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好,好,真是双喜临门。来人,重赏。”
邢氏:“老爷说的是。妾身昨日才进门,没有想到就有了这样的好事。老爷,您说呢”最后一句邢氏说的很是婉转妩媚。
“哈哈,太太放心,老爷知道你的好处。”
赵姨娘的小丫头见到老爷和新太太这么高兴,犹豫了下,便按照自家主子赵姨娘的吩咐跪了下来。
“奴婢替我们姨娘谢谢太太,太太福气深厚,一进门便诊出了身孕。姨娘说,请太太不要吝啬,借她几分福气,保护她这一胎能够一举得男。若是生了哥儿,姨娘以后,日日夜夜在佛前为太太祈福。”
“哈哈哈。赵姨娘说的对,你们太太就是个有福气的。”在贾政看来,人生得意,不过如此了。贤妻娇妾,麒麟儿。人到中年,除了官运一般,再没有什么让贾政不满足的了。
邢氏眼中便有些冒火。新婚第二天,便来打脸。这也太猖狂了些。还有身边的这个男人,他是傻子吗他听不出来那个赵姨娘在向她示威吗
还是说这人就是个宠妾灭妻的,故意顺着那赵姨娘的意思打压她提起这个,邢氏又想起了,之前她让王膳宝家的去打听的消息。
先太太的陪房可是明确说了,二老爷非常的宠信这个赵姨娘,就连先太太的早产都对这位赵姨娘托不了关系。邢氏眼睛一暗,心下明白看来这个赵姨娘绝对不能小窥了。
昨晚的柔情蜜意,今早的画眉之举。看来都让她把这人想的太美好了。也把这份婚姻也的太完美了。
这个男人,看来是靠不住了。
邢氏哪里知道,贾政是真的没有听出来赵姨娘唱的这出戏,而且贾政就算是早就妻妾不缺多年了,但这种女人间的事情,还真是一点也不懂。
此时邢氏无论内心如何愤慨,贾政都不会知道的,不但不知道,还觉得自己都快要幸福死了呢。
自小到大,哥哥都稳稳地压了他一头,终于要在这子嗣上,他有望胜于一筹。如何能够不高兴。
大房至今天有三子一女,而二房呢,二子二女,现在他房里人的肚子里还怀了一个,不说别的,光是数量上,就已经看出胜负了。
越想越满意的贾政又自以为用别人不注意的余光瞄了一眼邢氏的肚子,心里又是歪歪无限。
邢氏见此,深深吸了一口气:“姨娘出笑了,既然有了身孕。这些日子就不要出门了。我这里侍候的人都是尽够了,也不缺她一个。把自己的身子养好了,就是对我和老爷最大的孝顺了。”
“绣红,从我的嫁妆里拿出两匹料子赐给赵姨娘。”
“是,太太。”做为邢氏的大丫头,绣红自是自家姑娘的性子的,别看这会儿咬着牙赐了下去,指不定回头要在哪里找回来呢。
“老爷,太太,珠大爷,大姑娘,还有宝二爷已经在正堂候着了。”邢氏的另一个陪嫁丫头花俏隐晦地瞪了赵氏的小丫头一眼,便脆声声的回道。
邢氏一听,眼睛一转。笑着对贾政说道,“老爷,别让孩子久等了。不如我们先出去吧。”邢氏将贾政的注意力移开,丝毫不提赵氏怀孕的事情。
小丫头见此,又想要说些什么,但邢氏和正房的丫头配合非常默契的一个将她拉到一旁,一个引着贾政出了房门。
两人一路走走停停间,陪着宝玉来给继母请安的唐朝,便已经通过下人间的消息往来知道了赵姨娘怀孕的事情。
唐朝听到后,嘴角一抿。心中暗乐。有了赵姨娘这一出,新太太的三把火,至少转移了两把在她身上。也算是让她稍微放了点心。
不过这赵姨娘是不是疯了,闺女还没满周岁,这就又怀上了。时间这么近,也不怕亏了身子。一个弄不好,不就成了大房二姑娘的亲姨娘一般,为情敌生孩子去了吗
悄悄地走进正屋。将抱琴招了来。耳语般将得到的消息那么一说。便又小步退了出去。
宝玉周岁后,便不吃奶了。留在宝玉身边的奶娘便都出府去了。她现在已经正式升级为教养嬷嬷了。至少在宝玉成亲前,工作是稳定的。
当然前提是不要出现任何的把柄让邢氏抓到。不然也是杀威的好对象。
说来,现在的唐朝已经不像当初刚做宝玉奶娘时像是抓住救命稻草一般的心态了。一个月前,她终于有了李狗蛋的消息。
原来他还活着。只是不巧被抓了兵丁。因为战事吃紧,所以消息无法传送。现在战事告了一个段落,所以便送了信回来。
唐朝接到信,又哭又笑。
他还活着。
李狗蛋活着的消息,让唐朝的精气神瞬间提高了。她将信反复的读了数遍后,这才将消息告诉了府中众人。
唐婆子念了一声佛,也是觉得闺女苦尽甘来。这一年多的日子,姑娘吃的好,用的好,却是生生瘦了好多斤,连双下颌都没了。
唐朝和李狗蛋的家人都在为李狗蛋的幸存高兴着。就连张氏听说了,也大大的发了一回赏赐。
不但如此,在打听到统军治乱平安州的是越王后,竟然帮着唐朝写了一封书信。请求其善待李狗蛋的。
虽然唐朝刚想将李狗蛋要出来,但她也知道,不到战争结束,李狗蛋是回不来的。不过幸好李狗蛋还算是有着一技之长,到了军营仍是管着马匹。这可比上战场厮杀要安全得多了。
越王接到信,轻笑了一声。真真是傻人有傻福,娶了这么一个好媳妇,竟然还让主家如此惦记。
越王想到张氏,又想到荣国府。最后也提笔回了封信。先是将自己拉到子侄的位置,问张氏安好,又说会尽力照顾李修齐。并将自己为李狗蛋起了字的事情也一并说了出来。
越王给李狗蛋起字,不过是一时兴起,但这事却被皇帝安插在军中的探子报了上去。不过也幸好那探子也是个厚道人。将李狗蛋这个名字,以及越王起名的情况都说了。这才没有让皇帝疑心自家的这个儿子,在暗讽他。
不过转过念来,皇帝又因为李狗蛋起字事件,关注起了荣国府。
自从贾代善没了以后,皇帝对于荣国府的事情,关注度就降了几个等次。今天凑巧想了起来,皇帝摸着下巴,是怎么也想不明白,一副洒脱不掩风流,气度天成的荣国公是怎么给下人起了这个么一个名的。
难道是有什么他不知的癖好在里面
说来平安州的战事经了一年多,朝中早就有些不满之声了。只是越王却并不着急。手心手背都是肉,若是伤了太子,谁知道他的那位好父皇会不会认为他心狠手辣呢。
而且没了太子,正是大家一起努力的时候,他现在没有外家支持,那就只能自己努力了。他手中的这支军队,通过一年时间的渗透,一干将领差不多都成了他的人。待到朝廷再下旨催促时,再进攻平安州也不迟。
反正围了这么久,里面也快断粮了。想到最近又收买的几个废太子身边的属官,越王相信就算是真的强攻进平安州,也不会伤了太子分毫。
太子已经废了,所以这个时候活着远比死了更有用。
越王其实在最开始的时候并没有多关心太子的死活的,就算是亲兄弟,皇家的亲兄弟又能有几分感情。更何况还不是一个妈生的。
但李狗蛋是个傻的,他是什么话都敢往外说。尤其是喜欢说他媳妇唐朝的处事方法,就算是平时在偏疼姑娘,磨砺长子,也不允许妹妹不尊敬哥哥,更不允许外面的人欺负自家儿子。
越王想了想,立即便把自己早就丢掉到一旁的为父之心捡了起来。这么一捡,然后又换着角度一想,好嘛,这太子还必须活着回到京城。不然太子的死,便会成为一根刺,卡在他和他的那位好父皇之间。
张家的人脉,贾家上进的子弟等等,想了很多,但写给张氏的信也不过是寥寥数语,并不敢多言。将信寄出去后。越王便下了命令,以后李狗蛋只负责他的马匹,其他的都不需他管。
越王在战场的一年多,马也有了几匹,他贴身随从的马匹也在赵王规制的此列中。加起来也要十几二十来匹,不过这个工作量对于李狗蛋来说,倒是适宜的。
活轻松了,待遇也更好了。
这一边张氏接到信,看过后,便拿到了史氏的正房。当然史氏的面将信读了,唐朝也安心了。其他人为唐朝高兴的同时,更为李狗蛋有个好名字而感到高兴。
“这回好了,再不用叫李狗蛋家的了。”张氏笑着打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