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和那些与我们事业有关的人,保持不断的联系。但不要让他们认为我们是有求于他们,要让他们感觉到,我们喜欢他们,愿意跟他们作朋友。过节的时候,打个电话或寄张贺卡,准确记住他们的生日、他们的妻子甚至孩子的名字、他们由于沾沾自喜而曾经喋喋不休地向我们讲述过的光荣历史。只是要记住,不要在吃饭的时候深夜打电话,这会引起他们的反感。
◎ 与同事保持适度的距离。生活中常有这样的女人,当她与密友要好的时候,便把一切,甚至床上的隐秘,也全盘告诉她们。可一旦关系破裂,她们便水火不相容,双双忙着把对方告诉自己的秘密散向全城。所以说,保持自己多一些的秘密,以求得人际关系间恰当的距离,既可以求得相互尊敬,又可以减少不必要的麻烦,此外还可以为自己节省一些时间。
最后是,我们需要多与成功者交往。这会使我们发现一些真谛。当我们看到袁隆平面对来自全世界的奖赏,依旧保持着农民的模样,看张海迪怎样面对厄运,看聂卫平横扫日本后怎样对记者说话,看到刘欢对于艺术的痴狂,看到深居简出的大人物是怎样地运筹帷幄,一句话便结束了一场风波,我们会为之心动。当我们尽览了这些过去和现在的成功者,我们就会对自己在未来的成功率有个真切的估计,并且了解到成功前,成功之时、成功后,我们该作些什么。
☆ 新世界远远没有到来:
二十岁时,我们有一种冲动,认为自己不是已经全线崩溃沦为渣滓了,就是已经全面出击胜利在望了。这些都不对。实际上,除了很少的几个童星、运动员、神童之外,其他的人此时才刚刚开始人生,在尝试。因此,颓废的人应该振作,未来还有无数更好的机会,只要我们不停努力,一切会有所变化。而那些过早陶醉于速胜论之中的人,应该找盆凉水,泼在脸上。我们现在只是站在大门口,抬眼瞥见了门外的一小片阳光,一切真正的,还都未开始,新世界还远远没有到来。
《青春的敌人》第二部分4
发表日期:2004年6月16日
热恋·慰藉·归宿
爱情与成功构成了尝试性岁月的两大诱人的主题。如果我们成功的幻想在刚刚走上社会时,由于各种意料之外的打击而破灭,那么爱情就显得更为重要,甚至成为我们生活的唯一主题。爱情对于人生之所以重要,也恰恰在于,它是一种关键性的支配力量,它能恢复关于成功的信念,也能让我们提早地退避到安乐窝之中。
爱情观在这短短的三年里,有着极大的跳跃性的变化。十八岁的爱,是一首流行歌,我们一见钟情,或者依照心中的偶像,按图索骥地寻找一个能让我们寄情的人,但我们找到的大多是痛苦,十八岁的爱结束得很仓促。二十岁,星空进一步迷乱,我们的心灵充溢着夏日傍晚的气息,我们生吞活剥地接受了大量思潮,让许多异性同时走进了我们的心扉。二十二岁,我们经验过了一些失败和成功,开始用全新的眼光和方法对待爱、性、婚姻理想。二十三岁,长期的努力或者令我们更加伤心,或者促成了我们相对美满的婚姻。在婚姻历程中,我们第一次为自己短暂的流年而黯然神伤,感到伤心和无奈总是要比快意多许多。
由于中国社会很晚才放任少年独立发展,因而中国人爱情心理的成熟进程是缓慢而绵延的,大约要从十三岁的萌动状态一直发展到二十四岁才得以完成,甚至更晚。假如我们处在正常的人文环境,心理和生理的发展相协调,那么理应是十七岁开始真正意义的恋爱(马克思就是十七岁时开始与燕妮恋爱的),十八岁的人可以结婚,二十岁便已成熟到完全可以无愧于作父母(这也是我始终不渝地反对所谓〃早恋〃说法的重要原因)。也就是说,中国人的爱情成熟过程,比起其他文明国家来,长出去了整整一倍。在中国,二十岁开始起步尝试,完全属于正常,这之前的爱还带有太多的孩子气。而直到二十岁之后,我们才有了真正意义上的初恋,即双方言明的,接触性的,视角广阔的,结成家庭可能性更大的初恋。直到这时,我们才真正在实践中,学习爱人和被爱。
Y 第一次,永世难忘。
我在那时当然是丑小鸭,自己也是知道的,但是终不以此而减灭我的热情。每逢她抱着猫来看我写字,我便不自觉地振作起来,用了平常所无的努力去映写,感着一种无所希求的迷蒙的喜乐。
这是周作人在他的散文《初恋》中描述的一种滋味。这种滋味,我们十六岁时曾尝过一口。而今,它的剧烈程度已远远超过那时,我们坦诚布公而且名正言顺的恋爱,有了完全的使命感。我们遥想到未来的家,想到如何与对方的父母相处,甚至连将来儿女的名字也想到了。这时,我们已说不清爱过几次,但如果细细盘查它业已扩展的范畴和责任,它却是第一次,真正的初恋。无论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它的影响都会深入我们的骨髓。即使是那些由十九岁延续下来的恋爱,也都会由于二十岁的到来而面临全新的挑战和更宽的领域,仿佛是新的一样。那些由于纯情而无暇虑及身体、门户、学历差异的爱情,很快瓦解了一大批。
十八岁之前,正常的男孩子都曾经历过猜想吻住眼前那张女孩子翕动的嘴唇,或者触摸一下她的手臂皮肤是什么滋味的过程。去试一试的念头,一直折磨着他们的心。直到社会的约束力由于他们的成长而一点点放松,他们才第一次鼓起了尝试这个猜想的勇气。因此,在20位被调查的男孩子中,真正出于灵魂之爱而进行初吻的,仅有4个,其他均是为了体验。而且十分遗憾的是,他们并未从中发现书中描述的那些乐趣。这是一个很可悲的事实。约翰生说:〃只有在动情时去吻你的初吻,你才体会到沉醉一般的境界。〃可惜的是,过于压抑情感的社区文化早早毁灭了〃动情〃的可能性,忍耐过久的饥渴一改它应有的面孔,使尝试心远远超过了爱心。也许这就是人们主张初恋时不宜接吻的主要原因吧。这种弊端,往往还会造成终身的不良后果,成千上万的妻子抱怨丈夫在作爱前不注意兴致和亲吻,而是粗暴地单刀直入。男人们的这种疏忽大多与初吻时没有得到陶醉有关。
女孩子对初吻的想象,要比男孩子早得多,但一般不与沸腾的性欲相联系,它只是渴求慰藉,寻求美丽的幻觉。但是,我们同样发现了一个出乎意料的事实女孩子的初吻,20人中竟有13个不是与自己的第一个恋人发生的,而是被他们的中学老师或者邻居的大哥哥所占据。不过,女性对于吻的爱恋,却均不因此而减灭,这是因为女人的心是诗情画意的,而吻正是一个相当重要的诗句。后来,当她们经历了与第一个恋人的〃初吻〃时,无论对方怀有怎样的尝试心理和不真诚的把戏,她们依旧会永远记住那个时刻,并且一时涌起终身相许的庄严。女孩子的初吻总是不由自主,应该被提醒的是,把我们的〃第一次〃献给自己真正爱的人。拜伦说:〃初吻并不能当作是永远相爱的保障,但它却是盖在生命史上的一个永久记忆的印章。〃是的,吻我们的那个人不一定是我们的终身伴侣,但必须是我们认为值得记忆的人。
第一次性爱是个敏感的话题,是隐私中的隐私,我们永不吐露,却终生难忘。这个问题将在后面加以讨论。
Y 别让标准卡住自己的脖子。
不成熟的人在爱情目标上有偶像心理。这个偶像是由各类艺员和角色、前人和同龄人的直观向往、模糊的儿时印象融汇而成的。我们甚至把自己偶像特征叙述给别人,自己满世界寻找的同时,还要别人帮着寻找。一旦发觉目标,我们就会想当然地一口咬定,这就是自己心目中的白马王子。当实际的交往告诉我们认错了人的时候,上了当的委屈让我们恸哭失声。这种情况大多出于女性,男孩子很少见到,这是因为男性倔强的独立意识不容易使他们顶礼膜拜,特别是崇拜一个女孩子。但男孩子又易于陷入另一种缺陷之中,他不知道自己到底爱什么,大街上任何一个美丽的女人,都值得他去增大她的回头收看率。
偶像心理是必须破除的。天下没有完美的男人。我们只能学会与男人的优点生活在一起,同时又与他的缺点相毗邻,在接受他耀眼的长处的同时,现实地承受他的不足。另外,在与他的不足和平相处时,还要特别精心照顾他在梦呓中的夸大其辞。男人的人格是双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