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2001年4月至今,任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总裁。
董明珠卓越的经营才能和管理水平,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并屡获殊荣:
2003年1月,当选为十届全国人大代表。
2004年,获“中国家电业十大风云人物”第二名,被美国《财富》杂志评为“全球商界女性50强”之一。
2004年10月26日,被聘为广州中山大学管理学院兼职教授。
2005年11月,再次荣登美国《财富》杂志评选的“全球50名最具影响力的商界女强人”榜。
2006年3月,荣获“2005年度中国女性创业经济大奖”,同时,她还是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杰出创业女性”、“全国三八红旗手”、珠海市政协常委。
《资本女人》 第三部分 从普通业务员到营销“好苗子”
从普通业务员到营销“好苗子”
1954年,董明珠出生在古城南京的一个普通家庭。在同学和邻居的眼里,少年时的董明珠是个文静可爱的女孩,总是微笑着听别人说话而很少发言,几乎别人说什么她都同意,“好啊”、“可以”、“没问题”是她的口头禅。
然而那个时光早已远去,那时候没有什么需要自己去坚持和斗争;而步入商业世界,纷乱的欲望和真实的利益,无时无刻不在挑战规则和公理,一个有底线和良知的商人,便不得不起身应战。所以,董明珠说:“公平与和谐,也是斗争出来的。”
1990年,董明珠辞掉在家乡南京的工作,来到广东闯荡。她原本在深圳一家化工厂工作,却被珠海的宁静所吸引,应聘到了当时还叫海利空调电器厂。当年的海利是一家刚投产不久的国有小厂,空调产量2万台,销售收入2000万元,其中有相当部分还收不到钱。空调销售旺季到来时,产品被包装一新拉出去,不用多久,一部分又被丢盔卸甲地拉回来。
在跟着一位老业务员熟悉了几个月的业务后,董明珠被派到安徽开拓市场。一到安徽,她就发现合肥一家经销商拖欠了42万元的货款,虽然多次催促,仍迟迟不还。这是前任业务员留下的烂账,董明珠本来可以不管,而且公司当时按照销售额的2%对业务员进行提成,即使她讨回这笔债,自己也得不到一分钱。但她想,欠债还钱,天经地义,不能就这样算了。这家公司的经理姓牛,是位微微发福的中年人,也的确是个不折有扣的“牛人”,任凭董明珠多次上门,依然爱理不理,自己看报品茶,却连水都不给客人倒一杯。用尽了各种推诿手段后,他干脆对董明珠避而不见。董明珠则更犟,天天去“堵”,终于有一天把他堵在了办公室。她用几乎失控的声音大叫:“你要么还钱,要么退货!否则,从现在开始,你走到哪里我跟到哪里,不信咱们走着瞧!”牛经理被董明珠的表情吓坏了,慌忙答应退货。第二天,格力的货被一件件装上卡车,董明珠坐进驾驶室,车发动了。为了这些货,董明珠讨了足足40天,其中的艰辛和委屈在心中瞬间汇聚,她忍不住从车窗伸出头,对牛经理大叫:“从今往后,再也不和你这种人做生意!”说着,两行热泪夺眶而出。
从此,先款后货,决不赊账,成了董明珠为自己设立的第一条商规。在她手中,再也没有出现过一笔应收款。后来这也成为格力电器在业内独树一帜的规矩。然而,当时整个行业都采用先货后款的代销制。格力本就默默无闻,董明珠还要坚持先款后货,听到这个条件,经销商往往二话不说,就摆手送客。在一次次碰钉子之后,她总是鼓舞自己,总有讲诚信的经销商会接受自己的条件,然后依然满面微笑地敲开下一家电商店的大门。
在安徽淮南一家电器商店,经理是个中年女人,胖胖的,相貌忠厚,却不乏商人的精明,她被董明珠的勤奋和诚恳感动,答应先进20万元的货试试,好销再多进,不好销就不要了。就这样,董明珠做成了第一笔生意。拿着20万元的支票走出这家商店大门,董明珠眼睛潮乎乎的,她决心一定不能辜负这位大姐的信任。这一次,她不像其他业务员签了合同就甩手不管了,而是一次次亲自登门,真心实意地站在他们的立场看市场想问题,然后像朋友似的出谋划策。格力还是个小品牌,没钱打广告,仅仅摆入商店就想畅销很难,久而久之商家也会失去信心。于是她灵机一动,动员经理发动员工,先把产品推荐给他们的亲戚朋友试用。口碑是最好的宣传,1992年夏天,这家商店的20万元的空调销售一空,而且又进了一批货。接着董明珠用这家商店的例子对其他商店“现身说法”,一张张订单就这样签了下来。
格力在淮南卖了240万元,市场被打开了!经销商也纷纷赞扬董明珠的跟踪服务,说做格力的产品最省心最舒心。同时,董明珠又在芜湖和铜陵打了两个漂亮仗,在合肥、安庆等城市也找到了可靠的经销商。1992年,董明珠在安徽的销售额突破了1600万元,一个人的销量占了整个公司的1/8。
从此,董明珠作为一个神奇女子在公司里传扬开来。
在董明珠崭露头角的时候,格力电器最重要的缔造者、现任董事长朱江洪,一番辗转后,在46岁时终于站在了历史为他安排的位置上。朱江洪是地道的珠海人,生于1945年,25岁时从华南理工学院毕业,被分配到广西百色矿山机械厂,后来成为厂长。1988年,朱江洪调回珠海,1991年被任命为海利的厂长。此时,海利是个十足的烂摊子,不仅企业规模小,产品销路不畅,而且产品质量存在严重问题。朱江洪是技术出身,很快让产品质量发生了脱胎换骨的改变。为了让产品在市场上有一个崭新的起点,1992年,他和两个助手闭门翻了一整天辞典,想出了一个新的名字——格力。事实上,董明珠在安徽的旗开得胜,也跟格力空调质量在这一年脱胎换骨的变化有关。
1992秋天,朱江洪看到安徽的销售额为1600万,而富裕得多的江苏却只有300万,于是亲赴华东考察。朱江洪先到了安徽,他很快发现董明珠是个营销“好苗子”——和大多数业务员不考虑公司利益、只拨自己的小算盘不同,董明珠不仅有责任心和义务感,更难得的是还很有思想和悟性。
在从合肥赶赴南京的车上,路短话长,董明珠详细向朱江洪介绍了自己的营销感悟。她说,真正好的营销政策,不仅是把货卖出去、把钱赚回来,还要在厂家和商家之间,形成稳固、诚信的合作关系,共同为社会和消费者创造价值;只有多赢,生意才能做长久,如果不懂得保障他人的利益,最后必然是自己的利益也会失去。这些话说到了朱江洪的心坎里。当时,朱江洪雄心勃勃想成就一番事业,随着产品质量的提高,营销策略跟不上变得越来越明显。从这时起,他便格外看重肯吃苦、愿卖力的董明珠,一次次给她机会,而董明珠则每次都用超过期望的业绩,回报这位厚道仁慈的领导的赏识。
南京是六朝古都,繁华依旧。可格力在中国最富饶的市场上却遭冷遇:新品牌“格力”已经启用了一个夏天,江苏市场上却依然摆着“海利”牌产品,在强势品牌春兰、华宝的市场攻势下,竟毫无还手之力。于是,朱江洪干脆把江苏市场也交到了董明珠手里,希望她能在这个最火爆的空调市场上为格力打开局面。
1993年,董明珠把格力在江苏的销售额翻了10倍,卖了3650万元。加上安徽市场,董明珠一个人做了5000万,占了整个公司的1/6!1994年,格力在江苏销售额又增长到1。6亿元,与春兰、华宝并列三强,董明珠一个人占了总销售额的1/5。
就在格力电器蒸蒸日上,开始跻身国内一线品牌的时候,在附近一家刚成立的空调企业高薪诱惑下,格力电器管销售的副总带着8名销售人员和2名财务人员,突然集体辞职。消息传来,朱江洪一时惊讶得说不出话来,他并没有刻意挽留,他知道,有能力的人固然难得,但只有那些在心智上相互理解、欣赏和支持,并能用责任心和使命感时刻抵御诱惑侵袭的人,才能成为相互扶助的事业伙伴。一人一辈子哪怕只能遇到一个这样的伙伴,也该是多么大的幸运呵!对朱江洪来说,这个人就是董明珠。
1994年10月,董明珠结束了3年的业务员生涯,回到珠海格力电器总部,一个企业甚至整个行业,都将因她而改变。
《资本女人》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