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公子,蜀国会的,所谓唇亡齿寒,秦国既然能灭我巴国,他蜀国也别想逃过去”
“好吧,既然如此,就有你全权处理吧”
“大公子放心,等击败秦军,蜀国吃了多少,我都要让他吐出来”
“去吧去吧,想不到巴国的基业竟然要毁在我的手里”巴帅无奈的挥了挥手,显然对巴国的前途失望。
“大公子保重,巴国还需要你”
得到命令后的巴野马不停的的前往蜀国,面见蜀公。
“巴将军,你我两国交战,不知你来此何事?难道是来投降的?”蜀公问道
“蜀公此言差矣,我巴野生是巴国的人,死是巴国的鬼,怎能归降,我此次前来是来救蜀公的命的”
“哈哈哈,巴将军,如今我蜀国横扫巴军,连的三城,到时你们被秦国打得抱头鼠窜,还敢说是来救我们的命的”听到巴野的话之后,蜀公大笑的说道。
“蜀公,巴蜀两国连年交战,贵我两军的实力如何,相比蜀公也清楚,如今秦国在这么段的时间内,就击败我巴军,连夺四城,我斗胆问一下蜀公,以你蜀军的实力,可能抗衡秦军?”
“这……”其实蜀公心里知道蜀国的实力不如巴国,但是却又不好开口
“蜀公,你可敢保证秦国灭了我巴国之后会不会挥师南下,直接进攻蜀国?”
“这不可能吧”蜀公听了巴野的话之后,脸色一变,说道。
“蜀公,贵我两个时代交战,但是不可否认贵我唇齿相依,一旦我巴国被灭掉,你蜀国也跑不了,同理若是蜀国灭亡,我巴国也断无生机,权衡利弊,还请蜀公三思”
听了巴野的话之后,蜀公迟疑了,因为他知道巴野的话是对的,巴蜀两个虽是世仇,但是唇亡齿寒,一旦一方被灭,另一方也生存不了。
看到蜀公迟疑之后,巴野知道蜀公被自己说动了,于是继续说道
“蜀公,如今之计,只有贵我两个联手,共同抵御秦国,我们才有出路,否则今日的巴国就是明日的蜀国啊”
“巴将军远道而来相比辛苦了,你先去休息一下,让我好好考虑考虑。”
“还请蜀公尽快做出决断”
“诸位,巴野的意见你们以为如何?”
“大公,微臣以为此时巴国已经彻底残废,此乃千载难逢的机会,我们应当抓住机会,灭掉巴国,扩充实力。”
“大公,不可啊,正如巴野所说的那样,巴蜀两国唇亡齿寒,一旦巴国别灭,谁也不敢保证秦国会不会进攻蜀国,以我蜀国的实力,断然不能与秦国抗衡啊”
“是啊,大公,如今之计,只有与巴国联手,共同抵抗巴国,同时还可以将战火引入巴国,以减少我蜀国的损失,至于巴国,我想击退秦国之后,巴国也已经破败不堪,我等想要灭之易如反掌。”
“好,既然如此,那就这么决定了,联手巴国共同抵御秦国”
“大公英明”
随后蜀公便开始于巴野谈判,最后决定两军联合抵御秦国,不过蜀国已经占领的三城归蜀国所有,同时为了补偿巴国,蜀国提供一批粮草军械。巴国虽然无奈却也只好捏着鼻子认了。
………………………………
第三十三章 短暂的和平
巴野与蜀公达成盟约之后,没有停留,便立即返回巴都,征调军队,安排城防。同时通知在巴东城的巴军火速前来增援,参加巴都保卫战。
刚刚在巴东安定下来的巴军非常不想在趟这趟浑水,原本打算自己趁乱逃回巴东,让巴帅和巴野在前边顶着,自己在后边占便宜。可是谁知道巴卫城一战巴帅和巴野一败涂地,损失太过惨重,数十万大军只逃回了不足万人。若是自己不前去增援的话,巴帅和巴野就是有通天之能也无法阻挡巴军的铁蹄。无奈之下,只要同意出兵增援,不过出兵的条件便是待到击溃秦军之后,巴军和巴帅平分巴国。巴帅虽然不甘心,但是大敌当前,为了稳住巴军只好捏着鼻子认了,反正击溃秦军之后什么形势还未可知。想一想,还没开战呢,这两兄弟就开始互相算计,胜负难料啊。
此时的蜀公,在答应了与巴军结盟之后,倒也算是守信,立即解除了对巴国的进攻,调拨粮草军械,支援巴国。不过出于谨慎,蜀公依然在边境驻扎了三十万大军以备不时之需。对于此次出征,为了稳妥起见,蜀公也是下了血本,除了国内必要的防御之外,出动了七十万大军,同时蜀中名将几乎全部出战。意图一举在巴国击败秦国,同时在击溃秦国之后,转手直接灭了巴国,完成巴蜀的一统。
远在长安城内的鲁肃在得知前线取得大胜之后,立即派遣大量熟知政务的文臣前来接管城池。这些人中有的是以前征募的,也有的是新近征募的三国名臣。(以后除了一些特殊人物之外,不在表现什么时候出来的。)黄权、刘巴、陈登、陆绩等等各个都是郡国之才,在他们的领导下,新取得的几座城池很快的就恢复了原有的秩序,在秦国官吏的带领下恢复农业生产,从事商业活动。原本因为战争而萧条的城市慢慢恢复了生机。而秦国的一些新政也在这些城市中得到了实施,巴国的百姓们也很快的从这些新政中得到了好处,获得了实惠,民心慢慢的向秦国靠拢。
秦汉此时正在巴卫城驻扎,虽然他知道如今巴都防卫空虚,兵微将寡,若是此时率部攻击,不出三天,巴都必成为秦国的囊中之物。但是秦汉没有,一方面他在等,他深知巴都对于巴国的重要性,不论是巴帅还是巴军都不会眼睁睁的看着巴都被秦国攻破的,因此必然会调集大军进行一场激烈的保卫战,因此秦汉决定利用巴都将巴国最后的兵力集中在一起,一举歼灭。只是让他没想到的是,蜀公竟然被巴野说服,与巴国组成联军一起对抗自己,其实在秦汉的心理未尝没有吞并巴国之后,立即出兵蜀国,一统巴蜀的想法。只是一直苦于没有借口,而且巴国战事还没有结束。此时蜀国竟然不自量力的参与进来,正好给了秦汉一个借口,一个进攻蜀国的借口。而另一方面则是为了后方的稳定。虽然秦汉获得了四城的控制权,而且民心也在文臣们的努力下慢慢依附,但是在四城内部还有很多忠于巴国的死忠份子,或者是一些投机分子,不时的给秦国制造一些麻烦。同时在四城的山林中还有很多巴国的溃军,这些溃军被秦军击败之后,又因为各种原因无法回到部队,便只能啸聚山林,落草为寇,打家劫舍,为四城的治安造成了极大的麻烦,因此这段时间秦汉一直忙于拉拢以及清洗四城内部,同时派遣军队进行招安以及剿匪工作,以保证在秦汉下次出征之时能够有一个稳定的后方。
对于秦军一直迟迟不发动攻击,巴野一开始也是很疑惑,但是经过思考之后,巴野也就猜到了具体缘由,知道秦汉是想一举在巴都将秦军歼灭。不过虽然猜到了,但是巴野却无法阻挡,这是一个阳谋,巴野知道巴都对于巴国来说意味着什么。巴都绝对不能丢,只要巴都还在,即便是整个巴国都失守了,那么巴国百姓还有奋斗的目标,但是若是巴都不在了,巴国的人心也就散了。因此巴都必须守。因此巴野在回到巴都之后,便迅速调集能够调集的部队,同时在巴国范围内征募部队,既然在单兵能力上无法与秦国对抗,那就用人数来弥补。巴野知道此战即便是巴国胜利了,那么巴国也会实力大损,没有十年的时间别想恢复过来,但是巴野没有办法,只好走一步算一步,先度过眼前的难关。
时间转眼间就过了一个月,蜀公亲自率领的蜀国大军也已经达到巴都,这是第一次蜀公到达巴都,虽然每一个蜀公都希望自己能率领大军进入巴都,但是却没想到是以援军的身份进入的。
此时蜀军七十万,巴军所部二十万,而巴帅等人穷兵黩武的征募了六十万大军。总共兵力达到一百五十万。
关于三部的协调问题,大家都知道己方不会真心听从另一方的调遣的,因此决定由巴帅率部坐镇巴都,巴军率领本部二十万兵马在加上巴帅支援的十万大军驻扎在巴都左侧的一个山谷中,而蜀军则驻扎在右侧的高山之上,三方互为犄角,不论秦军进攻哪一方,另外两只部队都要及时增援。前期已防守为主,消磨秦军的锐气。
对于这个意见,三方都表示同意,因此在约定了其他的一些细则之后,三方便各自率领本部大军前往各自的防区,开始布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