻之!”刘协不傻,虽然还是有些怀疑,但事后接受了他的答复。如今想来,董卓确实待他不错,当时的事情也是疑点重重。
袁术吃了瘪,自然就哑了火,他所缺的就是进京的名义,可惜小皇帝不给他!只是没想到的是,他看不起的那名庶子,又一次干了天下震动的事情!东郡太守乔瑁诈称三公手书,讨伐董卓(此处按史实)!
非常符合世家的手法,让手下小卒打头阵,自己躲在幕后,野心家得了三公诏书后纷纷响应,天下震恐!渤海袁绍、南阳袁术、冀州韩馥、豫州孔伷、兖州刘岱、河内王匡、陈留张邈、广陵张超、东郡桥瑁、山阳袁遗、济北鲍信、陈留曹操、北平公孙瓒、荆州王睿、长沙孙坚共十五路诸侯,北海孔融虽未至,但也派武安国(姓武安,单名国)率军前来(注:史实中无公孙瓒,孔融因青州黄巾作乱未出场,陶谦马腾都是挺董派)。可笑的是这所谓的十五路诸侯,竟然没有一家姓刘!要知道天下九州中,两州的最高长官都是姓刘(益州刘焉,幽州刘虞)!不得不说,这实在是个讽刺!说白了,这就是袁家和董卓的战争,野心家们新一轮的分果果!
袁绍等人不接受董卓的官职,自封为车骑将军等,但为了取得大义,袁绍上表称陈留王为伪帝,又表称幽州刘虞有德望,可为皇帝!并令陈琳写了一篇檄文,历数董卓罪状——夜宿皇宫、诛杀皇族等等……若是不清楚的人,还以为洛阳当官的人都是傻子,这么多的罪行,为啥还不让他下台,接受皇帝的制裁!
刘虞自然是不可能接受“袁绍的好意”,但董卓的名声此时实在是太臭了,他选择了观望,事实上有很多的州县也选择了观望,毕竟袁家的影响力就算再大,也大不到整个大汉的版图!
董卓仅仅是有些乱而已,他早在曹操“出奔”的时候就有所觉悟了,袁绍袁术等人都在外地,很难不起异心。董卓一方面令人布置关防,另一方面悄然从西凉处调军,一名十三岁的少年郎随着大军入了关中……
不同于西凉的荒凉,关中的富饶,令少年郎羡慕不已,年老的马成说道:“大郎君,若是到了雒阳,人还多哩!”少年郎姓马名超,与其说随军入关见识天下诸侯,不如说是作为人质,当然等到讨董联军散了,他也回西凉了。
马超虽是马腾的长子,不过却是羌女所生,不为马腾所喜,他喜爱的是幼子马铁,而且马铁也是嫡长子。董老大招呼了一声,他这个小弟自然是呼应了一番,正好马超要见识世面,马腾干脆就放手,雒阳奇人多,说不定马超此行会有所奇遇!草原上的狼不经过风雨,是成不了头狼的!
少年郎有些稚嫩,眼神望向前方的城池有些迷茫,不过马儿依旧欢快的奔腾着,一直雏鹰正展开它的翅膀翱翔天空!
董老大一时心软犹豫,导致曹操成了反董一员,他面子上有些挂不住,这几天火气有些虚旺,连小皇帝都感到了一丝压力。刘协轻声道:“相国这几天过于劳累,不如请太医令诊治一下也是好的!”董卓连忙跪下,咳了一声,说道:“若是平时,臣自然是告了病假,可关东那些反贼太放肆了!竟然试图另立新帝!他们把大汉当成了什么!陛下的威严不容亵渎,就算是他们不来,臣也得出京亲自讨伐!”
董卓的话很有煽动力,刘协被感动了,亲手写了封诏书,拿起皇帝信玺印了上去。诏书有些直白稚嫩,不过考虑到刘协的年龄就很难得了,大意就是赐董卓军权,讨伐反贼!董卓心满意足的离开,随后召开了军议,一如历史上,华雄抢了主角吕布的镜头,去驻守虎牢关。
不提华雄整军,这日清晨,李儒早早的来到了贾府。李儒是来请贾诩出山的,华雄虽勇还缺个智谋之士。早在讨伐白波的时候,李儒已经见识到贾诩在军事上也很出色,不过他感到分身乏力,西凉人智囊少,再加上袁绍的“大逆”,李儒有千万个理由相信贾诩会答应他。
贾诩确实是答应他助他“一臂之力”,可令李儒哭笑不得的是,贾诩眯着眼睛,喝着清茶,手指点了点某个角落里的人。李儒愣了,说道:“好吧!我的贾校尉,贾文和!沙场可不是儿戏!你让个童子去是啥意思!”
刘启如芒在背,虽说上沙场很有意思,但孙坚、曹操等人都是猛人,较真的话,董卓这一方在将才上确实不占优势!贾诩声音依旧绵绵的,听的刘启有些冷,说道:“早上战场又如何!甘罗十二而为上卿!”
李儒猛灌了一口茶水,再也无法保持风度,说道:“你还知道他十二为上卿!可他是怎么得的?是纵横之术!并不是沙场上拼来的!”李儒猛地盯了刘启一眼,仿佛有根刺一般聚焦在灰白的伤疤上,恨恨的说道:“就算有甘罗的先例,据我所知,他似乎还不满十二岁吧!”
确实,李儒和贾诩交好,作为晚辈的刘启,李儒也知道底细,甚至一时有种把自己女儿嫁给他的冲动,不过刘启的父母不在,刘防总是推诿,也就不了了之了。李儒的女儿李婉,刘启也见过,小屁孩一个,年方八岁,见到刘启就欢喜的不得了,天知道是喜欢他这个人还是喜欢他的戏法。不过刘启有时经常对着铜镜摸着脸苦笑,倒不是臭美(他也没这个资本),这辈子他的脸虽然花了,不过好像很有孩子缘!
贾诩说道:“启儿虽然稚嫩,但让人一看会下意识的以为是十五六岁的人,这个年纪,这种身高可真是少见啊!”李儒勉强点了点头,说道:“十五岁确实可以勉强的说过去!可他去战场做什么,杀敌?我的天啊,你是让他送死么?”
贾诩咳了一声,说道:“看来你这几天是忙坏了,连分寸都失了!”李儒恨恨的道:“能不乱么!不少的大臣都称病,可累死我了,二十万大军的粮草可不是少数!更不用说还有些杂事了1”贾诩点点头说道:“难怪如此!不过为上位者,最好别事事费心!”李儒阴狠地笑了一声,说道:“连曹操都能反,你说我还敢信谁?”
贾诩默然,转了个话题,说道:“我教的徒儿自然不可能上战场杀敌,不过出些计策还是可以的。关东虽然有能人,但虎牢关易守难攻,有此天险,启儿此行就算有小败,也误不了大事!”李儒苦笑一声,点了点贾诩,说道:“你倒是向着他!”
贾诩耸耸肩膀,说道:“做长辈的不向着他谁向着他!更何况启儿确实有些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