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鸸湃怂屏鹆б可习俦叮笔钡娜税颜庵指叽烤欢鹊牟AЫ凶鏊В蛭ひ盏奈侍猓嗽炝鹆У拇烤欢壬踔粱垢喜簧献匀恍纬傻乃В识е破返募鄹袷鞘职汗蟮模
刘宇为了使汉朝的大富豪们尽快地知道玻璃,便在谯郡开设了一家玻璃工艺品店,当然门面上书写的是“水晶宫”。同时,他又从许氏子弟中挑选了几个心思伶俐的青年,在其中一个最出色的名叫许商的子弟的带领下,携带一批玻璃制品前往大汉各州,尤其是徐州,冀州,荆州,司隶这些富庶的政治经济中心去做水晶展览,并且在每个州都拍卖部分商品。刘宇深知物以稀为贵的道理,初期的玻璃必须走奢侈品的高端路线才能财源广进!
在刘宇的商业运作下,谯县水晶工艺品的名声在一个月的时间里在大汉十三州的土地上传播开来!大量的巨富豪商们携带巨款前来谯郡购买玻璃。至此,刘宇便召回了许商,由他在谯郡负责玻璃制品的销售事宜,刘宇本人则回到许家村在幕后进行支配,因为在汉朝,工商两届的地位是相当低下的,虽然他们富有,但却未当时的士人所不齿,若是让人知道他刘宇是玻璃工匠还有商人出身,那么对于他日后的大计会造成很大的阻碍。所以玻璃销售作为前期的资金积累是必要的,不过他刘宇做个幕后老板,在家中数金子就是了就是了!
虽然刘宇早就预料到玻璃会带来暴利,但等到许商将近一个月的盈利报告给他的时候,他还是差点乐晕过去!20万两黄金啊!这还只是第一批次品玻璃,如果以后再推出其他颜色的玻璃,甚至纯净玻璃刘宇的两只眼睛里冒着熊熊金光。
第二批玻璃也已经出厂了,只不过这次是橄榄绿色的。刘宇得知这一消息后不禁大喜,他的化学虽说不咋地,但也知道玻璃出现绿色是砂石中铁质过多在成型时形成氧化铁的缘故。紫色玻璃中的锰要除去很难,但要除去铁杂质却很容易,只要寻到几块磁石就可以作上两层净化,生产出的玻璃就会最大限度接近纯净!日后再想办法完善工艺,那么生产出纯净玻璃也不是什么梦想!
不过,虽说第二批玻璃已经出厂,但刘宇还是指示许商做出缺货的姿态,每隔几日便限量供应一部分,形成供不应求的趋势!于是,那些前来购买玻璃的伙计家丁便只能无奈的在谯县水晶宫的门外搭起了地铺,来得稍晚,知道十天半月之内没戏的,便索性在谯郡寻家客栈住下,好等下一批时抢个头位。一时间谯郡的餐饮住宿业也兴旺起来。等后来刘宇知道这情况之后,不仅大悔自己没有商业眼光,早知道就在水晶宫旁边开上个五星级酒店了,又是一大笔财源啊!
到此,在刘宇和孙琳穿越到三国一个半月之后,他们挖到了自己的第一桶金,当然这桶金的数目大了些――纯利黄金45万两!
………………………………
第五章 遇灾年广收流民
时光匆匆,转眼间,刘宇和孙琳来到三国时代已经四个月了。 这四个月里,刘宇在孙琳还有许氏家族的辅助下,成功的利用玻璃在三国时代中挖到了第一桶金,自光和三年六月亚纯净玻璃开始量产之后,刘宇的水晶宫玻璃制品店已经可以保证每月5万金的稳定利润了。现代技术为刘宇日后的争霸天下打下了牢固的经济基础。现在的许家村已经今非昔比,在刘宇的建议下,村中的土胚房全部被翻新盖成了宽敞的瓦房。刘宇又在许观的帮助下,大肆购进了许家村方圆百里的土地,并广建屋舍。虽然记忆不是很清晰,但刘宇还是记得从180至184年间,汉代的中原大地上发生了多起严重的自然灾害。具体的时间和范围虽然记不清,但有备无患,一旦灾年到来,就可以在许家村周边广收流民,那样日后的第一批兵员就有着落了。刘宇自认为不是什么圣人,他也不会去妄想在这个即将到来的乱世去搞什么民主政治,世外桃源之类的不切实际的东西。从战国到汉末,封建制度才短短不过六百余年,从历史的发展定律来看,搞什么资本主义甚至社会主义都是不会有什么好结果的!顺其自然,慢慢潜移默化吧。刘宇心中暗叹。
现在的刘宇和孙琳是十分清闲的,在搞了一个多月的科研攻关后,玻璃窑的生产工艺已经定型,孙琳在不在都不会影响生产。起步时的操劳使孙琳的身体健康受到了很大的影响,整个人都有些消瘦,刘宇心痛孙琳的身体,在亚纯净玻璃制成之后,便坚决的将孙琳拉回家好好休养。按刘宇私下对孙琳说的:“琳琳你以后的目标是母仪天下,又不是科技员,造出纯净玻璃有什么意思,现在我们赚钱的目的已经达到了,再往后就让中国古代的科学家们去想办法发展改进吧!”孙琳对刘宇的皇后说嗤之以鼻:“虽然我是对三国不大感兴趣,但也知道三国的那些老大们不是摆设!曹操,刘备,孙权,哪一个拉出来不是被后世冠以‘三国时代伟大的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之类的称号!你以为天下这么容易得到吗?!”刘宇可这么没这么悲观,事在人为嘛!不过话说回来,汉末动乱使整个汉代人口锐减七成之多,以至于到西晋统一之后不足百年,元气未复得汉族王朝便被北方的草原民族践踏了数百年之久。刘宇可不会像那些历史学家一般用民族大融合的幌子来遮羞,也许对于后世的多民族国家而言,汉末到隋唐的大动乱是多民族融和的必然,但对于身处三国时代的刘宇而言,那些北方草原民族纯粹就是侵略者,不见得就比后世的日本侵华高尚到哪里!只不过他们的后人最终投进了祖国大家庭的怀抱,一家人不便算旧账罢了。刘宇可不想走这样一条屈辱的融合道路,如果融和必然要流血的话,就用那些异民族的血来为这个进程洗礼吧!刘宇心下暗道。
平静的日子里,刘宇每日带着孙琳或到县城游玩,或在家中休憩,无聊时便去练武场去和许褚等许氏族人练武较技,打熬力气。刘宇深知自己只不过是力量大了些,但在武功招式上还是菜鸟,为了日后征战疆场,他苦思冥想后世从电视、电影、还有一些地摊书上记载的什么杨家枪,少林棍之类武学秘籍。想出一些便找到许褚陪练,一个月下来,倒也摸索出几套不伦不类但尚有几分实用性的套路。只不过苦了许褚,虽说刘宇总是能拿出许多新奇的招数使他大开眼界,但只许档格不许还手的规定也未免太过分了吧!孙琳却不屑于学这些舞刀弄枪的事,倒是不时拿着许商从外郡购来的四石铁胎弓习练一下箭技。
时间转到光和三年七月,刘宇的安乐生活终于告一段落,等他再次清闲下来,已经是数十年后的事了。180年7月,青州大旱,饿殍千里,流民数十万涌入谯郡。
尽管曾在史料上见过对于旱灾时人民流离失所的描述,但作为现代人,从未亲身经历过大型灾害的刘宇和孙琳还是被流民的惨状所震惊!因为流民数目巨大,谯郡存粮有限,又为防流民闹事,故而谯郡太守孔伷行文各县禁止流民入城,只在城外设粥厂赈济,同时作书请各县富户出粮协助朝廷赈灾。那些地主怎会甘心白白将粮食分给这些泥腿子,但碍于太守情面,同时也不想招惹祸端,便你五石,他六石的拿些陈糠烂谷出来敷衍了事。各地县令也睁只眼闭只眼的应付,粥厂每天只会在傍晚分发一份稀粥。一时间褴褛载道,每日饿死之人数以百计。有时甚至出现将已死之人为食,十数人分食之的惨景。
徐观和刘宇在五月之时便开始购地储粮,置办农具粮种,以备天灾。此时便以刘宇之名在村中广设粥棚,引流民前来就食,一日两顿粥,中午一人一个窝头,虽说依然简陋,但比起其他县治,依然好了不知多少倍。许家村刘大官人好善怜贫之名迅速传遍了整个谯郡。灾民们迅速向许家村涌来,其数目之巨远远超过了刘宇的想象。事实上虽然刘宇事先有所准备,但毕竟时日尚短,随着饥民数目的不断增加,许家村的存量以惊人的数目增长,渐渐的超出了
刘宇的承受能力。但在看到孩童们那因饥饿而涣散无神的眼睛,灾民们绝望的神情,夜半痛失亲人的惨号,一下下刺痛着刘宇和孙琳的心。也许见惯了乱离人不如太平犬的惨况,许观等人除了对灾民们抱着朴素的同情之外,并没有太大的感慨,可对于来自现代温饱社会,见惯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景况的刘宇和孙琳来说,这番场景对他们的震动无疑是巨大的!孙琳已